-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袁军教授针灸治疗失眠障碍的腧穴配伍规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利用复杂网络技术分析袁军教授针灸治疗失眠障碍(Insomnia disorder,ID)的用穴特点、取穴规律和组方特色.方法:运用Excel表格创建袁教授治疗ID针灸病历处方数据库,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0、IBM SPSS Modeler 18.0 围绕其选穴配伍进行综合性分析挖掘相关性,利用 Gephi 0.9.2 软件进行复杂网络分析,总结归纳袁教授针灸治疗ID的选穴规律.结果:共纳入 55 篇ID的针灸处方,提取出 55 条针灸处方,共涉及 44个腧穴,总使用频次为 658 次.使用频次前 8 的腧穴/穴组分别是安眠五穴、百会、前顶三穴、足三里、四神聪、合谷、阴陵泉、安眠.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除经外奇穴以及经验穴组以外,应用频率最高的经脉为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关联规则结果显示,相关性较高的腧穴组合为安眠五穴-百会、安眠五穴-百会-四神聪、安眠五穴-百会-前顶三穴,体现了ID的治疗以安眠五穴结合头部选穴为主.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显示,位于网络核心节点的腧穴为安眠五穴、百会、前顶三穴、阴陵泉、安眠、足三里、合谷、四神聪.反映了针刺治疗ID的重要穴位配伍规律为心脑同治,心、肝胆、脾胃共调.结论:袁教授针刺治疗ID的腧穴配伍规律为以安眠五穴为核心处方,强调心脑同治,心、肝胆、脾胃同调的治疗原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推拿治疗小儿秋季腹泻选穴规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推拿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用穴规律与穴位分布,为推拿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技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建库至2020年12月有关推拿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文献,收集文献中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推拿处方,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0)分析推拿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常用穴位与穴位分布等,挖掘推拿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核心用穴。结果:共筛选小儿秋季腹泻推拿处方101个,涉及穴位61个,使用频率大于10的穴位18个,得到穴位组合共35个,其中15个两穴组合、11个三穴组合、2个四穴组合,得到7个新穴位组合。结论:推拿治疗小儿秋季腹泻选穴以具有健脾化湿、调理大肠气机功效的特定穴为主,核心穴位组合为脾经、大肠经、腹、七节骨、龟尾、脊、脐7穴,可作为小儿秋季腹泻的基础推拿处方供临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及知识图谱的周楣声灸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及知识图谱技术探究周楣声教授医案手稿中灸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EHF)的治疗规律。方法:收集并整理周教授医案手稿中砀山县人民医院传染科1985年12月16日-1987年12月25日住院患者灸治EHF诊疗记录,应用Graphpad Grism 8.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通过PHP 5.4程序代码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运用SPSS Statistics 26.0进行聚类分析,使用Neo4j Community 3.5.25数据库进行证型权值图谱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205首,频次>40的症状有21个,其中恶寒、发热、发疹、烦躁出现频率为100%。治疗主要采用的灸法有灸架熏灸法、万应点灸笔灸法、火针代灸灸法等,挑治法为频次最多的中医辅助操作。频次>25的穴位有29个,高频腧穴有中脘、肾俞、命门等。关联规则分析表明,三阴交-中脘-肺俞-肾俞-至阳关联性较高。聚类分析得出6个有效灸治EHF取穴聚类组合。权值图谱得出目标证型关联性较高的前30条关系。结论:周教授将“热证贵灸”思想运用于EHF的治疗中,以“因症选穴”法作为灸法治疗EHF的主要选穴思路,临证多以灸法配合中医辅助操作治疗EHF,可取得较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选穴规律及手法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选穴规律及手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有关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4月27日。建立Excel专题数据库再通过SPSS 25.0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04篇,穴位49个。下肢常用腧穴为足三里、三阴交、太溪、涌泉等,上肢常用腧穴为合谷、曲池和内关,躯干常用腧穴为关元、中脘和肾俞;特定穴以五输穴频次最高占59.40%(335/564);经脉以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为主,其中足太阴脾经频次最高占22.7%(128/564)。对按摩穴位及手法分析各得到3个有效聚类。结论:经分析高频腧穴主要分布在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3条经络,未来可对选穴及按摩手法进一步规范并辅以循经穴位按摩探讨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的耳穴贴压治疗更年期综合征选穴规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了解耳穴贴压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选穴配伍规律,为不同辨证分型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耳穴贴压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耳穴贴压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2月27日。使用Excel表建立耳穴贴压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耳穴数据库,并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库中的耳穴进行频次、频数统计,通过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描述各耳穴之间的配伍关联规律。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45篇,更年期综合征辨证分型以虚证为主,其中肾阴虚证、肝肾阴虚证及肾阳虚证为主要证型。耳穴贴压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共涉及耳穴63个,多数耳穴分布在耳甲部,其中最常用耳穴依次为肾、内分泌、肝、神门。耳穴贴压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常用配伍耳穴为内生殖器-内分泌-交感、肝-内分泌-肾-神门、内生殖器-内分泌-皮质下-交感-肾等。结论:数据挖掘可有效分析更年期综合征的主要证型、耳穴贴压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常用耳穴及耳穴配伍规律,能够为临床护理人员选穴提供可靠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针刺缓解术后疼痛选穴规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针刺缓解术后疼痛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年6月6日收录的有关针刺缓解术后疼痛的文献,运用Excel 2019、SPSS Modeler 18.0软件建立针刺处方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获取308篇文献,纳入317个针刺处方,涉及173个腧穴,主要归膀胱经、胃经、大肠经、脾经。足三里、合谷、内关等均为使用频次≥50次的高频腧穴。特定穴中多使用五输穴。针刺缓解术后疼痛常见部位为腹部、肛周、腰背部、膝部。腹部术后疼痛常用足三里、内关等穴位,关联度较高的组合为“足三里-内关”;肛周术后疼痛选穴常用承山、长强等,关联度较高的组合为“承山-长强”等;腰背部术后疼痛选穴常用肾俞、环跳等,关联度较高的组合为“阿是穴-环跳”“肾俞-环跳”等;膝部术后疼痛选穴常用血海、梁丘等,二者配伍组合关联度较高。结论:针刺缓解术后疼痛多选取阳经穴位,以远近配穴、循经取穴为主,且注重特定穴的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肺炎咳嗽选穴及用药规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分析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肺炎咳嗽选穴及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主要数据库中有关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肺炎咳嗽的文献,对符合纳入研究标准的文献应用Excel软件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数据提取,提取内容包括文献名称、腧穴及药物选择等。以腧穴和药物分别作为唯一变量,统计出现频次,并对腧穴和药物出现10次及以上者,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120篇相关研究,均为中文文献,共提及28个穴位,共计出现350次。使用频次在10次及以上的有8种;113篇文献提及使用穴位贴敷药物组成,共涉及97味中药,总计出现634次;使用频次在10次以上的有13味中药。结论: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小儿肺炎咳嗽方法中,最常使用的穴位为肺俞、天突、膻中、阿是穴,最常使用的药物为白芥子、大黄、麻黄、细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古今医案云平台应用述评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医案是记录中医医师临床辨证论治过程的重要载体,借助大数据处理技术等手段,深度挖掘利用医案信息,对中医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古今医案云平台集成语音识别、光学字符识别(OCR)、四诊仪等智能信息采集技术,以及关联分析、贝叶斯分析、层次聚类等算法,挖掘医案中名医辨证、选方、用药、取穴等规律。本文从近现代名医经验的挖掘、古代医案学术思想的总结、专科疾病诊疗规律的分析、单味药及药对应用规律的整理及方剂配伍的探究5个方面对平台进行简要介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穴位应用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临床文献中运用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痛经的穴位应用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PubMed、Cochrane Library建库至2021年10月31日有关针灸治疗EMT痛经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9录入数据,并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StataSE15(64-bit)软件针对单穴使用频次>5的穴位间的组合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纳入40篇文献,针灸方法按频次由高到低排在前3的分别是针刺(11次)、艾灸(11次)、电针(8次);选用穴位按频次由高到低排前3的分别是关元(34次)、三阴交(26次)、中极(25次);体穴归属经络按频次由高到低排在前3的分别是任脉(36次)、脾经(32次)、胃经(22次);根据相关性分析,体穴中关元、三阴交、子宫、气海、中极之间的关联性最强。结论:针灸可有效治疗EMT痛经,且不良反应少,方法以针刺、艾灸、电针为主,多为局部取穴、交会穴和经验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文献数据挖掘的刮痧治疗颈椎病选穴规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运用文献数据挖掘方法对刮痧治疗颈椎病的应用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为颈椎病刮痧疗法规范化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医学网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中刮痧治疗颈椎病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8月12日,建立刮痧治疗颈椎病的数据库,统计腧穴、经络及手法等,利用SPSS Modeler18.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描述腧穴配伍关联规律。结果:纳入文献152篇,共使用79个穴位,累计使用频次为1 088次。最常用的腧穴为风池(11.86%,129/1 088)、肩井(10.39%,113/1 088)、大椎(8.46%,92/1 088)等。足少阳胆经、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等为常用经脉。肩井-风池、肩井-大椎是常用腧穴配伍组合。点压、按揉及弹拨手法是常用治疗颈椎病刮痧手法。结论:文献数据挖掘可有效分析刮痧治疗颈椎病的常用腧穴及腧穴配伍规律,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可靠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