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脑血管病诊治决策》由[美]莱昂纳多·兰格尔-卡斯蒂利亚主编,王玉海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ISBN:9787547858714.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又称中风,是神经科极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特点为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中医将其归类为"中风病".据现代研究,痰瘀互结在中风病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静脉溶栓,但受限于严格的治疗"时间窗",其临床应用有所局限.针对缺血性中风的治疗,活血化痰法被视为基础方法,特别是在疾病的急性期,痰瘀同治显得尤为重要.而桂枝茯苓丸作为一种中药制剂,具有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等多种作用.多项研究证实,桂枝茯苓丸对急性脑梗死的防治具有显著效果.因此,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可以考虑使用桂枝茯苓丸,以发挥其多方面的药理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内皮微粒及肾脏皮质微循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明确脓毒症大鼠肾脏皮质微循环特点及其与血浆内皮微粒(EMP)表达之间的关系,评价血必净注射液作为抗菌药物辅助治疗的干预效果。方法:将8~10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和血必净组,每组10只。采用高位结扎的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Sham组只翻动盲肠,不进行结扎穿孔。基于高位结扎CLP致死率高,血必净组于制模后即刻经尾静脉注射血必净注射液4 mL/kg、12 h 1次,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注射液90 mg/kg、6 h 1次;阳性药物对照组以相同方法给予生理盐水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注射液;Sham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以相同频次进行干预。术后48 h记录大鼠平均动脉压(MAP)和血乳酸(Lac);应用测流暗场成像技术监测肾脏皮质微循环血流;采用哌莫硝唑免疫组化法评估肾组织缺氧程度;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浆EMP水平,并分析EMP与肾脏皮质微循环灌注指标的相关性;同时测量血肌酐(SCr),并采用肾组织损伤评分(Paller评分)评价肾组织病理损伤严重程度。结果:与Sham组相比,阳性药物对照组和血必净组大鼠灌注血管密度(PVD)、微血管流动指数(MFI)和MAP均明显下降,缺氧指示剂哌莫硝唑阳性表达明显增加,Lac、EMP、Paller评分和SCr均明显升高。但与阳性药物对照组比较,血必净组大鼠肾脏皮质微循环血流明显改善,PVD和MFI显著升高〔PVD(mm/mm 2):16.20±1.20比9.77±1.12,MFI:2.46±0.05比1.85±0.15,均 P<0.05〕,Lac水平明显降低(mmol/L:4.81±1.23比6.08±1.09, P<0.05),MAP略有升高〔mmHg(1 mmHg=0.133 kPa):84.00±2.00比80.00±2.00, P>0.05〕,提示血必净注射液可改善脓毒症大鼠肾脏皮质微循环灌注,而这种效应不依赖于MAP的改变。血必净组肾脏皮质哌莫硝唑阳性表达量较阳性药物对照组明显降低〔(35.89±1.13)%比(44.93±1.37)%, P<0.05〕,提示血必净注射液能减轻脓毒症大鼠肾脏缺氧程度。血必净组大鼠血浆EMP水平较阳性药物对照组显著降低(×10 6/L:3.49±0.17比5.78±0.22, P<0.05),且EMP水平与PVD和MFI均呈显著负相关( r值分别为-0.94和-0.95,均 P<0.05),提示脓毒症大鼠血浆EMP水平升高与肾脏皮质微循环障碍高度相关,血必净注射液能抑制EMP的产生。血必净组Paller评分较阳性药物对照组显著降低(分:46.90±3.84比62.70±3.05, P<0.05),SCr水平亦明显低于阳性药物对照组(μmol/L:121.1±12.4比192.7±23.9, P<0.05),提示血必净注射液能减轻脓毒症大鼠肾损伤程度,改善肾功能。 结论:作为抗菌药物的辅助治疗,血必净注射液可抑制脓毒症大鼠血浆EMP表达,改善肾脏皮质微循环,减轻肾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恩格列净治疗合并不同衰弱程度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恩格列净对老年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HFrEF)患者随访1年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并分析不同程度衰弱对MACE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住院、应用恩格列净治疗的合并HFrEF的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577例,根据衰弱指数(FI)分为3组,包括无衰弱组(FI≤0.210,301例)、中度衰弱组(FI 0.211~0.310,184例)和重度衰弱组(FI>0.311,92例)。此外,纳入300例不应用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治疗的合并T2DM老年HFrEF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并比较各组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的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心力衰竭加重再入院、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非致死性卒中的复合结局,Cox回归分析影响MACE的相关因素。结果:877例患者中,随访时间7~14个月,中位随访(11.4±2.3)个月,失访47例(5.4%)。随访期间恩格列净组共有108例(18.7%)发生MACE,包括43例(7.5%)心力衰竭加重再入院、29例(5.0%)非致死性心肌梗死、23例(4.0%)非致死性卒中和13例(2.3%)心血管死亡。对照组共有73例发生MACE,包括33例(11.0%)心力衰竭加重再入院、18例(6.0%)非致死性心肌梗死、14例(4.7%)非致死性卒中和8例(2.7%)心血管死亡。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各组的心力衰竭加重再入院风险和MACE风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恩格列净组的MACE发生风险显著降低(18.7%比24.3%, HR=0.792,95% CI:0.639~0.982, P=0.033)。其中,随着衰弱程度水平的加重,恩格列净各亚组MACE的发生风险也显著增加(14.6%比19.6%比30.4%, P<0.001)。与无衰弱组比较,中度和重度衰弱组患者的MACE的发生风险分别为1.342倍( HR=1.342,95% CI:1.116~1.768, P=0.022)和1.933倍( HR=1.933,95% CI:1.207~3.854, P=0.01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HR=1.164)、心力衰竭病程( HR=1.225)、B型利钠肽水平( HR=1.221)、白蛋白/肌酐比( HR=1.158)、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阻断剂( HR=0.891)、衰弱指数( HR=1.764)和使用恩格列净( HR=0.792)均与MACE的发生风险独立相关(均 P<0.05)。 结论:恩格列净可降低HFrEF患者的MACE发生风险,但衰弱影响SGLT-2抑制剂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血管获益;随着衰弱加重,心力衰竭加重再入院和MACE发生风险明显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致死性内脏播散性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herpes zoster virus,VZV)属人类疱疹病毒a亚科,是水痘和带状疱疹病毒的病原体,既可感染免疫受损的成年人也可感染免疫正常的成年人 [1]。该病毒经呼吸道侵入人体后形成原发感染,临床表现为水痘。水痘好发于儿童,传染性强,常有皮肤水疱和发热症状。水痘痊愈后,病毒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当VZV的细胞介导免疫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或在免疫受损状态时,VZV可以重新激活并引起临床表现为神经支配区的带状疱疹(继发感染)。在免疫受损个体或实体器官移植受者中,VZV可播散至全身,引起多器官组织病变,诱导肝炎、肺炎、脑炎甚至胰腺炎 [2]。内脏播散性VZV感染常危及生命,但因为内脏并发症往往先于皮肤爆发,故早期诊断具有挑战性。本例患者使用低剂量类固醇后罹患内脏播散性VZV感染,强调了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的重要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奥拉帕利联合IL-1β抑制剂对HRD阴性卵巢上皮性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联合白细胞介素1β(IL-1β)抑制剂对同源重组修复缺陷(HRD)阴性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1)使用HRD阴性的卵巢癌细胞系OVCAR3、CAOV3细胞,先分别给予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122 μmol/L)和二甲基亚砜(作为对照)处理OVCAR3细胞,RNA测序及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随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验证奥拉帕利处理后OVCAR3、CAOV3细胞中IL-1β蛋白的表达。(2)根据不同浓度(0、1.25、2.5、5、10、20、40、80、160、320 μmol/L)IL-1β抑制剂diacerein(为蒽醌类化合物)在OVCAR3和CAOV3细胞中的药物剂量反应曲线,确定两种细胞IL-1β抑制剂的50%抑制浓度(IC 50)。细胞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奥拉帕利组、IL-1β抑制剂组、奥拉帕利+IL-1β抑制剂组,活细胞计数(CCK-8)法检测4组OVCAR3、CAOV3细胞的存活率。(3)将稳定表达荧光素酶基因luciferase的OVCAR3细胞(OVCAR3-Luc细胞)按照1×10 7个/只接种于裸鼠腹腔中,建立裸鼠腹腔移植瘤模型。动物实验将16只成瘤裸鼠采用随机表法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奥拉帕利组、IL-1β抑制剂组、奥拉帕利+IL-1β抑制剂组,每组4只。采用荧光素酶小动物活体成像测定4组裸鼠移植瘤的荧光信号强度,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增殖相关核抗原(Ki-67)蛋白的表达。(4)药物毒副反应:腹腔注射后第29天,裸鼠称重后取其外周血进行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测;随后处死裸鼠,取裸鼠重要器官进行HE染色评估药物对器官的损害情况。 结果:(1)RNA测序及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共获得25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尤以IL-1β mRNA的表达差异最显著。ELISA法检测显示,奥拉帕利处理后OVCAR3、CAOV3细胞分泌的IL-1β蛋白含量分别为(36.2±3.5)和(49.5±3.5)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OVCAR3、CAOV3细胞[分别为(5.3±0.7)和(14.7±0.7)pg/ml; P均<0.00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奥拉帕利处理后OVCAR3和CAOV3细胞中IL-1β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2.87±0.37、2.05±0.08,均显著高于对照OVCAR3、CAOV3细胞(均设为1.00; P均<0.001)。(2)剂量反应曲线确定IL-1β抑制剂在OVCAR3细胞中的IC 50为75 μmol/L,CAOV3细胞中为100 μmol/L。CCK-8法检测显示,对照组、奥拉帕利组、IL-1β抑制剂组、奥拉帕利+IL-1β抑制剂组OVCAR3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100.0±0.4)%、(63.1±6.2)%、(61.6±4.7)%、(32.9±5.2)%,CAOV3细胞分别为(100.0±3.5)%、(63.3±3.8)%、(63.8±3.5)%、(30.0±1.3)%,奥拉帕利+IL-1β抑制剂组OVCAR3、CAOV3细胞的存活率均低于对照组、奥拉帕利组、IL-1β抑制剂组( P均<0.01)。(3)腹腔注射后第29天,荧光素酶小动物活体成像显示,奥拉帕利+IL-1β抑制剂组裸鼠移植瘤的荧光信号强度为(0.5±0.4)×10 10 p/s,显著低于对照组[(4.2±1.0)×10 10 p/s]、奥拉帕利组[(3.1±0.9)×10 10 p/s]、IL-1β抑制剂组[(2.2±0.9)×10 10 p/s; P均<0.05];奥拉帕利+IL-1β抑制剂组裸鼠瘤重为(0.09±0.03)g,显著低于对照组[(0.25±0.05)g]、奥拉帕利组[(0.17±0.03)g]、IL-1β抑制剂组[(0.19±0.04)g; P均<0.05]。免疫组化法检测显示,奥拉帕利+IL-1β抑制剂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Ki-67蛋白的表达水平为0.33±0.10,显著低于对照组(1.00±0.20)、奥拉帕利组(0.76±0.07)、IL-1β抑制剂组(0.77±0.12; P均<0.05)。(4)药物毒副反应:腹腔注射后第29天,奥拉帕利+IL-1β抑制剂组裸鼠的体重、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分别与对照组、奥拉帕利组、IL-1β抑制剂组比较,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P均>0.05)。重要器官包括心、肝、脾、肺和肾,镜下观察均未见明显致死性损害。 结论: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联合IL-1β抑制剂在HRD阴性的卵巢癌细胞中显示出显著的肿瘤抑制作用,且无明显的药物毒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OX40L通过增殖滤泡辅助性T细胞促进H7N9全病毒灭活疫苗诱导的抗体反应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OX40L作为H7N9全病毒灭活疫苗(whole-virion inactivated vaccine,WIV)免疫佐剂的保护效果。方法: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进行肌肉免疫:未免疫组(对照组)、单独疫苗组(1.5 μg WIV)、佐剂疫苗组(1.5 μg WIV+0.6/1.8/3.0 μg OX40L/Fc)。免疫后21 d,通过ELISA和血凝抑制(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试验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各类抗体水平,并使用50×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 50)的H7N9流感病毒适应株攻击小鼠,记录小鼠体重变化及存活率,以评价OX40L/Fc与H7N9 WIV共免疫后的保护效果。免疫后7 d,通过流式细胞术探究OX40L佐剂效应的机制。 结果:与单独疫苗组相比较,共免疫OX40L/Fc可使小鼠血清中的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显著升高,3组佐剂疫苗组(1.5 μg WIV+0.6/1.8/3.0 μg OX40L/Fc)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lgGMT)分别为3.79、4.40和4.20。共免疫显著增加了IgG1和IgG2a抗体的滴度,但对Th1/Th2免疫应答平衡没有显著影响。与单独疫苗组相比较,共免疫1.8 μg和3.0 μg OX40L/Fc小鼠的HI抗体水平分别为6.25±0.50和5.70±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共免疫1.8 μg和3.0 μg OX40L/Fc能够有效保护80%和75%的小鼠抵抗致死剂量病毒的攻击,损失的体重少于单独疫苗组,1.8 μg OX40L/Fc为最佳浓度。流式细胞术显示,与单独疫苗组相比,OX40L(0.6/1.8/3.0 μg)能够促进趋化因子受体CXCR5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PD-1高效表达,增强H7N9 WIV免疫后淋巴结中滤泡辅助性T(Tfh)细胞的增殖( P均<0.05)。 结论:OX40L能够通过增殖Tfh细胞以增强H7N9 WIV诱导的抗体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中免疫活化T细胞动力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再生障碍性贫血(AA)小鼠模型中供者来源T细胞不同时间点动力学变化。方法:构建AA小鼠模型,分别于不同时间点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模型小鼠脾脏与骨髓内供者T细胞比例、活化分子表达、细胞周期及功能亚群,评估不同时期T细胞功能状态。结果:①半致死剂量照射联合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半相合的淋巴结细胞输注成功构建T细胞免疫介导的AA小鼠模型。②AA小鼠脾脏中供者T细胞从移植第3天后开始明显浸润,并逐渐出现CD4 +/CD8 +比例倒置,第5天开始进入骨髓,以CD8 +细胞浸润为主。③CD69在供者CD4 +细胞中表达高峰晚于CD8 +细胞,CD25在CD4 +细胞与CD8 +细胞中表达水平的变化趋势相同,但在CD8 +细胞中的表达高于CD4 +细胞。④脾脏内供者CD4 +细胞S/G 2/M期比例在移植后第3天即达高峰,约12%,而CD8 +细胞中S/G 2/M期比例在移植后第5天达高峰,约20%,且两者在进入骨髓后S/G 2/M期比例均再次升高,但移植第3天后其比例在脾脏与骨髓CD8 +细胞中持续高于CD4 +细胞。⑤脾脏内免疫活化的T细胞经历短暂的中枢记忆T细胞(T CM)阶段后迅速分化为效应记忆T细胞(T EM),进入骨髓后部分T EM分化为效应细胞进一步发挥效应功能。 结论:AA小鼠模型中供者T细胞进入异体后迅速活化,5天内达增殖高峰,并完成向T EM细胞的分化,5天后开始进入骨髓进一步增殖损伤造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的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白背飞虱的亚致死效应分析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是高效治理鳞翅目(Lepidoptera)害虫的新型抗生素类生物源杀虫剂.本研究旨在探究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水稻害虫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的亚致死效应.[方法]采用稻茎浸渍法以不同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的水稻苗饲养白背飞虱3龄若虫,72 h后计算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白背飞虱3龄若虫的LC10,LC25和LC50值;采用稻茎浸渍法以LC10,LC25和LC50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的水稻苗饲养白背飞虱3龄若虫48 h,测定F0代雌成虫寿命和单雌产卵量;统计F1代卵历期、1-5龄若虫历期、成虫寿命、成虫前历期、总发育历期、成虫产卵前期、成虫总产卵前期和单雌产卵量,构建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利用Timing-MSChart软件预测白背飞虱未来60 d种群动态.[结果]处理72 h时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白背飞虱3龄若虫的LC50,LC25和LC10值分别为0.831,0.222和0.068 mg/L.与对照组相比,LC10,LC25和LC50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使白背飞虱F0代雌成虫平均寿命分别缩短了 7.19%,24.81%和34.21%,单雌产卵量分别减少22.24%,31.22%和41.53%;LC25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显著延长了 F1代5龄雌若虫历期,LC50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显著延长了 F1代雄成虫寿命和总发育历期,LC25和LC50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显著延长了 F1代成虫产卵前期和总产卵前期,且显著降低了内禀增长率(r)和周限增长率(λ);LC50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下F1代净增殖率(R0)显著降低,LC25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下F1代平均世代周期(T)显著延长;LC10,LC25和LC50这3个亚致死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明显抑制了白背飞虱种群增长.[结论]亚致死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胁迫会显著影响白背飞虱成虫寿命和繁殖能力,并降低其后代种群数量,该研究结果可为农业田间科学防治白背飞虱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亚致死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对稻水象甲生物酶活性及田间发育动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了解氯虫苯甲酰胺对稻水象甲的亚致死效应,为水稻生产中使用氯虫苯甲酰胺科学高效防治稻水象甲提供参考.[方法]以越冬代稻水象甲成虫为试虫,通过测定不同种群(RW-Js、RW-Gy、RW-Mz、RW-Zy、RW-Lc)稻水象甲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确定氯虫苯甲酰胺对稻水象甲的致死中浓度(LC50)和亚致死剂量(LC25);分别采用室内测定和田间调查的方法,研究亚致死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对稻水象甲体内多种生物酶活性及田间发育动态的影响.[结果]不同来源稻水象甲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差异较大,RW-Js种群的LC50值为RW-Gy种群的13.45 倍,达到中等抗性水平;解毒酶抑制剂胡椒基丁醚(piperomyl butoxide,PBO)对氯虫苯甲酰胺的协同增效作用明显高于磷酸三苯酯(triphenyl phosphate,TPP)和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iethyl maleate,DEM);抗性种群RW-Js体内 3 种解毒酶活性较敏感种群RW-Gy显著增高(P<0.05),其中多功能氧化酶(mixed function oxidase,MFO)变化最为明显.稻水象甲成虫经氯虫苯甲酰胺LC25剂量处理后,虫体内几种生物酶活性总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具明显的时间效应,其中MFO活性在整个测定周期内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P<0.05);氯虫苯甲酰胺LC25 剂量对稻水象甲各虫态的田间始见期、发生高峰期和发生末期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解毒酶活性可能与稻水象甲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有关,MFO是稻水象甲对氯虫苯甲酰胺解毒代谢过程中最重要的酶,在抗性形成中起主要作用;亚致死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可延缓稻水象甲幼虫、蛹和一代成虫的生长发育,缩短成虫寿命、加快田间成虫消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DNA损伤修复相关通路的合成致死靶点研究及其在卵巢癌中的应用和前景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DNA损伤引发细胞启动一系列DNA损伤应答(DNA damage response,DDR),包括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检查点激活、细胞周期阻滞、各种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的活化和细胞凋亡等.DNA损伤修复(DNA damage repair)是细胞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重要机制,于2015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DNA损伤修复途径主要包括:碱基切除修复(base-excision repair,BER)、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和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等,分别在DNA单链断裂(sin-gle-strand break,SSB)或双链断裂(double-strand break,DSB)等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DNA损伤修复缺陷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是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DNA损伤修复通路的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 polymerase,PARP)与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2等存在合成致死(synthetic lethality)作用,使PARP抑制剂(PARP inhibitor,PARPi)成为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上市的肿瘤治疗合成致死靶药.PARPi在卵巢癌及多种实体瘤治疗中疗效良好,使DNA损伤修复及相关DDR通路的合成致死靶药研发成为热点,其他在研靶点主要包括: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蛋白(ataxia telangiectasia-mutated protein,ATM)、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与 RAD3 相关蛋白(ataxia telangiectasia and Rad3 related protein,ATR)、DNA 依赖性蛋白质激酶催化亚单位(DNA-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catalytic subunit,DNA-PKcs)、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 1(checkpoint kinase1,CHK1)、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2(checkpoint kinase 2,CHK2)、阻止有丝分裂的蛋白质激酶WEE1等.PARPi与其他DDR靶药、抗血管生成药物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用,有可能成为克服PARPi耐药、提高疗效的有效手段和发展前景.本文针对DNA损伤修复及相关DDR通路的关键分子和潜在肿瘤治疗靶点进行综述,阐述了 DNA损伤修复相关通路的合成致死靶点研究及在卵巢癌的应用和前景,为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