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过程中的自主神经功能指标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应用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及皮肤交感神经活性(skin sympa-thetic nerve activity,SKNA)的方法,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在单次透析过程中自主神经张力变化及差异.方法 纳入2021年2月—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科住院的CAPD患者及血液透析中心MHD患者,自透析开始(MHD患者自48h间隔后上机,CAPD患者晨起时更换夜间留腹透析液)采集4h连续高频心电信号,依据透析方式不同分为CAPD组及MHD组,并比较2组患者透析中每30 min平均心率、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interbeat interval of normal si-nus beats,SDNN)、标准化低频功率(normalized low frequency power,LFn)、标准化高频功率(normal-ized high frequency power,HFn)、低频高频功率比值(LF/HF)及SKNA平均电压(average voltage of SKNA,aSKNA)的变化及组间差异.结果 共纳入30例CAPD及50例MHD患者.2组患者第1、2个30 min的平均心率(t=-2.210、-2.426,P=0.037,0.018)及HFn(Z=2.226、2.027,P=0.026、0.043)有统计学差异,第2个30 min的LFn有统计学差异(t=-2.548,P=0.013).透析后,2组患者均表现出LF/HF升高(Z=3.162,2.980,P=0.011,0.020),MHD组变化更早;MHD组平均心率增加(q=3.336,P=0.009),HFn降低(Z=4.123,P<0.001).各时段aSKNA 2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0.010<|Z|<1.109,均P>0.05),但MHD组动态变化更大(Z>3.125,P<0.05).结论 MHD患者较CAPD患者在单次透析中自主神经指标变化更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直肠侧方膜解剖完整对盆丛神经保护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是治疗中下段直肠癌的标准术式,其要求在保证肿瘤根治前提下,尽可能保留肛门括约肌,性功能和排尿功能。与单纯交感神经成分损伤相比,盆丛和神经血管束(NVB)损伤对患者术后性功能障碍,特别是男性勃起功能的影响更为明显。由于腹膜反折以下直肠两侧间隙狭窄致密,难以分离,手术层面偏外容易损伤盆丛及其分支,偏内则进入直肠系膜内,因此直肠侧壁的游离一直被认为是TME的难点。本文对腹膜反折下直肠两侧间隙的膜解剖研究进展进行复习,并基于本中心研究结果,对直肠骶骨筋膜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以期为术中盆丛神经的保护提供参考。直肠骶骨筋膜是直肠侧间隙分离时的刚性筋膜屏障,"腹下神经前筋膜-邓氏筋膜前叶移行区"与盆丛主体相互融合,需进行保留。因此,直肠侧间隙分离应首先分离直肠后方间隙,再分离直肠前方间隙,横断邓氏筋膜前叶后,即很容易找到直肠前侧方间隙,从上到下最后切断侧方的直肠骶骨筋膜,以此导向将整个侧方间隙完全分离至盆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Ⅰ型心肾综合征中肾小球损伤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Ⅰ型心肾综合征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综合征。心脏手术、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心力衰竭是引起Ⅰ型心肾综合征的常见原因。目前,比较公认的发病机制包括交感神经系统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过度激活、肾脏缺血再灌注、炎症反应以及氧化应激等。在目前的研究中,对于Ⅰ型心肾综合征引起的肾脏损伤,绝大部分是有关肾小管上皮损伤的相关研究,肾小球损伤的报道较少;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肾小球损伤在急性肾损伤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该文主要综述Ⅰ型心肾综合征中肾小球损伤的研究进展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眼部疾病相关性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眼部疾病发病率高,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大,甚至致残,疾病负担重。诸多资料表明,部分眼病的发生和发展与睡眠呼吸障碍相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增加多种眼病的风险,包括青光眼、非动脉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睑松弛综合征和视网膜静脉闭塞;机制方面,主要与OSA特征性间歇低氧及睡眠片断化等所致氧化应激和缺氧性损伤、全身性炎症、交感神经张力升高和内皮功能障碍有关。OSA已成为许多眼病另一种潜在危险因素。本文系统地介绍OSA与眼部疾病相关的现有研究结果,以及两者之间的可能发病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饮食干预对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期间血糖影响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饮食干预对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期间的血糖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和万方数据库,搜集不同干预措施对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期间血糖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应用RevMan 5.3软件根据干预措施分组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的10项RCT研究,包含3 34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1 603例、干预组1 74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0项研究报道了清肠低血糖发生率及干预手段,各研究间有统计学异质性( P<0.000 01, I2=80%)。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分析,与对照组相比,饮食干预能显著减少清肠准备期间低血糖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OR=0.19,95% CI:0.09~0.40, P<0.05)。 结论: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期间的饮食干预,可以预防和降低低血糖的发生,避免低血糖引起的不良反应和副交感神经的活动。但受纳入文献数量和质量的限制,该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的RCT予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术后肠麻痹的病理生理机制及防治策略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术后肠麻痹(POI)是外科手术后由于非机械原因导致的胃肠道运动功能受到暂时性抑制造成无法经口摄入的临床现象,其发病机制涉及手术创伤、麻醉药物、交感神经系统亢进及肠道炎症反应等多个因素。POI分为早期的神经源性阶段和后期的炎症阶段,炎症阶段对机体和临床转归影响较大。随着加速康复外科和微创技术的出现,在POI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POI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临床问题,需要对其机制和防治措施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双侧颈上交感神经节在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与NLRP3炎症小体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价双侧颈上交感神经节在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的关系。方法:SPF级健康雄性C57BL小鼠32只,8~10周龄,体质量25~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 n=8):假手术组(NS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NIR组)、双侧颈上交感神经节切除组(SCGx组)和双侧颈上交感神经节切除+心肌缺血再灌注组(SCGx+IR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24 h的方法制备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再灌注3 d前行双侧颈上交感神经节切除术。于再灌注24 h时采集下腔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CK-MB活性、cTnI浓度、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和LDH活性,比色法测定SOD活性,DHE法检测心肌ROS水平,TTC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HE和WGA染色法观察病理学结果,qPCR法检测IL-1β、IL-6、IL-10、TNF-α和NLRP3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H)、IL-1β、TNF-α、NLRP3、心房钠尿肽(ANP)和脑利钠肽(BNP)的表达。 结果:与NS组比较,SCGx组NE浓度降低,TH表达下调,NIR组血清CK-MB活性、cTnI、NE浓度、LDH活性和心肌ROS水平升高,SOD活性降低,IL-1β、TNF-α、NLRP3、ANP和BNP表达上调,IL-1β、IL-6、TNF-α、NLRP3的mRNA表达上调( P<0.05);与SCGx组比较,SCGx+IR组血清CK-MB活性、cTnI、NE浓度、LDH活性和心肌ROS水平升高,SOD活性降低,IL-1β、TNF-α、NLRP3、ANP和BNP表达上调,IL-1β、IL-6、TNF-α和NLRP3的mRNA表达上调( P<0.05);与NIR组比较,SCGx+IR组血清CK-MB活性、cTnI浓度、LDH活性和心肌ROS水平降低,SOD活性升高,IL-1β、TNF-α、NLRP3、ANP和BNP表达下调,IL-1β、IL-6、TNF-α和NLRP3的mRNA表达下调,心肌梗死面积减少( P<0.05)。 结论:双侧颈上交感神经节切除减轻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与降低NLRP3炎症小体活化,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难治性高血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与难治性高血压(RH)之间存在双向关联,导致OSA与RH之间的恶性循环。此双向关联可能与交感神经系统异常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持续激活以及水钠潴留在两者发病机制中形成反馈环路有关。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有望改善OSA合并RH患者的血压水平及血压昼夜节律模式,然而CPAP的长期作用疗效,尤其对心脑血管事件及死亡风险等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增加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对照组接受假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每日1次,每次20 min,连续8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人类白细胞抗原-DR (HLA-DR)水平,用红外热成像系统评定双侧上肢感兴趣区(ROI)温度差异,记录上肢Fugl-Meyer量表(FMA-UE)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双侧手部肿胀程度。结果: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所改善( 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后HLA-DR[(36.91±4.19)%]、双上肢ROI温度差值[(0.43±0.24)℃]、FMA-UE评分[(38.76±5.13)分]、VAS评分[(2.88±1.34)分]、肿胀程度[(29.76±8.42)ml]改善较为优异( P<0.05)。 结论: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症状,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炎症反应,抑制交感神经过度亢进,提高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抗阻训练改善中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功能性抗交感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12周抗阻训练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骨骼肌功能性抗交感的影响。方法:将30例未经治疗的中老年男性1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组,同时选取30例血压正常的健康受试者纳入对照组,2组受试者均进行12周(3次/周)渐进性抗阻训练。于干预前、后分别利用冷加压实验(CPT)激活受试者交感神经系统,测定其安静及握力运动时前臂血液动力学变化。交感缩血管反应参数用CPT诱导肱动脉电导(FVC)的变化率(%FVC)表示,功能性抗交感参数(即肌肉收缩抑制交感缩血管反应的能力)用握力运动时与安静时交感缩血管反应的差值(△%FVC)表示。结果:干预前2组受试者△%FV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组为(7.4±8.6)%,对照组为(7.9±11.3)%, P=0.883]。干预后与组内干预前比较,发现2组受试者△%FVC[高血压组为(17.1±5.8)%,对照组为(16.9±9.7)%]均明显升高( P<0.05),此时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12周抗阻训练能明显改善中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功能性抗交感,同时发现血压升高本身并不能破坏机体功能性抗交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