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未成熟儿与超低出生体重儿产前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及其对预后影响的多中心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超未成熟儿(extremely preterm infant, EPI)与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 ELBWI)产前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及其对存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广东省26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及妇幼专科医院新生儿科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出院的EPI与ELBWI,调查产前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情况。所有病例产前糖皮质激素使用均为地塞米松,其中使用满1疗程指产前使用地塞米松满4剂次,不满1疗程指产前使用地塞米松1~3剂次。采用 χ2检验或趋势 χ2检验比较产前激素使用情况及其对存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结果:研究期间共纳入2 392例EPI和ELBWI,出生胎龄为(27.8±1.9)周,出生体重为(919±158) g,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1 267例(53.0%),其中满1疗程者725例(30.3%),不满1疗程者542例(22.7%)。产前糖皮质激素在2013年至2017年逐年的使用率分别为45.9%(152/331)、49.5%(207/418)、53.9%(247/458)、57.1%(328/574)和54.5%(333/611),呈逐年上升趋势( χ2趋势=9.502, P=0.002);且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广深地区使用率最高[54.8%(788/1 438)],其次是余珠三角地区[50.8%(360/708)]和非珠三角地区[48.4%(119/246)]( χ2趋势=5.209, P=0.022)。使用满1疗程组的存活率最高[70.8%(513/725)],其次是不满1疗程组[63.3%(343/542)],未使用组最低[52.4%(589/1 125)]( χ2趋势=64.309, P<0.001)。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与未使用组比较,使用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85.8%(1 087/1 267)与92.7%(1 043/1 125)]、早产儿视网膜病变[37.8%(338/893)与44.1%(287/651)]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2.8%(29/1 047)与6.5%(53/818)]发生率较低,但支气管肺发育不良[74.5%(641/860)与68.7%(400/582)]和动脉导管未闭[29.0%(359/1 240)与24.5%(266/1 087)]发生率较高( P值均<0.05)。 结论: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改善EPI与ELBWI的存活率,并降低部分并发症的发生率。但目前我国EPI与ELBWI产前糖皮质激素使用率较低,有待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生儿类白血病反应36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新生儿类白血病反应(neonatal leukemoid reaction,NLR)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选择2010年9月至2022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儿科医学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NLR患儿为NLR组,按1∶2选取同期入院无NLR且与NLR患儿胎龄及出生体重匹配的新生儿为对照组。收集患儿胎龄、出生体重、母亲孕期并发症情况、白细胞计数最大值、中性粒细胞占比、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疾病诊断等相关信息,并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两组患儿数据进行比较。结果:NLR组36例,对照组72例。NLR组外周血中均发现幼稚粒细胞,白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61.7(54.2,90.6)×10 9/L比19.6(14.2,27.3)×10 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两组中性粒细胞占比、血红蛋白、血小板、C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NLR组阴道分娩、羊水污染和新生儿败血症比例高于对照组(69.4%比38.9%,19.4%比5.6%,47.2%比8.3%),母亲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和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比例低于对照组(11.1%比31.9%,2.8%比19.4%,50.0%比7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胎膜早破、出生窒息、颅内出血、肺出血、细菌性脑膜炎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NLR患儿常合并败血症,及早防治母亲孕期并发症、积极控制感染对防治NLR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西北10家医院5年间2次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治状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西北地区10家医院5年间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诊治状况的变化。方法:回顾性调查西北地区新生儿协作组中部分医院(陕西省6家、甘肃省3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和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治的入院日龄≤3 d并诊断为RDS的早产儿。比较5年间患儿的基本情况、围产期情况、治疗情况、并发症及预后等方面的变化。采用 t检验、秩和检验或 χ2检验分析各组数据。 结果:(1)2016年及2021年符合纳入标准的RDS早产儿分别为322例和349例,胎龄30~33周 +6的早产儿仍是主要患病人群,男性居多[分别为64.3%(207/322)和57.3%(200/349)]。2021年母亲平均生育年龄明显高于2016年[(30.6±4.8)岁与(28.6±5.4)岁, t=24.02, P<0.001],高龄产妇多于2016年[19.2%(67/349)与12.4%(40/322), χ2=4.18, P<0.05]。(2)2021年与2016年相比,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率[11.7%(41/349)与1.9%(6/322), χ2=25.12]、正规产前检查率[58.5%(204/349)与30.4%(98/322), χ2=53.33]、产前糖皮质激素使用率[62.2%(217/349)与28.6%(92/322), χ2=82.58]、剖宫产率[73.6%(257/349)与51.6%(166/322), χ2=35.06]、选择性剖宫产率[24.1%(84/349)与6.5%(21/322), χ2=39.07]和瘢痕子宫妊娠率[7.4%(26/349)与3.4%(11/322), χ2=5.23]均较高( P值均<0.05);胎儿窘迫[30.1%(105/349)与20.2%(65/322), χ2=8.68]、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4.6%(86/349)与13.0%(42/322), χ2=14.59]、胎膜早破[16.0%(56/349)与10.2%(33/322), χ2=4.89]、羊水胎粪污染[12.6%(44/349)与5.6%(18/322), χ2=9.83]、胎盘早剥[10.3%(36/349)与5.3%(17/322), χ2=5.84]、妊娠期糖尿病[10.3%(36/349)与1.6%(5/322), χ2=22.41]、绒毛膜羊膜炎[4.6%(16/349)与0.9%(3/322), χ2=8.12]、甲状腺功能异常[4.3%(15/349)与0.6%(2/322), χ2=7.88]和心脏病[4.3%(15/349)与0.3%(1/322), χ2=9.17]的比例均较高( P值均<0.05)。(3)治疗情况:2021年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应用率、猪PS应用剂量和牛PS的应用比例均高于2016年[(73.6%(257/349)与67.1%(216/322), χ2=11.62;(178.5±38.0)mg/kg与(165.2±42.8)mg/kg, t=7.85;47.9%(123/257)与19.4%(42/216), χ2=41.72; P值均<0.01]。2021年与2016年气管插管-注入PS-拔管后正压通气使用率、早期(生后2 h内)应用PS及PS治疗前后的血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21年与2016年相比较,抗生素应用时间[7.0 d(5.0~14.0 d)与5.0 d(1.0~8.0 d), Z=7.55]、辅助通气时间[144 h(81~264 h)与73 h(47~134 h), Z=8.20]和住院时间[24 d(14~42 d)与16 d(10~25 d), Z=6.74]明显增加( P值均<0.01),经鼻间歇正压通气[29.6%(100/338)与1.0%(3/306), χ2=97.81]和常频通气的使用率[42.6%(144/338)与30.1%(92/306), χ2=10.87]明显升高( P值均<0.01)。(4)2021年与2016年相比较,动脉导管未闭[15.5%(54/349)与6.2%(20/322), χ2=63.40]、支气管肺发育不良[9.2%(32/349)与2.8%(9/322), χ2=12.88]、持续性肺动脉高压[5.4%(19/349)与0.6%(2/322), χ2=12.85]、脑室周围白质软化[4.3%(15/349)与1.2%(4/322), χ2=7.52]和气胸[3.4%(12/349)与0.3%(1/322), χ2=9.68]的比例升高( P值均<0.05),院内感染比例明显下降[7.4%(26/349)与19.6%(63/322), χ2=21.37, P<0.001]。(5)2021年早产儿RDS治愈率高于2016年[70.8%(247/349)与56.2%(181/322), χ2=15.37, P<0.001],放弃率[7.7%(27/349)与14.3%(46/322), χ2=7.41]和病死率[院内:1.4%(5/349)与5.6%(18/322), χ2=8.74;院外:8.3%(29/349)与13.7%(44/322), χ2=4.96]低于2016年( P值均<0.05)。 结论:这一期间参与研究单位的早产儿RDS的临床救治技术水平提高了,但仍存在一定不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江苏省13家医院极早产儿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影响极早产儿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后续质量改进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母乳喂养质量改进临床研究协作组13家协作单位NICU收治的胎龄<32周极早产儿临床资料,根据患儿预后和死亡时间分为存活组、新生儿早期死亡组、新生儿晚期死亡组和新生儿期后死亡组,比较各组患儿临床资料,应用SPSS 26.0统计软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早产儿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胎龄<32周极早产儿2 467例,存活2 127例(86.2%),死亡340例(13.8%),其中新生儿早期死亡251例(73.8%),新生儿晚期死亡62例(18.2%),新生儿期后死亡27例(7.9%)。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胎龄( OR=0.835,95% CI 0.751~0.929)、出生体重( OR=0.998,95% CI 0.997~0.998)、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 OR=0.481,95% CI 0.365~0.635)是极早产儿死亡的保护因素( P均<0.05);1 min Apgar≤3分( OR=2.459,95% CI 1.743~3.467)、使用有创机械通气( OR=2.308,95% CI 1.730~3.078)、肺出血( OR=3.888,95% CI 2.383~6.345)是新生儿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 P均<0.05);使用有创机械通气( OR=3.598,95% CI 2.119~6.111)、Ⅲ~Ⅳ级脑室内出血或囊性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OR=2.328,95% CI 1.266~4.280)、肺出血( OR=4.055,95% CI 1.990~8.261)、Ⅱ~Ⅲ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OR=3.933,95% CI 2.157~7.174)是新生儿晚期和新生儿期后死亡的危险因素( P均<0.05)。 结论:胎龄、出生体重、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极早产儿死亡的保护因素,使用有创机械通气、1 min Apgar≤3分、肺出血、Ⅲ~Ⅳ级脑室内出血或囊性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和Ⅱ~Ⅲ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极早产儿死亡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孕22~26周分娩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和硫酸镁与子代神经发育之间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生后院际转运时间对极早产儿临床特征及出院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国内院际转运极早产儿日龄分布情况,总结不同日龄转运极早产儿的围产期特征、出院结局以及住院期间治疗情况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全年中国新生儿协作网(Chinese Neonatal Network,CHNN)极早产儿队列中胎龄24~31周 +6、在外院出生后转入CHNN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救治的、排除严重先天畸形的极早产儿3 405例。按照转运进入CHNN NICU的日龄分为早期转运组(≤1 d)、延迟转运组(>1~7 d)和晚期转运组(>7 d)。采用方差分析、 t检验、 χ2检验(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Kruskal-Wallis检验及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3组极早产儿的一般临床情况、治疗情况及出院结局的差异。 结果:3 405例极早产儿的中位胎龄为29.7周(28.3~31.0周),平均出生体重为(1 321.0±316.5)g。早期转运组2 031例(59.6%),延迟转运组406例(11.9%),晚期转运组968例(28.4%)。转运极早产儿产房内接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比例为8.4%(237/2 806),产房内气管插管比例为32.9%(924/2 805)。共62.7%(1 569/2 504)的患儿母亲接受产前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转运组接受产前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比例为68.7%(1 121/1 631),高于延迟转运组[56.1%(152/271), χ2=16.78, P<0.017]和晚期转运组[49.2%(296/602), χ2=72.56, P<0.017]。转运极早产儿总死亡率为12.7%(431/3 405),其中早期、延迟及晚期转运组患儿的死亡率分别为12.4%(252/2 031)、16.3%(66/406)和11.7%(113/96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5.72, P=0.057)。延迟转运组和晚期转运组患儿重度脑室内出血、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纠正胎龄36周或出院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高于早期转运组,晚期转运组患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接受治疗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和纠正胎龄36周或出院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高于延迟转运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onferroni校正法, P值均<0.017)。晚期转运组极早产儿出院日龄为66.0 d(51.0~86.0 d),出院纠正胎龄为38.9周(37.1~41.2周),均大于早期转运组[48.0 d(37.0~64.0 d), Z=260.83;36.9周(35.7~38.3周), Z=294.32]和延迟转运组患儿[52.0 d(41.0~64.0 d), Z=81.49;37.4周(36.1~38.7周), Z=75.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7)。 结论:目前国内仍有大量极早产儿需要生后转院。转运日龄越晚、极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越高。故建议可能发生极早产的孕妇宫内转运或生后尽早转运,可能有助于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产前糖皮质激素治疗与囊性脑室周围白质软化风险降低有关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产前糖皮质激素(ACS)使用与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极早产儿患囊性脑室周围白质软化(c-PVL)以及败血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脑室出血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重大疾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这是一项基于人群的观察队列研究,数据来自1995年至2016年以色列国家VLBW数据库。结果:10 170例VLBW中,692例(6.8%)诊断为c-PVL。7 522例使用ACS,患c-PVL比例为5.4%,未使用ACS组患c-PVL比例为10.7%( P<0.000 1)。ACS与c-PVL呈显著负相关( OR=0.69,95% CI=0.57~0.84)。亚组分析中,排除患有一种或多种疾病的患儿后,使用ACS组的c-PVL发病率为2.7%~5.4%,未使用ACS组为5.6%~10.7%( P<0.000 1)。所有亚组中,ACS与c-PVL的 OR值显著降低相关,其范围为0.52(95% CI=0.40~0.66)至0.62(95% CI=0.50~0.77)。 结论:产前糖皮质激素使用组患c-PVL的风险显著降低,排除重大疾病后的亚组分析显示:ACS使用后的c-PVL患病风险降低了40%~50%。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产前糖皮质激素预防双胎妊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产前糖皮质激素(antenatal corticosteroid, ACS)在临床中的应用已近半个世纪。研究显示,ACS能明显降低单胎中早产相关并发症(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的发生率。基于ACS在单胎中的显著效果,国际指南建议可按照单胎常规处理流程进行双胎的治疗。然而目前关于ACS对双胎NRDS预防效果的研究结论不一。本文综述了ACS预防双胎NRDS效果的研究进展,以指导临床实践及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陕西省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疗状况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陕西省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疾病特点和诊疗状况。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取非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陕西省11家三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治的270例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出生胎龄将RDS患儿分为胎龄<34周的早期组175例、胎龄≥34周且<37周的中期组68例和胎龄≥37周的晚期组27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全部病例进行个案回顾,查阅病历填写"RDS调查表"。比较3组患儿的调查表情况,包括基本情况、围生期情况、治疗情况、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晚期组、中期组患儿出生体质量均大于早期组[2.85(2.55,3.20) kg比1.70(1.40,1.92) kg、2.33(2.04,2.64) kg比1.70(1.40,1.92) 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晚期组正规产检率低于中期组[51.9%(14/27)比76.5%(52/68), P<0.05]。161例(59.6%)RDS患儿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促进肺成熟,晚期组产前糖皮质激素使用率低于早期组和中期组[7.4%(2/27)比68.0%(119/175)、7.4%(2/27)比58.8%(40/68),均 P<0.05]。203例(75.2%)患儿经剖宫产娩出,晚期组和中期组的剖宫产率均高于早期组[88.9%(24/27)比68.6%(120/175)、86.8%(59/68)比68.6%(120/175),均 P<0.05]。晚期组的选择性剖宫产率高于早期组和中期组[59.3%(16/27)比24.0%(42/175)、59.3%(16/27)比36.8%(25/68),均 P<0.05]。晚期组母亲妊娠期高血压比例低于早期组、中期组[0(0)比22.9%(40/175)、0(0)比25.0%(17/68),均 P<0.05]。晚期组瘢痕子宫率高于早期组[22.2%(6/27)比4.6%(8/175), P<0.05]。中期组的RDS分级严重程度轻于早期组( P<0.05)。199例(73.7%)RDS患儿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其中有100例(50.3%)通过气管插管-PS-拔管技术给予PS治疗。中期组首剂PS使用时间晚于早期组[5.0(2.0,18.3) h比3.0(1.5,6.0) h, P<0.05]。225例(83.3%)RDS患儿于住院期间使用抗生素治疗,中期组抗生素使用率低于早期组[73.5%(50/68)比87.4%(153/175), P<0.05]。265例(98.1%)RDS患儿住院期间使用了辅助通气,中期组的辅助通气时长短于早期组[79(41,147) h比153(76,299) h, P<0.05]。中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早期组[0(0)比6.3%(11/175)],晚期组、中期组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率均低于早期组[0(0)比9.7%(17/175)、1.5%(1/68)比9.7%(17/175)、0(0)比8.6%(15/175)、0(0)比8.6%(15/175)],而晚期组、中期组的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发生率均高于早期组[25.9%(7/27)比4.0%(7/175)、14.7%(10/68)比4.0%(7/1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不同胎龄RDS患儿在基本情况、围生期情况、治疗情况和并发症情况方面的表现均有不同。需重视并提高对不同胎龄RDS患儿的救治能力,提高RDS的防治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对130例早产儿胸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对早产儿胸腺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胎龄28~32周早产儿病例,包括围生期资料、一般资料和出生24 h内血常规结果。纳入的早产儿出生24 h内行床边B超胸腺检查,测量其最大横径和长轴截面积,并计算胸腺指数(thymic index,TI)和胸腺/体重指数(thymus weight index,TWI)。将纳入的163例早产儿根据NRDS诊断分为NRDS组和非NRDS组,其中NRDS 98例,非NRDS 65例,按胎龄和体重相匹配,将NRDS患儿和非NRDS患儿各选65例;两组分别再根据产前糖皮质激素(antenatal corticosteroid administration,ACS)是否暴露分为ACS组和非ACS组。结果:NRDS组TI(1.788±0.803)cm 3和TWI(1.278±0.380)cm 3/kg较非NRDS组TI(2.420±1.068)cm 3和TWI(1.695±0.491)cm 3/kg都明显减小( t=3.818、5.401,均 P<0.01),NRDS组淋巴细胞计数也低于非NRDS组[(3.729±1.263)×10 9/L比(4.437±1.608)×10 9/L, t=2.789, P<0.01]。两组早产儿按照是否ACS暴露,分为ACS组和非ACS组后,NRDS组中,与非ACS组相比,ACS组TI[(1.487±0.515)cm 3比(2.185±0.942)cm 3]和TWI[(1.134±0.311)cm 3/kg比(1.469±0.385)cm 3/kg ]明显减小( t=3.542、3.882,均 P<0.01)。非NRDS患儿ACS暴露后TI[(2.130±0.780)cm 3比(2.915±1.307)cm 3]和TWI[(1.522±0.349)cm 3/kg比(1.988±0.562)cm 3/kg)]也明显减小( t=2.676、3.659,均 P<0.05)。 结论:NRDS早产儿胸腺缩小,ACS暴露影响早产儿胸腺的大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