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代谢组学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尿液代谢物变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大鼠尿液代谢产物的变化,筛选出可用于AMI法医学鉴定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建立假手术组、AMI组和高脂血症+AMI组(hyperlipidemia+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HAMI)大鼠模型.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UPLC-MS)分析AMI大鼠尿液代谢谱的变化.通过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筛选差异代谢物.使用MetaboAnalyst数据库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并评估差异代谢物的预测能力.结果 分别筛选出40种和61种与AMI相关和HAMI相关的差异代谢物.其中22种为共同代谢物,这些小分子代谢物主要集中在烟酸和烟酰胺代谢途径中.在95%可信区间内N8-乙酰亚精胺、3-甲基组胺和胸腺嘧啶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大于0.95.结论 N8-乙酰亚精胺、3-甲基组胺和胸腺嘧啶可作为诊断AMI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烟酸和烟酰胺代谢的异常可能是AMI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可为AMI的作用机制和死因鉴定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胸腺脂肪瘤CT表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胸腺脂肪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 选取 14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腺脂肪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其CT表现特征.结果 病变位于胸腺区,均为单发,直径 0.9~4.3 cm;呈类圆形 5 例,不规则结节或团块 9例;4 例病变可见形态改变.5 例病灶内见脂肪密度,7 例为软组织密度,2 例为囊性密度.平扫CT值平均为 2.7~33 HU,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大部分病灶对比剂退出.结论 胸腺脂肪瘤典型CT表现为胸腺区含有脂肪密度的肿块,部分病灶内不显示脂肪成分,表现为软组织密度或囊性密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伴有异位ACTH综合征的非典型胸腺类癌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 男,43岁.半月前出现四肢及颌面部水肿,全身无力,皮肤变黑,血压升高(157/88 mmHg).入院后发现严重的低钾血症(2. 39 mmol/L)以及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升高(227. 00 pg/ml).采用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监测一天中的ACTH和皮质醇(COR)水平的变化,发现COR水平没有明显变化.鞍区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CT征象对高危型胸腺瘤和胸腺癌的鉴别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索CT征象在高危型胸腺瘤及胸腺癌中的鉴别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省肿瘤医院2022-06-01-2023-03-01收治的经穿刺或手术病理确诊的60例高危型胸腺瘤及99例胸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判别胸腺肿瘤性质的独立诊断因素,并构建临床判别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及灵敏度和特异度评价模型判别效果.结果 高危型胸腺瘤患者平均年龄为(52.73±15.21)岁,小于胸腺癌患者的(56.76±13.18)岁,t=1.760,P=0.080;高危型胸腺瘤和胸腺癌患者性别(x2=12.609,P<0.001)、分叶(x2=6.864,P=0.009)、强化方式(x2=11.234,P=0.001)、心包积液(x2=6.496,P=0.011)、淋巴结转移(x2=40.178,P<0.001)、侵犯心包(x2=26.157,P<0.001)、侵犯肺组织(x2=23.964,P<0.001)、侵犯大血管(x2=9.095,P=0.003)、肺转移(x2=5.464,P=0.019)、膈肌抬高(x2=7.662,P=0.006)、肌无力(x2=10.895,P=0.001)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OR=20.956,95%CI:5.465~80.349,P<0.001)、侵犯肺组织(OR=2.841,95%CI:1.024~7.886,P=0.045)、膈肌抬高(OR=4.673,95%CI:1.032~21.173,P=0.045)征象是鉴别高危型胸腺瘤及胸腺癌的独立诊断因素.ROC曲线显示该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851,95%CI:0.791~0.911,灵敏度为0.636,特异度为0.933.结论 CT征象对于鉴别高危型胸腺瘤及胸腺癌有较大价值.淋巴结转移、侵犯肺组织、膈肌抬高是诊断胸腺癌的重要征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症肌无力的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肌肉接头(NMJ)传递障碍性疾病,主要由NMJ的乙酰胆碱和肌肉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传递受阻、免疫系统障碍、基因等因素所引起.MG患者的主要症状是骨骼肌无力和异常疲劳,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呼吸或吞咽困难,危及生命.MG可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治疗周期长且复杂.随着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提高,相关诊断和治疗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尤其是药物治疗方面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MG治疗主要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胸腺切除术等.对于MG危象的治疗主要包括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免疫吸附等方法,以及新型的血浆交换技术和辅助机械通气.随着药物的多样性进展,临床上对于药物的选择也有了更多考量,如经济能力、病情严重程度、疗效持久性、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等.该综述着重介绍了MG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适应证、用药方式和不良反应等内容,以便更好地选择符合病情的药物.该综述也提及部分其他的对MG可能有治疗作用的药物,特别是一些临床治疗效果较好的新型药物,如靶向生物制剂、补体抑制剂.通过该综述的阐述,可以更精准地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为患者减轻痛苦,同时也为药物研发提供未来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丹曲胶囊扶正固本及增强心功能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丹曲胶囊对雄性KM小鼠抗疲劳时间、重要脏器、腺体、骨的影响.方法:将体质量 18~20 g雄性KM小鼠 50只随机分为丹曲胶囊小剂量组、丹曲胶囊中剂量组、丹曲胶囊大剂量组、对照组、十全大补丸组 5 组,每组 10 只.丹曲胶囊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分别给予丹曲胶囊 0.6、1.2、2.4 g/kg灌胃,十全大补丸组给予十全大补丸 1.2 g/kg灌胃,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的水灌胃,每日灌胃 1次.比较各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转棒疲劳时间、重要器官脏器指数等.结果:丹曲胶囊小、中、大剂量组小鼠转棒疲劳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曲胶囊小、中、大剂量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曲胶囊小、中、大剂量组肝、脾、肾等重要脏器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丹曲胶囊各剂量组胸腺脏器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肾上腺、精索前列腺脏器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丹曲胶囊小、中、大剂量组骨重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5),骨长度、骨折力、压碎力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曲胶囊用于雄性 KM小鼠的实验中,有扶正固本的作用,可以抗疲劳、改善骨质疏松、无重要器官损伤,可以为心血管本虚标实病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补中益气汤对免疫抑制小鼠NK细胞调控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研究补中益气汤及方中中药配伍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脾脏中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调控作用.方法 100只小鼠随机分为10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小鼠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制备小鼠免疫抑制模型.免疫抑制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组,高、中、低剂量中药组,黄芪+白术组,黄芪+党参组,白术+党参组,黄芪+白术+党参组,连续给药17 d后,测量小鼠体质量并计算脾脏及胸腺指数,流式细胞仪检测NK细胞比例,酶标法测试NK细胞活性.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NK细胞比例与活性明显降低(P<0.01),表明免疫抑制小鼠模型建立成功.与模型组比较,中药(补中益气汤)组可以有效提高小鼠免疫器官指数、NK细胞比例与活性(P<0.01或P<0.05),其中以中剂量中药组纠正效果最为显著,NK细胞比例高于阳性组,但不及空白组水平,表明方剂可改善免疫抑制状态.黄芪+白术组、黄芪+白术+党参组可提高小鼠免疫器官指数(P<0.01或P<0.05),白术+党参组、黄芪+白术+党参组可提高小鼠NK细胞比例与活性(P<0.01或P<0.05),表明方中主药配伍亦可一定程度提升免疫功能,但效果不及全方组(中剂量中药组).结论 补中益气汤可拮抗环磷酰胺所导致的免疫抑制,增强NK细胞的免疫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华跌打丸抗炎镇痛药效学研究及对佐剂关节炎大鼠炎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考察中华跌打丸抗炎镇痛的药效学作用,探讨其对佐剂关节炎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3种炎症模型和2种疼痛模型考察中华跌打丸的抗炎镇痛作用;建立佐剂关节炎大鼠模型,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0.8 mg/kg)及中华跌打丸2.0、1.0、0.5 g/kg组,各组连续灌胃相应药物5周,1次/d。分别于给药后1、3、5周测量各组大鼠足趾容积,计算肿胀度;计算大鼠脏器指数,并采用HE染色观察关节软骨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关节组织IL-1β、TNF-α、TGF-β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中华跌打丸2.0 g/kg组大鼠足跖肿胀度降低( P<0.05),小鼠耳肿胀度降低( P<0.05),大鼠肉芽肿干重减轻( P<0.05);中华跌打丸1.4 g/kg组小鼠扭体次数减少( P<0.05),给药3 h后痛阈值升高( P<0.05);给药3~5周,中华跌打丸2.0 g/kg组大鼠足跖肿胀度降低( P<0.05),胸腺指数降低( P<0.05),关节组织中IL-1β、TNF-α和TGF-β表达降低( P<0.05)。 结论:中华跌打丸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可通过降低IL-1β、TNF-α、TGF-β等炎症因子水平发挥对佐剂关节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伴胸腺瘤的单纯累及口咽部肌肉的重症肌无力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重症肌无力最常见于眼外肌受累。单纯起病且局限于口咽部症状的较少见。本文报道1例以咀嚼无力为主起病的患者,其症状存在波动性且表现为对温度反应敏感。胸部CT发现胸腺瘤,行胸腺及胸腺肿物切除术联合溴比斯的明口服,症状得以控制。通过该病例提高临床医师对重症肌无力少见临床表现的认识,以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使患者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胸腺肽α1对脓毒症小鼠免疫细胞分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研究胸腺肽α1对脓毒症小鼠T淋巴细胞分化及炎症因子的影响,初步探讨胸腺肽α1对脓毒症小鼠预后的影响。方法:将雌性C57小鼠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脓毒症组及胸腺肽α1治疗组,对3组小鼠血浆中T细胞计数、T细胞进一步分化及血浆和肺组织中对应炎性因子表达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小鼠96 h内生存状况进行分析。利用graphpad 7.0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小鼠T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但在T淋巴细胞进一步分化中发现,胸腺肽α1组Th17较脓毒症组表达明显减少,Treg较脓毒症组表达明显增加,同时与T细胞分化相关的炎症细胞因子IL-10在胸腺肽α1组血浆及肺组织中表达均明显增加,而IL-17A在血浆及肺组织中表达均明显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小鼠96 h生存分析发现胸腺肽α1组小鼠生存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胸腺肽α1可增强脓毒症小鼠细胞免疫,改善其免疫、减轻炎症反应,进一步对脓毒症小鼠具有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