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MT通过抑制RNA甲基转移酶抑制"抢帽"流感病毒的复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帽端抢夺"是包括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和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IBV)在内的一些病毒家族的核酸逃逸被宿主识别并降解的复制方式.哺乳动物的mRNA与snRNA5'末端分别有7-甲基鸟苷和3-甲基鸟苷结构,它们通过三磷酸桥与RNA连接,称为cap0,由2'-O-核糖甲基转移酶(2'-O-ribose methyltransferase 1,MTr1)催化甲基化,产生成熟的cap1.甲基化的RNA帽结构对其稳定性和成功翻译至关重要,未甲基化的RNA会被干扰素诱导蛋白识别为非自身RNA并降解.因此,MTr1可能成为抑制"抢帽"流感病毒复制的新的药物靶点.基于此,德国波恩大学Hiroki Kato研究组与日本北海道大学Man-abu Igarashi研究组于2023年2月在《科学》杂志合作发表了相关研究,发现链霉菌属的衍生物三氟甲基结核菌素(trifluoromethyl-tubercidin,TFMT)是一种高度特异性和低细胞毒性的MTr1抑制剂,可特异性限制"抢帽"流感病毒IAV和IBV的复制.该研究首次报道了 MTr1的抑制剂并揭示了其抗病毒的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草酸青霉C11对地黄生长的影响及其代谢产物分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分离对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生长有害的菌株并解析其代谢产物对地黄生长的影响,可为破解地黄连作障碍问题提供理论支持.从地黄重茬土壤中分离霉菌并研究其发酵液对地黄生长的影响,然后通过不同极性梯度萃取、硅胶柱层析方法分离对地黄危害最严重的代谢产物,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分离出的物质.结果:筛选出1株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菌株C11,分离鉴定到其有害化感物质是环(精-亮)二肽(分子量为269.347,分子式为:C12H23N5O2).结果表明草酸青霉C11抑制了地黄产量41.5%,其有毒代谢产物环(精-亮)二肽可能是造成地黄连作障碍的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食品中产毒霉菌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6
食品中最为常见的产毒霉菌主要为曲霉菌属、青霉菌属、镰刀菌属、木霉属、头孢霉属和单端孢霉属等霉菌,其产生的霉菌毒素对人类和动物健康构成严重危害,同时也造成巨大农业经济损失.直接针对产毒霉菌而不是霉菌毒素的检测可以更为前瞻性减少产毒霉菌对人和动物的危害.本文综述了目前直接针对产毒霉菌的快速检测方法,包括免疫学方法、核酸检测方法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方法,以期能为产毒霉菌更为快速、准确检测方法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海洋真菌Penicillium sp.HD-1-1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研究涠洲岛来源的海洋真菌Penicillium sp.HD-1-1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和半制备液相等技术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运用HRESIMS、NMR等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使用CCK-8法评估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从涠洲岛海洋真菌Penicillium sp.HD-1-1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鉴定了1个新的霉酚酸类化合物以及16个己知化合物,分别为6-(5-甲氧羰基-3-甲基戊-2-烯)-7-羟基-3,5-双甲氧基-4-甲基苯酚-1-酮(1)、霉酚酸(2)、甲基麦考酚酸(3)、6-(5-甲氧羰基-3-甲基戊-2-烯)-3,7-二羟基-5-甲氧基-4-甲基苯酚-1-酮(4)、6-(5-羧基-3-甲基戊-2-烯)-3,7-二羟基-5-甲氧基-4-甲基苯酚-1-酮(5)、7-羟基-5-甲氧基-4-甲基-6-(3-甲基4-氧代戊基)-二氢异苯并呋喃-1-酮(6)、6-(3-羧基丁酯)-7-羟基-5-甲氧基-4-甲基苯酞-1-酮(7)、breynivosamide A(8)、伞形香青酰胺(9)、N-(N'-苯甲酰基-S*-苯丙氨酰基)-S*-苯丙氨醇苯甲酸酯(10)、(3S,6R)-6-(对-羟苯基)-1,4-二甲基-3,6-二甲硫基哌嗪-2,5-二酮(11)、(3R,6R)-6-(对-羟苯基)-1,4-二甲基-3,6-二甲硫基哌嗪-2,5-二酮(12)、(+)-新海胆灵A(13)、(3R,8S)-5,7-二羟基-3-(1-羟乙基)苯酚(14)、5,7-二甲氧基-4-甲基异苯并呋喃-1(3H)-酮(15)、saccharonol A(16)、6,8-二羟基-3-羟甲基异香豆素(17).细胞毒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2和3对人胃癌AGS细胞显示出强细胞毒活性,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值分别是0.69、1.12 μmol/L,此外化合物2对人非小细胞肺癌NCI-H1581细胞表现出中等程度的抑制活性,IC50值为17.95 μmol/L,化合物3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也显示出中等抑制活性,IC50值为19.30μmol/L.结论 化合物1为新的霉酚酸类化合物,命名为甲氧基霉酸酯.化合物2和3具有肿瘤细胞毒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链格孢毒素危害及防控措施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1
链格孢毒素主要是由链格孢霉(Alternaria)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在世界各地的食品中广泛存在,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解析其毒性和发现危害防控措施已成为 目前的研究重点.本文主要概述了食品中常见4种链格孢毒素的毒性、暴露风险、污染控制和毒性干预方法等,旨在为链格孢毒素的风险评估、安全限量标准和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对保障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分离自贵州腊肉表面霉菌的三个中国新记录种
编辑人员丨2024/5/18
从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黔西六盘水市农家自制腊肉表面分离得到的霉菌经形态学和基于钙调蛋白基因(calmodulin gene,CaM)、RNA多聚酶Ⅱ第二大亚基基因(D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Ⅱsecond largest subunit gene,Rpb2)和 rDNA ITS1-5.8S-ITS2(ITS)序列的分析,鉴定出曲霉Aspergillus 8种和青霉Penicillium 1种,即堆积曲霉A.cumulatus、黄曲霉A.flavus、灰绿曲霉A.glaucus、詹森曲霉A.jensenii、多育曲霉A.proliferans、伪灰绿曲霉A.pseudoglaucus、田纳西曲霉A.tennesseensis、产毒曲霉 A.venenatus 和橘紫青霉 P.aurantioviolaceum.其中 A.cumulatus、A.venenatus 和 P.aurantioviolaceum 为中国 3 个新记录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
淡豆豉中产γ-氨基丁酸微生物对产毒黄曲霉菌的拮抗作用和毒素合成关键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考察从淡豆豉Sojae Semen Praeparatum(SSP)炮制过程中分离的15株产γ-氨基丁酸微生物对产毒黄曲霉菌的拮抗能力并筛选出具有抑制产毒黄曲霉菌生长和降解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的高效拮抗菌,探究高效拮抗菌发酵产物对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合成关键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方法 运用平板对峙法与十字交叉法检测15株产Y-氨基丁酸微生物及其发酵产物对产毒黄曲霉标准株(简称:产毒标准株)生长的影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检测 15 株菌对 AFB1 的降解效果,考察其对产毒黄曲霉菌的拮抗能力并筛选出高效拮抗菌;针对高效拮抗菌发酵产物分别运用菌丝干重法检测其对产毒标准株菌丝生长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其对黄曲霉毒素合成关键基因(aflR、aflD、aflM、aflP)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15株菌及其发酵产物对产毒标准株的生长抑制率分别在15.88%~56.05%和25.74%~52.12%,对AFB1降解率在2.74%~57.87%,表明它们对产毒黄曲霉菌均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并筛选出具有高效拮抗作用的黑曲霉菌Aspergillus niger(JC2)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Xd1).当高效拮抗菌发酵产物加入量为2 000μL时,JC2和Xd1对产毒标准株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73.82%和63.34%,且能明显抑制黄曲霉毒素合成关键基因aflR、aflD、aflM、aflP的mRNA表达.结论 淡豆豉炮制中存在既能产γ-氨基丁酸又能明显抑制产毒标准株生长和产毒的拮抗菌,其拮抗作用可能通过抑制产毒标准株菌丝生长和毒素合成关键基因的mRNA表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DNA-PKcs在DNA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机体在体内因素如DNA碱基错配、自身不稳定性、机体代谢产生活性氧自由基(ROS)等,体外因素如辐射、化学毒物、药物、病毒和霉菌等作用下,可以造成DNA损伤. DNA损伤有碱基损伤、错配、DNA单链或双链断裂、嘧啶二聚体形成等多种类型. 其中,DNA双链断裂(DSB)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损伤类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微生物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是霉变谷物中常见的霉菌毒素之一,主要出现在霉变的玉米、小麦等谷物中,给畜禽和人类带来一定程度的健康危害,如生殖毒性、免疫毒性、肝毒性和肾毒性等.目前,解决玉米赤霉烯酮污染问题的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3个途径.虽然传统的物理和化学脱毒方法已经运用在许多的饲料生产中,但同时也存在着二次污染的风险.生物降解法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吸附和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脱毒方法,具有安全环保、高效、特异性强和脱毒率高的特性,且不影响谷物的营养价值,已成为玉米赤霉烯酮降解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微生物种类,并将其归纳分类,从微生物的脱毒能力、脱毒方法和脱毒产物进行了叙述,综述了微生物脱毒的优点及前景,以期为微生物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理论研究及实际应用提供新的视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柏子仁中黄曲霉毒素B1检测及脱毒技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16
柏子仁在采收、晾晒、脱皮、风选、运输、储存过程中均易滋生黄曲霉菌,并产生黄曲霉毒素。这严重影响了柏子仁的质量,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危害,柏子仁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问题亟待解决。为加强柏子仁等油性中药的规范化贮藏管理,本文对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及脱毒方法进行综述。发现检测方法中应用免疫传感器具有检测速度快、灵敏度较高、特异性强、自动化等优势。脱毒技术中采用生物脱毒法更为高效环保,利用不产毒菌发酵液的降解作用,能有效去除累积的真菌毒素;天然植物挥发油对黄曲霉菌的生长及黄曲霉毒素B1的合成也有抑制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