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色色杆菌转氨酶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原核表达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利用紫色色杆菌(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的转氨酶(CV2025)基因序列构建重组质粒pET-28a-CV2025,并在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中进行原核表达.方法 将CV2025基因序列与pET-28a(+)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ET-28a-CV2025,转化E.coliTOP10中进行阳性克隆子筛选,经双酶切及测序验证后,转化E.coli BL21(DE3)和Rosetta,诱导表达目的蛋白;将重组菌28a-CV2025-BL21活化后接种2TY液体培养基,IPTG诱导表达制备粗酶液后,以异丙胺为氨基供体,1-(4-甲氧苯基)乙酮、邻氟苯乙酮、苯乙酮为氨基受体,采用薄层色谱法监测反应,初步检验转氨酶活性,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 重组质粒pET-28a-CV2025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重组菌28a-CV2025-BL21、28a-CV2025-Rosetta的表达产物均可见相对分子质量约51 000的目的蛋白条带,且28a-CV2025-BL21表达的蛋白大部分以可溶性形式存在;酶液催化后,1-(4-甲氧苯基)乙酮与异丙胺发生转氨基化反应,生成对应的手性胺1-(4-甲氧苯基)乙胺,具有一定的催化活性.结论 在E.coli中成功表达了CV2025,初步检验上清中可溶性蛋白具有酶活性,为后期转氨酶的分离、纯化以及增强产物转化率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应用CRISPR-Cas13a和手机显微镜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的无扩增检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虽然目前诊断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的金标准,即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人群筛查并且检测限可低至1拷贝/μl,但最新的病毒动力学模型表明,相较于灵敏度而言,高频率检测和快速诊断才是减少病毒传播的关键。因此,研究人员正努力探索基于CRISPR-Cas技术的病毒RNA检测新策略。其中,Cas13a蛋白可与CRISPR RNA(crRNA)形成复合物并在crRNA的引导下靶向结合目的RNA序列,激活核酸酶活性,非特异地切割附近的任意单链RNA。利用这一特性,将带有荧光淬灭基团的RNA探针加入体系,可检测靶RNA序列。在此原理上,本研究开发了一种突破性方法,无需前期预扩增即可直接从鼻拭子RNA中检测SARS-CoV-2。通过设计针对病毒N基因和E基因的不同区域的多个crRNA,等浓度组合加入反应体系,使单次反应可以激活更多的Cas13a蛋白,检测灵敏度提高的同时也减少了基因突变导致检测脱靶的可能性,整个检测过程均在样品中直接进行,无需额外操作。此外,该新型检测平台还可以将反应速率和产生的荧光信号转化为病毒载量,样本定性的同时进行RNA定量。为了提高检测的简单性和便携性,本研究还设计了一个小型设备包括低成本的激光照明和光收集元件,可以通过手机摄像头读取CRISPR-Cas13a检测产生的荧光信号,灵敏度达到100拷贝/μl的同时能够在5 min内准确诊断出一组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样本中预提取的RNA。本研究开发的方法有可能为现场SARS-CoV-2筛查提供一种快速、准确、便携和低成本的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表达荧光素酶的胰腺癌细胞系的建立及其在免疫细胞杀伤效力检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构建表达报告基因荧光素酶和肿瘤相关抗原间皮素(mesothelin,MSLN)基因的胰腺癌细胞系,评估其作为靶细胞在评价免疫细胞的肿瘤杀伤效力中的应用。方法:构建表达荧光素酶、MSLN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包装慢病毒,感染胰腺癌细胞系,抗生素筛选后,有限稀释法获得单细胞克隆,并验证目的基因的稳定表达。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real-time cell analysis,RTCA)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方法体外检测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力。将构建的细胞系接种B-NDG小鼠建立表达荧光素酶的胰腺癌肿瘤模型,利用活体成像技术检测荧光素酶表达水平,监测小鼠体内胰腺癌肿瘤生长情况。在胰腺癌小鼠模型中验证嵌合抗原受体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AR-T)细胞的肿瘤杀伤能力。结果:本研究建立了稳定表达荧光素酶和MSLN基因的胰腺癌细胞系panc-1-luc、panc-1-luc-MSLN和capan-2-luc细胞。3种细胞的报告基因表达水平较高,与细胞数量呈正相关,panc-1-luc-MSLN细胞的MSLN阳性率达95.6%。体外肿瘤细胞杀伤试验结果表明MSLN-CAR-T细胞能特异性杀伤MSLN抗原阳性的panc-1-luc-MSLN细胞和capan-2-luc细胞,最小杀伤率分别为(70.00±18.19)%和(57.00±5.29)%,而对MSLN阴性的panc-1-luc细胞无杀伤作用。RTCA结果显示MSLN-CAR-T细胞对构建的3种胰腺癌细胞均有杀伤能力,最小杀伤率分别为(56.33±7.64)%、(93.00±2.65)%和(26.33±28.15)%;NK-92MI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不受MSLN限制。免疫缺陷小鼠胰腺癌模型结果显示,体内杀伤效力与体外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结果一致。体内外试验证明,检测靶细胞荧光素酶表达活性,可以反映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效力。结论:本研究建立了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多株胰腺癌单克隆细胞系,可用于体内外免疫治疗产品肿瘤杀伤效力的研究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piR-3127964经PIWIL-3/载唾液酸蛋白途径调控滋养细胞侵袭力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研究子痫前期与非病理妊娠胎盘组织之间差异表达的piR-3127964调控滋养细胞侵袭力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20年11月至2021年8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就诊的非病理性早产(对照组, n=12)与子痫前期孕妇(子痫前期组, n=10)经剖宫产分娩的胎盘以及早孕期人工流产者的绒毛组织(早孕期人工流产组, n=10)。提取对照组和子痫前期组胎盘组织的总RNA进行测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piR-3127964在各类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利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3组中PIWIL-1、PIWIL-2和PIWIL-3的表达量。外源性调节HTR-8/SVneo细胞内piR-3127964的水平,通过qRT-PCR检测下游候选靶分子,即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样3-样蛋白(guanine nucleotide-binding protein-like 3-like,GNL3L)和载唾液酸蛋白(sialophorin,SPN)mRNA的相对表达量,利用qRT-PCR检测GNL3L和SPN mRNA在对照组和子痫前期组胎盘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进一步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验证上述两者与piR-3127964的相互作用。通过荧光原位杂交和免疫荧光结合的方式明确piR-3127964和SPN在早孕期人工流产组绒毛组织中的定位。通过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探究piR-3127964对HTR-8/SVneo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和潜在机制。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事后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差异表达的piR-3127964预测的下游靶基因的富集通路与细胞运动相关;piR-3127964在早孕期人工流产组绒毛、对照组和子痫前期组胎盘组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950±0.853、1.036±0.303与0.254±0.155, F=27.35, P<0.05);且piR-3127964定位于早孕期人工流产组绒毛的绒毛外滋养细胞(extravillous cytotrophoblasts,EVTs)中。(2)子痫前期组胎盘组织中PIWIL-3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胎盘组织和早孕期人工流产组绒毛组织(0.810±0.400与3.175±0.429和6.843±1.379,LSD检验, P值均<0.05)。(3)与阴性对照相比,piR-3127964外源性模拟物(piR-mimics)和外源性抑制剂(piR-inhibitor)可显著改变SPN mRNA水平(分别为0.971±0.045与0.732±0.010、1.076±0.073与1.293±0.092,LSD检验, P值均<0.05);而GNL3L mRNA水平与piR-3127964水平无明显相关性。(4)野生型SPN(wild type SPN,SPN-WT)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在经piR-mimics(1.010±0.049与0.645±0.047, t=9.34)和piR-inhibitor(1.035±0.058与1.397±0.015, t=-10.60)的处理后出现显著变化( P值均<0.05)。(5)与对照组胎盘组织相比,SPN mRNA在子痫前期胎盘组织中显著上调(1.305±0.290与2.097±0.239, t=-4.22, P=0.006),而GNL3L mRNA在这两类组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荧光实验提示SPN定位于早孕绒毛的EVTs中。(6)piR-inhibitor可显著抑制HTR-8/SVneo细胞的侵袭能力,敲低SPN后能逆转piR-inhibitor引起的侵袭能力下降效应(160.714±53.860与371.667±103.061和344.333±120.268,LSD检验, P值均<0.05)。 结论:piR-3127964在子痫前期胎盘中异常下调,通过上调SPN抑制滋养细胞侵袭力,可能是子痫前期的病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益生菌预防儿童泌尿道感染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泌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是儿童常见的感染性疾病,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全球范围内细菌耐药率逐渐升高。益生菌作用的主要机制包括竞争性抑制病原、产生抗菌肽、调节酶活性、影响免疫调节和炎症因子等。体外及动物实验显示,益生菌可抑制泌尿道常见病原体的生长、黏附、侵袭以及预防小鼠UTI的发生。部分临床研究也显示,对于泌尿道结构正常或伴有膀胱输尿管反流的儿童,益生菌可有效预防UTI发生,同时降低细菌耐药率。因此,益生菌可能成为非抗生素途径预防儿童UTI的一种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cisAB09亚型一个家系的ABO血型血清学特征及分子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1个cisAB09亚型家系的ABO血型血清学特征与分子遗传学机制。方法:选取2022年2月2日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输血科进行ABO血型鉴定的1个cisAB09亚型家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ABO血型血清学检测方法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ABO血型进行鉴定,采用血浆A和B糖基转移酶活性测定方法测定先证者及其母亲血浆中A和B糖基转移酶活性强度,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先证者红细胞表面A、B抗原表达情况。抽取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外周静脉血样,提取基因组DNA后,对 ABO基因第1~7外显子及其侧翼内含子进行测序,并对先证者及其母亲和大女儿 ABO基因第7外显子进行Sanger测序验证。 结果:常规ABO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提示,先证者及其母亲和大女儿ABO血型初步判断为A 2B表型,先证者妻子及其小女儿为O型。血浆A和B糖基转移酶活性测定结果提示,先证者及其母亲B糖基转移酶活性滴度分别为32、256,分别较A 1B表型阳性对照活性滴度(128)低与高。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红细胞表面A抗原表达数量减少,B抗原表达数量未见异常。 ABO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及其母亲和大女儿在 ABO*B.01等位基因基础上,第7外显子发生c.796A>G变异,导致B糖基转移酶第266位氨基酸由甲硫氨酸变为缬氨酸,符合 ABO*cisAB.09等位基因的特征。先证者及其大女儿 ABO基因型为 ABO*cisAB.09/ABO*O.01.01,先证者母亲为 ABO*cisAB.09/ABO*B.01,先证者妻子及其小女儿为 ABO*O.01.01/ABO*O.01.01。 结论:ABO*B.01等位基因c.796A>G变异导致B糖基转移酶第266位甲硫氨酸变为缬氨酸,是产生cisAB09亚型的分子遗传学基础, ABO*cisAB.09等位基因编码的糖基转移酶,可在红细胞表面合成正常水平B抗原和较低水平A抗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miRNA表达的影响及作用靶点预测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微小RNA(mi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并利用网络药理学进行分析,预测其治疗作用潜在的靶点及途径。方法:筛选本院入院治疗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15例,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均规律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患者服药6个月后,对比其用药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及心肌纤维化相关miRNA的表达水平。对呈现统计学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构建差异表达miRNA对应靶基因信使RNA(mRNA)网络图。结果:患者用药后,血清MMP-9水平较用药前明显下降( P<0.05)。二甲双胍可显著下调患者血清人类微小RNA(hsa-miR) 29a-3p、hsa-miR133a-5p、hsa-miR21-5p、hsa-miR30c-5p、hsa-miR1-3p表达水平( P<0.05或 P<0.01)。GO和KEGG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miRNA主要集中在内质网腔、突触、基膜等细胞组分中,通过胶原分解代谢过程、短时神经元突触可塑性调节、轴突延伸等生物过程来发挥Rho GTP酶(Rho GTPase)结合、参与细胞外基质结构成分等分子功能;其主要富集于糖尿病并发症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等多种细胞信号转导通路。miRNA-mRNA网络分析结果显示,与差异表达miRNA对应mRNA共230个。 结论:二甲双胍可通过下调相关miRNA表达,参与相关细胞信号通路转导,调控染色质、核酸结合及酶活性过程而发挥其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金雀异黄酮对人CYP1A2、CYP2A6、NAT2及XO酶活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金雀异黄酮在健康受试者体内对咖啡因主要代谢产物药代动力学的影响,从而阐明金雀异黄酮对人CYP1A2、CTP2A6、NAT2及XO酶活性的影响。方法:18名健康受试者于试验第1天口服咖啡因100 mg后收集0~24 h的外周静脉血以及0~12h总尿液,第2~15天服用金雀异黄酮1000 mg/d,第16天早上服用探药咖啡因100mg,第16天服用咖啡因后收集0~24h的外周静脉血以及0~12 h总尿液标本。血、尿标本中咖啡因及代谢产物的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定量检测,计算血中咖啡因及主要代谢产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各代谢物的尿液排泄量。结果:与服用金雀异黄酮后相比,受试者血浆中1,7-二甲基黄嘌呤(17X)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24 h)显著降低了11.77%( P=0.007)。尿液中17X和1-甲基黄嘌呤(1X)的排泄量分别显著降低了14.31%( P=0.027)和27.18%( P=0.002),而1,7-二甲基尿酸(17U)显著性增加了57.33%( P=0.028),1-甲基尿酸(1U)显著降低了14.61%( P=0.028),未发现尿液中咖啡因和5-乙酰氨基-6-甲酰氨基-3-甲基尿酸(AFMU)排泄量的变化。 结论:金雀异黄酮在体内影响了中国健康受试者咖啡因的主要代谢产物药代动力学,通过对药物代谢活性酶的影响从而产生相应的药物相互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SLC2A1基因新发变异导致葡萄糖转运体I缺陷综合征患儿一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男,汉族,2个月11天,系第一胎第一产,否认出生窒息及头部外伤史,近期无疫苗接种史。因"间断抽搐4小时"由外院转入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先后入住PICU和小儿神经内科)。患儿抽搐表现为发作性的双眼凝视、唇面部发绀并伴有意识丧失,单次持续1分钟可自行缓解,间隔约半小时发作一次。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嗜睡,精神反应差,全身皮肤稍黄染发花,口唇发绀,咽部充血,颈软无抵抗,四肢肢端循环欠佳。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大致正常;生化检查提示肝酶、心肌酶谱及胆红素升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58 U/L(参考范围:8~42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75 U/L(参考范围:22~59 U/L),总胆红素44.3 μmol/L(参考范围:5.0~21.0 μmol/L),直接胆红素8.6 μmol/L(参考范围:0~3.4 μmol/L),间接胆红素35.7 μmol/L(参考范围:1.7~17.3 μmol/L),总蛋白59.4 g/L(参考范围:58~76 g/L),肌酸激酶同功酶活性48.48 U/L(参考范围:0~19 U/L),α-羟基丁酸脱氢酶285 U/L(参考范围:72~182 U/L);动脉血气分析提示失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并代谢性酸中毒、高乳酸血症;免疫功能全套示补体C3(0.59 g/L)和C4(0.08 g/L)偏低;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多次检测均有显著的葡萄糖降低,其中最后一次CSF葡萄糖与同步血糖比值为0.19。影像学及心/脑电检查:头颅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提示双侧颞部硬脑膜强化(非连续性,条状)( 图1A),心脏超声示房间隔水平过隔血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外周性性早熟病因及诊治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外周性性早熟又称非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依赖性性早熟,指非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激活,而是由其他来源的激素刺激引起的男孩在9岁前、女孩在7.5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但不具备完整的性发育过程,仅有部分性征发育。外周性性早熟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病因包括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McCune-Albright综合征、卵巢囊肿、肾上腺肿瘤、卵巢肿瘤、睾丸肿瘤、分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肿瘤、家族性男性性早熟、家族性芳香化酶活性增高及环境雌激素等。早期识别病因、精准鉴别诊断、产前基因筛查对该病的预防及诊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