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沙市113 838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基因型分布特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长沙市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基因型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1月长沙市参加宫颈筛查的113 838例已婚妇女进行HPV感染检测和基因型分型。结果:HPV总阳性率12.04%(13 709/113 838),高危型HPV基因感染较高的亚型分别是HPV-52、58、16、68、18;低危型HPV基因感染较高的亚型分别为HPV-6、11,其中高危型占94.99%(16 009/16 853),低危型占5.01%(844/16 853)。HPV阳性感染单一感染为主,感染率为80.65%,双重感染率为16.16%。13 709例HPV感染妇女中细胞学异常发生率为26.70%(3 660/13 709),宫颈病变发生率为15.10%(2 070/13 709)。目前已上市的HPV疫苗缺乏对HPV-68高危亚型的覆盖。结论:长沙市女性宫颈HPV的感染率为12.04%,主要感染的基因型为HPV-52、58、16、68、18,主要以高危型、单一感染为主。目前已上市的HPV疫苗缺乏对HPV-68高危亚型的覆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人乳头瘤病毒30型分布及型下分类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国内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30型(HPV30)的感染情况及型下系(lineage)分类。方法:收集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并在30 d内进行新柏氏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女性患者宫颈脱落细胞样品,从中提取DNA并进行HPV30型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检测;对HPV30阳性样本进行病毒基因组全长PCR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1 600例受试者中,共获得HPV30阳性样品9例(0.56%, 9/1 600),其中6例HPV30基因组全长PCR扩增成功;9例HPV30毒株在型下系分类上都属于A,其中A1占66.7%(6/9)、A4占22.2%(2/9)、A5占11.1%(1/9)。结论:国内女性中存在HPV30感染,型下系分类上全部HPV30毒株都属于A。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紫外线和人乳头状瘤病毒16 E6协同诱导、促进裸鼠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构建裸鼠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移植瘤模型,探讨紫外线(UV)损伤及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诱导、促进CSCC的协同作用机制。方法:将人CSCC细胞A431分成3组,即用HPV16 E6腺病毒转染的HPV16 E6过表达组,空白腺病毒转染的空白载体组(简称空载组),未进行腺病毒转染的空白对照组。使用无血清DMEM培养基将空载组及HPV16 E6过表达组(LV-OE-HPV16 E6组)A431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分别接种于SKH-1裸鼠左侧臀部皮下作为空载组( n = 16)和LV-OE-HPV16 E6组( n = 16)。每3天观察并记录小鼠肿瘤生长情况,当瘤体达到150 mm 3时,视为建模成功。建模成功后,每组取8只小鼠进行UV照射,分为4组,即空载组、空载+ UV组、LV-OE-HPV16 E6组、LV-OE-HPV16 E6 + UV组,UV照射剂量为1 440 mJ/(cm 2·d),每次12 min,持续4周后处死裸鼠,测量瘤重及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免疫组化、Western印迹和qRT-PCR检测验证Wnt1、β联蛋白mRNA及蛋白在裸鼠CSCC中的表达。数据若符合正态分布,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 t检验;数据若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空载+ UV组瘤重为(2.90 ± 0.36)g,LV-OE-HPV16 E6组(3.19 ± 0.32)g,LV-OE-HPV16 E6 + UV组(4.41 ± 0.18)g,与空载组(2.20 ± 0.24)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4.39、6.77、20.11,均 P<0.001);空载+ UV组瘤体积为(1 033.12 ± 400.15)mm 3,LV-OE-HPV16 E6组(1 119.21 ± 447.57)mm 3,LV-OE-HPV16 E6 + UV组(1 464.29 ± 409.98)mm 3,与空载组(688.94 ± 319.31)mm 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90、2.21、4.22,均 P<0.001)。免疫组化显示,4组间Wnt1、β联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0.76、0.71,均 P > 0.05);Western印迹显示,4组间Wnt1、β联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16.74、49.90,均 P<0.05),且LV-OE-HPV16 E6 + UV组Wnt1、β联蛋白水平高于空载组、空载+ UV组和LV-OE-HPV16 E6组(均 P<0.05)。mRNA水平分析显示,4组间组织中Wnt1、β联蛋白mRN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7.77、8.38,均 P<0.05),且LV-OE-HPV16 E6 + UV组Wnt1 mRNA水平高于空载组、空载+ UV组和LV-OE-HPV16 E6组(均 P<0.05)。 结论:UV和HPV感染在诱导、促进CSCC中具有协同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长沙地区60 354例患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及亚型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长沙地区2020—2022年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亚型分布特征,以及行阴道镜和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HPV阳性患者的病理组织活检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健康管理科及皮肤性病科就诊的60 354例患者HPV感染状况,分为<25岁组(3 250例)、25~34岁组(19 406例)、35~44岁组(17 297例)、45~54岁组(13 104例)、55~64岁组(4 793例)、≥65岁组(2 504例)。女性采集宫颈脱落细胞,男性采集病变部位,HPV分型检测采用PCR及流式荧光杂交法,可检测27种HPV基因分型。分析不同就诊科室、不同年龄段患者HPV亚型分布情况;分析224例HPV阳性同时进行了阴道镜和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患者其HPV各亚型感染情况与病理组织活检结局的关系。相关性分析采用皮尔逊相关检验,双侧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率的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或连续校正卡方检验,双侧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个样本率之间的比较采用卡方分割检验,根据分组数量对检验水准进行校正后再比较,双侧 P小于校准后的检验水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HPV总体阳性率为16.4%(9 909/60 354)。在所有HPV阳性患者中,HPV单一型占75.5%(7 479/9 909),HPV多重型占24.5%(2 430/9 909)。占比从高到低前6位的HPV型别依次为52型22.8%(2 256/9 909)、58型11.1%(1 097/9 909)、53型10.5%(1 045/9 909)、16型9.0%(890/9 909)、61型7.8%(774/9 909)及6型7.6%(750/9 909)。各年龄段组间总体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536.90, P<0.001),其中<25岁组HPV感染率最高,为30.1%(978/3 250),均高于25~34岁组15.6%(3 035/19 406)、35~44岁组14.2%(2 464/17 297)、45~54岁组16.1%(2 115/13 104)、55~64岁组19.1%(915/4 793)及≥65岁组16.1%(402/2 5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01)。皮肤性病门诊就诊患者的HPV感染最高的型别是6型16.7%(378/2 266)和11型10.5%(239/2 266)。HPV16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3级及宫颈癌患者中阳性率为12/17,高于炎性改变的病例[25.0%(35/140)]和CIN1级的病例[23.0%(11/48)],统计值分别为χ 2=15.02, P<0.001和χ 2=12.48, 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25岁人群HPV感染率最高;低危型HPV6和11型是引起皮肤性病的主要型别。全部就诊人群中,高危型HPV52型、58型及53型是长沙地区女性最常见的感染型别,但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与HPV16型感染更为密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人乳头瘤病毒16早期基因E2和E6与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E2在宫颈癌变中的作用及其交互效应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16早期基因E2和E6与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hnRNP)E2在宫颈癌变中的作用及其交互效应。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课题组在山西省介休市建立的"自然人群宫颈病变队列",以2014年6—9月经病理学确诊的正常宫颈(NC)女性、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Ⅰ)、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Ⅱ/Ⅲ)以及同期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确诊的宫颈鳞状细胞癌(SCC)病例为研究对象。共纳入257名研究对象,NC、CINⅠ、CIN Ⅱ/Ⅲ、SCC组分别为67名(26.07%)、69例(26.85%)、68例(26.46%)、53例(20.62%)。采用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特征、生活卫生习惯及宫颈病变相关信息,并采集宫颈脱落细胞和宫颈活检组织,检测HPV16的感染、hnRNP E2、HPV16 E2和E6的蛋白表达水平。根据NC组的hnRNP E2、HPV16 E2、E6蛋白表达量及E2/E6比值的 M值,将研究对象分为高、低表达组/比值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PV16早期基因E2和E6、hnRNP E2与宫颈癌变的关联,并应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模型(GMDR)评价其交互作用。 结果:NC、CIN Ⅰ、CIN Ⅱ/Ⅲ、SCC组的年龄分别为(47.00±9.07)、(47.64±7.35)、(46.37±8.67)和(51.26±8.03)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HPV16 E2低表达、E6高表达及E2/E6低比值可导致CIN Ⅱ/Ⅲ[ OR(95 %CI)值分别为11.11(1.63~75.56)、8.00(1.28~50.04)、9.75(1.22~77.72)]和SCC[ OR(95 %CI)值分别为14.22(2.11~95.88)、10.33(1.67~64.00)、12.38(1.56~97.91)]的患病风险增加;hnRNP E2低表达可导致CIN Ⅱ/Ⅲ、SCC风险增加[ OR(95 %CI)值为3.35(1.39~8.10)、5.53(1.54~19.88)]。GMDR模型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hnRNP E2低表达、HPV16 E2低表达、HPV16 E6高表达在CIN Ⅱ/Ⅲ和SCC组均存在交互作用( P值均<0.05)。 结论:HPV16早期基因的异常表达和hnRNP E2低表达均可能增加宫颈癌变的发病风险,且在宫颈癌变的发生发展中存在交互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危型HPV感染率及民族特异性分布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克拉玛依市女性HPV感染率及人群分布特点,为本地区宫颈癌预防及人群筛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在克拉玛依市对21~59岁妇女,采用液基细胞学联合HC2-HPV检测初筛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任一结果检测阳性者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进行HPV分型检测,细胞学和/或高危HPV阳性者再转诊做阴道镜和组织活检。结果:4 536名研究对象HPV总感染率为21.52%,汉族和少数民族人群的感染率分别为17.63%和27.88%( x2=42.081, P<0.01)。HPV感染率与年龄、族别密切相关,少数民族人群显著高于同年龄组汉族人群( P<0.05)。汉族女性感染高峰为24~30岁和41~45岁年龄组;随着年龄的增长,HR-HPV的感染率呈下降趋势。少数民族女性感染高峰年龄分别为36~40岁和51~59岁年龄组,随着年龄的增高,HR-HPV的感染率呈上升趋势。HSIL与宫颈癌中,汉族与少数民族人群的主导亚型为HPVl6、58、52、18、53,其中少数民族女性HPVl8、52型显著高于汉族人群( x2=5.98, P=0.04; x2=11.64, P<0.01)。少数民族人群中宫颈疾病患者HPV多重感染率27.04%(43/159)显著高于汉族6.97%(27/387)( x2=13.84, P<0.01)。 结论:HPV感染率随年龄变化呈双峰状态且存在民族特异性,HPVl6、58、52、18、53为本地区少数民族及汉族女性中常见的基因型别,少数民族女性宫颈病变标本的多重感染率显著高于汉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原发性子宫颈印戒细胞癌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原发性子宫颈印戒细胞癌(PSRCCC)为一种罕见的子宫颈癌病理亚型,发病率极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本文报道了1例2022年5月就诊于本院的PSRCCC患者,从其术前检查、病理诊断、术后治疗等方面阐述诊疗过程,并参考相关文献围绕PSRCCC的诊疗进行讨论。PSRCCC需通过影像学检查、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E6/E7 mRNA分子检测进行诊断,并需与子宫颈转移性印戒细胞癌鉴别。PSRCCC的恶性程度较高,早期即易发生广泛浸润和转移,总体预后较差,子宫广泛性切除术联合术后放疗或化疗可有效预防早期PSRCCC的复发,而单纯姑息性化疗为晚期PSRCCC患者的治疗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安阳市宫颈病变患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现状及基因分型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安阳市宫颈病变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现状,并分析其基因型。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宫颈病变患者372例,参照宫颈组织病理活检结果分为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级、CIN Ⅱ级、CIN Ⅲ级、宫颈原位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反向点杂交法检测HPV感染情况及HPV基因分型。结果:HPV阳性率77.15%(287/372);未检出HPV 81型、HPV 82型,高危型HPV以HPV 16型、HPV 58型、HPV 52型最常见(30.31%、16.38%、12.20%),低危型HPV以HPV 11型、HPV 6型、HPV 43型最常见(13.59%、12.54%、11.15%);CIN Ⅰ级、CIN Ⅱ级、CIN Ⅲ级、宫颈原位癌中HPV阳性率显著高于宫颈炎( P<0.05),但CIN Ⅰ级、CIN Ⅱ级、CIN Ⅲ级、宫颈原位癌中HPV阳性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宫颈病变程度与HPV感染显著正相关( r=0.280, P<0.01);单一感染占80.84%(232/287),多重感染占19.16%(55/287),不同宫颈病变患者HPV多重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宫颈病变患者HPV 16型、HPV 31型、HPV 52型、HPV 53型、HPV 66型及HPV 6型、HPV 11型、HPV 42型、HPV 43型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安阳市宫颈病变患者HPV感染率较高,且宫颈病变程度与HPV感染显著正相关。高危型HPV以HPV 16型、HPV 58型、HPV 52型常见,多数为单一感染,但CIN Ⅰ级、CIN Ⅱ级、CIN Ⅲ级、宫颈原位癌与HPV阳性率、多重感染率的关系仍有待探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HPV疫苗有效性的真实世界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是一种嗜上皮组织病毒,高危型HPV感染可导致宫颈、阴道、外阴等部位癌前病变并最终进展为癌,低危型HPV感染可导致尖锐湿疣、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瘤等良性病变。HPV感染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全球已有6种预防性HPV疫苗获批上市,在一些较早开展疫苗接种的国家中,HPV疫苗在真实世界人群中的接种保护效果已逐渐显现,对于HPV感染相关结局指标的保护效果良好,人群中的疫苗型别HPV感染、宫颈高度病变、肛门-生殖器疣、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等结局指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疫苗的群体保护效果突出,同时双价HPV疫苗在真实世界的接种实践中表现出对非疫苗型别HPV(HPV31/33/45)的交叉保护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E6和E7基因在细胞学为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人群分流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E6和E7(HR-HPV E6/E7)mRNA对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人群的分流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312例宫颈癌筛查队列中液基细胞学检测结果为ASCUS的人群,所有ASCUS人群均行阴道镜活检和病理学检查,行HPV16或18(HPV16/18)、HR-HPV DNA和HPV E6/E7 mRNA检测,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分别计算HPV E6/E7 mRNA、HR-HPV DNA、HPV16/18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转诊率及其95% CI。 结果:312例ASCUS人群的年龄为(52.6±7.3)岁。病理学诊断为正常的290例人群中,HPV E6/E7 mRNA检测出阳性例数为64例(22.1%),HR-HPV DNA检测出阳性例数为86(29.7%),HPV16/18检测阳性例数为19(6.6%);病理诊断为CIN 2(3例)和CIN 3级(6例)患者中,HPV E6/E7 mRNA和HR-HPV DNA检测的阳性例数均为3和6例。以CIN2+作为疾病终点指标时,HPV E6/E7 mRNA分流ASCUS人群的灵敏度、特异度、PPV、NPV、转诊率分别为100% (95% CI: 72.3~100.0)、77.8% (95% CI: 72.8~82.1)、13.0%(95% CI: 7.2~22.3)、100%(95% CI: 98.4~100.0)、24.7%。与HPV E6/E7 mRNA相比,HR-HPV DNA分流效果的灵敏度与HPV E6/E7 mRNA一致,但特异度低[70.2%(95% CI: 64.8~75.1)],转诊率较高(3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HPV16/18检测的特异度较高(93.4%,95% CI: 90.0~95.7),但灵敏度低(30.0%,95% CI:10.8~60.3)。HPV E6/E7 mRNA检测在≥45岁年龄组和<45岁年龄组中分流的灵敏度均为100%,在≥45岁年龄组中分流的特异度为79.0%(95% CI: 73.7~83.5),比<45岁年龄组的特异度(68.3%,95% CI: 53.0~80.4)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HPV E6/E7 mRNA检测对ASCUS人群的分流效果优于HR-HPV DNA和HPV16/18,其用于ASCUS人群的分流管理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阴道镜转诊,同时降低宫颈病变的漏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