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土枢四象"探析王海强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黄元御认为"土枢四象"与"肝升肺降"是保持人体气机正常运行的关键.现基于该理论,试以中医理论阐述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CAG提供更多思路.王海强教授认为CAG核心病机为中土亏虚,水湿困阻,临床表现由脾胃失和,肝气不畅,肺气不通,气机壅塞中土所致.中土如轴,肝肺如轮,轮运轴转,轴运轮灵,故治疗CAG应注重调畅中土,斡旋气机流转,肝肺升降相得则诸症自除.王海强教授调畅中土气机善用半夏泻心汤,升举肝木善用达郁汤,沉降肺金善用下气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药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痰湿阻肺证方药规律信息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基于R语言数据挖掘平台探讨中药治疗COPD合并RF痰湿阻肺证的方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8个数据库,按照预先设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自建库起至2022年2月期间收录的中医药治疗COPD合并RF痰湿阻肺证的文献,采用Excel软件提取纳入文献信息,运用R语言对中药频次、频率、中药剂量、关联度、聚类等进行挖掘分析,并结合方药频次、频率,分析中药治疗COPD合并RF痰湿阻肺证的用药规律.结果:本研究共检索到文献1 357篇,最终纳入文献37篇.共纳入中药37味,累计频次196次,其中频次>5的中药共5味,累计频次142次,占比72.45%,依次为茯苓(30,15.31%)、橘红(30,15.31%)、陈皮(29,14.80%)、厚朴(28,14.29%)、姜半夏(25,12.76%).37味中药可分为13类,前5类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理气药(64,32.65%)、化痰止咳平喘药(40,20.41%)、化湿药(33,16.84%)、利水渗湿药(32,16.33%)、补益药(13,6.63%).其中化痰止咳平喘药以温化寒痰药(34,17.35%)、止咳平喘药(4,2.04%)为主;补益药以补气药(11,5.61%)为主.药性偏温、平、微寒,药味偏辛、苦、甘;主归肺、脾、胃经.共涉及方剂6首,累计频次38次,其中频率最高的方剂为燥湿化痰方(30,78.95%),其次为二陈汤(4,10.53%).关联规则与聚类分析形成以茯苓、橘红、陈皮、厚朴、姜半夏为基础的核心药物组方.结论:中药治疗COPD合并RF痰湿阻肺证以茯苓、橘红、陈皮、厚朴、姜半夏为核心药物组方,以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为主要治则,在此基础上加入益气健脾和中、宽胸散结的中药,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未来可进一步规范COPD合并RF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制定,进一步增加以辨证为前提精准施治的相关研究,为本病的中医辨证施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黄培新从虚、风、痰、瘀四维论治面瘫后面肌痉挛经验介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介绍黄培新教授从虚、风、痰、瘀四维论治面瘫后面肌痉挛的临床经验.黄培新教授认为,面肌痉挛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不足,久病耗损,筋失濡养;标实为风、痰、瘀相合,阻滞面络.病位主要与肺、脾、肝三脏有关;临证从虚、风、痰、瘀四维论治,以燮理肺肝脾三脏气机升降为期.以补虚祛邪、调和气血为治疗原则,扶正、祛风、活血、化痰有所侧重,灵活变通,随证治之,以平为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分析刘鑫教授治疗肺结节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分析刘鑫教授治疗肺结节处方用药规律及核心药物组合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刘鑫教授门诊的肺结节患者198例处方,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挖掘四气、五味、归经、核心药物组合、潜在新药物组合及新方等用药规律.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核心药物组合的有效成分、作用靶点和通路等作用机制.结果 198例处方中涉及163味中药,药性以温、平、寒居多,药味以甘、辛、苦居多,归经以肺经、肝经、脾经和心经为主.高频药物组合为甘草-桔梗、甘草-石上柏等,核心药物为柴胡、生地黄、川牛膝、当归、红花、桃仁、赤芍、桔梗、枳壳、川芎、甘草、浙贝母、桑白皮、石见穿和石上柏,得到潜在新药物组合10个、新处方5个.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核心药物组合治疗肺结节有效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等,通过作用TP53、Akt1、JUN等靶点,调控AGE-RAGE、TNF、IL-17、HIF-1、PI3K-Akt、FoxO等信号通路起作用.结论 刘鑫教授治疗肺结节以活血化瘀、疏肝理气、化痰散结和温肺化饮为主,兼以健脾益肾,体现其基于"龙虎回环"理论、"从肝论治"肺结节的学术特点,得出潜在新的药物组合及新方,为临床治疗肺结节提供新的思路,其核心药物组合治疗肺结节潜在靶点和作用机制主要参与炎症反应、血管生成、细胞增殖与凋亡等生物学过程,为进一步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针刺期门穴旨要探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伤寒杂病论》中仲景针刺处方出现频次最高者当属期门穴,历代医家多从调肝经之气,开启"周期之门"释其用义.本研究基于文字考证及两汉针灸学术视角探究期门之腧穴含义、归经特性和特定穴属性,认为期门穴命名取象汉代武官名,隐喻其有护卫心主之特性;其特性主要源自特定穴属性,作为肝之募穴乃脏气盛聚之处,刺之可泻血分之热盛.本研究归纳分析仲景刺期门穴条文,仲景针刺期门穴用于尸厥乃行气滞血结、护卫心主;治疗肝乘肺、肝乘脾证乃因期门为肝之募穴以泻其过亢;用在谵语证乃取其护心主、醒神志和泻肝之血分邪热,以针刺之法行急救醒神之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轮轴"理论探讨肝郁脾虚型郁证的腹针治疗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人以五脏为中心,五脏之气周流不息,人体活动才能动而不止;五脏藏五神而主五志,脏气盈满平和,情志方可安而不乱.五脏对应五行,构成"中土"与"四维","中轴"与"外轮"的关系,即脾胃之气居中为"轴",肝心肺肾在四维为"轮";人体本身也存在轮轴关系,即躯干在中为"轴",四肢在外为"轮".生理状态下,轴运而轮行,五脏之气旋转升降,自成一圆,故身心无恙;病理状态下,轮滞而轴停,五脏之气不相交通,圆周中断,则郁病始生.轴停者常责之于土虚,轮滞者多归咎于木郁,故郁证分型虽多,但肝郁脾虚证临床最为常见.此类患者除有典型的精神症状外,还有不同程度的腹部表现,属于轮轴皆滞、形神共病,故应从整体出发选择轮轴并运法进行治疗.临床采用腹针,主取脘腹部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气穴和天枢等穴,重在健运脾胃以恢复中轴旋转;辅以四肢远端的太冲、合谷、内关、三阴交与足三里等穴位,通调心肝肺肾,来促进四维升降.诸穴相配,相得益彰,从而轴运轮行,郁证可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从五脏论治干燥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干燥综合征是全身性疾病,治疗要从整体出发,重视脏腑,尤其是五脏的辨治.早期应重在从肺胃治标为主,以润肺燥、清胃热为大法;中期多从肺脾论治,或养肺胃,或补脾土;后期多从肝肾论治,或滋肝肾,或温肾元.治肺以养阴润燥、宣肺布散为主,治脾宜补气健脾、气复津还,治肾补肾滋阴、资水生津,治肝当抑木清肝、疏肝活血,治心多以养心清火、宁神定志为法.该文旨在介绍从五脏论治干燥综合征的常用治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从“汤液经法图”角度分析乌梅丸组方配伍原理及功效特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乌梅丸为经典的驱虫剂,用于蛔虫证、蛔厥和久利,被认为是治疗寒热错杂证的代表方,其组方以酸味药(乌梅、苦酒)与辛味药(附子、桂枝、蜀椒、当归、干姜、细辛)为主,以苦味药(黄连、黄柏)与甘味药(人参、蜂蜜)为辅。从“汤液经法图”角度看,肝德在散,虚则四肢厥逆,实则胁满腹痛,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以甘缓之;脾德在缓,虚则倦怠乏力,实则腹满吐利,以甘补之、以辛泻之、以苦燥之。故乌梅丸作用定位于肝脾,兼顾心肺,功效以泻肝泻脾为主、补泻兼施,用于肝木脾土之虚实夹杂证,以胸胁腹痛、四肢厥冷、呕吐下利、筋脉拘挛等肝木或脾土病证特点及经脉循行部位症状为主,临床常用于蛔厥、腹泻、阳痿、抑郁等疾病的治疗。同时兼顾心肺,也可用于咳嗽、焦虑等疾病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医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皮疹验案举隅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皮疹病变根据皮肤斑疹、瘾疹及皮疹等变化特点,可分湿热蕴毒、血热炽盛、脾虚湿困三型辨治,治以透邪解毒与疏风祛湿相结合,标本兼治。若皮疹突起色红或黯红、瘙痒,属疫毒蕴于皮肤不得泄,郁久化热,浸淫肌肤,从祛湿解毒论治,方用当归拈痛汤为主;如斑疹色红成片,不高出皮肤,属血热炽盛,燔灼气血,湿热之毒,侵营入血,从凉血解毒论治,方用清营汤、犀角地黄汤化裁;若皮疹散见、色黯,或皮色不变,瘙痒,属脾虚湿盛,从健脾祛湿论治,方用升阳益胃汤、荆防败毒散加减。临床辨证治疗效果满意,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董荣芬基于胃神理论辨治不寐病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董荣芬主任将消化道神经-体液调节反射系统称为“胃神”,临证常基于胃神理论,从斡旋中焦气机角度辨治不寐病。董师常将不寐病分为阳明燥热证、肝经郁热证、血虚火动证、清降失和证。阳明燥热证治以清热养阴、健脾安神为法,首选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肝经郁热证治以疏肝清热、养心安神为法,首选温胆汤加减治疗;血虚火动证治以滋阴降火、养血安神为法,首选黄连阿胶汤和酸枣仁汤加减治疗;清降失和证治以调畅气机、养心安神为法,首选人参清肺汤合归脾汤加减治疗。附验案进行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