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导一体"模式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探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以国家卫生健康事业未来发展对相关领域人才培养需求为背景,探究医学院校中生物医学工程(医工)专业电子技术实践课教学改革新模式.方法 针对现阶段医工专业电子技术实践课教学中存在的医工特色不突出问题,提出了医工专业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基于学生岗位任职需求的成果导向和教学方式基于应用电工电子专业技术解决实际医工问题的任务导向的"双导一体"实践课教学改革新模式,成果导向的教学理念存在于课程的宏观和微观设计,任务导向的教学方式强调课程微观设计中的实践教学以具体医工任务为主线展开.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与实施、多元化教学评价构成完整闭环,促进"教""学"持续自我完善.文中以医工专业电子技术实践教学中"多模神经电刺激仪的设计"为案例,探讨"双导一体"实践教学模式下的医工特色实践教学.结果 相比传统实践教学,"双导一体"教学模式下,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质量评分平均分高于85分,学生的课程学习、竞赛和医疗仪器设计调试的积极性显著增加,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成绩明显提升.结论 "双导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医工专业学生使用电工电子技术解决医工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毕业后投身于国家卫生健康事业起到积极作用,为医学院校中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电工电子类课程的特色教学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南京地区健康成人白细胞群落参数参考区间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旨在建立南京地区不同年龄和性别表观健康成年人白细胞群落参数的参考区间.方法 选择2024年1月至4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进行体检的1262名健康成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ysmex XN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同时记录仪器WDF通道提供的中性粒、淋巴和单核细胞相关的细胞群落参数(cell population data,CPD),统称为白细胞CPD,包括它们的平均侧向散射光强度(NE-SSC、LY-X、MO-X)和分布宽度(NE-WX、LY-WX、MO-WY);平均荧光强度(NE-SFL、LY-Y、MO-Y)和分布宽度(NE-WY、LY-WY、MO-WY);平均前向散射光强度(NE-FSC、LY-Z、MO-Z)和分布宽度(NE-WZ、LY-WZ、MO-WZ).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405-2012)《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中的推荐方法,分析各项指标在不同年龄及性别间的差异,并得出南京健康成人白细胞CPD的参考区间.结果 在男女两性别组内按年龄分组比较发现,LY-WZ、MO-WZ、NE-FCS、NE-WZ不显示年龄和性别上的差异;MO-Z只显示性别差异;LY-Y、LY-Z、MO-X、NE-SSC、NE-WY只在女性组内存在年龄差异;MO-WY、MO-Y、NE-SFL、NE-WX只在男性内存在年龄差异;LY-X、LY-WX、LY-WY、MO-WX在两性别组内均存在年龄差异.以此为依据划分参考区间.结论 建立了南京地区白细胞CPD在不同性别和年龄段健康成年人中的参考区间,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重要的实验室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VITROS XT 3400生化检测系统急诊样本检测时间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VITROS XT 3400生化检测系统急诊样本检测时间,评估其检测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检验科所有包含白蛋白(Alb)、总蛋白(TP)、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酐(Cr)、血尿素氮(BUN)、钙(Ca)和葡萄糖(Glu)项目的样本,计算复合干片项目配对率。采集2022年6月20—26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科635例患者血清样本,分别在VITROS XT 3400(复合干片)与VITROS 4600(普通干片)仪器上进行检测,比较2组样本检测时间和低、高峰时间段的样本检测时间差异,及2台仪器试剂更换与日保养时间。结果:3对复合干片项目(Alb-TP、AST-ALT、Cr-BUN)配对率均>99%;VITROS XT 3400组样本检测时间低于VITROS 4600组[(945±477)s比(1 101±567)s, t=20.378, P<0.001];低、高峰时段VITROS XT 3400组样本检测时间均低于VITROS 4600组[低峰时段( n=322):(857±567)s比(905±528)s, t=13.102, P<0.001;高峰时段( n=313):(1 035±400)s比(1 303±492)s, t=21.876, P<0.001];VITROS XT 3400组试剂更换时间低于VITROS 4600组[(690±127)s比(869±152)s, t=11.470, P<0.001];VITROS XT 3400组日保养时间与VITROS 460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 771±123)s比(1 765±95)s, t=0.238, P=0.834]。 结论:VITROS XT 3400(复合干片)较VITROS 4600(普通干片)对急诊样本的检测速度快,能更好地缓解检测压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CIPP模型构建复合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方案及其应用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基于CIPP模型构建复合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方案,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基于CIPP模型构建复合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方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的手术室护士100名,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专科护士培训方法,观察组采用复合手术室专科护士CIPP模型培训方案。比较两组手术室护士的培训效果。结果:培训后,观察组护士的专科理论考试成绩、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培训后,观察组护士术前操作规范率、术中操作规范率、手术仪器操作规范率、手术配合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CIPP模型构建的复合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方案能提高复合手术室护士的操作技能,有利于提升手术室管理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远视性单眼弱视黄斑区各层视网膜厚度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利用SD-OCT研究远视性单眼弱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其对侧健康眼的差异。方法:本研究纳入远视性单眼弱视患者32例。采用SD-OCT获取弱视眼和对侧眼的黄斑区域图像。利用仪器自带的软件分析以中央凹为中心、3 mm直径范围内的视网膜总厚度和各层厚度。比较弱视眼和对侧眼视网膜厚度的差异,并分析弱视眼最佳矫正视力和视网膜厚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弱视眼的视网膜总厚度和内层视网膜总厚度在黄斑中央凹区域和颞侧旁中央凹区域增厚、鼻侧旁中央凹区域变薄。在中央凹区域内,弱视眼的神经纤维层、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内核层、外丛状层较对侧眼有增厚,而外核层则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弱视眼最佳矫正视力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厚度呈正相关性( r =0.34-0.36, P <0.05)。 结论:视网膜总厚度、内层及各层厚度表现为中央凹区域和颞侧区增厚、鼻侧区变薄。弱视眼最佳矫正视力的下降与色素上皮层的增厚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循证的标准化转运流程在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护理的标准化转运流程对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12月于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监护室住院,且完成院内转运至CT检查区域的危重症患者60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0例。观察组基于循证的标准化转运流程进行转运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转运护理。比较两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内转运时突发抽搐或烦躁不安、血氧饱和度下降、血压/心率波动>20%、导管意外滑脱或堵塞、输液管脱管或堵塞、氧气不足、仪器设备故障、药品不足的发生率分别为1.3%(4/300)、7.0%(21/300)、4.7%(14/300)、0.3%(1/300)、8.3%(25/300)、0.3%(1/300)、0.7%(2/300)、0.3%(1/300),低于对照组的4.0%(12/300)、22.3%(67/300)、9.3%(28/300)、3.0%(9/300)、19.3%(58/300)、2.7%(8/300)、3.3%(10/300)、6.0%(18/3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整体满意率为91.9%(262/285),高于对照组的69.0%(187/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实施基于循证的标准化转运流程能有效降低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骨密度测量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采用欧洲腰椎体模(ESP)评估不同CT机的定量CT(QCT)和双能X线吸收仪(DXA)设备测量骨密度的准确度和短期精确度。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4月全国多个中心(QCT和DXA分别来自31和32个中心)的40台不同品牌的CT设备(德国Siemens 12台、荷兰Philips 12台、美国GE 9台、日本Toshiba 5台和国产联影2台)和53台不同品牌DXA设备(美国GE Lunar 34台、美国Hologic 14台和法国Medlink 5台)。QCT扫描采用Mindways QCT系统,以常规腰椎扫描条件对ESP体模重复扫描10次,每次重新摆位,测量ESP中低、中、高密度椎体的骨密度值以及3个椎体的平均骨密度值。根据实测值与体模标定值的差异计算不同设备的准确度误差,并计算标准差均方根(RMS-SD)和变异系数的均方根(RMS-%CV)来评价短期精密度误差。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设备间测量的骨密度值的差异。结果:不同CT和DXA设备测量的不同密度椎体和平均骨密度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Siemens的准确度误差范围为1.20%~7.60%,Philips为-1.83%~0.20%,GE为1.18%~13.20%,Toshiba为-0.12%~3.55%,联影为-1.65%~6.32%,GE Lunar为6.59%~21.34%,Hologic为-6.65%~5.45%,Medlink为-6.97%~-0.68%。QCT和DXA测量的所有椎体骨密度值的RMS-%CV为0.38%~3.85%;QCT的RMS-SD为0.54~2.45 mg/cm 3。DXA的RMS-SD为0.009~0.037g/cm 2。不同QCT和DXA设备测量的RMS-%CV值随着骨密度的升高而呈减低趋势,RMS-SD值则呈升高趋势。 结论:基于ESP,不同QCT和DXA设备测量的ESP骨密度值有显著差异。不同QCT和DXA设备测量骨密度的准确度误差和短期精密度误差在合理范围,可以用于临床随访观察。QCT的短期精密度误差和准确度误差波动范围较DXA略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21—2022年江苏省母血清学产前筛查室内质控数据的室间比对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研究分析2021—2022年江苏省开展母血清学产前筛查的实验室上报的相关数据,通过各实验室室内质控数据的比对,进行江苏省内产前血清学筛查的质量评价。采用江苏省产前筛查质控分析平台收集2021—2022年江苏省参加产前筛查质控的各实验室早孕期和中孕期母血清学筛查质控的测定方法、3个浓度的质控数据结果、仪器平台和试剂等相关信息。首先对各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室内质控的变异系数对各实验室的精密度进行评价;其次对使用不同实验平台的实验室进行室间比对,评价其一致性。结果显示,2021年和2022年妊娠相关蛋白-A(PAPP-A)检测变异系数满足行业要求的实验室比例分别为87.5%(7/8)和92.3%(12/13);2021年和2022年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 β-hCG)(早孕)检测变异系数满足行业要求的实验室比例为97.5%(39/40)和95.5%(42/44),2021年和2022年甲胎蛋白(AFP)检测变异系数满足行业要求的实验室比例分别为100%(40/40)和90.9%(40/44),2021年和2022年游离 β-hCG(中孕)检测变异系数满足行业要求的实验室比例分别为100%(40/40)和95.5%(42/44);各指标的室间比对一致性为100%。综上,江苏省母血清学产前筛查具有较高一致性,对于少部分稳定性较差的实验室需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做出周期性的评估及整改,完善母血清学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上海糖化血红蛋白一致性计划回顾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回顾2010年至2018年参加上海糖化血红蛋白(HbA 1c)一致性计划的实验室比对结果,分析各实验室HbA 1c检测质量的演变,为进一步提高全国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能力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10年至2018年所有参加上海糖化血红蛋白一致性比对计划的实验室比对结果。分析各实验室所在医院分布、检测方法分布的演变。对上海糖化血红蛋白一致性比对计划中各参加实验室历年的判断标准、季度及年度通过率、偏倚、变异系数( CV)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国家卫健委临检中心、上海市临检中心以及美国病理家协会(CAP)开展的室间质量评价计划结果进行比较。收集2019年第一季度的比对数据,计算各实验室比对结果与靶值的偏倚、变异系数和Sigma(σ)值,并绘制Sigma结合生物医学变异参数评估模型图。 结果:参加实验室从上海地区9家增长至全国192家,年平均增长率为76.6%;各季度比对判断标准从允许偏差百分比为±8%提高至±6%,各参加实验室通过率从39.1%提高至近90%;各仪器方法组内的最大 CV从14.3%降低至4.8%。2019年第一季度,比对结果满足6σ的实验室均近60%,95%以上的实验室满足生物学变异参数模型中的合格及以上标准。 结论:上海糖化血红蛋白一致性计划使各参加实验室的HbA 1c检测结果一致性明显得到了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精细化流程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护理工作效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手术室进行精细化流程管理对护理质量、护理工作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手术室工作的48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1~12月医院手术室对护理人员进行常规管理,作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1~12月医院手术室对护理人员进行精细化流程管理,作为观察组。自制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表对比管理模式改革前后手术室护理质量。通过对比护理人员手术前准备时间及接送患者的时间评估护理工作效率。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在护理技能、护理记录、卫生消毒、手术室物资管理、仪器管理、手术环境6个项目方面的分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术前准备时间及接送患者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护理人员具有更高的的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 结论:在手术室实施精细化流程管理,能够明显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并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