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盐酸达泊西汀按时与按需服用治疗原发性早泄患者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盐酸达泊西汀按时服用与按需服用治疗原发性早泄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男科门诊确诊的原发性早泄患者。纳入标准:①年龄≥ 18周岁,非同性恋患者;②有固定性伴侣且与性伴侣关系融洽1年以上;③治疗前3个月内未使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④在阴茎进入阴道后2 min内射精,且该现象持续>6个月;⑤最近6个月未参加过其他类似试验;⑥性生活次数≥ 2次/周。排除标准:①勃起硬度评分< 3分;②生殖器官畸形或发育不良;③泌尿生殖系统感染者;④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⑤性腺功能低下者;⑥对盐酸达泊西汀及辅料过敏;⑦中、重度肝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按时服药组和按需服药组。按时服药组患者给予盐酸达泊西汀30 mg/次,1次/日,晚饭后即刻服用;按需服药组予盐酸达泊西汀30 mg/次,同房前2 ~ 3 h服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8周及停药8周后的阴道内射精潜伏期(IELT)、早泄诊断工具(PEDT)评分、早泄指数(IPE)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6例患者,两组各68例。最终共88例完成8周治疗,其中按时服药组50例(73.53%),按需服药组38例(55.88%),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48)。按时服药组与按需服药组治疗前IELT[(2.23 ± 1.81)min与(1.80 ± 1.51)min]、PEDT评分[(16.52 ± 1.54)分与(16.84 ± 1.59)分]、IPE评分[满意度(32.67 ± 7.36)分与(32.37 ± 5.90)分,控制力(23.31 ± 5.48)分与(22.97 ± 4.82)分,痛苦程度(36.43 ± 3.51)分与(35.82 ± 3.27)分]、SAS评分[(51.80 ± 6.93)分与(53.82 ± 4.47)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按时服药组与按需服药组患者治疗8周后,IELT[(5.45 ± 2.64)min与(5.01 ± 2.31)min]、PEDT评分[(13.68 ± 2.15)分与(14.92 ± 9.39)分]、IPE评分[满意度(42.58 ± 5.13)分与(43.39 ± 4.76)分,控制力(31.86 ± 4.49)分与(32.75 ± 5.43)分,痛苦程度(62.94 ± 4.07)分与(61.22 ± 4.25)分]及SAS评分[(49.70 ± 4.16)分与(51.66 ± 4.65)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8周后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停药8周后,两组患者IELT、PEDT评分、IPE评分与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按时服用与按需服用盐酸达泊西汀均能有效缓解原发性早泄患者的症状,均能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按时服药组依从性更好。长期停药后早泄症状会复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浙江省一起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HIV聚集性疫情调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明确浙江省一起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传播模式HIV感染者之间的传播关系。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浙江省浦江县新确证的疑似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HIV聚集性疫情相关HIV感染者及其性伴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流调),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流动信息、HIV既往检测史、高危性行为史及性伴侣情况等信息。结合HIV分子传播网络监测进行传播关系分析,采集新确证HIV感染者在抗病毒治疗前的全血样本6~8 ml,分离出血浆。通过核酸提取、PCR扩增 pol基因,通过Sequencher 5.0软件拼接整理测序结果,使用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HIV分子传播网络进行分析。 结果: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浦江县共发现HIV感染者88例,其中异性性传播74例,有31例为非婚非商业性行为感染。初步个案调查发现,其中3例女性均与1例男性发生过无保护的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4例感染者中,有2例的配偶HIV抗体检测阳性。对新确证感染者开展分子传播网络分析,共获得异性性传播序列65例,形成9个传播簇,最大传播簇中包含10例HIV感染者。HIV聚集性疫情共涉及HIV感染者11例,男性3例,女性8例;年龄均≥50岁,职业类型为农民或农村家庭妇女;追踪溯源到7例性伴,其中6例HIV阴性,1例未检测。18例调查对象的性社会网络关系中,夫妻关系6对,固定性伴关系8对,临时性伴关系3对。11例HIV感染者中,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9例,婚内传播2例。7例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伴与病例2(56岁男性农民)的流行病学关联,3例有流调和分子传播簇结果证实,3例有分子传播簇和流调结果证实,另有1例流调结果证实。结论:本起HIV聚集性疫情的传播模式是以病例2为核心,通过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传播HIV,继而引起婚内和固定性伴间的传播。流调与分子传播网络相结合的溯源调查支持本结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过氧化物酶2与纤维化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器官纤维化一直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氧化应激与纤维化疾病关系密切。过氧化物酶2(peroxiredoxin 2,Prx2)是体内重要的抗氧化酶,其突出的抗氧化功能可以在纤维化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另外Prx2对于活性氧水平的变化十分敏感,这一特点在纤维化疾病诊断和预测方面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同时Prx2也具有影响细胞凋亡、调控细胞信号传导和分子伴侣等功能。该文就Prx2主要功能及其在肺脏、肾脏和肝脏纤维化中的作用进行阐述,并探讨Prx2未来的研究重点及发展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阴道微生物组与反复流产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反复流产是指女性与同一性伴侣发生连续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自然流产。阴道微生物组是指阴道中存在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过去的研究表明,阴道微生物组的不平衡可能与妊娠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有关。因此,了解反复流产患者的阴道微生物组特征对于揭示其病因和寻找潜在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父母离异后的监护方式对儿童7岁时的心理健康影响甚微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该研究比较了父母离异后的监护方式(共同监护或单独监护)对儿童7岁时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来自丹麦国家出生队列、6个月时生活在核心家庭的39 661例儿童。儿童7岁时的心理健康通过母亲填写的长处与困难量表(SDQ)来评估。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居住安排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将影响早期儿童的相关指标如家庭关系、父母心理健康和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考虑在内。结果:父母离异后的不同监护方式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与核心家庭的儿童相比,共同监护的 OR值为1.37(95% CI 1.10-1.70)、单独监护无新伴侣的 OR值为1.33(95% CI 1.19-1.47)、单独监护有新伴侣的 OR值为1.55(95% CI 1.30-1.84)。 结论:研究提示父母离异后的监护方式对儿童7岁时的心理健康影响甚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热休克蛋白90在乳腺癌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乳腺癌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热休克蛋白90(heat shock protein 90,HSP90)是一类分子伴侣,可促进蛋白质折叠,并维持蛋白的稳定性。HSP90包括HSP90α、HSP90β、GRP94和TRAP1等4种亚型。研究发现,HSP90表达水平在乳腺癌等恶性肿瘤中明显升高,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同时针对HSP90这一靶点的抑制剂研究也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4种HSP90亚型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讨论HSP90各亚型特异性抑制剂在乳腺癌中的相关研究进展,分析HSP90作为乳腺癌预后监测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通过调节miR-625/ASF1B轴抑制乳腺癌细胞焦亡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istone deacetylase 3, HDAC3)调节miR-625/组蛋白伴侣抗沉默功能蛋白1B(anti-silencing function 1B, ASF1B)轴对乳腺癌(breast cancer,BC)细胞焦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qRT-PCR法检测HDAC3、miR-625和ASF1B在乳腺癌(breast cancer,B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BC细胞系(T47D、MCF7和MDA-MB-231)和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中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焦亡相关蛋白NLRP3、Caspase-1和GSDMD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焦亡相关炎性因子IL-18和IL-1β的表达水平。ChIP实验用于测定HDAC3与miR-625的互作用关系。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625和ASF1B的靶向关系。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和MCF-10A细胞比较,BC组织和细胞中的HDAC3和ASF1B表达升高,miR-625表达降低(均 P<0.05)。与si-NC组比较,si-HDAC3组细胞NLRP3、Caspase-1和GSDMD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8和IL-1β的浓度升高(均 P<0.05)。HDAC3通过结合miR-625的启动子区域抑制其表达( P<0.05)。与si-HDAC3+miR-NC组比较,si-HDAC3+miR-625 inhibitor组细胞中NLRP3、Caspase-1、GSDMD、IL-18和IL-1β的表达减少(均 P<0.05)。ASF1B被证实为miR-625的靶基因,si-HDAC3+pcDNA3.1-ASF1B组细胞中的焦亡相关因子水平显著低于si-HDAC3+pcDNA3.1-NC组。 结论:HDAC3通过抑制miR-625上调ASF1B的表达,进而抑制BC细胞焦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伴侣低头行为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信息时代,手机的使用加强了人们的信息交流,然而过度的手机使用会在伴侣间产生伴侣低头行为,对恋爱或已婚伴侣双方的人际关系质量产生多种不良影响,如降低亲密关系、婚姻满意度,增加不良情绪发生风险。本文通过对伴侣低头行为相关研究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阐述伴侣低头行为的概念、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的理论基础等,探究其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今后伴侣低头行为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Sigma-1受体在疼痛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疼痛被认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公共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研究表明Sigma-1受体作为一种分子伴侣蛋白在疼痛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成为治疗疼痛的潜在靶点。文章围绕Sigma-1受体的生理特性、在不同类型疼痛中的作用及与伤害性感觉相关离子通道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为疼痛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发育期大鼠反复惊厥持续状态后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表达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反复惊厥持续状态后海马神经元中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分子的表达及其与惊厥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取日龄7 d的SD大鼠,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6只)及惊厥组(39只),惊厥组反复吸入三氟乙醚诱导大鼠的惊厥持续状态,1次/d,30 min/次,连续诱导7 d。成功建立惊厥模型共30只(弃去建模失败9只),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为末次惊厥后0 h、1.5 h、3 h、12 h、24 h组,每组6只。采用Western blot法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观察海马神经元中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标记分子[热应激同源蛋白70(Hsc70)、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a(LAMP-2a)、热休克蛋白(HSP)40及HSP90]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1.RT-PCR及Western blot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分子伴侣Hsc70表达量在末次惊厥后1.5 h开始升高,持续至惊厥后24 h( P<0.05);HSP90在末次惊厥后立即升高,持续至惊厥后24 h( P<0.01);HSP40及LAMP-2a表达量在末次惊厥发作后也呈现高表达( P<0.05)。2.TUNEL法显示:与对照组(15.16±2.48)/40倍视野相比,惊厥组在末次惊厥后3 h(36.33±5.16)/40倍视野、12 h(44.83±4.83)/40倍视野、24 h(54.83±7.16)/40倍视野,大鼠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均 P<0.01)。3.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发育期反复惊厥持续状态后大鼠海马CA1区的细胞凋亡与分子伴侣标记分子表达呈正相关(Hsc70: r=0.734, P=0.001;LAMP-2a: r=0.790, P<0.001)。 结论:发育期大鼠反复惊厥持续状态发作后,存在多个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表达升高,并与细胞凋亡呈正相关,可能参与了发育期反复惊厥发作后脑损伤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