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氏套管器在胃肠道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中的应用:234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蔡氏套管器在胃肠道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经术前病理检查确诊为结直肠癌或胃癌,或术前钡灌肠造影提示乙状结肠冗长或横结肠冗长;(2)具备传统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3)体质指数<30 kg/m 2(经肛门手术)和35 kg/m 2(经阴道手术);(4)女性患者经阴道取标本者无阴道狭窄或粘连;(5)结肠冗长症患者年龄为18~70岁,具有顽固性便秘病史且病程10年以上者。排除标准:(1)合并肠穿孔、梗阻的结直肠癌,或合并胃穿孔、胃出血、幽门梗阻的胃癌;(2)合并肺、骨远处转移或无法同期切除的肝转移;(3)有腹部大手术史或存在肠粘连;(4)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按照上述标准,2014年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肠外科应用蔡氏套管器行NOSES手术共治疗209例胃肠肿瘤和25例结肠冗长症患者,其中中低位直肠癌14例,行外翻拖出式NOSES直肠癌根治术;左结直肠癌171例,行NOSES左半结肠癌根治术;右结肠癌12例,行NOSES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胃癌12例,行NOSES系统性胃系膜切除术;结肠冗长症25例,行NOSES结肠次全切除术。均采用自制免辅助切口肛门套管器——蔡氏套管器(中国发明专利号:ZL201410168748.2)取标本。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1年无复发生存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全组234例患者中,男性116例,女性118例;年龄(56.6±10.9)岁。所有患者均顺利施行NOSES手术,无中转开腹者,无手术相关死亡者。术后环周切缘阴性率为98.8%(169/171),仅2 例阳性,均为左结直肠癌组患者。术后37例(15.8%)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出现吻合口漏11例(4.7%),吻合口出血3例(1.3%),腹腔内出血2例(0.9%),腹腔感染4例(1.7%),肺部感染8例(3.4%)。术后再手术7例(3.0%),均为吻合口漏后行回肠造口术。术后30 d内总再入院率为0.9%(2/234)。随访(18.3±3.6)个月,1年无复发生存率为94.7%。209例胃肠肿瘤患者有5例(2.4%)局部复发,均为吻合口复发;16例(7.7%)远处转移,其中肝转移8例,肺转移6例,骨转移2例。结论:蔡氏套管器辅助的NOSES手术在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及结肠冗长症行结肠次全切除术中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叙事护理的术前访视模式对低位结肠癌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叙事护理的术前访视模式对低位结肠癌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将80例低位结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展开常规术前访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叙事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两组患者访视前及术前1 h的焦虑状况,出院时调查患者术前访视满意度。结果:术前1 h观察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前访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基于叙事护理的术前访视模式可以降低低位结肠癌患者术前的焦虑程度,提高患者对术前访视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国医师对结直肠癌诊疗规范和指南认知的抽样调查报告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调研评估我国临床医生对"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的掌握和认知程度,以期对更新、制定诊疗规范提供有益的建议。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全国115座城市的三级综合性医院和肿瘤专科医院1 500名结直肠肿瘤相关专业的医生。调查包括的指南规范为:(1)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5版);(2)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17版;(3)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NCCN)结肠癌诊疗指南2017.V1;(4)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直肠癌指南。调查分别于2017年和2019年两个时间段进行,第1阶段问卷包含4个维度(指南认知、检测与诊断、病理与分期、治疗),发放问卷1 500份;第2阶段问卷包含3个维度(基本情况、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现状、学术期望),发放问卷350份。结果数据分类变量资料用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 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本组第1阶段回收有效问卷1 472份,问卷有效率98.1%(1 472/1 500);第2阶段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37份,问卷有效率96.3%(337/350)。第1阶段调查中,结直肠相关专业的医生对各种指南规范都有一定的知晓和依从,但其中最为熟悉的是NCCN指南,医生熟知比例为90.7%(1 335/1 472)。在检查和检验维度方面,回答总体正确率为64.1%(944/1 472),一线城市医生的回答正确率为55.6%(148/266),低于二、三线城市的59.1%(182/308)和72.9%(369/5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2.140, P<0.001)。60.0%(883/1 472)以上的医生清楚分期检查和病理检查的规范要求,但在直肠癌局部分期检查方面,选择盆腔MRI的一线城市医生比例低于其他城市医生[51.5%(137/266)比65.6%(202/308)、63.2%(320/506)和61.2%(240/3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1.886, P<0.001)。在检查检验及病理分期的维度方面,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医生之间认知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治疗的维度,对于cT 3以上的中低位直肠患者,79.8%(1 175/1 472)的医生认为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前治疗是必要的选择。46.3%(681/1 472)的医生对于伊立替康不能用于结直肠癌术后辅助治疗仍然概念模糊,其中包括了60.3%(433/718)的外科医生和31.4%(225/716)的内科医生。第2阶段调查中,对于潜在可切除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93.8%(316/337)的医生认可转化治疗,95.3%(321/337)的医生在制定治疗策略时,依据临床指南。在学术期望调查方面,临床医生关注的外科问题较实际,79.2%(267/337)的医生希望了解转移性结直肠癌转化治疗的最佳方案;而关注的内科问题更具探索性,80.1%(270/337)医生关注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靶向药物的选择以及治疗顺序。 结论:此次调研对国内结直肠癌诊治现状有了初步了解:(1)目前国内结直肠癌诊疗规范选择较多,但医生对国内指南的掌握程度不及NCCN指南;(2)城市之间对指南规范的掌握程度差别较大;(3)规范指南的推广应注重基础概念和理论;(4)应重点规范化推广结直肠癌的检测、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内容;(5)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转化治疗等理念认知度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CGA护理模式对老年低位结肠癌患者术后肠造瘘口的护理效果及对抑郁状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综合评估(CGA)护理模式对老年低位结肠癌患者术后肠造瘘口的护理效果及对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2年10月连云港市中医院收治的218例行肠道造瘘术的老年低位结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9例。观察组予以CGA护理模式,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两组患者均连续干预2 w。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指标(肠鸣音恢复及造瘘口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比较干预期间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抑郁状态〔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自护能力〔老年人自我护理能力量表(SASE)〕与生活质量〔造口病人生活质量量表(Stoma-QOL)〕。结果: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及造瘘口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P<0.05);干预期间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干预后两组GDS-15评分较干预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05);干预后两组SASE评分、Stoma-QOL评分较干预前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CGA护理模式对老年低位结肠癌患者术后肠造瘘口的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有助于预防术后抑郁状态与并发症发生,对提升自护能力与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裸眼3D腹腔镜系统在腹腔镜胃肠恶性肿瘤根治术中应用价值的初步探索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初步探讨裸眼3D腹腔镜系统在腹腔镜胃肠恶性肿瘤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165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9例,女66例;中位年龄为63岁,年龄范围为28~86岁;胃癌68例,结直肠癌97例。68例胃癌患者中,16例选择裸眼3D腹腔镜系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设为裸眼3D胃癌组;52例选择眼镜3D腹腔镜系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设为眼镜3D胃癌组。97例结直肠癌患者中,19例选择裸眼3D腹腔镜系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设为裸眼3D结直肠癌组;78例选择眼镜3D腹腔镜系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设为眼镜3D结直肠癌组。观察指标:(1)胃癌患者手术情况。(2)胃癌患者术后恢复情况。(3)胃癌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4)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情况。(5)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情况。(6)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7)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随访,了解患者并发症和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术后30 d。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 P25, P75)或 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1)胃癌患者手术情况:68例胃癌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无术中并发症及中转开腹。裸眼3D胃癌组患者胃癌手术方式(远端胃切除术、全胃切除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5例,195 min(169 min,214 min),20 mL(10 mL,90 mL);眼镜3D胃癌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31、21例,196 min(173 min,222 min),40 mL(20 mL,100 mL),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0.432, Z=-0.362,-1.065, P>0.05)。(2)胃癌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裸眼3D胃癌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半流质食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 d(2 d,3 d)、6 d(5 d,7 d)、10 d(9 d,14 d);眼镜3D胃癌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 d(2 d,3 d)、6 d(5 d,6 d)、11 d(9 d,14 d),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Z=-0.163,-1.870,-0.570, P>0.05)。裸眼3D胃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2/16),其中1例十二指肠残端瘘,1例吻合口出血;眼镜3D胃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3%(9/52),其中2例十二指肠残端瘘,2例胃排空障碍,1例肺部感染,1例腹腔出血,1例吻合口瘘,1例乳糜漏,1例肠梗阻。两组并发症患者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均痊愈。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209, P>0.05)。(3)胃癌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裸眼3D胃癌组患者肿瘤直径,肿瘤T分期(T1期、T2期、T3期、T4期),脉管侵犯,神经侵犯,癌结节,肿瘤N分期(N0期、N1期、N2期、N3期),淋巴结阳性数目,淋巴结清扫总数,淋巴结清扫合格数目、TNM临床分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分别为3.0 cm(2.0 cm,5.0 cm),5、3、1、7例,8例,5例,2例,3、2、4、7例,6枚(1枚,15枚),28枚(22枚,43枚),15例,4、3、9、0例;眼镜3D胃癌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3.5 cm(2.0 cm,6.0 cm),13、10、4、25例,19例,23例,2例,26、6、7、13例,1枚(0枚,7枚),29枚(21枚,39枚),43例,21、10、20、1例,两组患者肿瘤直径、肿瘤T分期、脉管侵犯、神经侵犯、癌结节、淋巴结清扫总数、淋巴结清扫合格数目、TNM临床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Z=-0.570,-0.434, χ2=0.926,0.851,1.655, Z=-0.579, χ2=1.193, Z=-1.134, P>0.05);两组患者肿瘤N分期和淋巴结阳性数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167,-2.283, P<0.05)。(4)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情况:97例结直肠癌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无术中并发症及中转开腹。裸眼3D结直肠癌组患者手术方式(结肠癌根治术、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12例,132 min(97 min,156 min),20 mL(10 mL,50 mL);眼镜3D结直肠癌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40、38例,124 min(110 min,159 min),25 mL(15 mL,65 mL),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1.276, Z=-0.141,-0.863, P>0.05)。(5)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裸眼3D结直肠癌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半流质食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 d(1 d,3 d)、5 d(5 d,6 d)、8 d(7 d,10 d);眼镜3D结直肠癌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 d(1 d,3 d)、5 d(4 d,6 d)、8 d(6 d,10 d),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Z=-0.678,-1.751,-1.674, P>0.05)。裸眼3D结直肠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5.8%(3/19),其中1例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1例切口感染,1例尿路感染;眼镜3D结直肠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4.1%(11/78),其中3例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2例肠梗阻,2例尿路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吻合口出血,1例肺部感染。眼镜3D结直肠癌组1例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行补救性末端回肠造口术,术后恢复良好;两组其余并发症患者经过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35, P>0.05)。(6)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裸眼3D结直肠癌组患者肿瘤直径,肿瘤T分期(T1期、T2期、T3期、T4期),脉管侵犯,神经侵犯,癌结节,肿瘤N分期(N0期、N1~2期),淋巴结阳性数目,淋巴结清扫总数,淋巴结清扫合格数目、TNM临床分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分别为5.0 cm(3.0 cm,6.0 cm),3、2、7、7例,3例,2例,1例,8、11例,0枚(0枚,4枚),17枚(14枚,23枚),18例,2、3、12、2例;眼镜3D结直肠癌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4.0 cm(3.0 cm,5.0 cm),7、16、43、12例,14例,12例,7例,46、32例,0枚(0枚,1枚),16枚(13枚,19枚),74例,14、17、40、7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Z=-0.768,-1.135, χ2=0.049,0.292,0.278,1.762, Z=-0.694,-1.349, χ2=0.001, Z=-1.011, P>0.05)。(7)随访情况:16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无短期内再手术及术后30 d内死亡。 结论:裸眼3D腹腔镜系统与眼镜3D腹腔镜系统在腹腔镜胃肠恶性肿瘤根治术中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临床价值需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不同治疗策略对完全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术后肛门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响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比较急诊手术、肠梗阻支架-手术及肠梗阻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这三种不同治疗策略对完全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术后肛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完全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完全性左半结肠梗阻;(2)术后病理证实为腺癌;(3)急诊手术切除原发肿瘤,一期造口或肠梗阻支架置入后7~14 d切除原发肿瘤,一期吻合无造口。排除急诊手术后造口未还纳者。根据治疗策略不同,分急诊手术组、支架-手术组及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组。通过Wexner失禁评分(得分越高表示肛门功能越差)、Vaizey评分(得分>10分表示存在肛门失禁)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量表(得分越高表示肛门功能越差)评估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及1年的肛门功能,EORTC QLQ-C30量表评价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社会功能领域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结果:共纳入72例完全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其中急诊手术组27例(37.5%)、支架-手术组23例(31.9%)、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组22例(30.6%)。3组间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合并疾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急诊手术组腹腔镜手术率(4/27,14.9%)显著低于支架-手术组(15/23,65.2%)和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组(16/2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随访截止2020年10月,总随访率79.2%(57/72)。Wexner评分结果显示:3组在1个月、6个月及1年时肛门功能评分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Vaizey评分结果显示:急诊手术组、支架-手术组和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组术后1个月的中位Vaizey评分分别为7(0~17)分、3(0~7)分、4(0~8)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18.415, 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分析发现,支架-手术组及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组术后1个月的肛门功能均优于急诊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支架-手术组与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组的Vaize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组术后6个月及1年的Vaize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LARS评分结果显示,急诊手术组、支架-手术组和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组术后1个月的中位LARS评分分别为20(0~37)分、15(0~24)分及16(0~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3.660, P=0.036);进一步两两比较分析发现,支架-手术组和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组术后1个月的LARS评分均优于急诊手术组(均 P<0.05),而支架-手术组和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组的LA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组间术后6个月和1年的LARS评分差异无统计意义(均 P>0.05)。EORTC QLQ-C30评分结果表明,支架-手术组及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组的社会功能显著优于急诊手术组(均 P<0.05),而支架-手术组及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组的社会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仅急诊手术是本组患者术后短期肛门功能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64,95% CI:1.098~4.667, P=0.027)。 结论:与急诊手术相比,肠梗阻支架可能有助于改善完全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和短期肛门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局部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不能轻易放弃外科手术
编辑人员丨2023/8/6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患者就诊时多已为晚期或局部晚期.由于肿瘤瘤体巨大,侵犯邻近脏器,多个脏器受累,临床处理有一定困难.部分外科医生面对晚期结直肠癌时选择放弃手术.但事实上,多学科综合治疗能使晚期或局部晚期患者获得相对好的治疗结果,不应该轻易放弃合理的外科手术.对于肿瘤巨大但没有远处转移、有多脏器受累的患者,直接手术切除困难,可以考虑进行术前的辅助治疗.外科手术原则是在能够达到R0切除的基础上,尽量保留脏器的功能,进行合理的区域淋巴结清扫.常见的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手术包括:(1)右半结肠癌侵及十二指肠:需先从结肠右后侧、肿瘤左侧以及肿瘤上方幽门下3个方向游离结肠,暴露并评估肿瘤和十二指肠的关系;肿瘤实际上侵犯十二指肠的范围可能很小.(2)脾区结肠癌侵及胰尾及脾门:确定行联合脏器切除,不要分离肿瘤和脾脏的"粘连";从降结肠部位开始操作更容易找到界限.(3)巨大乙状结直肠癌侵及膀胱:侵犯往往发生在膀胱底,手术时先评估膀胱三角是否受累,不要首先分离直肠和膀胱的"粘连".(4)直肠癌侵及骶骨:骶骨S3以下的侵犯是可以切除的;游离直肠近端肠管至与骶骨相连部分以上,离断直肠,近端行永久性造口,骶骨做"工"字形切口,预计切除线切除骶骨.(5)直肠癌侵犯子宫、附件、阴道及男性前列腺精囊腺:常见于低位直肠癌.一侧卵巢受累应联合切除双侧附件;阴道受累应连同阴道一并切除;前列腺受累可以实施前列腺的部分切除.总体而言,面对相对复杂的、晚期或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临床外科医生仍需怀抱积极处理、迎难而上的热情,在多学科团队诊治的支持下,不能轻易放弃手术,从而为患者争取更多生存的机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造口底盘在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双套管固定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结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占第5位,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1].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部位与欧美有所不同,其中直肠癌的发病率高于结肠癌,而且直肠癌中有60%~75%源于中低位直肠癌[2].对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vant radiochemotherapy)已经是标准的治疗方法,被许多的指南所推荐[3].随后的外科手术,由于术前放化疗的实施,局部保肛率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伴随而来的手术相关并发症也逐渐凸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疗效对比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直肠癌(miles)根治术.研究组实施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两组复发率、转移率、3年生存率.结果 两组均手术成功.研究组淋巴结清扫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复发率、转移率及3年生存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能显著增加淋巴结清扫量,遏制复发、转移隐患,提高生存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腹腔镜结直肠外科膜解剖的再认识
编辑人员丨2023/8/6
1982年,英国外科医师Heald提出对中、低位直肠癌应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um excision,TME).有研究证实,TME可明显降低中、低位直肠癌术后的局部复发率.2009年,德国外科医师Hohenberger等[1]在TME的基础上,提出结肠癌应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的手术理念,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被诸多临床研究证实,成为结肠癌根治手术的“金标准”[2-3].腹腔镜的放大效应和超声刀的止血作用带来更清晰明确的手术视野,让外科医师对系膜有更深的认识,在此基础上,2015年,我国学者龚建平[4]提出外科膜解剖的概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