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麻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全麻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TLH)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EA)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4年1月本院妇科收治的86例全麻TLH患者,根据是否发生EA分为EA组与非EA组,比较两组相关资料的差异性;运用logistic分析法分析EA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的86例患者中发生EA18例,发生率为20.9%.EA组与非EA组ASA分级、合并糖尿病、神经阻滞、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低体温、保温管理、低氧血症、肌松药残留、留置导尿管时机、术后VAS评分、术后镇痛、使用右美托咪定比较均有差异(P<0.05),两组年龄、体质指数、合并高血压情况等无差异(P>0.05).logistic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麻醉时间长、手术时间长、术中低体温、低氧血症、肌松药残留、术后VAS评分高是发生EA的危险因素,ASA分级低、神经阻滞、保温管理、留置导尿管时机在术前、术后镇痛、使用右美托咪定是EA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本文调查的全麻TLH患者的EA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提示临床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应采取积极预防措施,以降低EA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STABLE模式对早产儿转运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STABLE模式对早产儿转运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该院就诊的148例转运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转运管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73)和模式组(n=75).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模式进行转运管理,模式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STABLE模式进行转运管理.比较两组转运结局、早产儿体温及其他体征变化、转运时间和住院时间及家长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式组转运有效率更高(98.67%vs.89.04%),转运后正常体温患儿比例更高(97.33%vs.86.31%),轻度低体温患儿比例更低(2.67%vs.13.69%),转运时间[(25.63±3.56)min vs.(31.90±3.93)min]和住院时间[(28.28±3.27)d vs.(34.12±3.07)d]更短,家长满意度更高(97.33%vs.8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ABLE模式可改善早产儿转运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全麻及椎管内麻醉恢复期患者发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全麻及椎管内麻醉恢复期患者发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探讨其预防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滨州市中心医院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手术后进入麻醉恢复室的全麻及椎管内麻醉患者648例,调查患者低体温发生情况,并根据患者恢复期是否发生低体温分为低体温组和正常体温组,分析导致患者发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结果:648例患者中有50例发生低体温,发生率为7.72%;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急诊/住院手术、手术类型、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补液量、室温与发生低体温有明显相关性(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BMI<18.5、开胸开腹手术、手术时间>4 h、麻醉时间>4 h、术中补液量≥2 000 ml、室温<22 ℃均是全麻及椎管内麻醉恢复期患者发生低体温的独立性危险因素。 结论:高龄、BMI低、手术和麻醉时间长、开腹开胸手术、术中补液多、室温低均是影响全麻及椎管内麻醉恢复期患者发生低体温的独立性危险因素,临床中应针对高危因素对加强对患者的保温管理,预防低体温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术中体温变化轨迹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术中体温变化轨迹的潜在类别及影响因素,为术中体温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舟山分院收治的150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资料,采集手术开始时、术中30 min、术中60 min、术中90 min、术中120 min、手术结束时的体温数据。使用潜类别增长模型识别其体温变化的潜在类别,多元Logistic分析影响潜在类别的因素。结果:患者术中体温变化可分为3种轨迹,分别为体温正常组占30.0%(45/150)、低体温复苏组占38.7%(58/150)、低体温未复苏组占31.3%(47/150)。患者术中体温轨迹的3个潜在类别在年龄、BMI、输液量、手术和麻醉时间等指标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值为3.39~30.01,均 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输液量、手术和麻醉时间是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术中体温轨迹潜在类别的重要预测指标(均 P<0.01)。 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术中体温呈现3种变化轨迹,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术中体温的不同轨迹特征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7s管理在高龄手术患者全麻术后低体温预防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7s管理在高龄手术患者全麻术后低体温预防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在该院住院的高龄全麻手术患者9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9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7 s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基本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补液量〕、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苏醒、体温恢复〕,麻醉后5 min、手术结束时、术后6 h、术后12 h时体温,术后1 h时两组患者镇静恰当率,围术期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补液量比较无明显差异,研究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苏醒、体温恢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麻醉后5 min、术后12 h时两组患者体温比较无明显差异,手术结束时、术后6 h时研究组患者体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 h时研究组患者镇静恰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围术期内研究组患者寒战、低体温、酸中毒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7 s管理干预高龄全麻手术患者可有效帮助患者维持体温稳定,降低低体温等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术前预加温维持患者核心体温有效性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术前预加温维持术中核心体温的有效性,为围手术期体温管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CE、CINAHL、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全面搜集术前预加温对手术患者术中核心体温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至2019年4月,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并进行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4个RCT,共90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前预加温组在麻醉诱导后30、60、90 min时以及手术结束时患者的核心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在术中和术后低体温的发生率方面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两组在术后寒战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术前实施预加温能有效提升患者术中的核心体温,降低低体温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入院低体温质量改进项目对胎龄≤34周早产儿近期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胎龄≤34周的早产儿入院低体温的高危因素,分析入院低体温质量改进项目实施前后低体温的发生率及对各系统并发症的影响,旨在提高对低体温患儿的早期识别并揭示及时进行体温管理的重要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出生,胎龄≤34周,生后1 h内收住新生儿科的早产儿临床资料。将患儿按入院体温分为正常体温组(36.5~37.5 ℃)、轻度低体温组(36.0~36.4 ℃)、中度低体温组(32.0~35.9 ℃)和重度低体温组(<32.0 ℃),分析早产儿入院低体温的高危因素,对比入院低体温质量改进项目实施前后低体温的发生率、程度及对各系统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共纳入306例早产儿,其中正常体温组63例(20.6%),轻度低体温组115例(37.6%),中度低体温组128例(41.8%),无重度低体温患儿。出生窒息患儿低体温发生风险更高( OR=0.195,95% CI 0.046-0.833, P=0.027);生后1 min( r=0.123, P=0.032)和5 min Apgar评分( r=0.136, P=0.017)越低,入院体温越低。入院低体温质量改进项目实施后,入院低体温的发生率由82.3%降至73.8%( χ2=32.674, P<0.001),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显著减少(70.0%比32.0%, χ2=40.114, P<0.001),生后72 h内低血压的发生率减低(11.8%比4.9%, χ2=3.867, P<0.049)。 结论:出生窒息是早产儿发生入院低体温的危险因素,Apgar评分与早产儿发生入院低体温相关。进行早产儿体温管理可显著减少低体温、低血压的发生率,减少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在老年骨科手术服务感知质量指标的设计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手术服务感知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在老年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精益管理理念,借助信息系统流程节点管理,构建老年骨科患者手术服务感知质量管理体系。手术服务感知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后的老年骨科患者407例设为观察组,实施前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402例设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入复苏室低体温发生率1.7%、对照组4.5%( χ2=5.136、 P=0.023);观察组复苏期寒战发生率0.7%、对照组3.2%( χ2=5.279、 P=0.022);观察组患者手术体验满意度96.55(95.58,97.28)分高于对照组87.9(83.2,89.95)分; Z=-4.16( P=0.050)。 结论:精益管理理念结合信息技术建立手术服务感知质量指标体系,降低手术并发症,提升患者手术体验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手术室护士术中低体温护理现状与专业认知、安全文化态度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术中低体温护理现状与专业认知、安全文化态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泰州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职的手术室护士78名,采用一般资料量表调查护士基础信息,通过自制的手术室术中低体温护理行为量表评价术中低体温护理现状,经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手术室护士术后低体温护理与专业认知、安全文化态度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中低体温护理现状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手术室术中低体温护理行为量表术中低体温护理行为评分为(30.59±4.27)分,其中良好组57名,一般组21名;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手术室护士术中低体温护理现状与专业认知、安全文化态度呈正相关性( P=0.015, P=0.0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室护士术中低体温护理现状的相关影响因素有工作年限、专业认知、安全文化态度、规范化培训、护理管理、职业倦怠感(均 P<0.05)。 结论:部分手术室护士术中低体温护理行为表现一般,其与专业认知、安全文化态度呈正相关性,且其影响因素复杂,需加强术中低体温护理规范培训,提升手术室护士的认知、信念、行为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舒适理论的体温管理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低体温预防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舒适理论的体温管理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患者低体温预防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3—1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收治的拟行TURP治疗的24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保温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舒适理论的体温管理干预。对比两组入手术室(T 1)、麻醉后0.5 h(T 2)、麻醉后1 h(T 3)、手术结束时(T 4)的体温;比较两组麻醉恢复时间,并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T 2、T 3、T 4时刻体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T 1~ T 4时两组患者体温变化均呈下降趋势。观察组寒战、膀胱痉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基于舒适理论的体温管理能有效预防TURP患者低体温,促进术后麻醉苏醒,减少术后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