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州市大学生艾滋病检测意愿影响因素预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通过决策树模型分析预测兰州市大学生艾滋病检测意愿的影响因素,并对预测结果进行评价.方法 使用便利抽样对兰州市8 所高校大学生进行线上匿名问卷调查,发放问卷5846 份,回收有效问卷5276 份,有效问卷率90.25%.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生的愿检率高于女生(χ2=5.16,P=0.023),受教育率低于女生(χ2=27.85,P<0.001);本省大学生的愿检率高于外省及外籍的大学生(χ2=11.77,P=0.001),受教育率低于外省及外籍的大学生(χ2=18.30,P<0.001);研究生年级的大学生愿检率最高(χ2=26.42,P<0.001),三年级大学生的受教育率最高(χ2=148.93,P<0.001);医学类高校的大学生愿检率高于非医学类高校的大学生(χ2=67.48,P<0.001),受教育率也高于非医学类高校的大学生(χ2=225.61,P<0.001);接受过艾滋病教育的大学生愿检率高于未接受过的大学生(χ2=123.79,P<0.001);未发生过性行为的大学生愿检率高于发生过性行为的大学生(χ2=3.37,P=0.066);知晓艾滋病基本知识的大学生愿检率高于不知晓的大学生(χ2=128.02,P<0.001),受教育率也高于不知晓的大学生(χ2=888.95,P<0.001).决策树模型预测结果显示:艾滋病知晓情况、户籍、年级是大学生艾滋病检测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决策树模型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显示决策树模型的准确率为 91.51%,精确度为 91.63%,敏感度为 99.83%,F1 值为0.99,预测效果优秀.结论 应加强对低年级、不知晓艾滋病知识、外省及外籍大学生群体的艾滋病检测,同时也应加强艾滋病检测在大学生中的推广应用,及时发现艾滋病感染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浙江省高校低年级大学生肺结核防治核心知识知晓及社会歧视的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了解浙江省高校低年级大学生肺结核防治核心知识知晓及社会歧视现况,为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校园结核病歧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2年5月1-20日,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浙江省20所高校的低年级学生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共发出4427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414份,分析对肺结核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及对结核病患者歧视态度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20所高校大一、大二大学生对肺结核防治核心知识的总知晓率为81.6%(28 804/35 312).学生对"得肺结核后应到指定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看病"这一核心信息的知晓率最高,为96.2%(4248/4414),而对"肺结核(肺痨)是慢性传染病"的知晓率最低,为51.0%(2251/4414).全部调查对象中有641名(14.5%)对结核病患者持歧视态度,3773名(85.5%)对结核病患者持非歧视态度.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男生而言,女生对结核病患者不易产生歧视态度(OR=0.606,95%CI:0.497~0.739);相比于月均生活费≤500元的学生,月均生活费501~1000元(OR=0.514,95%CI:0.282~0.935)、1001~1500 元(OR=0.459,95%CI:0.267~0.789)、1501~2000 元(OR=0.436,95%CI:0.254~0.747)和>2000元(OR=0.492,95%CI:0.283~0.857)的学生对结核病患者的歧视态度相对更低;知晓"肺结核(肺痨)是慢性传染性疾病"(OR=0.801,95%CI:0.671~0.956),"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当怀疑得了肺结核"(OR=0.608,95%CI:0.448~0.825),"在校期间,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应当主动向学校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OR=0.405,95%CI:0.332~0.494),以及"早睡早起、饮食均衡、坚持锻炼可以提高身体抵抗力"(OR=0.639,95%CI:0.503~0.811)的调查对象对结核病患者的歧视态度明显低于其他人群.结论:浙江省高校大一、大二学生具备一定的结核病防控知识,但对肺结核的认知还不全面,且仍存在对结核病患者的歧视态度.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对男生、月均生活费水平较低大学生的健康教育,并从入学初始开展理论和实践教育来改善学生对结核病患者的态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武汉市某高校大学生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了解大学生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传染病健康教育于促进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2年1-11月在武汉某高校进行便利抽样,利用问卷星收集数据,共获得有效样本774人,问卷内容包括大学生基本特征、传染病健康素养量表.结果 大学生传染病健康素养的具备率仅为38.4%.大四相比大二(F=3.978,P=0.003)、上网学习时间≥1h相比<1 h(F=3.319,P=0.019)、医科相比文科和理工科(F=17.441,P<0.001)的大学生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相对较高;医科相比文科学生更可能具备传染病健康素养(OR=3.046,95%CI:1.902~4.878).此外,上网学习时间、学业成绩排名、父亲文化程度是大学生传染病健康素养分维度具备率的影响因素.结论 大学生传染病健康素养亟需提升,尤其是对非医科和低年级学生应当着重实施传染病健康素养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体育锻炼与低年级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关系:自我控制与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与低年级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关系,检验自我控制与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自我控制量表、心理弹性量表、攻击行为量表对1078名低年级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应用链式中介作用检验和Bootstrap方法效应分析.结果:①体育锻炼与低年级大学生自我控制(r=0.457,P<0.01)和心理弹性(r=0.475,P<0.01)分别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控制与心理弹性呈显著正相关(r=0.620,P<0.01),三者都与攻击行为呈显著负相关(r=-0.448,-0.586,-0.567;P<0.01);②中介效应检验表明,自我控制和心理弹性在体育锻炼与低年级大学生攻击行为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包括3条路径,分别为自我控制的单独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161;心理弹性的单独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068;自我控制→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071.结论:体育锻炼是预防和降低低年级大学生攻击行为的有效手段,其既可以直接影响低年级大学生的攻击行为,也可以通过自我控制和心理弹性的中介变量间接实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疫情期低年级大学生抑郁与班级归属感的关系:一项交叉滞后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考察疫情期低年级大学生抑郁与班级归属感的动态双向关系.方法:采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和班级归属感量表为工具,对山东省某高校4339名低年级大学生进行3次追踪调查(时间间隔为6个月).结果:(1)大学生入校后班级归属感持续上升,抑郁先降低后保持平稳.(2)抑郁与班级归属感显著负相关.(3)交叉滞后分析发现,T1班级归属感可以显著预测T2抑郁,T2班级归属感可以显著预测T3抑郁,T2抑郁可以显著预测T3班级归属感.结论:疫情期低年级大学生抑郁与班级归属感相互影响,且关系动态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基于问题行为理论的低年级大学生社交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基于问题行为理论,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开展对于大学生社交网络成瘾的相关研究.方法·在上海市某高校一、二年级本科生中开展关于大学生社交网络成瘾的横断面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年级、学习压力、自尊、孤独感、抑郁、困顿感、挫败感、人际需求、社会支持、吸烟、饮酒、运动和学习成绩对社交网络成瘾的影响.以问题行为理论为理论框架,构建大学生社交网络成瘾的理论框架模型.结果·60.31%(591/980)的低年级大学生有社交网络成瘾情况.单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抑郁、自尊、孤独感、挫败感、困顿感、社会支持、人际需求、运动和学习成绩对社交网络成瘾有显著影响.研究构建的大学生社交网络成瘾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结果良好[S-Bχ2/df=8.03,拟合指数(goodness-of-fit index,GFI)=0.924,比较拟合指数(comparative fit index,CFI)=0.909,非规范拟合指数(Tucker-Lewis index,TLI)=0.872,近似误差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RMSEA)=0.096,标准化残差均方根(standardized root mean square residual,SRMR)=0.070],提示人格系统与社会环境系统之间、人格系统与行为系统之间、社会环境系统与行为系统之间均相互影响(β=1.018,P=0.000;β=0.218,P=0.003;β=0.268,P=0.000).人格系统和行为系统对社交网络成瘾的影响在统计学上不存在显著性,社会环境系统对社交网络成瘾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481,P=0.001).结论·人格系统和行为系统通过影响社会环境系统间接影响社交网络成瘾,社会环境系统直接影响社交网络成瘾.对于低年级大学生社交网络成瘾问题,应当充分尊重大学生的特点,从系统3个层面共同入手,降低大学生社交网络成瘾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医学院校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学业情绪特点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学业情绪的特点,为进一步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调查问卷》和《自主学习能力测量量表》,整群抽取某医学院校830名管理类专业学生作为被试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院校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在学业情境中以体验到积极学业情绪为主;女生在愉快、希望、羞愧3种情绪的平均分高于男生,在失望和厌烦上的平均分低于男生(均为P<0.05);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更多地感受到负向学业情绪;不同生源大学生的学业情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学生干部比非学生干部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医学院校管理类专业大学生的学业情绪与其自主学习能力有较强的相关性.[结论]医学院校管理类专业大学生的一般学业情绪体验整体水平良好,学业情绪状态较为合理,其学业情绪与自主学习能力有较强的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高校非医学类学生对糖尿病认知程度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四川大学低年级非医学类本科生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为降低糖尿病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和思路.方法 利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糖尿病认知程度调查问卷,对四川大学475名一、二年级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 被调查者糖尿病基本知识、患病风险、预防和治疗手段的认知情况较差,不知道任何糖尿病典型临床表现(38.95%)、预防手段(49.26%)和治疗手段(36.42%)的学生多.被调查者最喜欢的宣传方式为“公益广告”(45.47%).结论 低年级非医学类大学生对糖尿病认知不足.高校及社会应转变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方式,加强宣传力度,提升对糖尿病的认知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男男同性交友平台大学男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男男同性交友平台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现状,为高校开展针对艾滋病预防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抽取442名大学男生,在男男同性交友平台上使用自填式网络问卷调查其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情况,比较不同特征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水平和性行为差异.结果 男男同性交友平台上本科低、中、高年级和研究生组中有性行为者分别占63.8%,72.1%,86.3%和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197,P=0.003).有性行为组男大学生“新八条”知晓率(81.0%)高于无性行为组(6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44,P=0.001).有性行为者中最近6个月同性多性伴(性伴数≥2人)的发生率为41.3%(137/332),57.0% (159/279)的人表示近6个月发生同性性行为时,每次都会使用安全套.同性恋多性伴比例(44.0%)和HIV检测率(66.4%)均高于异性恋或性取向不确定者(29.0%,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9.753,21.791,P值均<0.01).结论 男男同性交友平台上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不全面,高危行为发生率较高,未发生过性行为的学生主要集中在大学低年级,应及时进行全面的艾滋病预防教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成都3所高校低年级大学生艾滋病知识干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评估干预措施效果.方法 以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大一、二年级被干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基线调查有效问卷775份,终末调查有效问卷559份,采用同伴教育干预方法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群体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在干预后均有所提升;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但对非传播途径的认识较差;对易感人群中流动人群和有偿献血人群风险性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4.65%和29.42%,但在干预后有了明显改善,提高到89.78% (P<0.01)和99.78% (P <0.01).结论 3所大学生已掌握了常见的艾滋病相关知识,但知识结构不全面,内容不够准确.因此,针对大学生应开展长期的、系统的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的教育,以达到在大学生群体中预防艾滋病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