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州地区新生儿希特林蛋白缺乏症筛查和基因突变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筛查了解徐州地区新生儿希特林蛋白缺乏所致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eonat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caused by cirtin deficiency,NICCD)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对2015年9月至2020年9月徐州地区采用串联质谱技术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的新生儿进行前瞻性研究,筛查疑似的患儿进一步通过尿有机酸及SLC25A13基因突变分析确诊,对确诊病例的临床表现、生化指标改变、基因突变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共筛查活产新生儿468 494名,疑似患儿112例,进行尿有机酸分析95例,SLC25A13基因突变分析95例,共确诊NICCD患儿13例,患病率1∶36 038。多数患儿早期表现为黄疸消退延迟、喂养困难及体重不增等。生化指标改变包括胆汁酸升高、肝功能异常、甲胎蛋白异常升高、低血糖、血红蛋白降低、凝血功能异常及血氨增高等。血氨基酸及酰基肉碱谱检测提示瓜氨酸、蛋氨酸、精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等特异性升高,部分伴酰基肉碱轻度升高;尿有机酸分析主要表现为4-羟基苯乳酸和4-羟基苯丙酮酸升高。13例患儿均进行基因检测,共检出13种突变类型,分别为c.852_855delTATG、c.511dupG、c.1638_1660dup、IVS16ins3kb、c.1078C>T、c.615+5G>A、c.742G>A、c.44G>A、c.1311+1G>A、c.1399C>T、c.889G>T、c.1177+1G>A、c.1841+3_1841+4del,其中c.852_855delTATG最常见,5种为新发变异,新发变异中c.1841+3_1841+4del、c.511dupG和c.889G>T预测为有害变异。确诊病例予以饮食管理和对症治疗,均于1岁内症状缓解,生化指标明显改善。结论:徐州地区NICCD患病率为1∶36 038,c.852_855delTATG变异出现频率最高。共检测出5个新发变异位点,扩展了SLC25A13基因变异谱。NICCD患儿多数预后良好,需早期诊断和治疗,终身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苯丙酮尿症患儿上睑下垂矫正术麻醉处理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儿,男性,年龄3岁,体质量15 kg,身高96 cm。因"双眼睁眼困难"拟择期行上睑下垂矫正术入院治疗。母孕期体健,第二胎第二产,足月剖宫产。新生儿筛查示血苯丙氨酸478 μmol/L,基因检测结果示PTS基因突变导致6-丙酮酰四氢喋呤合成酶缺乏症: chr11 c.259C> T, chr11 c.272A> G,确诊非经典型苯丙酮尿症(PKU)。出生后24 d开始给予无苯丙氨酸的特殊奶粉喂养,低蛋白饮食至今,长期口服多巴丝肼片。患儿父母、长姐体健,无家族遗传病史。无癫痫发作史,无过敏史,无手术、麻醉史。患儿营养中等,未见智力发育障碍,无神经精神症状,BP 93/53 mmHg(1 mmHg=0.133 kPa),HR 109次/min,RR 24次/min,体温36.6 ℃。Mallampati分级Ⅰ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眼部检查示双眼上睑皮肤冗长,内眦及下睑皮肤堆积遮盖泪阜并压迫下睑睫毛倒向角膜,MID1=-1 mm,提上睑肌肌力0 mm,额肌力10 mm,BELL(+)。实验室检查结果未见异常。ASA分级Ⅱ级,儿科风险评估(PRAm)评分2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守护难食人间烟火的天使——罕见病苯丙酮尿症的发现、治疗与筛查史(第二部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自从比克尔医生和伍尔夫医生联合开发的低苯丙氨酸饮食疗法获得成功后,控制饮食成为治疗PKU患儿的唯一方法。但对于一种先天性疾病,一旦有了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对出现相关症状的患者或新生儿的筛查则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典药对"瓜蒌-薤白"治疗痰瘀互结心血管疾病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从代谢组学角度,研究"瓜蒌-薤白"(GX)对痰瘀互结大鼠模型血清内源性代谢物代谢紊乱的作用机制.利用高脂饮食、冰水浴联合盐酸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建立痰瘀互结大鼠模型并检测大鼠痰瘀互结证候评分.采用UPLC-Q-TOF-MS技术对大鼠血清样品进行代谢轮廓分析,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与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方法,筛选差异代谢物并进行鉴别.运用MetaboAnalyst数据库进一步筛选GX调控的代谢物及其代谢物相关联靶点,Gene On-tology生物功能富集分析得到与代谢通路干预靶点相关的生物学途径.结果显示,GX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的痰瘀互结证候积分,改善痰瘀互结大鼠中医证候症状.此外,代谢组学检测出 129 种痰瘀互结大鼠体内潜在生物标志物,GX可回调亚油酸代谢、鞘脂代谢、三羧酸循环等代谢途径中 54 种代谢物.MetaboAnalyst数据库筛选上述 54 种代谢物,发现GX回调 9 种痰瘀互结心血管疾病相关代谢物,与 69 个靶点关联,涉及胆固醇代谢、脂肪酸代谢、炎症反应、葡萄糖稳态及代谢等生物途径.表明GX可能通过干预痰瘀互结证大鼠体内亚油酸、鞘氨醇、二十二碳六烯酸、迷迭香酸、琥珀酸、腺嘌呤、L-苯丙氨酸、L-缬氨酸等物质代谢,协同改善胆固醇代谢、脂肪酸代谢、炎症反应、葡萄糖稳态及代谢等生物途径,改善痰瘀互结心血管疾病的中医证候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基于肝脏代谢组学研究柴胡皂苷A对小鼠酒精性脂肪肝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探讨柴胡皂苷A(SSa)改善酒精饮食诱导下小鼠酒精性脂肪肝(AFL)的作用机制.方法:将C57BL/6J雄性小鼠分为饮食对照(NC)组、模型(EtOH)组、不同剂量SSa干预(Et+SA-L、Et+ SA-M、Et+SA-H,5、10、20 mg·kg-1)组,每组 6 只.除对照组外,各组小鼠使用含 5%乙醇的流质饮食诱导 10 d构建AFL模型,自乙醇饲料喂养第 4 天起给药至造模结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小鼠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法(UPLC-Q-Exactive MS)建立检测NC组、EtOH组、Et-SA-H组小鼠肝脏代谢谱,以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分析模式识别,以T检验、差异倍数筛选潜在生物标志物,并借助MetaboAnalyst数据库富集代谢通路.结果:SSa减轻AFL小鼠肝体比降低AFL小鼠血清中ALT、AST、TC、TG和MDA的含量,缓解AFL小鼠肝脂肪变性.NC组、EtOH组及Et+SA-H组的肝脏代谢组学分析显示,有 5 个与SSa调控AFL作用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主要涉及甘油磷脂代谢、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定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烟酸盐与烟酰胺代谢、组氨酸代谢、脂肪酸生物合成和细胞色素P450 对外源物的代谢等途径.结论:SSa调控AFL小鼠肝脏脂质代谢、降低肝脏脂肪变性、改善肝脏功能,其机制与肝脏TG代谢和肝细胞微粒体乙醇氧化代谢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逍遥丸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大鼠粪便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运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逍遥丸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大鼠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逍遥丸组(XYW组).模型组和XYW组给予高脂饮食、背部皮下注射四氯化碳、饥饱失常和夹尾联合刺激4周建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模型,造模成功后,XYW组给予逍遥丸水溶液0.334 8 g/(kg·d),给药4周.造模和给药期间,观察大鼠一般情况.给药结束后检测不同组别大鼠的血清生化指标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运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对大鼠肝组织进行病理切片观察.运用核磁共振氢谱技术测定大鼠粪便代谢产物.结果 模型组大鼠毛发晦暗、易惹怒,情绪低落、无精打采、动作迟缓、胃口不佳、排便稀溏;与模型组相比,XYW组大鼠的一般情况有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CHO、TG、ALT、AST、LDL-C、MCP-1、TNF-α、IL-6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XYW组大鼠T-CHO、TG、ALT、AST、LDL-C、MCP-1、TNF-α、IL-6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IL-10水平显著上升(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MDA水平显著升高(P<0.01),SOD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XYW组大鼠MDA水平显著降低(P<0.01),SOD水平显著上升(P<0.01).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肝脏脂肪空泡及炎性细胞浸润增多;与模型组相比,XYW组肝脏脂肪空泡及炎性细胞浸润减少.代谢组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粪便中次黄嘌呤、D-葡萄糖、N-乙酰糖蛋白、丙酸、亮氨酸、酪氨酸、胆碱、甲酸、D-木糖、苏氨酸代谢物水平发生显著变化(均P<0.05),包括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酪氨酸代谢等多种代谢途径;与模型组相比,XYW组粪便中次黄嘌呤、D-葡萄糖、N-乙酰糖蛋白、丙酸、亮氨酸、酪氨酸、胆碱、甲酸、D-木糖、苏氨酸代谢物水平出现显著回调(均P<0.05).结论 逍遥丸能够通过改善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糖代谢紊乱,减轻氧化应激和炎症损伤保护肝细胞,改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逍遥丸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粪便代谢组学和PPARα、PGC1α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从粪便代谢组学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alpha,PPAR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子活化受体γ共激活因子(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coactivator,PGC)-1α探讨逍遥丸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24 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高糖高脂饮食+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注射 4 周建立NASH模型,治疗组予逍遥丸灌胃.4 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肝指数、体质量指数、血清生化指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高通量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LC-MS)技术分析各组大鼠粪便代谢物谱,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PPARα、PGC1α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指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HO)、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 含量显著升高(P<0.05),体质量指数、血清 IL-10 含量显著下降(P<0.05),肝组织中PPARα、PGC1α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逍遥丸对模型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有明显的调节作用(P<0.05),且能够显著改善肝组织病理.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有 57 种代谢物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乙酰左旋肉碱、组胺、丙酮酸、L-丝氨酸、胞嘧啶等 25种代谢物在逍遥丸干预后明显改善(P<0.05),涉及组氨酸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嘌呤代谢、半胱氨酸与蛋氨酸代谢和苯丙氨酸代谢等 5 条代谢通路.结论 逍遥丸可通过上调PPARα、PGC1α在NASH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来诱导脂肪酸β氧化,并通过改善粪便代谢物谱、减轻脂肪在肝细胞内堆积,起到治疗NASH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低苯丙氨酸饮食对苯丙酮尿症患儿微量元素及血清营养指标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探讨低苯丙氨酸饮食对苯丙酮尿症患儿微量元素及血清营养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6年3月至2022年3月该院收治的40例苯丙酮尿症患儿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该院各项检查正常的4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病例组在入院后采用低苯丙氨酸饮食治疗,对照组采用正常饮食.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喂养行为、体格生长情况、微量元素及血清营养指标水平.结果 病例组呕吐、湿疹、喂养困难占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干预后单独给孩子做饭、不与大人同时进餐、抢大人食物占比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病例组干预后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干预前后出生身长、出生体质量、6个月后身高、6个月后体质量,以及病例组与对照组出生身长、出生体质量、6个月后身高、6个月后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干预前钙、铁、锌、铜、镁水平均明显低于干预后,且病例组干预前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干预前血红蛋白、清蛋白、球蛋白、总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干预后,且病例组干预前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苯丙氨酸饮食对苯丙酮尿症患儿微量元素及营养状况均有一定改善作用,可维持患儿正常的体格发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高胆碱饮食对小鼠血清氨基酸谱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 建立高胆碱饮食小鼠模型,探究高胆碱饮食对小鼠血清氨基酸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只SPF级4周龄小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普通鼠粮及实验室饮用水,高胆碱饮食组小鼠给予3%胆碱水溶液代替日常饮用水,饲养8周后采集小鼠血清,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仪(UPLC-MS/MS)定量检测血清氨基酸水平.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判断高胆碱饮食组和对照组氨基酸组成相似性.结果 高胆碱饮食组与对照组相比,胱氨酸、丝氨酸、丙氨酸、谷氨酸、苯丙氨酸、天冬酰胺、苏氨酸、脯氨酸、反式4-羟基脯氨酸和支链氨基酸水平显著升高,赖氨酸、瓜氨酸水平显著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链氨基酸中异亮氨酸水平由34.20±2.71升高至72.59±10.42 μmol/L;亮氨酸水平由68.59±4.06升高至113.04± 14.64μmol/L;缬氨酸水平由129.86±10.54升高至161.95±16.54 μmol/L.结论 高胆碱饮食引起小鼠血清氨基酸代谢发生显著变化,其中精氨酸、脯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赖氨酸可作为高胆碱饮食引起氨基酸代谢异常的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成人苯丙酮尿症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成人苯丙酮尿症(PKU)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方法 分析1例成人PKU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检查及治疗结果.结果 本例成人PKU患者主要表现为行走不稳、智力减退,影像学表现主要为双侧脑室旁脱髓鞘.查血液苯丙氨酸浓度升高,尿液蝶呤检测提示6-丙酮酰四氢生物蝶呤合成酶缺乏.按PKU给予低苯丙氨酸饮食,对症支持治疗.随诊7年时,患者血液苯丙氨酸水平正常,但患者临床症状及头颅影像学与入院时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 PKU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常引起不可逆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改变.新生儿疾病筛查虽然是重要诊断手段,但还需对PKU进行鉴别诊断及分型,并根据分型采取不同治疗方法,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