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泽曲明山复方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泽曲明山复方是辽宁省名中医卢秉久教授治疗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的经验方.研究基于PI3K/AKT/mTOR通路探讨该经验方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模型的影响.方法 适应性饲养1周后,所有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中药低、高剂量组及水林佳组.对照组给予胆碱充足高脂饲料(choline-sufficient high fat diet,CSHF饲料).其余4组大鼠给予胆碱缺乏高脂饲料(choline-deficiency high fat diet,CDHF饲料)8周建立NASH模型,建立模型同时给予对应药物干预.观察相应药物对模型大鼠血清生化学指标、肝脏病理学检查、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mRNA以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1)体质量以及肝脏系数:5组大鼠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系数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大鼠肝脏系数不同程度下降,中药高剂量组疗效最为明显.(2)肝功能以及血脂: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cholesterol,CHOL)水平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大鼠肝功能以及血脂指标水平不同程度降低,其中中药高剂量组疗效最为明显.(3)肝脏病理学检查:模型组大鼠肝脏HE染色可见胞质内大量脂肪空泡以及炎症细胞浸润;Sirius red染色可见中央静脉大量纤维组织沉积,证实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大鼠肝脏HE以及Sirius red染色显示肝脏组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中药高剂量组改善最为明显.(4)肝脏相关mRNA及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中PI3K、AKT以及mTOR mRNA表达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mRNA表达有不同程度下调,其中中药高剂量组最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中PI3K以及mTOR蛋白表达上调;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中药高剂量组改善最为显著(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中PPARγ蛋白表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上调,其中水林佳组改善最为显著.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PPARγ蛋白表达,结果显示模型组荧光信号表达暗淡;中药组荧光信号表达略亮;水林佳组荧光信号表达较亮.结论 泽曲明山复方通过保护肝功能、调节血脂、改善肝脏病理、抑制PI3K/AKT/mTOR通路表达、上调PPARγ表达等方面治疗NASH.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微小RNA-223调节胆固醇代谢减轻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炎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223对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炎(MASH)细胞模型中胆固醇(TC)代谢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miR-223对MASH的影响.方法 采用棕榈酸(PA)刺激LO2细胞构建MASH细胞模型,检测细胞内TC水平;转染miR-223后,检测细胞内TC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TC代谢相关基因(HMGCS1、SR-BI和ABCA1)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和脂质沉积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检测F4/80观察巨噬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200 μM及400 μM PA刺激LO2细胞36 h的TC表达水平均高于同一浓度下刺激12 h和24 h,400 μM PA刺激LO2细胞36 h的TC表达水平明显高于200 μM PA刺激36h;400 μM PA刺激LO2细胞36 h的miR-22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miR-NC和200 μM PA刺激36 h(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400 μM PA作用LO2细胞后,SR-BI和HMGCS1基因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均升高,ABCA1基因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均降低;转染miR-223后,SR-BI和HMGCS1基因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均降低,ABCA1基因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iR-223减轻高脂饮食诱导的MASH小鼠模型中的肝脏炎症及脂肪沉积.结论 miR-223通过直接或间接调控TC生物合成、摄取及排出的关键基因HMGCS1、SR-BI和ABCA1调节MASH细胞模型中TC的平衡,并进一步减轻高脂饮食诱导的MASH.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学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肝脏炎症坏死及纤维化程度与NAFLD患者的长期预后密切相关,故早期监测疾病进展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肝组织活检仍然是诊断NAFLD的金标准,作为一项有创检查,肝组织活检不易在临床上广泛开展。随着组学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糖组学、代谢组学等组学生物标志物在NAFLD诊断中的潜在应用价值逐渐显现。现主要总结NAFLD组学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无创血清学诊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是以代谢异常相关的肝脂肪变性为特征的慢性肝病,可进展至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目前,肝活组织检查仍是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肝活组织检查的有创性和并发症风险,开发血清学诊断指标以实现无创性诊断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现对目前研究较充分的脂肪肝无创性血清学诊断指标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织学评分系统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取代慢性乙型肝炎成为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肝病,现已更名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目前对其进行组织学评价的半定量评分系统主要有4种,包括Brunt评分系统、美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临床研究网络(NASH-CRN)评分系统、欧洲抑制脂肪肝进展小组(FLIP)提出的脂肪变性活动度纤维化(SAF)评分系统(SAF/FLIP)和儿童NAFLD组织学评分系统。现对这4种评分系统进行综述,以供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系统进行诊断和预后评估。该文为综述性论文,为协调各评分系统的评价标准,遂使用旧称"NAFL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从非酒精性脂肪肝到代谢相关性脂肪肝命名变化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过量饮酒和其他明确肝损害因素导致的肝内脂肪过度沉积,该病患者往往合并肥胖、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全身代谢异常疾病。目前,NAFLD已成为全球慢性肝脏疾病的首要病因,显著增加了人群疾病和医疗负担。虽然迄今已有超过300项针对NAFLD的临床研究项目,但是仍没有任何一种药物正式获批用于NAFLD的临床治疗。NAFLD病因的高度异质性决定了不同致病因素导致的脂肪肝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反应上存在巨大差异,如不对NAFLD的致病因素进行准确区分,NAFLD干预药物至多只能达到20%~30%的治疗有效率。因此,现行的NAFLD诊断和分类标准已无法有效指导脂肪肝的临床治疗。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知名肝病专家组联合倡议修改自1980?年起沿用至今的NAFLD疾病命名和诊断标准,并以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加以取代。新的MAFLD命名突出代谢因素在这类肝脏疾病中导致肝脏脂肪沉积的核心地位,首次将代谢因素引起肝脏病变的临床重要性提到与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其他慢性肝脏疾病一样的高度。这一命名的改变将有助于推动基于病因的脂肪肝分类体系,并最终在指导脂肪肝的个体精准化治疗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笔者将详细探讨NAFLD向MAFLD命名变化的原因和临床意义,并对新的MAFLD命名可能带来的脂肪肝个体化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变革进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MAFLD不同病变阶段动物模型中肠道菌群的多态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代谢(紊乱)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不同病变阶段,即单纯性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病变阶段中肠道菌群的具体差异,为MAFLD相关的肠道菌群移植及靶向肠道菌群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方法:分别以正常饮食、蛋氨酸-胆碱缺乏饮食(MCD)和高脂高果糖饮食(HFHF)喂养小鼠12周,构建单纯性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模型;通过肝脏HE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其病理改变,应用qPCR方法对炎症和肝纤维化因子进行评估,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转氨酶及血脂变化,同时用16S rRNA测序观察各组小鼠粪便中肠道菌群的差异。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 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 结果:通过小鼠肝脏HE病理切片和天狼猩红染色进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活动度评分可知,MCD和HFHF组的炎症评分分别为2.12±0.18和1.06±0.24,肝纤维化评分为2.22±0.16和0.46±0.10,MCD饮食组小鼠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明显重于HFHF饮食组( P < 0.001及 P < 0.01);HFHF组的脂质沉积重于MCD饮食组( P < 0.001),其评分值分别为2.36±0.17和1.60±0.24。同时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a、趋化因子-2和肝纤维化指标血管平滑肌肌动蛋白、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转录水平上对上述结果得到了验证。除此之外,相对于HFHF组,MCD组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 P < 0.05),其Simpson指数分别为0.31±0.10和0.42±0.05,Shannon指数为2.03±0.33和1.70±0.28,不同分组间菌群存在明显差异。相对于MCD饮食组,HFHF组中Desulfovibrio、Odoribacter、Roseburia菌群水平明显升高;相对于HFHF组,MCD饮食组小鼠Faecalibaculum、Parasutterella、Alistipes、Butyricimonas_virosa、Turicibacter_sp、Romboutsia_ilealis菌群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单纯性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模型中肠道菌群差别显著,明确两者差异可能为分阶段治疗MAFLD提供新的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和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是由一种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功能障碍所引发的脂肪性肝病,也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是一种全球性分布的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引起的目前可治愈的病毒性肝炎。MAFLD如合并CHC,CHC可导致胰岛素抵抗以及增加肝细胞氧化应激加速肝细胞脂肪变性,影响MAFLD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第九届全国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会议纪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第九届全国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会议于2019年3月7日至9日在重庆市召开。本次会议特邀专家60余位,300位专家和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就慢性乙型肝炎慢性化和重症化机制及其防治、新药研发、HBV相关肝细胞癌、肝衰竭、丙型肝炎、罕见少见肝病、脂肪肝、非酒精性肝病、终末期肝病、肝性脑病、肝病免疫代谢,以及肝癌靶向药物等热点和难点等问题进行交流,分享和总结了临床和基础实践成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相关性脂肪肝患者体力活动水平与心肺功能及心血管风险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代谢相关性脂肪肝(MAFLD)患者体力活动水平(PA)和心肺适能(CRF)对心血管风险评分的影响,以期为改善此类患者心血管疾病预后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28例T2DM合并MAFLD患者,分为低PA组及中高PA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及生化指标、能量代谢指标、运动心肺指标及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差别,并通过相关及回归分析探讨除传统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因素外,PA、CRF及其他因素对此类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结果:低PA组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明显高于中高PA组,而最大摄氧量(VO 2max)、无氧阈明显低于中高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与PA及VO 2max呈明显相关性,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A及7项广泛焦虑障碍量表(GAD7)是影响VO 2max的独立相关因素,而第1秒最大呼气容积(FEV1)、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及VO 2max是影响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独立相关因素。 结论:体力活动的减少及心肺功能的下降是增加T2DM合并MAFLD患者心血管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