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等电子产品暴露与儿童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手机等电子产品暴露与儿童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对前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保健中心接受发育检查的0.5~6.0岁218名儿童(排除神经系统、精神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及早产儿童)进行发展测评,并收集儿童手机等电子产品暴露相关信息。采用 χ2检验和 Fisher′ s精确概率法分析儿童各领域发展与手机等电子产品暴露之间关系,采用二分类 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各领域发育的影响因素。 结果:0.5~0.9岁儿童精细动作异常与接触最晚时间有关( P<0.05)。1.0~2.9岁儿童的适应性、语言、社交自理异常及3.0~5.9岁儿童语言异常均与接触时长有关(均 P<0.05);1.0~2.9岁儿童的语言、社交自理异常及3.0~5.9岁儿童适应性、语言、社交自理异常均与接触用途有关(均 P<0.05)。二分类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运动受到接触时长的影响( OR=1.868, P<0.05);精细动作受到母亲文化程度、接触最晚时间的影响( OR=1.722、2.355,均 P<0.05);适应性受到母亲文化程度、儿童看护者、接触时长、接触最晚时间的影响( OR=1.711、2.866、1.895、1.650,均 P<0.05);语言受到接触时长、接触最晚时间、接触用途(电话或视频电话、早教或学习)的影响( OR=2.348、1.806、0.328/0.350,均 P<0.05);社交自理受到母亲文化程度、接触时长、接触用途(电话或视频电话、早教或学习)的影响( OR=1.647、2.678、0.307/0.363,均 P<0.05)。 结论:手机等电子产品暴露对儿童发展的不利影响应引起社会关注,应严格控制低龄儿童电子产品暴露时长、预防手机等电子产品对儿童神经系统和发育的不良影响;对于已经受到影响的儿童,应及时纠正相关习惯和行为,以免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转移性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基因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转移性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caDTC)基因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存在淋巴结或远处转移性的caDTC患者,根据纳排标准共入组67例患者。比较不同基因组间临床病理特征及摄碘差异,并以12岁为界行亚组分析。结果:67例caDTC中,确诊年龄[ M( Q1, Q3)]为13.2(9.7,16.9)岁,男23例,女44例。68.7%(46/67)的患者存在远处转移(M1期)。68.7%(46/67)检测出致病性或可能致病性基因突变,RET或NTRK融合(简称RET/NTRK)最多[43.3%(29/67)],BRAF V600E突变次之[19.4%(13/67)],仅1例为NRAS Q61R突变。将患者分为RET/NTRK融合组( n=29)、BRAF突变组( n=12)、其他突变组( n=4)及无突变组( n=21)(1例患者因合并NRAS Q61R突变和BRAF V600E突变未纳入基因突变亚型分组比较)。基因特征分组比较显示,相较于BRAF突变组,RET/NTRK融合组的中位确诊年龄较小[12.6(9.3,15.9)比17.2(15.5,18.1)岁, P<0.001],突变负荷≥2的比例更高(10.4%比8.3%, P=0.0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6例M1期患者中,71.7%(33/46)初始摄碘,30.4%(14/46)发展为碘难治性(RAIR)。年龄分组比较中,相较≥12岁组,<12岁组男性比例更高(51.9%比22.5%, P=0.013)和BRAF V600E突变发生率更低(0比32.5%, P<0.001)。 结论:RET/NTRK在转移性caDTC中发生率最高,并呈现低龄化和高远处转移率的特征,尽管转移性病灶多数初始摄碘,但易发生RAIR。应重视RET/NTRK融合在低龄caDTC侵袭性及碘抵抗发生中的潜在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后颅牵张成骨术结合人字缝固定治疗婴儿颅缝早闭症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后颅牵张成骨术结合人字缝固定治疗婴儿颅缝早闭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共收治7例综合征型颅缝早闭患儿,男4例,女3例,年龄3~11个月,平均6个月,4例为Apert综合征,2例为Crouzon综合征,1例为Pfeiffer综合征。用超声骨刀在后颅采用枕骨结节上截骨方法进行截骨,在双侧颅骨颞枕部安装2个2 cm的延长器,其中4例患儿行双侧人字缝钛板固定(人字缝固定组),3例未进行人字缝固定(未固定组)。均于术后5 d开始牵张进行延长,每日每侧1次,每侧0.4~0.8 mm/d,10~15 d延长期,6个月固定期后行二次手术拆除延长器,人字缝固定组患儿同时拆除钛板。均于术前及6个月固定期后拆除延长器前,测量2组患儿额枕周长与头颅指数变化情况,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2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6~14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患儿头颅畸形都有明显改善,人字缝固定组患儿后颅充分延长,而未固定组患儿枕部低平,后颅形态扁平。2组患儿均无死亡、颅骨坏死、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人字缝固定组和未固定组手术后头颅指数均较手术前降低,固定组术后头颅指数降低20.5%±5.8%,高于未固定组的17.5%±5.1%,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人字缝固定组和未固定组手术后额枕周长均较手术前增加,固定组手术后额枕周长增加(2.7±0.4) cm,显著高于未固定组的(1.7±0.1)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789, P=0.013)。 结论:后颅牵张成骨术治疗颅缝早闭症患儿时,用钛板固定人字缝可使后颅成为一整块颅板进行后颅牵张成骨,枕部扁平畸形改善效果更加明显,后颅饱满,效果优于未固定人字缝患儿,尤其适用于严重综合征型的低龄患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住院患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儿童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2018年永康市妇幼保健院儿科1 512例住院患儿,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分为感染组45例和未感染组1 467例。收集患儿年龄、性别、住院时间、住院病区、病情危重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病区空气菌落数、侵入性操作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住院患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在1 512例住院患儿中发生院内感染45例,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98%,其中呼吸道感染最多29例(64.44%)。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3岁( OR=7.744,95% CI:2.987~20.082)、呼吸住院病区( OR=8.080,95% CI:3.096~21.090)、联合使用抗菌药物( OR=3.880,95% CI:1.465~10.281)、侵入性操作( OR=9.083,95% CI:3.494~23.616)是患儿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低龄、尤其是呼吸住院病区患儿的医院感染情况,同时谨慎使用抗菌药物和进行侵入性操作,从而尽可能降低住院患儿医院感染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关注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相关重症的识别和防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早产及低出生体重、低龄、合并基础疾病等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儿进展为重症的高危因素。呼吸系统是主要的受累器官,但部分重症以肺外表现为主,需加强早期识别和干预。尚无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特效药物,仍以对症处理和综合支持治疗为主;重症病例尤其要以呼吸和器官功能支持、控制继发感染和肺外并发症为疾病管理重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可能与哮喘等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有关,需进一步研究。近期的新药研发或可为其防治带来突破性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前十字韧带全内重建技术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运动性损伤,可导致膝关节功能受损,继发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随着国内全民体育活动参与度的提高,ACL损伤逐渐呈现高发病率、低龄化及高治疗费用的趋势。ACL重建能有效恢复膝关节稳定性和运动功能,是目前首选的ACL损伤治疗方式。其中,ACL全内重建技术更符合现代ACL损伤治疗的个体化、微创化和精细化原则,已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但关于ACL全内重建的手术指征、技术要点、儿童和青少年患者的适用性和康复方案等临床问题,目前尚无相关共识。为普及和规范ACL全内重建技术,由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下肢运动创伤学组、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和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发起,汇总当前的循证医学证据以及我国ACL损伤诊治的特点和临床经验,基于改良Delphi法组织国内运动医学和骨科领域专家制订了《前十字韧带全内重建技术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共识针对ACL全内重建技术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15条建议,旨在为ACL全内重建技术的规范化应用提供指导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关注低强度红光重复照射对近视进展防控的新方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我国近视呈现高发病率、低龄化的严峻形势,儿童和青少年近视防控问题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近年来相关研究已提供了多种儿童近视进展防控措施和方法,如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点眼、角膜塑形镜配戴等,但均存在操作不便和一定的不良反应。大量证据已经表明,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可有效降低儿童近视的发病率,其效应与光照量有关。然而,在实际工作和实践中,切实有效增加或控制儿童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存在各种困难,因此难以有效指导相关人群实施近视防控措施。一项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持的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RCT)采用低强度红光重复照射(RLRL)对学龄儿童进行重复、短时、直接的视网膜照射,评估RLRL控制近视进展的疗效和安全性,证实了该疗法对学龄儿童轻中度近视进展有较好的防控作用,为RLRL安全、有效防控近视进展提供了高等级循证证据。本文对这项RCT研究的主要结果和可推广性进行解读,并提出了进一步探讨RLRL在近视防控中的实践要点,建议眼科工作者关注RLRL对近视防控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急诊手术治疗机械通气后呼吸状态不稳定的先天性气管狭窄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急诊手术治疗机械通气后呼吸状态仍不稳定的先天性气管狭窄患儿的经验和体会。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21年6月在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急诊手术的9例先天性气管狭窄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3例;平均手术时年龄为3.3个月,平均体重为5.2 kg;完全性气管软骨环8例,软骨环缺失1例。8例患儿为机械通气后转入本院,1例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辅助通气后转入本院。1例在外院行肺动脉吊带矫治,2例在外院行Slide气管成形及肺动脉吊带矫治,术后均脱机困难。9例患儿均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复查随访。分析患儿手术方式、术后气管插管时间、并发症、内镜介入干预和预后等情况。结果:8例患儿行Slide气管成形术,1例行气管隆突重建术。患儿平均狭窄段气管长度为3.7 cm,狭窄段气管长度范围为1.0~4.2 cm;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为167 min,范围为100~247 min。术后死亡2例,住院期间出现严重并发症2例,其中1例术后出现脑出血、脑积水并行脑室腹腔分流,另1例吻合口哆开。7例存活患儿的平均气管插管时间为208.4 h,范围为37.0~636.3 h。7例患儿平均随访时间为17个月,范围为9~36个月,无出院死亡,无明显呼吸道症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小的患儿更倾向于急诊手术( P=0.009, OR=0.274,95% CI为0.103~0.727)。 结论:急诊手术是治疗机械通气后呼吸状态仍不稳定的先天性气管狭窄患儿的有效方法。低龄是先天性气管狭窄患儿需急诊手术的危险因素,建议诊断明确后密切关注患儿病情变化,症状严重者应及时手术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Ⅰ型神经纤维瘤患者的基因诊断和随访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对疑似Ⅰ型神经纤维瘤(NF1)患儿进行基因诊断和疾病进展分析及随访研究,探索研究携带NF1基因突变患儿的基因型表型联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疑似Ⅰ型神经纤维瘤诊断的患儿共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2个月至5岁,进行相应的遗传学检测明确基因突变,并对阳性患儿进行3年以上长期的随访和病情跟踪,对疾病的进展以及基因型表型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27例患儿检测到明确致病性的NF1基因突变,包含3例未曾报道过的致病性突变;这27例患儿中仅3例患儿突变遗传自明确诊断且有表型的父母,其余均为新发突变。大部分患者随访期间无明显表型变化(14/27),部分患者(7/27)在随访期间发现矮小、肺动脉狭窄和发育迟缓等,其中矮小与肺动脉狭窄分别可能与NF1基因错义突变和严重截断变异存在关联性。结论:无家族史的Ⅰ型神经纤维瘤患儿其早期诊断更加依赖于基因检测。低龄患儿早期随访应根据突变的类型和位置进行相应的调整,错义突变患儿应增加心血管异常的早期随访,造成严重截断变异的患儿应关注身高发育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角膜塑形术矫治近视眼的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眼趋于低龄化且发展迅速的态势严峻,防控工作目前已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控制近视眼发展是眼视光学领域的重点工作,而角膜塑形术在该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重点总结了角膜塑形术在精准度、严谨度、纵深度、持久度以及安全监控度方面的进步和提高以及角膜塑形术的管控策略、联合应用及特别注意事项,以期展示近年角膜塑形术矫治近视眼的新进展,提高临床认识水平,拓展研究范围,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中华眼科杂志,2021,57:315-318)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