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心共患疾病共治与分治模式的卫生经济学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评估脑心共患疾病在共治与分治两种模式下的卫生经济学效益,以确定更优的医疗策略,提高治疗效率与经济效益.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3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血管外科和介入放射科等治疗的,符合中国疾病诊断相关分组(Chinese diagnosis related groups,CN-DRG)中神经系统疾病及功能障碍合并循环系统疾病及功能障碍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总住院天数、各类医疗费用以及病例组合指数(case mix index,CMI)和权重(relative weight,RW).将患者分为共治组(一次住院期间对患者的脑心共患疾病进行统筹规划和综合治疗)与分治组(不同住院期间分别进行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比较两组的基线特点及总住院天数、费用等经济学指标.结果 共纳入442例患者数据.共治组总住院天数低于分治组(6 d vs.14 d,P<0.001).经济学效益分析显示,共治组住院总费用低于分治组(65 967元vs.106 673元,P<0.001).此外,共治组的RW高于分治组(2.24 vs.1.61,P<0.001).结论 相较于分治模式,共治模式下脑心共患疾病患者的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低.共治模式有利于优化脑心共患疾病的医疗资源配置和诊疗流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DMAIC模型的妊娠合并脑血管病急诊就诊流程优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利用精益六西格玛(lean six sigma,LSS)管理中的界定、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define,measure,analyze,improve,control;DMAIC)模型,优化妊娠合并脑血管病患者就医流程,提高患者就医效率,保障母婴安全.方法 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根据DMAIC模型,对危重孕产妇的就诊流程进行优化:梳理就诊流程,明确到院—医嘱开立、采血—送检、医嘱开立—影像学检查为院内延误的关键环节,对上述环节进行流程跟踪及分析,找出延误原因,并采取改进措施,优化流程.本研究回顾性纳入流程优化前(2019年1月—2021年12月)的妊娠合并脑血管病患者为优化前组,流程优化后(2022年1月—2023年12月)的患者为优化后组.比较两组患者就诊流程中的到院—医嘱开立、采血—送检、医嘱开立—影像学检查、到院—办理住院的时间.结果 急诊就诊流程优化后,妊娠合并脑血管病患者的总体就诊效率提高.到院—医嘱开立[24.0(13.5~38.5)min vs.39.0(17.5~98.0)min,P=0.027]、医嘱开立—影像学检查[48.0(10.0~73.0)min vs.65.5(22.7~90.7)min,P=0.025]以及到院—办理入院总时间[120.0(93.0~149.0)min vs.218.0(123.0~382.7)min,P<0.001]均较优化前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血—送检时间有缩短趋势,但优化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DMAIC模型能够明确流程优化的关键环节,优化妊娠合并脑血管病患者的急诊就诊流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关键节点控制救护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究关键节点控制救护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0年10月成立关键节点控制救护模式管理团队,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本院急诊医学科收治的1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分析救护流程关键失效环节,构建关键节点控制救护模式并于2021年11月应用于临床.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采用关键节点控制救护模式前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治疗情况、心功能恢复情况,记录患者术后30 d内的病死率和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应用关键节点管控救护模式后,患者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时间由(81.9±6.54)min降低到(56.2±4.23)min、首次医疗接触至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时间由(47.3±5.68)min降低到(30.69±5.21)min,门诊-首次球囊扩张时间由(49.79±13.84)min降低到(28.63±15.71)min,心肌损伤标志物结果时间由(28.38±3.79)min 降低到(19.26±2.17)min,心电图报告时间由(5.82±2.01)min 降低到(5.14±1.89)min,住院时间由(7.25±2.18)min降低到(6.14±1.27)min,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抢救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前提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肌钙蛋白水平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低血压、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键节点控制护理模式可缩短AMI患者的救治时间和住院时间,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四川省某三甲医院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住院费用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为控制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医疗费用和研究安宁疗护卫生经济学价值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成都市某医院住院治疗204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基本情况、住院费用构成,采用描述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对住院费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住院天数中位数为16天,住院费用中位数为35 009.82元,其中以西药费为主(45.6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住院天数、使用呼吸机、医保类型、使用抢救药物、血液透析、癌症种类、气管插管、输血、气管切开为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住院费用受多种因素影响,建议建立综合医院与安宁疗护机构双向转诊标准和服务流程,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HFMEA的综合急救方案在AIS静脉溶栓流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静脉溶栓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HFMEA构建有针对性的综合急救方案,对目标医院静脉溶栓流程进行优化,采用t检验、x2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对干预前后的关键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HFMEA实施后AIS静脉溶栓流程风险优先指数平均值较实施前降低;与常规管理组比较,HFMEA模式管理组发病4.5 h内静脉溶栓率增长至54.08%;患者入院至开始静脉溶栓的时间(door to needle time,DNT)中位数缩短、住院费用降低;治疗后1、2周及出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均减少;但两组患者间的住院日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运用HFMEA管理工具可有效改善AIS患者静脉溶栓流程,提高AIS再灌注治疗率,缩短DNT,且能改善早期神经功能,促进患者健康,减轻家庭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某综合医院2020年-2022年信息系统数据统计需求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以某综合医院为例,分析不同用途信息数据统计需求现状,为统计信息化多方位服务医院综合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某院信息系统数据统计申请需求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某院3年来共记50个科室提出725条统计需求,主要为职能部门和临床部门申请,数据内容主要围绕门急诊业务及住院业务,医院级管理统计需求逐年递减,3年占比分别为27.78%,26.64%和24.09%,科室级管理统计需求逐年递增,3年占比分别为10.18%,13.49%和15.91%,科研统计需求3年申请数量分别为53,55和61,呈整体递增.统计频率以单次临时统计为主,长期的定时统计多为管理需求,统计流程总体完成率为90.21%.结论 医院信息系统数据统计需求度及完成率较高,医务人员对于医疗数据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特别是通过对系统内核心业务数据的利用与挖掘,医院精细化管理及临床科研素养有所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上海市护理学会《成人住院患者肠外营养输注护理》团体标准解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上海市护理学会于2023年11月发布了《成人住院患者肠外营养输注护理》团体标准,内容包括基本要求、操作流程、操作要点、通路维护及并发症的预防处理,旨在规范成人住院患者肠外营养输注护理.文章对该标准的护理实施要点进行解读,以期为临床护士更好地理解及正确应用标准、规范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和随机森林模型的北京市子宫平滑肌瘤患者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北京市DRG试点医院与非DRG试点医院的子宫平滑肌瘤患者住院费用内部结构和影响因素,为下一阶段公立医院改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北京市5家DRG试点医院和124家非DRG试点医院2015-2021年的统计报表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研究各明细费用与例均总费用的关联程度,运用随机森林模型分析住院患者例均总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DRG试点医院组和非DRG试点医院组中与住院患者费用关联度最高的分别是例均手术费和例均药品费,关联度最低的均是例均检查费.随机森林模型分析结果显示,DRG试点医院组中住院患者费用影响因素重要性排名前2位是耗占比和平均住院日,非DRG试点医院组的平均住院日、手术治疗费用占比和耗占比的重要性高于其他因素.结论:DRG付费有利于优化子宫平滑肌瘤住院患者的费用结构,平均住院日、耗占比和手术治疗费用占比是影响子宫平滑肌瘤住院患者费用的重要因素,公立医院未来仍需继续优化费用结构,"节流"与"开源"并重,利用DRG付费及其配套措施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在全流程、各环节加强耗材治理和赋能医院与医务人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病区药品储存环节用药错误防范技术指导原则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住院病区存放少量常用和急救药品可方便患者临时治疗,并可为危重患者的救治赢得宝贵时间,但病区药品储存环节存在用药错误的风险。为加强病区储存药品的管理,减少用药错误,合理用药国际网络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和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组织医学、药学、护理、医院管理等专业的专家,以《中国用药错误管理专家共识》为依据,制定《病区药品储存环节用药错误防范技术指导原则》。病区药品储存环节有关的用药错误包括药品储存不当、药品品规错误、药品数量错误、药品放置错误。风险因素包括管理因素(管理制度不健全、未指定专人或专岗管理、未实施定期检查督导)、流程因素(未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流程或操作流程不完善或不合理)、环境因素(药品存放空间和设备不符合要求、未提供专门的标签)、人员因素(未对药品使用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人员安排不合理)和药品因素(病区存储的药品种类和数量过多)。防范策略包括技术策略(强制和约束性管理策略、实施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制定标准化的标识和流程、建立规范目录清单和审核项目清单)和管理策略(建立管理体系和制度、配备充足的人力资源、加强培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我国136所三级公立医院住院患者就医体验满意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2016年至2021年我国公立医院改善住院患者就医体验的进展和成效,为进一步改善住院患者就医体验和提升住院患者就医满意度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16年至2021年的5次"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第三方评估"住院患者调查,对住院流程、费用和住院患者就医满意度进行描述性趋势分析,并对不同区域及不同机构类型的患者满意度进行分层分析。结果:2021年第5次评估住院患者就医总体满意度(98.5%)较2016年首次评估(96.2%)有所提升。西部地区、妇幼机构在区域和机构类型分层比较中提升最为明显。住院患者对膳食满意度的改善不明显,对"医疗费用高""手续办理繁琐"和"等待床位时间长"最为不满。结论:2016年至2021年,住院患者就医满意度持续提高,但非医疗技术类服务仍有改善空间。改善住院患者膳食服务以及进一步降低住院患者医疗费用个人负担,是下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提高住院患者就医体验的重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