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治疗方式对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0~Ⅲ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不同治疗方式对5年总生存(OS)率和5年无瘤生存(DFS)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普通外科二病区治疗的209例0~Ⅲ期TNBC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及治疗方式与患者5年OS率和5年DFS率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TNBC临床分期和手术方式与患者5年OS率( χ2=52.615, P<0.001; χ2=17.329, P=0.001)和5年DFS率( χ2=55.112, P<0.001; χ2=18.816, P<0.001)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是TNBC患者DFS( HR=3.637,95% CI为2.146~6.164, P<0.001)和OS( HR=3.545,95% CI为2.091~6.009, P<0.001)的独立预后因素。对于腋窝淋巴结未转移的TNBC( n=118),保乳+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乳房全切+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改良根治术、保乳+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5年OS率分别为97.6%、97.7%、91.4%、100%,5年DFS率分别是97.3%、94.3%、85.8%、1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3.369, P=0.338; χ2=3.868, P=0.276)。行新辅助化疗患者( n=106)与行辅助化疗患者( n=80)5年OS率分别为74.5%、91.1%,5年DFS率分别为73.6%、8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4.504, P=0.034; χ2=4.683, P=0.030)。新辅助化疗患者的临床分期更晚( χ2=35.314, P<0.001)。相同临床分期的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和辅助化疗的5年OS率和5年DF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新辅助化疗获得病理完全缓解(pCR)、部分缓解(PR)和病情稳定(SD)患者的5年OS率分别为100%、75.8%、57.1%,5年DFS率分别为100%、74.5%、55.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0.086, P=0.006; χ2=10.399, P=0.006);pCR患者和PR患者相比,5年OS率( χ2=4.238, P=0.040)和5年DFS率( χ2=4.525, P=0.0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CR患者和SD患者相比,5年OS率( χ2=8.163, P=0.004)和5年DFS率( χ2=8.509, P=0.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R患者和SD患者相比,5年OS率( χ2=3.931, P=0.047)和5年DFS率( χ2=3.896, P=0.0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临床分期是0~Ⅲ期TNB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对腋窝淋巴结未转移的患者,行保乳+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乳房全切+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改良根治术以及保乳+腋窝淋巴结清扫术预后相当。相同临床分期的患者新辅助化疗与辅助化疗预后没有明显差异,但新辅助化疗获得pCR或者PR的患者能够获得较好的生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护士用药过程中中断事件前馈控制方案的构建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目前临床护士在用药过程中中断事件发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构建护士执行用药过程中护理中断事件前馈控制方案,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9月—2019年2月山东省立医院心内科4个病区用药过程中所发生的护理中断事件为研究对象,利用自行设计的观察记录表,采用结构式观察法,对经历中断事件的当事护士进行观察;成立优化团队,建立护士执行用药过程中中断事件前馈控制方案;于2019年3—12月在同病区实施该方案,方案实施后对护士进行观察。本研究的研究类型为单盲非同期临床对照试验。结果:经过10个月的方案应用后,护士执行给药过程中中断事件发生频率由12.68次/h降低至8.29次/h;干预前低优先级事件占68.34%(2 340/3 424)。干预后低优先级事件占59.17%(1 216/2 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7.390, P<0.001)。干预前消极型结局事件占80.02%(2 740/3 424);干预后消极型结局事件共占77.52%(1 593/2 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872, P=0.027)。干预前因NI导致的用药隐患发生率为1.14%(39/3 424);干预后因NI导致的用药隐患发生率为0.58%(12/2 055),经第二人补漏或观察者提醒后均未发生用药错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291, P=0.038)。 结论:建立并应用护理中断事件前馈控制方案,有助于提高中断事件的优先级别,避免或减少护理用药过程中不必要的中断,改善中断事件结局,对保障护理给药安全有积极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智能化心身干预方案在中晚期癌症患者症状群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智能化心身干预方案对中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疲乏、睡眠障碍症状群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9—12月在山西省某三甲医院肿瘤科住院的77例中晚期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病区分为对照组( n=39)和试验组( n=38),对照组进行肿瘤疾病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智能化的心身干预。采用中文版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C)、中文版简明疲乏评估量表(BFI-C)、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以及患者健康抑郁问卷(PHQ-9)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疼痛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疼痛得分与干预前相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疲乏得分均下降,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干预后试验组疲乏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睡眠、焦虑、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中晚期癌症患者症状群管理的智能化方案初步证明对患者的疼痛、疲乏、睡眠障碍症状群及心理情绪问题具有一定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回归社会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挫败感及自尊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回归社会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挫败感及自尊感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5月在江苏省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同一病区住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回归社会技能训练干预。干预前和干预8周后,采用挫败感量表、Rosenberg自尊感量表及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挫败感、自尊感以及社会功能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挫败感、自尊感以及社会功能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挫败感得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患者自尊感以及社会功能得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回归社会技能训练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状态,降低其挫败感,调整患者自尊水平,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应用微信小程序"天使排班"对护理人员满意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微信小程序"天使排班"对护理人员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选取解放军第922医院4个病区43名护士为研究对象,2019年4月1日开始应用微信小程序"天使排班",2019年4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实施后)、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实施前)分别对护士采用自行设计满意度调查表和护理团队工作积极性调查表进行调查。比较应用"天使排班"前后护士满意度和工作积极性。结果:应用微信小程序"天使排班"后安排班次的合理性、调班的灵活性或弹性、满足意向排班、工作量适中、班次安排的自主性方面明显优于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应用前后能级结构搭配合理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应用微信"天使排班"后喜欢工作安排、发挥技能特长、感到工作范围融洽、精力充沛、热情主动关心患者、做好医护配合、团队协作、工作态度认真、主动提出建议、收入劳动匹配等方面明显优于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应用微信小程序"天使排班"可以提高护士满意度和促进护理团队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Sandwich联合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在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Sandwich联合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CBL)法对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2年10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结核科工作的低年资护士(≥1工作年限≤5)共50人,按疗区分组,分为对照组(结核一、二病区护士)25人和观察组(结核三、四病区护士)25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教学培训+考核的方法,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用Sandwich+CBL教学法,运用护士应急能力量表、自行设计理论考卷和操作评分标准,对两组低年资护士的应急能力、急救理论知识和操作、教学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急救理论知识和操作考核、急救应急能力评分及护士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采用Sandwich与CBL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可提高低年资护士的操作技能,完善急救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也可提高其急救与应急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妇科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妇科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诸暨市人民医院妇科一病区收治的妇科晚期恶性肿瘤患者12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纽芬兰主观幸福度量表(MUNSH)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其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125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25份,有效回收率为100%。结果:125例妇科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SSRS及MUNSH总分分别为(30.69±10.98)、(30.49±7.81)分。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婚姻状况的妇科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社会支持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婚姻状况、有无基础疾病的妇科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主观幸福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125例妇科晚期恶性肿瘤患者MUNSH总分与SSRS总分呈正相关( P<0.05)。 结论:妇科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度相关性高,且受到患者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婚姻状况等因素影响,需针对性给予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我国医院病区护理人文关怀现状的多中心调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我国医院病区护理人文关怀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推进护理人文关怀实践提供参考。方法:2022年7—11月,采用分层便利抽样法选取107家医院的4 072名病区护理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为一般资料调查表和病区护理人文关怀现状调查表,其中一般资料包括医院所在地区、等级、性质等,病区护理人文关怀现状调查表包括护理人文关怀制度与流程、护理人员人文素养与培训、人文环境与设施、人文关怀程序及措施、人文关怀质量评价与改进5个维度38个条目,满分190分。采用描述性统计对一般资料进行分析,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病区护理人文关怀现状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医院病区护理人文关怀得分为(156.91±27.78)分。医院是否开展过护理人文关怀试点(示范)护理单元工作、病区是否为医院护理人文关怀试点(示范)护理单元、病区类型、护理管理者是否参加过人文关怀培训是病区护理人文关怀实践开展得分的影响因素( P<0.05)。 结论:我国医院病区护理人文关怀实践总体处于较高水平,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护理管理者应系统化推进护理人文关怀实践工作的开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规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烧伤诊疗活动的建议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是导致2019年严重疫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的元凶。我国按照中国最高级别的传染病来管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目前仍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作为急诊科室的烧伤科面临着严峻的风险。为提高患者救治率,避免或减少医务人员感染,笔者依据国家最新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结合国内外最新的文献资料,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基本特性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建议,并参考兄弟学科的诊疗管理经验,在门急诊、住院治疗、手术及病区管理等方面提出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烧伤科诊疗工作的建议,希望对烧伤救治同道们和相关医院管理者有所裨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护理敏感性结局指标构建持续监控体系在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预防中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构建基于护理敏感性结局指标的持续监控体系,以提高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预防的质量。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14个病房的老年住院患者及其照顾者为研究对象,同时将14个病房的护士纳入研究。随机将7个病房作为对照组,7个病房作为试验组。试验组患者151例,照顾者137名,护士68名;对照组患者151例,照顾者131名,护士57名。对照组采用护理部质控科—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的常规三级监控方法进行跌倒预防质量监控,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相关评价量表对跌倒的预防质量进行持续自我监控。采用跌倒效能量表(MFES)比较两组患者跌倒效能评分和住院期间跌倒的发生率,采用照顾者跌倒知信行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照顾者干预前后防跌倒知信行情况,采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比较两组护士自我效能情况。采用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相关评价量表比较试验组患者干预前后跌倒预防质量评价结果。结果:试验组患者住院期间无一例发生跌倒,对照组患者发生跌倒2例,两组患者跌倒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出院时跌倒效能评分(70.77±16.85)分,对照组(62.77±18.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179, P<0.01)。干预后试验组照顾者跌倒知信行得分高于对照组,护士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试验组干预后预防跌倒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护理敏感性结局指标构建的持续监控体系,能够提升老年患者的跌倒预防质量及跌倒效能,提高照顾者跌倒预防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以及护士的自我效能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