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杜洛克猪全基因组重测序的InDel分析及重要经济性状基因定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本研究利用选择信号分析方法在美系杜洛克猪和丹系杜洛克猪中筛选与重要经济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选取健康状态良好、饲养管理水平一致的成年美系杜洛克公猪33头、丹系杜洛克公猪11头,提取DNA并重测序,利用Fst&Pi的联合分析,保留候选区域,对注释基因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进一步筛选与重要经济性状相关的相关候选基因.美系杜洛克猪和丹系杜洛克猪的全基因组重测序平均测序深度在13×以上,测序数据平均效率为99.82%,Q30平均值分别为91.91%、91.93%,G+C含量分别在42.90%-43.83%和42.48%~43.55%,均表明本次测序数据质量较高.以5%为筛选阈值,关联Fst&Pi提取相关候选区域,采用选择性消除方法检测到相应的选择信号区域,美系杜洛克猪和丹系杜洛克猪之间的Fst值为0.268,θπ比值分别为0.495和-1.415,Pi值分别为4.206和3.506.在美系杜洛克猪的选择性消除分析中有557个受选择区域,注释到1 323个基因;丹系杜洛克猪的选择性消除分析中有207个受选择区域,注释到338个基因.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在美系和丹系杜洛克群体中初步筛选到ERLIN2、TMCO2、PITX2、SORCS3和SUFU等5个与精子发生、脂肪形成、生殖功能等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在美系杜洛克猪中筛选到ATP1B1、LAMA4、EP300、ELOVL3、ECHS1、THEME5、PIP5K1A、PPT1、UBQLN1、1L2、CNTFR、ITGA10、SEC24D、MAP3K5 和 HSP90B1 等 15 个与肉质、脂肪合成与代谢、精子发生、生长发育、骨发生和饲料效率等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在丹系杜洛克猪中筛选到PDIA3、CBLIN2、CYCS和CDH7等4个候选基因,分别与产奶量、肉质性状、骨骼肌、饲料效率相关;BMI1、LHX8、ELL3、CATSPER2和CSMD1等5个与繁殖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本研究发现美系杜洛克猪群体和丹系杜洛克猪群体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分化,为进一步研究杜洛克公猪的遗传特性提供了基因组数据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辅助生育夫妇的男性年龄与精液质量的关联:一项横断面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辅助生育夫妇的男性年龄与精液质量及精子DNA碎片化指数(DNA fragmentation index,DFI)的关联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期间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因非男性因素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治疗的3 361例男性的临床资料。使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系统分析精液质量参数,使用精子核染色体结构检测分析DFI。将受试者按年龄分为20~29岁(A组)、30~39岁(B组)和40~59岁(C组)3组。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法分析年龄与精液质量参数及DFI之间的关联。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共3 361例,年龄为(34.86±5.34)岁。B组和C组的精子前向运动率[(40.17±18.16)%、(37.83±16.96)%]及精子总活动率[(55.27±21.37)%、(53.09±21.14)%]显著低于A组[(43.78±18.16)%、(58.29±20.24)%];精子浓度[(78.96±63.04)×10 6/mL、(91.93±72.28)×10 6/mL]及DFI[(19.18±12.18)%、(21.73±12.52)%]显著高于A组[(71.75±57.44)×10 6/mL,(16.31±1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C组的精液量[(2.94±1.42)mL]显著低于A组[(3.28±1.43)mL]和B组[(3.15±1.58)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调整了文化程度、体质量指数、吸烟、饮酒、禁欲天数后,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B组年龄与精子前向运动率( β=-3.055,95% CI:-4.879~-1.231)、精子总活动率( β=-2.366,95% CI:-4.516~-0.216)呈负相关,与精子浓度( β=7.752,95% CI:1.398~4.106)、DFI呈正相关( β=2.744,95% CI:1.526~3.961)。与A组相比,C组年龄与精液量( β=-0.379,95% CI:-0.565~-0.192)、精子前向运动率( β=-5.507,95% CI:-7.714~-3.301)、精子总活动率( β=-4.932,95% CI:-7.532~-2.331)呈负相关,与精子浓度( β=17.288,95% CI:9.604~24.973)、DFI( β=5.226,95% CI:3.753~6.699)呈正相关。RCS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精液量存在显著线性剂量-反应关系( P非线性检验=0.424),精液量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P<0.001);年龄与精子浓度、精子前向运动率、精子总活动率及DFI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 P非线性检验=0.003、 P非线性检验<0.001、 P非线性检验<0.001、 P非线性检验=0.004)。 结论:非男性因素行辅助生殖助孕术的男性中,年龄超过30岁与精液量、精子前向运动率及精子总活动率下降,与精子浓度及DFI上升显著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不同授精方式对不明原因不孕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比较体外受精( 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和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两种不同授精方式对不明原因不孕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生殖中心2014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采用IVF或ICSI治疗的不明原因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授精方式分为IVF组(299例)和ICSI组(234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受精情况、胚胎发育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ICSI组和IVF组双原核(two pronuclei,2PN)受精率、2PN卵裂率、优质胚胎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ICSI组原发性不孕患者比例较IVF组高[79.5%(186/234)比39.8%(119/299), P<0.001]。按原发性不孕和继发性不孕分层分析后,原发性不孕患者中,ICSI组2PN卵裂率[91.2%(1339/1468)]高于IVF组[87.8%(1646/1844), P=0.062],两组患者2PN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ICSI组临床妊娠率[39.8%(74/186)]及活产率[33.3%(62/186)]均略高于IVF组[37.8%(45/119),31.1%(37/119)],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继发性不孕患者中,两组间2PN受精率、2PN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ICSI组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IVF组[20.8%(10/48)比49.4%(89/180), P<0.001],活产率也显著低于IVF组[18.8%(9/48)比40.0%(72/180), P=0.006]。logistics回归显示,校正女方年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基础卵泡刺激素及获卵数等可能影响活产的指标后,原发性不孕患者中不同授精方式有相似的活产率( OR=1.178,95% CI=0.686~2.202),继发性不孕患者中ICSI组活产率显著低于IVF组( OR=0.408,95% CI=0.180~0.924)。 结论:在不明原因不孕患者中,ICSI并不能显著改善受精情况、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尤其在继发性不孕患者中,IVF患者妊娠结局显著优于ICSI患者,此类患者行辅助生殖治疗时应首选常规IVF授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IVF/ICSI促排卵周期经阴道取卵联合经腹部取卵1例病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提高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 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embryo transfer,IVF/ICSI-ET)周期中经阴道获卵困难患者的取卵技巧,以降低IVF/ICSI周期取消率。 方法:报道1例IVF/ICSI周期中经阴道取卵联合经腹部取卵的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因男方因素行ICSI助孕的不孕患者在促排卵过程中阴道超声监测反复未探及右侧卵巢,使用促性腺激素第5日后出现右下腹腹痛。结合既往阑尾切除手术史,考虑存在因盆腔粘连所致卵巢位置高,并随后经腹部超声予以证实。取卵术式采用超声引导下经阴道联合经腹部穿刺取卵,左右卵巢分别获得成熟卵子各2枚,ICSI授精后最终获胚4枚,移植后生化妊娠。结论:经腹部超声引导下取卵,相对安全、有效,可以获得和常规经阴道超声引导下取卵类似的临床结局;对于经阴道取卵困难的IVF/ICSI女性,可以尝试选择经腹部超声取卵。在IVF/ICSI周期中,需要提高病史询问、进周期前评估和促排卵监测、取卵及胚胎移植等各关键环节的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人工周期冻融单囊胚移植前口服雌激素时间不影响单胎子代出生结局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人工周期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中,孕酮应用前口服雌激素时间对单胎子代出生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行体外受精( 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或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助孕,全胚冷冻第一次行FET周期的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人工周期准备子宫内膜,分析单囊胚移植且分娩单胎子代周期。根据孕酮转化子宫内膜前口服雌激素时间,将所有FET周期分为四组:≤12 d( n=306)、13~15 d( n=620)、16~18 d( n=471)和≥19 d( n=275)。主要观察指标为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为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巨大儿和大于胎龄儿(large for gestational age,LGA)发生率。 结果:共纳入1 672个单囊胚移植且单胎分娩FET周期。四组间SGA的发生率分别为7.8%(24/306)、4.8%(30/620)、5.7%(27/471)和7.6%(21/2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04)。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酮应用前雌激素使用时间不影响单胎子代SGA的发生率(以≤12 d为参照,13~15 d:a OR=1.37,95% CI:0.70~2.70, P=0.361;16~18 d:a OR=0.74,95% CI:0.40~1.36, P=0.336;≥19 d:a OR=0.81,95% CI:0.44~1.49, P=0.501)。四组间新生儿早产率( P=0.204)、低出生体质量( P=0.582)、巨大儿( P=0.201)和LGA( P=0.335)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人工周期FET中,孕酮应用前口服雌激素时间不影响单囊胚移植单胎子代出生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预培其损”理论的中药复方防治反复着床失败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女性可能经历反复着床失败。在“预培其损”理论指导下,中药复方可在IVF-ET前通过抗氧化应激、改善线粒体功能、减少细胞过度凋亡等途径,提高夫妻双方精卵质量以获取高质量胚胎;可促进血管生成、抗氧化应激、调节雌孕激素受体含量、调节免疫改善女性子宫内膜容受性,以利于胚胎植入;还可在移植后发挥补益脾肾、顾护胎元作用,以助着床,亦可缓解移植时患者的焦虑情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WHO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第6版)修订内容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2天前
《WHO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是人类精液检查与精子评估程序和方法的重要参考文献。在手册第6版,精子活力采用4级分类系统评定,精子形态使用结构化顺序分析,不再表述精液参数参考值范围、限值和精液质量术语,强调实验室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删除了精子与宫颈黏液、卵透明带和卵母细胞相互作用试验,以及去透明带仓鼠卵穿透试验;新增加检测精子DNA损伤、精子染色质、精子非整倍体和精液白细胞介素的试验,新介绍玻璃化冷冻精子、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computer-aided sperm analysis,CASA)系统评价精子超活化运动、磁激活细胞分选术制备精子和检查射精顺序的方法。手册第6版中保留、修订的内容,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国际上现今精液检查与精子评估的标准化、实用性和发展方向,对我国男科学实验室的发展有指导和促进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辅酶Q10改善弱精子症大鼠精液质量及睾丸组织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究辅酶Q10改善弱精子症大鼠精液质量及睾丸组织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弱精子症模型组、辅酶Q10治疗模型组、生理盐水对照模型组。采用奥硝唑所致的大鼠生殖功能受损机制建立弱精子症大鼠模型。饲养29 d后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大鼠的附睾精子密度、活力和运动参数等指标变化,检测睾丸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丙二醛(MDA)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弱精子症模型组大鼠的精子质量显著下降( P<0.05),精子活力、密度和直线速率、曲线速率等参数都明显下降( P<0.05),提示弱精子症模型建立成功。与弱精子症模型和生理盐水对照模型组相比,辅酶Q10治疗模型组大鼠的精子活力、密度和运动参数均有明显改善( 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弱精子症模型组大鼠附睾中的SOD酶活力和GSH-Px酶活力显著下降( P<0.05),MDA含量显著上升( P<0.05)。与弱精子症模型和生理盐水对照模型组相比,辅酶Q10治疗模型组大鼠附睾中的SOD酶活力和GSH-Px酶活力显著上升( P<0.05),MDA含量显著下降( P<0.05)。 结论:辅酶Q10可显著改善弱精子症大鼠的精子活力、密度和运动参数,并可改善弱精子症大鼠睾丸组织的氧化应激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减重手术对肥胖男性患者性功能的影响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肥胖已被确认是男性性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之一,其对生育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对于肥胖者来说,性功能是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经常被忽视。社会对肥胖的污名化使肥胖患者的心理压力加剧,对性功能造成负面影响。目前研究发现,减重手术可以使肥胖患者的体质量减轻和性功能改善,肥胖相关性腺功能障碍也在术后得到改善甚至消退。但是需要注意术后的体质量管理和评估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防止术后体质量恢复导致性激素和性功能逆转。然而,针对减重术后精子质量的变化仍存在争议,国内目前也缺乏有关减重术后性功能、精子参数及其机制的研究数据。因此,本文综述了减重手术与性功能障碍以及相关机制和精子参数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肥胖合并性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减重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男性夜间睡眠时长和精液质量的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夜间睡眠时长和精液质量参数的关联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深圳市人民医院生殖中心对3357名男性的夜间睡眠时长、入睡时间和入睡时长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系统(CASA)对精液质量进行分析获得精液质量参数,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夜间睡眠质量与精液质量参数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年龄和体质量指数(BMI)分层进一步探讨夜间睡眠时长与精液质量参数的关联性。结果:以夜间睡眠时长6~8 h组为对照,在校正了年龄和BMI、禁欲时间、运动、饮酒和吸烟后,结果显示夜间睡眠时长≥8 h人群的精子前向运动率和总活动率分别为49.15%和59.49%,较对照组降低,所对应的回归系数[95%置信区间( CI)]分别是-3.16 (-5.77~-0.55)和-3.22 (-5.93~-0.51);与入睡时长最短组(<10 min)相比,入睡时长的增加与精子前向运动率的降低有关( P=0.045),入睡时长31~60 min组的男性精子总活动率也明显较<10 min组明显降低( β=-3.80,95% CI=-6.54~-1.06, P=0.007)。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在35岁~40岁的研究对象中,夜间睡眠时长<6 h的男性精子前向活动率较6~8 h组降低( β=-4.01,95% CI=-7.84~-0.18, P=0.04);在年龄≥40岁的研究对象中,夜间睡眠时长≥8 h的男性精子总数均较6~8 h组降低(变化百分比:-47.84%,95% CI=-72.29%~-2.19%, P=0.04)。BMI≥24 kg/m 2且夜间睡眠时长≥8 h的男性精子前向活动率和总活动率均较BMI≥24 kg/m 2但夜间睡眠时长6~8 h组降低,对应的回归系数分别是 β=-5.75,95% CI=-10.40~-1.10, P=0.02和 β=-6.85,95% CI=-11.69~-2.00, P=0.01。 结论:在年龄≥40岁或BMI≥24 kg/m 2的人群中,夜间睡眠时长≥8 h与精子前向运动率和总活动率降低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