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血清孕酮水平对拮抗剂方案新鲜周期移植活产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孕酮(P)水平对拮抗剂方案新鲜周期移植活产率(LBR)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2020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首次行体外受精(IVF)/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且卵巢正常反应患者,行拮抗剂方案且行新鲜周期胚胎移植,共765周期(765例患者)。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选取HCG日血清P最佳截断值为0.83 μg/L,将纳入周期分为2组:P <0.83 μg/L(444周期)和P≥0.83 μg/L(321周期)。主要观察指标为LBR,次要观察指标包括临床妊娠率(CPR)和早期流产率,并比较2组患者上述指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CG日血清P水平对拮抗剂方案新鲜周期移植LBR的影响。 结果:P <0.83 μg/L组和P≥0.83 μg/L组患者女方年龄分别为(32.40±5.49)和(32.53±5.51)岁,男方年龄分别为(33.35±6.34)和(33.43±6.38)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P <0.83 μg/L组CPR为45.9%(204周期)高于P≥0.83 μg/L组的37.1%(119周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4);2组患者的早期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986);P <0.83 μg/L组患者的LBR为36.3%(161周期),高于P≥0.83 μg/L组患者的28.0%(90周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方年龄、移植胚胎类型、移植胚胎数、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和HCG日血清P水平是LBR的相关因素, OR(95 %CI)分别为0.91(0.88~0.94)、2.36(1.04~5.35)、1.84(1.14~2.95)、1.16(1.07~1.25)、0.63(0.44~0.89),均 P<0.05。 结论:在卵巢正常反应人群中应用拮抗剂方案,当HCG日P≥0.83 μg/L时,新鲜胚胎移植CPR和LBR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多种放射性核素标记聚多巴胺纳米载体的初步应用评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制备 131I、 99Tc m和 177Lu标记的表面修饰了声敏剂原卟啉(PpⅨ)的聚多巴胺(PDA),探讨这些新型化纳米探针在乳腺癌诊断与联合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采用水相氧化法合成PDA颗粒,并在其表面分别修饰1层聚乙二醇(PEG)和PpⅨ,合成PDA-PEG-PpⅨ。然后分别进行 131I、 99Tc m和 177Lu标记,检测标记产率与稳定性。进行细胞毒性实验,比较 131I-PDA-PEG-PpⅨ组和游离 131I组小鼠乳腺癌细胞4T1的存活率差异;设PDA-PEG-PpⅨ、PDA-PEG-PpⅨ+光热治疗(PTT)或声动力治疗(SDT)、 131I-PDA-PEG-PpⅨ+PTT或SDT、 131I-PDA-PEG-PpⅨ+PTT+SDT(100 μg/ml PDA-PEG-PpⅨ,925 kBq/ml 131I)组和对照组(DMEM培养基),比较各组4T1细胞的存活率。经荷4T1乳腺癌BALB/c小鼠尾静脉(29.6 MBq)或瘤内(14.8 MBq)注射 99Tc m-PDA-PEG-PpⅨ后,用γ相机观察肿瘤的显像剂摄取情况。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PDA颗粒大小均一,粒径为(160.0±1.5) nm,具有良好的光热转换效果。PDA-PEG-PpⅨ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出现了与PpⅨ (400 nm)相一致的特征峰。在放射性浓度为1.850、3.700和7.400 MBq/ml时, 131I-PDA-PEG-PpⅨ组较游离 131I组细胞存活率降低[(72.18±6.57)%与(86.07±5.17)%、(59.31±9.06)%与(80.85±4.21)%、(42.90±1.30)%与(72.99±5.73)%; t值:3.71、4.82、11.46, P值:0.006、0.001、<0.001]。 131I-PDA-PEG-PpⅨ+PTT+SDT的三模态联合治疗对4T1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优于 131I-PDA-PEG-PpⅨ+PTT或SDT治疗[细胞存活率:(10.09±2.50)%、(16.04±2.63)%和(28.65±4.72)%; F=351.66, P<0.001]。γ显像示, 99Tc m-PDA-PEG-PpⅨ在小鼠体内稳定且能够在肿瘤内有效富集。 结论:成功制备了以PDA为载体的多功能纳米探针。核素标记方法简单有效,稳定性好。 131I-PDA-PEG-PpⅨ对4T1细胞杀伤能力强。 99Tc m-PDA-PEG-PpⅨ在荷4T1乳腺癌小鼠模型内有明显的肿瘤浓聚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不同BMI患者在HRT-FET周期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阈值及最佳内膜厚度区间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人群中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endometrial thickness,EMT)对激素替代治疗-冻融胚胎移植(hormone replacement 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HRT-FET)临床结局的影响,并分析达到理想临床妊娠率时对应的最佳EMT和EMT区间。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激素替代周期HRT-FET准备子宫内膜的10 239个周期,根据BMI分为低体质量组(BMI<18.5 kg/m 2)、正常体质量组(BMI=18.5~24.9 kg/㎡)、超重组(BMI=25.0~29.9 kg/m 2)和肥胖组(BMI≥30.0 kg/m 2),每组再根据EMT分为4个亚组:EMT<8.0 mm、8.0 mm≤EMT<10.0 mm、10.0 mm≤EMT<12.0 mm、EMT≥12.0 mm,分别比较各组BMI患者各亚组的临床特征及结局指标,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曲线拟合及阈值效应分析探讨不同BMI患者转化日EMT对FET妊娠结局的影响及达到理想临床妊娠率时对应的EMT及EMT区间。 结果:①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低体质量组各亚组间随着EMT的增加,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正常体质量组及超重组各亚组间,随着EMT的增加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均增加明显(正常体质量组各亚组均 P<0.001,超重组各亚组 P=0.123、 P=0.009、 P=0.016;均 P<0.001);肥胖组各亚组间随EMT增加,临床妊娠率增加不明显( P=0.449, P=0.279),当EMT≥12.0 mm时,增加明显( P=0.021),活产率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4, P=0.005, P<0.001)。②曲线拟合结果显示,正常体质量组及超重组EMT对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的影响均呈曲线关系,即随EMT增加,临床妊娠率先明显上升,后增速变缓并高水平维持,再有下降趋势;低体质量组及肥胖组EMT对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的影响呈直线关系。③根据曲线拟合,正常体质量组及超重组进行阈值效应分析,正常体质量组EMT对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影响的内膜拐点为10.0 mm,EMT低于10.0 mm时,其每增加1.0 mm,临床妊娠率提高20%( OR=1.20,95% CI=1.13~1.26),活产率提高19%( OR=1.19,95% CI=1.13~1.26);超重组EMT对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的拐点也为10.0 mm,低于10.0 mm时,其每增加1.0 mm,临床妊娠率提高24%( OR=1.24,95% CI=1.13~1.26),活产率提高26%( OR=1.26,95% CI=1.14~1.40)。EMT超过拐点时,随EMT增加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增幅不明显。 结论:正常体质量组及超重组EMT分别在10.0~13.5/10.0~12.7 mm、10.0~14.0/10.0~12.5 mm区间时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最佳,子宫内膜过薄或者过厚均影响临床妊娠结局。低体质量组及肥胖组EMT对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影响呈直线关系,但有待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不同授精方式对不明原因不孕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体外受精( 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和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两种不同授精方式对不明原因不孕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生殖中心2014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采用IVF或ICSI治疗的不明原因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授精方式分为IVF组(299例)和ICSI组(234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受精情况、胚胎发育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ICSI组和IVF组双原核(two pronuclei,2PN)受精率、2PN卵裂率、优质胚胎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ICSI组原发性不孕患者比例较IVF组高[79.5%(186/234)比39.8%(119/299), P<0.001]。按原发性不孕和继发性不孕分层分析后,原发性不孕患者中,ICSI组2PN卵裂率[91.2%(1339/1468)]高于IVF组[87.8%(1646/1844), P=0.062],两组患者2PN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ICSI组临床妊娠率[39.8%(74/186)]及活产率[33.3%(62/186)]均略高于IVF组[37.8%(45/119),31.1%(37/119)],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继发性不孕患者中,两组间2PN受精率、2PN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ICSI组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IVF组[20.8%(10/48)比49.4%(89/180), P<0.001],活产率也显著低于IVF组[18.8%(9/48)比40.0%(72/180), P=0.006]。logistics回归显示,校正女方年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基础卵泡刺激素及获卵数等可能影响活产的指标后,原发性不孕患者中不同授精方式有相似的活产率( OR=1.178,95% CI=0.686~2.202),继发性不孕患者中ICSI组活产率显著低于IVF组( OR=0.408,95% CI=0.180~0.924)。 结论:在不明原因不孕患者中,ICSI并不能显著改善受精情况、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尤其在继发性不孕患者中,IVF患者妊娠结局显著优于ICSI患者,此类患者行辅助生殖治疗时应首选常规IVF授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泡液的拉曼光谱分析及其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与非PCOS患者卵泡液中的差异性代谢物及其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 in vitro maturation,IVM)和体外受精( 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胚胎发育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的临床资料采取回顾性队列研究的研究方法获取;动物实验采取随机对照试验。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上海集爱遗传与不育诊疗中心第一次接受IVF或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周期的女性患者的卵泡液。根据是否为PCOS患者,分为PCOS组( n=71)和非PCOS组( n=70),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利用深度学习的拉曼光谱分析技术检测两组患者卵泡液的代谢谱差异。后续进行实验性研究,在PCOS患者和非PCOS患者卵泡液中进行小鼠GV期卵母细胞IVM培养,收集两组成熟的鼠卵母细胞进行IVF,进一步探讨卵泡液中差异性代谢物对鼠卵成熟及胚胎发育的影响。 结果:PCOS组患者卵母细胞成熟率[82.19%(886/1 078)]和受精第3天的有效胚胎率[51.30%(553/1 078)]显著低于非PCOS组[85.85%(625/728), P=0.038;53.30%(388/728), P=0.042],两组患者的累积临床妊娠率和累积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PCOS患者和非PCOS患者卵泡液之间存在差异性拉曼代谢光谱。两组间特征性拉曼位移主要集中在600~1 000 cm -1、1 168 cm -1、1 344 cm -1、1 440 cm -1、1 504 cm -1、1 632 cm -1、1 664 cm -1。拉曼特征位移数据库显示,两组卵泡液样本的差异代谢物主要集中蛋白质、脂质、游离核酸、葡萄糖、胆固醇、类胡萝卜素和氨基酸等物质。利用两组卵泡液行鼠卵IVM,PCOS卵泡液组的鼠卵MⅡ率[49.04%(77/157)]较非PCOS组更低[65.07%(95/146), P=0.005],利用小鼠MⅡ卵进行IVF,PCOS卵泡液组卵裂率[46.75%(36/77)]显著低于非PCOS组[63.16%(60/95), P=0.031],而两组囊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PCOS患者卵泡液存在差异性拉曼代谢光谱,其差异性代谢物可能导致卵母细胞成熟障碍,并进一步影响IVF胚胎的发育,拉曼光谱为PCOS诊断和代谢组学的差异物分析提供了简便有效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阿托西班在试管婴儿新鲜移植周期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缩宫素受体拮抗剂阿托西班在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 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VF/ICSI)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部行IVF/ICSI治疗的2349个新鲜取卵移植周期,将符合纳入条件的患者随机分成阿托西班组(1176个周期)和对照组(1173个周期),比较两组的相关指标和妊娠结局。结果:阿托西班组的胚胎种植率[50.31%(1046/2079)]、临床妊娠率[64.37%(757/1176)]、活产率[53.17%(553/1040)]明显高于对照组[39.09%(817/2090),51.32%(602/1173),41.01%(431/10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01)。两组的多胎妊娠率、多胎活产率、异位妊娠率及出生缺陷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阿托西班组的流产率[13.47%(102/757)]低于对照组[16.45%(99/60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阿托西班可以抑制子宫收缩,减少子宫蠕动,提高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与活产率,并不增加子代出生缺陷的风险。因此,在IVF/ICSI新鲜移植周期中应用缩宫素受体拮抗剂阿托西班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激光辅助孵化对冻融胚胎移植的临床结局及母婴安全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在玻璃化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周期中,激光辅助孵化(laser-assisted hatching,LAH)对患者临床结局及母婴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玻璃化冷冻后行FET治疗的临床资料。共纳入641个FET周期,根据不同胚龄分为卵裂期移植周期和囊胚移植周期,不同胚龄周期根据复苏后是否行LAH分为LAH组和Non-LAH组(未行LAH)。采用单因素分析分别比较不同胚龄行LAH操作后患者临床妊娠结局和围产期母婴并发症的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控制其他混杂因素,分析LAH对活产率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为活产率。次要观察指标为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多胎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早产率、围产期母体相关并发症、新生儿结局。结果:在卵裂期胚胎移植患者中,LAH组的临床结局与Non-LAH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囊胚移植患者中,LAH组临床妊娠率[71.2%(109/153)]、种植率[61.2%(126/206)]、活产率[66.7%(102/153)]均高于Non-LAH组[56.2%(59/105), P=0.013;46.4%(65/140), P=0.007;48.6%(51/105), P=0.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多胎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早产率等方面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无论是卵裂期移植或是囊胚移植患者行LAH后,在围产期母体相关并发症、新生儿结局等方面与Non-LAH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LAH对卵裂期胚胎FET患者的活产率无影响,但可提高囊胚FET患者的活产率( OR=2.656,95% CI=1.505~4.689, P=0.001)。 结论:在复苏移植周期中,LAH可以改善囊胚移植患者的临床结局,但无法改善卵裂期移植患者的临床结局;LAH对围产期母婴安全暂未显示有不良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鲜胚胎移植术后并发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患者的母婴结局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新鲜胚胎移植术后并发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对患者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就诊并行新鲜胚胎移植后并发重度OHSS的155例患者(OHSS组)以及同期行新鲜胚胎移植后未发生OHSS的366例临床妊娠患者作为对照(非OHSS组)。根据Mathur的OHSS时间分型标准,将OHSS患者分为早发型亚组:发生在取卵后9 d(包括9 d)以内;晚发型亚组:发生在取卵后10 d或10 d以上;按照临床妊娠个数分为单胎亚组与双胎亚组。分析比较各组间的母婴结局差异(主要指标)及临床指标差异(次要指标)。结果:OHSS组中早发型亚组34例,晚发型亚组121例;单胎亚组80例,双胎亚组75例。非OHSS组中单胎亚组194例,双胎亚组172例。与非OHSS组相比,OHSS组患者的年龄更低[(29.99±4.02)岁比(31.85±3.62)岁, P<0.001],而获卵数更多[(11.62±4.17)个比(9.48±4.39)个, P<0.001]。在OHSS患者中,早发型亚组患者的卵巢大小[(7.95±1.46)cm]、胸水最大深度[(5.83±4.57)cm]、红细胞比积(hematocrit,HCT)[(44.59±4.85)%]、D-二聚体最高值[(2.87±1.84)mg/L FEU]、腹腔穿刺者占比[23.53%(8/34)]及住院时间[(12.91±6.64)d]均较晚发型亚组高[(7.26±1.41)cm, P=0.013;(3.69±4.20)cm, P=0.012;(42.03±4.53)%, P=0.005;(2.01±1.09)mg/L FEU, P<0.001;9.09%(11/121), P=0.023;(10.12±6.18)d, P=0.024],而获卵数、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最低值、肝功能损害程度及胸腔穿刺者占比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OHSS组中单胎亚组与双胎亚组间的住院相关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OHSS患者中早发型亚组与晚发型亚组的双胎率、活产率、产科并发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结局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OHSS组与非OHSS组比较,两组间的双胎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不论是单胎妊娠还是双胎妊娠,OHSS组与非OHSS组间的产科并发症、早产率、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结局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不论是OHSS还是非OHSS患者,双胎亚组较单胎亚组有更高的早产率[54.46%(116/213)比11.60%(29/250), P<0.001]、剖宫产率[96.71%(206/213)比74.00%(185/250), P<0.001]及低出生体质量儿率[59.39%(253/426)比5.20%(13/250), P<0.001]。 结论:新鲜胚胎移植后是否并发重度OHSS以及OHSS发生早晚对患者的远期妊娠并发症及母婴结局无明显影响;但重度OHSS发病越早,对母体造成的早期并发症更重,增添患者的经济负担及妊娠风险。多胎妊娠明显增加新生儿不良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CD138阳性治疗后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138阳性的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经过周期性抗生素治疗后与正常不孕患者在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长长方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临床结局的差异。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长长方案IVF-ET助孕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宫腔镜检查,按照子宫内膜活检CD13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为CD138阳性组(86例)和正常组(1 183例);两组患者在宫腔镜检查后进入长长方案周期,进入周期前对CD138阳性组给予抗生素周期性治疗14 d;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两组之间HCG日内膜厚度、移植日内膜厚度以及胎儿出生体重的差异;采用 χ2检验比较两组之间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早产率和活产率的差异。 结果:CD138阳性组与正常组之间HCG日内膜厚度[(11.44±2.21) mm比(11.38±2.17) mm]、移植日内膜厚度[(11.57±2.23) mm比(11.54±2.23) mm)]及胎儿出生体重[(3 195±646) g比3 244±632) g]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之间临床妊娠率(54.65%比63.14%)、早期流产率(8.51%比10.58%)、早产率(10.64%比11.24%)以及活产率(46.51%比53.76%)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138阳性的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经过抗生素周期性治疗后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结局,对疑似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应尽快行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活检,必要时并给予周期性的抗生素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应用PPOS与拮抗剂方案的20~50岁患者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比较:一项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拮抗剂方案和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rogestin-primed ovarian stimulation,PPOS)方案在20~50岁患者中的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生殖医学科接受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 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ICSI-ET)助孕并采用拮抗剂方案或PPOS方案的20~50岁不孕症患者3 752例,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方法按1∶1匹配均衡两组间的变量后,比较两组的基本特征、临床/实验室指标及助孕结局等。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混杂因素进行校正后对比两种促排卵治疗的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通过分层分析比较两种促排卵方案在不同类型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结果:匹配后,1 466例患者(每组各733例)纳入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不孕类型、不孕病因、不孕年限、取卵次数、基础卵泡刺激素、窦卵泡计数和授精方式构成比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拮抗剂方案组扳机日雌二醇水平[1 700.30(1 011.76,2 580.50)ng/L]及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1.95(1.07,5.27)U/L]显著低于PPOS方案组[2 056.50(884.08,3 601.59)ng/L, P=0.010;3.00(1.51,5.00)U/L,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POS方案组周期取消率[30.56%(224/733)]显著高于拮抗剂方案组[18.83%(138/733), P<0.001];而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及优质胚胎数与拮抗剂方案组相似(均 P>0.05)。PPOS方案组的胚胎种植率[16.97%(207/1 220)]、每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21.78%(188/863)]、每移植周期持续妊娠率[16.11%(139/863)]和每移植周期活产率[15.06%(130/863)]均明显低于拮抗剂方案组[21.42%(266/1 242), P=0.010;27.38%(233/851), P=0.012;21.62%(184/851), P=0.004;20.80%(177/851), P=0.002];PPOS方案组累积活产率[17.74%(130/733)]显著低于拮抗剂方案组[24.15%(177/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3)。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调整混杂因素后显示卵巢刺激方案为影响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OR=1.42,95% CI:1.03~1.95, P=0.032)。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年龄≤35岁与取卵次数≥2次的人群中,PPOS方案组的累积活产率[21.35%(111/520),7.85%(41/522)]显著低于拮抗剂方案组[28.93%(151/522), P=0.005;12.23%(62/507), P=0.019]。 结论:与PPOS方案相比,拮抗剂方案可改善20~50岁不孕症患者的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且在女方年龄≤35岁及非首次取卵的患者中更为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