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血流动力学效应优化的体外反搏闭环反馈调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本文旨在实现针对不同的患者个体,以较优的血流动力学效应为目标,实现个性化的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的闭环反馈调控数值模拟.方法 通过集中参数模型模拟研究EECP反搏模式对不同的适应症的影响机制,根据PID控制系统的反馈调节原理,将其应用于体外反搏的研究中,把血液循环系统的闭环式0维集中参数模型作为被控对象,用于个性化体外反搏血流动力学仿真.结合体外反搏局部血流动力学效应评价模型为不同适应症(冠心病或脑卒中)患者设定血流动力学效应优化的个性化目标值,根据设定目标值和当前血流动力学指标之间的误差,通过设置适当的增益系数与误差进行运算来调节不同反搏模式(压力幅值或加压时长)使当前血流动力学指标达到设定目标值.结果 反搏压力对于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增加更加明显.加压时长对于脑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效应的影响最为显著.因此对于冠心病患者设定优化目标值舒张压/收缩压(D/S),通过反馈调节反搏压力使当前D/S达到设定D/S,最终使它们之间误差e的绝对值降低至0.06(均<5%),并得到此时的压力幅值.对于脑卒中患者设定目标值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调节系统输入加压时长减小误差,控制系统的输出当前CBF达到设定CBF,使误差e的绝对值降低至0.06(均<5%)并得到此时的加压时长.结论 数值模拟中血流动力学指标达到优化目标值时应施加的压力幅值和加压时长可为临床体外反搏优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取卵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取卵术中的应用效果并筛选出其适宜剂量。方法:120例择期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取卵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40例):艾司氯胺酮0.3 mg/kg组(S1组)、艾司氯胺酮0.4 mg/kg组(S2组)、艾司氯胺酮0.5 mg/kg组(S3组)。在其他麻醉相同基础上,3组患者术前1 min静脉注射相应剂量的艾司氯胺酮和丙泊酚1.0~1.5 mg/kg。记录3组患者麻醉前(T 0)、麻醉诱导后1 min(T 1)、取卵开始后5 min(T 2)、苏醒时(T 3)、苏醒后10 min(T 4)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 2),丙泊酚用量及追加次数,苏醒时间,苏醒后清醒镇静(OAA/S)评分,苏醒后5 min、10 min、30 min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苏醒后30 min内不良反应(幻觉、眩晕、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发生情况。 结果:与T 0时比较,S1组、S2组T 1~T 3时心率、MAP降低(均 P<0.05)。与S3组比较,S1组T 1~T 3时心率、MAP较低(均 P<0.05),S2组T 2时心率及T 2、T 3时MAP较低(均 P<0.05)。与S1组比较,S2组、S3组丙泊酚用量及追加次数较少(均 P<0.05),苏醒时间较短(均 P<0.05),苏醒后OAA/S评分较高(均 P<0.05);与S2组比较,S3组丙泊酚用量及追加次数较少(均 P<0.05),苏醒时间较短( P<0.05),苏醒后OAA/S评分较高( P<0.05)。与S1组比较,S2组、S3组苏醒后5 min VAS疼痛评分较低(均 P<0.05)。S1组、S2组患者呼吸抑制发生率高于S3组(均 P<0.05),S1组患者呼吸抑制发生率高于S2组( P<0.05);3组患者幻觉、眩晕、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对接受无痛取卵的患者,麻醉诱导时单次静脉注射0.5 mg/kg艾司氯胺酮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减少丙泊酚用量,保持术中呼吸循环系统稳定,并且术后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联合体外膜肺氧合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肺移植术中的应用体会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呼吸衰竭(呼衰)终末期肺移植术患者中进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的策略。方法: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于2020年3月收治了2例新冠肺炎患者,经常规治疗均不能维持有效生命体征的情况下成功实施了肺移植术,介绍手术过程中联合应用外周静脉-静脉ECMO(VV-ECMO)和中心静脉-动脉ECMO(CVA-ECMO)治疗的经验。结果:病例1男性,59岁,身高172 cm,体质量72 kg,术前机械通气22 d,气管切开17 d,VV-ECMO 7 d;病例2男性,72岁,身高178 cm,体质量71 kg,术前机械通气19 d,气管切开17 d,VV-ECMO 18 d。2例均在不能维持有效生命体征的情况下实施了肺移植术,术中发现均存在重度肺动脉高压、心功能不全,在保留术前VV-ECMO的基础上增加经胸插管方式CVA-ECMO,联合两套独立的ECMO辅助呼吸和循环系统后,术中氧合状况满意、循环稳定、手术过程顺利,最终成功撤除CVA-ECMO,未出现ECMO相关并发症。结论:重度ARDS合并肺动脉高压和心功能不全患者术中联合使用VV-ECMO及CVA-ECMO是能同时有效辅助呼吸和循环治疗的一种可行方案,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7 001例心脏大血管手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心脏大血管手术后患者谵妄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9年5月南京市第一医院7 001例行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手术名称、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ICU镇痛和镇静药物使用情况、ICU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评分、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不良预后及术后谵妄发生情况。分析术后谵妄对于患者住院时间和不良预后的影响,探讨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7 001例患者中,573例(8.18%)发生术后谵妄(谵妄组),未发生谵妄6 428例(非谵妄组)。急性主动脉夹层(AAD)孙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45.03%(204/453)比5.64%(369/6 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谵妄组年龄、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不良预后发生率、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明显大于非谵妄组[(59.72 ± 12.48)岁比(58.81 ± 12.16)岁、5.49(2.87,9.49)d比1.12(0.90,1.95)d、21.92(17.90,28.22)d比17.85(14.93,21.76)d、7.33%(42/573)比2.13%(137/6 428)、(5.43 ± 2.51)h比(4.06 ± 1.33)h、(140.01 ± 55.13)min比(108.07 ± 42.98)min和(85.23 ± 37.30)min比(72.50 ± 34.1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深低温停循环和选择性脑灌注是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 OR = 10.922,95% CI 7.444~16.120, P<0.01)。排除AAD患者后,<40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和≥ 80岁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分别为2.63%(11/418)、4.16%(34/817)、4.37%(71/1 625)、5.13%(122/2 379)、9.34%(114/1 221)和19.32%(17/88),随着年龄的增长术后谵妄发生率呈明显升高趋势( Z = 2.63, P = 0.009);住ICU 1、2、3、4、5、6、7和>7 d术后谵妄发生率分别为1.47%(45/3 056)、3.22%(63/1 954)、5.69%(34/597)、12.14%(38/312)、18.18%(22/121)、22.62%(38/168)、25.93% (21/81)和41.70%(108/259),住ICU时间越长术后谵妄发生率越高( Z = 3.34, P = 0.001)。根据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方法对患者各系统功能进行评分,谵妄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肝功能及肾功能评分明显差于非谵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凝血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根据术后ICU期间镇静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分为单用右美托咪定组(3 355例)和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组(1 396例),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组术后谵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用右美托咪定组[19.20%(268/1 396)比5.66%(190/3 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年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接受深低温停循环及选择性脑灌注、病情危重程度及住ICU时间是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围手术期镇静镇痛药物的选择会影响术后谵妄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10—2019年北京市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后子代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研2010—2019年北京市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子代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对北京市开展人类ART的机构进行回顾性观察研究,共收集到8家机构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共389 978个ART治疗周期的随访结果及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结果:共有1 367个ART周期存在出生缺陷,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20.87/万;其中循环系统畸形最常见。流产周期发生出生缺陷的年均增速(108.36%)略高于分娩周期(103.77%)。人工授精的出生缺陷发生率(123.15/万)与体外受精技术(105.23/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97)。 结论:近10年,北京市8家生殖中心ART助孕后子代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进一步加强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策略,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分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滚压式血泵的溶血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中,滚压式血泵参数以及血液浓度对溶血的影响。方法:根据体外溶血实验标准,搭建体外循环实验装置,分析不同循环时间(0~90 min)、血液流速(1~4 L/min)、血液体积分数(60%、70%)对循环系统中血样溶血的影响,并采用一阶线性回归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血泵的循环时间越长,溶血率越大;血液流速越高,溶血率越大。在流速为1和2 L/min时,溶血率曲线有随时间变化的拐点,即当循环时间超过30 min后,溶血率曲线斜率突然增大;但流速在3和4 L/min时,溶血突变现象则不明显。与血液体积分数为70%时相比,血液体积分数为60%的血样更不容易发生溶血。结论:血泵循环时间越长、血泵转速越高(血液流速越高),血红细胞越容易发生破坏,即溶血率与循环时间和血液流速成正比。循环时间增长到一定程度时,溶血率曲线出现拐点,此时溶血趋势会明显增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桦木酸通过调节高血糖引起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及葡萄糖耐受不良加速糖尿病创面愈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糖尿病通过氧化应激、炎症和阻碍再上皮化显著延迟创面愈合。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Yao Paul教授团队在《Burns & Trauma》杂志发文《Betulinic acid accelerates diabetic wound healing by modulating hyperglycemia?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inflammation and glucose intolerance》,探讨桦木酸对糖尿病创面愈合的潜在作用及其机制。作者首先通过体外实验观察到桦木酸可改善高血糖诱导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逆转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内皮型NOS(eNOS)、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和核因子κB p65亚基(NF?κB p65)激活的高糖基化抑制。高血糖可降低葡萄糖转运体4型(GLUT4)基因的活性,而桦木酸可逆转高血糖介导的GLUT4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其机制是桦木酸通过调节GLUT4启动子上的组蛋白甲基化,部分逆转了高血糖介导的GLUT4抑制。在体内实验中,作者通过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糖尿病并制备创面,通过腹腔注射或局部注射给予桦木酸进行创面治疗,证实桦木酸可改善糖尿病介导的葡萄糖不耐受,部分减轻循环系统和创面组织中糖尿病介导的氧化应激和炎症,腹腔注射和局部注射2种方法给予桦木酸均可显著加速糖尿病创面愈合。作者得出结论,桦木酸通过激活GLUT4表达来改善糖尿病介导的葡萄糖耐受不良,减少Nrf2的激活,抑制NF?κB p65信号通路,减轻高血糖诱导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并通过刺激eNOS的表达发挥血管保护作用,从而加速糖尿病创面愈合,桦木酸可能是一种有效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的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心外科护士体外膜肺氧合(ECMO)护理知识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分析心外科护士体外膜肺氧合(ECMO)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旨在为提高临床心外科护士的护理能力提供参考。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月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的104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我院自制的ECMO护理知识和态度的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心外科护士ECMO护理知识掌握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在ECMO护理知识内容中,"出血、抗凝问题与护理措施""循环系统的护理措施""管路的管理"回答满分人数比例较高,分别为92.31%、88.46%、84.61%;回答满分人数比例最低的维度为"相关医院感染的防控",仅为65.38%;回答满分人数总比例为79.81%。不同年龄的护士ECMO护理知识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工作年限、职位、学历的护士ECMO护理知识和态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t值分别为96.834、12.014、44.726; 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工作时间1~3年、学历是心外科护士ECMO护理知识评分差异的影响因素( P<0.05),且两个变量能解释心外科护士ECMO护理知识评分变异的65.7%( R2=0.657, P<0.01)。 结论:心外科护士ECMO护理相关知识掌握良好,且工作时间1~3年及学历是其评分的影响因素,对于在护理过程中无菌技术操作规范、相关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方面,心外科护士仍需要加强学习和培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使用精子库冷冻精液助孕对子代出生缺陷影响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评价使用精子库冷冻精液助孕出生的子代出生缺陷情况,为精液冷冻在辅助生殖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及PubMed数据库截止至2019年10月1日所有收录的使用精子库冷冻精液行辅助生殖中有关子代出生缺陷的文献资料,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根据STROBE声明中横断面研究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结果:最终共纳入13篇文献,总样本量为33 398例,出生缺陷率为1.09%(95% CI=0.85%~1.32%),低于国家卫健委(原卫生部)发布的检测数据(1.53%, P<0.001)。供精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by donor,AID)组出生缺陷率为1.06%(95% CI=0.78%~1.35%),体外受精( 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组为0.60%(95% CI=0.03%~1.22%),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组为1.35%(95% CI=0.06%~2.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785)。出生缺陷类别中,以循环系统先天性畸形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肌肉骨骼系统先天性畸形和变形、泌尿生殖系统先天性疾病等。 结论:使用精子库冷冻精液助孕未增加子代出生缺陷的风险,但受纳入研究的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常温机械灌注的器官医学及器官隔离保护治疗在不同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常温机械灌注(normothermic machine perfusion,NMP)目前是移植领域器官保存的研究热点,其在器官保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已经得到临床验证,并已应用于器官保存,尤其是边缘供器官的保存。此外,NMP在器官体外功能评估和维护、器官损伤修复等方面的潜在独特优势在未来可能会大大扩展其应用场景,尤其是在器官医学领域,即通过体外器官支持系统精准地对在体或离体器官进行临床干预或研究。借助体外器官支持系统,可以更为高效、安全地对单个或多个器官建立独立的体外循环系统,对靶器官进行生理支持治疗或其他干预治疗,包括器官基因编辑治疗、器官细胞治疗、器官化疗、器官溶瘤病毒治疗及器官生理支持治疗等,也称为器官隔离治疗。这一理论的出现为临床器官疾病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治疗思路及手段。本文现就基于NMP技术的器官医学理念及器官隔离保护治疗在器官移植及其他研究领域的应用进行评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