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羧甲基壳聚糖/燕麦β葡聚糖复合凝胶的制备及其对大鼠干槽症的治疗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methyl chitosan,CMCS)/燕麦β葡聚糖(β-dextran,β-Dex)新型复合凝胶用于大鼠干槽症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制备CMCS/β-Dex新型复合凝胶,对其黏度、外观形状及口腔湿润环境的稳定性进行评价.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体外抑菌实验,建立大鼠干槽症模型,分别设立空白阴性对照组、CMCS/β-Dex新型复合凝胶组及碘仿纱条阳性对照组,初步评价牙槽窝创口愈合效果.另取上颌骨及牙龈组织固定脱钙,组织病理学观察愈合情况,免疫荧光检测各组炎症因子的表达差异.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复合凝胶组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可有效发挥局部抗炎抗菌功效.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肉眼观察、免疫荧光及组织病理学观察均显示CMCS/β-Dex新型复合凝胶组具有显著的炎症抑制和促进创口愈合功能,与碘仿纱条组效果相当.结论:CMCS/β-Dex 新型复合凝胶具有显著的抗菌和抗炎效果,能够加速大鼠干槽症创口愈合,有望为临床干槽症的治疗提供一种高效抑菌、加速愈合的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硫氯酚联用庆大霉素对粪肠球临床菌株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硫氯酚与庆大霉素联用对粪肠球菌的抗菌活性。方法:11株粪肠球菌临床菌株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集自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住院患者,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硫氯酚及庆大霉素对粪肠球菌的抗菌活性;通过微量棋盘稀释法检测硫氯酚与庆大霉素的联用效果;最后,选取亚抑菌浓度的硫氯酚及与庆大霉素分别单独及联合处理48 h后观察其持续抗菌效果。多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中两两比较采用Tukey或Dunnett检验。结果:硫氯酚对粪肠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2~4 mg/L和4~8 mg/L。硫氯酚与庆大霉素联用具有协同抑菌作用,其协同抑菌指数为0.313~0.375。硫氯酚与庆大霉素联用48 h能持续抑制粪肠球菌的增殖( P<0.01)。硫氯酚能协同庆大霉素抑制粪肠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及分散24 h已形成的生物膜( P<0.05)。 结论:硫氯酚与庆大霉素联用对粪肠球菌具有协同抑制作用,且抑菌效果可持续48 h以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双醋瑞因对眼表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究双醋瑞因对眼表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集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就诊的眼表感染患者中分离培养的革兰阳性球菌和杆菌、革兰阴性杆菌、丝状真菌及念珠菌。采用K-B琼脂纸片扩散法测定双醋瑞因对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定量测定。以左氧氟沙星和伏立康唑分别为抗细菌药物和抗真菌药物对照。结果:双醋瑞因对眼表分离的42株革兰阳性球菌和10株革兰阳性杆菌均有明显抑菌活性,双醋瑞因与左氧氟沙星对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间葡萄球菌和革兰阳性棒状杆菌抑菌圈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醋瑞因对眼表分离的23株革兰阴性杆菌,10株丝状真菌和3株念珠菌均无抑制作用。双醋瑞因对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间葡萄球菌及其他葡萄球菌的MIC范围为1~32 μg/ml,MIC 90分别为16、8、16、32 μg/ml。 结论:双醋瑞因对眼表分离的革兰阳性葡萄球菌和棒状杆菌具有体外抑菌活性,对致病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无抑菌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复合万古霉素3D打印聚己内酯支架的制备及体外抗菌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究复合万古霉素3D打印聚己内酯支架(载万古霉素水凝胶聚己内酯复合支架,简称载药复合支架)制备方法及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的聚己内酯(PCL)支架作为骨修复的力学支撑。将负载万古霉素的醛基化透明质酸和羧甲基壳聚糖形成的复合水凝胶(Van@Gel)灌注在3D打印PCL支架的孔隙内,制备兼具抗感染性和促成骨修复的双功能骨再生复合支架。通过拉压力试验机对PCL支架进行抗压强度测试;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载万古霉素水凝胶不同时间体外药物释放量;通过定性和定量检测载药复合支架体外抗菌性能。结果:力学检测发现PCL支架的弹性模量约为(14.89±0.24)MPa,抗压强度约为2 MPa。载万古霉素水凝胶能在30 d内持续释放抗生素,总释放量约为75.5%。在第4天,万古霉素的释放出现明显的突释现象,释放量约为46.6%。体外抗菌实验证实载药复合支架能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孵育12 h后即能形成明显的抑菌圈,20 mg/L时抑菌率为52.89%,80 mg/L时抑菌率达到80.49%。结论:3D打印支架具有较强的力学性能,载万古霉素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体外抑菌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结核多组分重组蛋白疫苗EPRHP014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的初步评价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初步评价自主构建的结核多组分重组蛋白疫苗EPRHP014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为研制结核新疫苗、有效防控结核病提供科学基础。方法:选择结核分枝杆菌全长蛋白抗原3种(EsxH、Rv2628和HspX)和经表位预测和优化的表位优势蛋白抗原2种(nPPE18和nPstS1),共5种组分构建蛋白抗原组合物EPRHP014,包括融合表达纯化的多组分蛋白抗原(EPRHP014f)和分别表达纯化单个蛋白构成多组分混合蛋白抗原(EPRHP014m)。EPRHP014f和EPRHP014m分别辅以铝佐剂制备多组分蛋白疫苗,采用卡介苗(BCG)作对照。皮下注射免疫BALB/c小鼠后,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采用ELISpot和Luminex技术检测多种细胞因子分泌情况,采用结核分枝杆菌体外生长抑制试验观察其免疫保护作用。结果采用 t检验或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EPRHP014m和EPRHP014f免疫小鼠后均能诱导产生高效价的IgG抗体及其亚型IgG1和IgG2a,抗体效价与BCG免疫组小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EPRHP014f组诱导产生的分泌IFN-γ和IL-4的斑点形成细胞(SFC)数量均高于EPRHP014m组和BCG组( P<0.05),而EPRHP014m组和BCG组的IFN-γ和IL-4的SFC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EPRHP014m组诱导分泌的GM-CSF、IL-12p70均高于BCG组( P<0.05),而IL-6和IL-10分泌水平与BCG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EPRHP014f组和BCG组的IL-6、IL-10、IL-12和GM-CSF分泌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EPRHP014m组、EPRHP014f组和BCG组具有明显的体外抑菌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EPRHP014f和EPRHP014m免疫后均能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且有较强的体外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生长的能力,显示抗原组合物EPRHP014具有良好的结核疫苗研发和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异绿原酸联合抗生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烟曲霉混合生物被膜的体外协同抑菌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究金银花活性成分异绿原酸及联合伏立康唑+头孢他啶对早期铜绿假单胞菌-烟曲霉菌混合生物被膜的体外协同抑菌作用。方法:体外构建早期24 h静止铜绿假单胞菌-烟曲霉混合生物被膜模型并建立不同浓度(250、500、1 000 μg/ml)的异绿原酸组及联合抗生素组(1 μg/ml伏立康唑+16 μg/ml头孢他啶)分别作用24 h,扫描电镜(SEM)观察生物被膜形态学改变;结晶紫染色法定量生物被膜;XTT减低法测混合生物被膜内烟曲霉及铜绿假单胞菌的总代谢活性。结果:电镜观察证实异绿原酸可破坏早期混合生物被膜结构使胞外基质减少;且异绿原酸联合抗生素组较单纯抗生素联合组对混合菌体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使载体上生物被膜的量明显降低。结晶紫染色法提示:250、500、1 000 μg/ml异绿原酸组总被膜定量与250、500、1 000 μg/ml异绿原酸联合伏立康唑+头孢他啶组、伏立康唑+头孢他啶组、空白对照组及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XTT比色法提示:对于早期混合生物被膜,异绿原酸联合抗生素组与空白组、异绿原酸组相比,联合用药组的代谢活性明显减低(抑制率达50%)。 结论:异绿原酸在体外不能杀死铜绿假单胞菌-烟曲霉混合生物被膜内菌体,但对早期铜绿假单胞菌-烟曲霉混合生物被膜具有破坏作用,使得异绿原酸联合伏立康唑+头孢他啶对早期混合生物被膜的破坏作用明显强于伏立康唑联合头孢他啶组,且均呈浓度依赖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亚甲基蓝介导的光动力疗法联合小檗碱对牙龈卟啉单胞菌抑制作用的体外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亚甲基蓝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DT)联合小檗碱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g)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培养P.g至对数期中后期,将不同质量浓度亚甲基蓝加入P.g菌悬液中,作用5 min,激光(波长660 nm,功率140 mW/cm 2)照射2 min,寻找亚甲基蓝结合激光体外抑制P.g的最佳浓度;观察亚甲基蓝介导的PDT体外抑制P.g的效果以及小檗碱对P.g生长曲线的影响;探讨亚甲基蓝介导的PDT与小檗碱先后联合应用对P.g的抑制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亚甲基蓝介导的PDT及小檗碱对P.g形态的影响;紫外分光光度仪测量各成分吸收峰。 结果:在660 nm激光激发下,亚甲基蓝质量浓度为24.414 1 μg/ml时,抑菌效果最好。与对照组比较,亚甲基蓝组和PD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0.05 mg/ml小檗碱对P.g浮游细菌具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0.05 mg/ml小檗碱组菌落数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0.05 mg/ml小檗碱+光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当PDT与小檗碱联用时对P.g有协同抑制作用,且先PDT后小檗碱组较先小檗碱后PDT组菌落数降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P.g经亚甲基蓝介导的PDT处理后,细菌细胞壁皱缩成团,经小檗碱处理后,细菌表面变得光滑且菌体长度较对照组增长。 结论:亚甲基蓝介导的PDT对P.g有抑制作用,当与小檗碱联用时,对P.g有协同抑制作用,且联合应用中先PDT后小檗碱作用时抑菌效果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抗真菌药物单用与联合应用他克莫司对镰刀菌体外抑菌作用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测定临床分离的镰刀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并研究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联合抗真菌药物使用的抗菌效果。方法: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M27-Ed4及M38-A3方法测定氟康唑、伏立康唑、那他霉素和两性霉素B对24株临床分离致病镰刀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采用棋盘法测定他克莫司分别联合4种抗真菌药物对镰刀菌的抗真菌作用。结果:氟康唑、伏立康唑、那他霉素和两性霉素B对镰刀菌(24株)MIC范围分别是64~256 μg/ml、1~8 μg/ml、2~8 μg/ml和1~8 μg/ml。氟康唑与他莫克司对12.5%菌株(3/24)有协同效应,对所有菌株无拮抗效应;伏立康唑与他莫克司对4.2%菌株(1/24)有协同效应,对所有菌株无拮抗效应;那他霉素与他莫克司对16.7%菌株(4/24)有协同效应,对所有菌株无拮抗效应;两性霉素B与他莫克司对29.2%菌株(7/24)有协同效应,对所有菌株无拮抗效应。结论:镰刀菌在体外对那他霉素敏感,对两性霉素B及伏立康唑部分敏感,与他克莫司联合应用时,均对少部分镰刀菌有联合效应,无拮抗效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pH响应性新型叔胺单体改性树脂粘接剂对变异链球菌和干酪乳杆菌体外双菌种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索pH响应性新型叔胺单体(DMAEM)改性树脂粘接剂(DMAEM@RA)防治继发龋的应用前景。方法:按粘接剂改性的方法,向树脂粘接剂中添加5%DMAEM,改性合成DMAEM@RA。以变异链球菌(Sm)和干酪乳杆菌(Lc)双菌种生物膜为研究模型,分别在树脂粘接剂(对照组)和DMAEM@RA(DMAEM@RA组)上进行培养。分别设置pH值为7.4、6.0、5.5和5.0的培养体系。通过定量PCR分析菌量,通过扫描电镜和胞外多糖染色分析DMAEM@RA对双菌种生物膜表型、菌量及胞外多糖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DMAEM@RA对Sm致龋毒力基因的影响。结果:DMAEM@RA在酸性条件下可显著降低Sm和Lc的菌量,特别是Lc。pH=5.0时,DMAEM@RA组共培养Sm菌量对数值[lg(CFU/ml)](7.58 ±0.01)显著低于对照组(7.87 ±0.03)( t=14.32, P<0.001),Lc菌量对数值[lg(CFU/ml)](7.29 ±0.04)亦显著低于对照组(7.93 ±0.15)( t=6.93, P=0.002)。扫描电镜下也可观察到DMAEM@RA组菌量减少,同时有细胞碎片出现。此外,DMAEM@RA可在酸性条件下显著减少双菌种生物膜的胞外多糖生物量,pH=5.0时DMAEM@RA组胞外多糖生物量值[(25.13± 3.14)mm 3/mm 2]显著低于对照组[(42.66 ±7.46)mm 3/mm 2]( t=3.75, P=0.020)。DMAEM@RA可在酸性条件下显著上调Sm的gtfB、gtfC基因表达,pH=5.0时gtfB、gtfC基因分别显著上调(14.64 ±0.44)和(2.99 ±0.20)倍( t=-42.74, P<0.001; t=-13.55, P<0.001)。 结论:DMAEM@RA在酸性条件下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具有防治继发龋发生发展的良好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头孢泊肟酯与头孢克肟对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病原菌体外抗菌活性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比较头孢泊肟酯和头孢克肟对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住院的10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感染的病原菌,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的推荐,采用宏量肉汤稀释法(试管)分别测定病原菌对头孢泊肟酯和头孢克肟的敏感性及耐药性,并进行比较。结果:1.头孢泊肟酯对链球菌属、流感嗜血杆菌、卡他摩拉菌的50%受试菌株最低抑菌浓度(MIC 50)、90%受试菌株最低抑菌浓度(MIC 90)值均在敏感范围内,表现出较强的抑菌作用。头孢克肟对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的MIC 50在敏感范围内,而对两者的MIC 90值则表现为耐药。剩余细菌对2种药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2.头孢泊肟酯对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的最低杀菌浓度(MBC)范围明显低于头孢克肟,表现出较强的杀菌活性。这2种药物对卡他摩拉菌、β化脓性链球菌、无乳链球菌的50%受试菌株最低杀菌浓度(MBC 50)、90%受试菌株最低杀菌浓度(MBC 90)值均仍在MIC敏感范围内,均表现出较强的杀菌作用;剩余细菌对2种药物则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3.入选的100株病原菌对头孢泊肟酯、头孢克肟的敏感率分别为70.00%(70/100株)、57.00%(57/100株),耐药率分别为22.00%(22/100株)、39.00%(39/100株),2种药物的药物敏感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40, P=0.03)。 结论:头孢泊肟酯对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病原菌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作为儿童呼吸道细菌感染初始经验性治疗的药物选择,也可作为儿童常见呼吸道细菌感染抗生素序贯疗法口服的适宜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