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食源性环丙沙星-头孢噻肟-阿奇霉素共耐药汤卜逊沙门菌分子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湖南省人源和水产动物源环丙沙星-头孢噻肟-阿奇霉素共耐药汤卜逊沙门菌的分子流行特征。方法:对湖南省食源性疾病散发病例粪便样本和水产品样本中分离的汤卜逊沙门菌进行环丙沙星-头孢噻肟-阿奇霉素共耐药菌株的筛选与鉴定,使用肉汤稀释法对11种抗菌药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并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菌株的耐药机制以及进化关系。结果:从粪便样本和水产品样本中共分离到19株汤卜逊沙门菌,其中9株菌对环丙沙星-头孢噻肟-阿奇霉素共耐药。进一步分析发现8株菌检出IncC质粒,携带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 qepA- qnrS1、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 blaCMY-2和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 mph(A);1株检出IncR质粒,携带 qnrB4- aac(6 ′) -Ib-cr、 blaOXA-10和 mph(A)耐药基因。遗传环境分析发现 qnrS1、 qepA、 mph(A)和 blaCMY-2基因可能分别通过插入序列IS Kra4、IS91、IS6100和IS Ecp1整合到耐药菌的基因组上。基于核心基因组生成的系统发生树表明,人源和水产动物源环丙沙星-头孢噻肟-阿奇霉素共耐药汤卜逊沙门菌属于同一进化分支,具有较近的遗传进化关系。 结论:湖南省人源和水产动物源样本中检出对环丙沙星-头孢噻肟-阿奇霉素共耐药汤卜逊沙门菌,提示此类多重耐药菌已在人和水产动物之间传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上尿路结石治疗中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治疗中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时机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4例在上尿路结石治疗过程中出现真菌感染的患者。例1男性,55岁,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多次体外碎石史。因发热性尿路感染收入肾内科,抗菌治疗期间发现右输尿管结石,转泌尿外科行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出现发热及真菌性败血症。例2女性,48岁,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外院右肾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出现尿频、尿急,尿常规检查示白细胞满视野,尿细菌培养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口服氟康唑200 mg,每日1次,治疗2周症状消失,尿细菌培养转阴。停用氟康唑后2~4周症状复发并尿细菌培养结果转阳,病情反复迁延1年。我院CT检查示双肾多发小结石,右肾结石为残石或复发无法明确。例3男性,74岁,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后。左侧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常规检查示白细胞满视野,尿细菌培养为白色假丝酵母菌,依据药敏口服氟康唑200 mg,每日1次,治疗2周后症状略有缓解但尿细菌培养不转阴,停用氟康唑后症状加重,病情迁延1.5年,CT检查示左肾下盏结石。例4男性,47岁,既往体健。左肾结石术后反复尿频、尿急、尿痛0.5年,尿常规检查示白细胞满视野,尿细菌培养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合并左肾铸型结石。结果:例1患者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出现真菌血流感染,予静脉滴注氟康唑200 mg,每日1次,抗真菌治疗后体温正常,出院后1周出现真菌性眼内炎于眼科继续治疗。例2患者一期行双侧输尿管支架管置入引流,同时口服氟康唑200 mg,每日1次,治疗2周后行双侧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术后尿路真菌感染治愈。例3患者行左侧输尿管支架管置入引流,同时采用两性霉素B、氟康唑抗真菌治疗,体温正常后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但术后口服氟康唑200 mg,每日1次,抗真菌治疗仅至术后1周,导致左肾盂内真菌球形成并二次行输尿管软镜手术清除肾盂内真菌球,术后予口服氟康唑200 mg,每日1次,配合氟康唑300 mg肾盂内持续滴注1周,最终治愈。例4患者行经皮肾造瘘引流配合口服氟康唑200 mg,每日1次,2周后行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术后持续口服氟康唑200 mg,每日1次,至支架管拔除、尿细菌培养转阴,患者治愈。结论:糖尿病是上尿路结石合并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对于此类患者如不彻底清除结石,真菌感染难以控制,术后易复发。应在抗真菌治疗的基础上清除结石,术后应持续抗真菌治疗直至尿路支架管拔除后至少2周。真菌血流感染诊断后的1周内应行眼科检查筛查眼内炎,明确有无组织播散,以决定疗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快速检测新技术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AST)是一种体外定性或定量测定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细菌能力的实验。随着耐药病原体的增多和耐药机制的变异,传统药敏试验逐渐无法满足临床快速诊治的需求,因此基于待测病原体表型、基因型及其他耐药机制的药敏快检技术正在不断发展。本文论述了AST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所有新技术对临床诊治指南的指导意义均应进行多方面评估和规范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二氢卟吩e6的光动力疗法联合替硝唑对牙周炎大鼠协同治疗作用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二氢卟吩e6(chlorin e6,Ce6)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联合抗生素替硝唑(tinidazole,TNZ)对牙周炎大鼠的体内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正畸钢丝结扎法对18只SD大鼠建立牙周炎模型,建模成功后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以下6组(每组3只):阳性对照组、Ce6 组、TNZ 组、混合物Ce6/TNZ 组、Ce6加光照(Ce6+L)组、Ce6/TNZ加光照(Ce6/TNZ+L)组;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实验考察Ce6(质量浓度为0~20 mg/L)、TNZ(质量浓度为0~16.6 mg/L)及其混合物Ce6/TNZ对成纤维细胞L929的毒性;采用荧光探针法检测Ce6、TNZ和Ce6/TNZ及结合635 nm激光照射(功率0.5 W/cm 2,时间5 min)对牙周炎大鼠牙菌斑生物膜中活性氧生成的触发效应,评价Ce6的光动力性能;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实验和活菌/死菌染色法考察各种治疗的体外抗菌性能,并计算Ce6介导的PDT联合TNZ的合用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采用凋亡试剂盒流式检测各种治疗对鼠巨噬细胞RAW264.7凋亡的诱导效应。各组大鼠局部给药后行激光照射(功率0.5 W/cm 2,时间5 min),治疗结束后用显微CT评价PDT联合TNZ对牙周炎大鼠牙槽骨吸收的抑制效应。 结果:Ce6、TNZ、Ce6/TNZ在预设浓度范围内L929细胞存活率均在90%以上。激光照射后,Ce6与Ce6/TNZ的牙菌斑生物膜中呈现出非常显著的绿色荧光,触发了菌斑内活性氧大量生成;但在不同浓度下,Ce6/TNZ的牙菌斑存活率分别为(85.4±5.5)%、(76.0±8.9)%、(61.7±0.6)%、(56.3±2.6)%、(43.5±0.6)%,均显著低于Ce6和TNZ组( P<0.01),且各药物浓度点对应的CI<1.0,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Ce6+L与Ce6/TNZ+L具有显著强于Ce6与Ce6/TNZ的细胞凋亡诱导活性( P<0.01)。牙周炎大鼠体内,Ce6/TNZ联合激光照射能有效抑制牙槽骨的吸收,牙槽骨体积、骨体积分数分别为(1.49±0.07)mm 3和(47.08±0.71)%,颊、腭侧釉质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距离分别减小至(2.13±0.07)和(1.94±0.10)mm。 结论:基于Ce6的PDT联合抗生素TNZ对牙周炎大鼠有协同治疗作用,能有效杀伤牙菌斑,诱导巨噬细胞凋亡,抑制牙槽骨吸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益生菌预防儿童泌尿道感染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泌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是儿童常见的感染性疾病,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全球范围内细菌耐药率逐渐升高。益生菌作用的主要机制包括竞争性抑制病原、产生抗菌肽、调节酶活性、影响免疫调节和炎症因子等。体外及动物实验显示,益生菌可抑制泌尿道常见病原体的生长、黏附、侵袭以及预防小鼠UTI的发生。部分临床研究也显示,对于泌尿道结构正常或伴有膀胱输尿管反流的儿童,益生菌可有效预防UTI发生,同时降低细菌耐药率。因此,益生菌可能成为非抗生素途径预防儿童UTI的一种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头孢比罗与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达托霉素对血流感染葡萄球菌的体外药效学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头孢比罗、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达托霉素对血流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SAU)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体外药效,并评价各给药方案的抗菌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全国血流感染细菌耐药监测联盟收集了2021年1月至12月来自我国51家医院血培养的葡萄球菌共1 777株,采用稀释法测定头孢比罗、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达托霉素对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通过蒙特卡罗模拟(MCS)预测4种药物不同给药方案的目标获得概率(PTA)和累积达标率(CFR)。结果:头孢比罗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表现出较强的抗菌活性,MIC 50(抑制50%细菌的MIC值)、MIC 90(抑制90%细菌的MIC值)分别为0.500、1.000 mg/L,MIC范围为≤0.060~4.000 mg/L;对SAU和CNS的耐药率分别为0.1%(1/1 073)和7.7%(54/704)。万古霉素、达托霉素未检测到葡萄球菌耐药。4种药物对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均未见耐药。MCS发现,标准给药方案头孢比罗500 mg(每8 h 1次)、达托霉素6 mg·kg -1·d -1对葡萄球菌均可达到较高的PTA和CFR;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标准给药方案对葡萄球菌均CFR低。万古霉素1 000 mg(每8 h 1次)给药时,MRSA、MSSA的CFR均≥90.0%,而CNS的CFR仍<80.0%。利奈唑胺600 mg(每8 h 1次)给药时,对葡萄球菌的CFR均≥90.0%。 结论:头孢比罗、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达托霉素对葡萄球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头孢比罗、达托霉素标准给药方案可达到有效的抗菌效果,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有必要根据MIC及菌种适当增加用药剂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眼表常见耐药葡萄球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眼表感染细菌中耐药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头孢唑林钠、克林霉素及夫西地酸5种眼科常用抗生素的体外敏感性,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实验研究。收集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微生物室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眼表分离的67株耐药葡萄球菌,包括耐药表皮葡萄球菌(28株)、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17株)、耐药中间葡萄球菌(15株)及少数其他种类耐药葡萄球菌(7株)。采用微量液基法测定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头孢唑林钠、克林霉素及夫西地酸对67株耐药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依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的M100标准进行敏感性判定。采用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8株耐药表皮葡萄球菌中,17株mecA基因阳性者有14株对夫西地酸敏感,与左氧氟沙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2);17株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中,14株产β内酰胺酶者分别有14、11株对头孢唑林钠和夫西地酸敏感,两种药物与左氧氟沙星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0,0.007);15株耐药中间葡萄球菌中,10株mecA基因阳性者分别有6、5株对头孢唑林钠和夫西地酸敏感,与左氧氟沙星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1,0.033);7株其他耐药葡萄球菌中,5株mecA基因阳性者有4株对头孢唑林钠敏感,与左氧氟沙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8)。67株耐药葡萄球菌中,分别有54、48株对头孢唑林钠和夫西地酸敏感,敏感率为80.1%和71.6%,敏感性明显高于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克林霉素3种药物,药物敏感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18.377,9.940; P=0.000,0.003)。 结论:耐药葡萄球菌对头孢唑林钠和夫西地酸的敏感性优于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和克林霉素,可为临床治疗眼部耐药葡萄球菌感染的经验用药提供指导。 (中华眼科杂志,2020,56:621-62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小儿法罗培南钠对儿童呼吸道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小儿法罗培南钠对儿童呼吸道临床分离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其临床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法罗培南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等抗菌药物对儿童临床分离的156株肺炎链球菌[青霉素敏感(PSSP)32株、青霉素中介(PISP)28株及青霉素耐药(PRSP)96株]、98株流感嗜血杆菌、173株肺炎克雷伯菌和55株卡他莫拉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MIC 50、MIC 90及累积抑菌百分率。 结果:法罗培南钠对肺炎链球菌的MIC范围为0.010~2.000 mg/L;PSSP、PISP、PRSP的MIC分布无差别,MIC 90皆为1.000 mg/L。对流感嗜血杆菌的MIC范围为0.030~8.000 mg/L,其产酶和氨苄西林耐药表型不同的菌株之间比较,MIC分布无明显差别,MIC 90皆为4.000 mg/L。对肺炎克雷伯菌的MIC范围为0.250~>32.000 mg/L,MIC 50和MIC 90均>32.000 mg/L。法罗培南钠对卡他莫拉菌的MIC范围为0.030~2.000 mg/L,MIC 50为0.500 mg/L,MIC 90为1.000 mg/L。 结论: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小儿法罗培南钠对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但抑制肺炎克雷伯菌的作用较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体外膜氧合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严重烧伤救治中的应用现状与挑战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严重烧伤常引起各种全身并发症和MODS,这些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烧伤后MODS患者的肺和肾是易受损器官。体外膜氧合(ECMO)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已逐渐被应用于临床,对伴难治性呼吸衰竭或肾功能不全的重度烧伤患者有益,但关于ECMO联合CRRT在重度烧伤救治中应用的报道较少。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罗高兴教授团队在《Burns & Trauma》发文《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combined with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burns: current status and challenges》。该文重点介绍ECMO联合CRRT在严重烧伤救治中应用的现状及相关挑战,提出CRRT应用时机在休克期,但因严重烧伤患者有低血容量及低灌注等情况,需综合评估治疗时机。该文同时建议放置鼻胃管或鼻空肠管,加强肠内营养支持,避免营养不良;可应用肝素抗凝,但应注意其引起的创面出血并寻找肝素的最佳使用剂量;可通过加强导管部位换药、缩短导管更换时间、局部应用抗生素,避免导管相关感染;根据病情,个体化应用抗菌药物等。该文提出,目前ECMO联合CRRT用于严重烧伤救治的临床研究较少,需开展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综合抗性基因数据库研究介导幽门螺杆菌对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的易感基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以拥有不同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幽门螺杆菌( H. pylori)临床菌株为研究对象,基于全基因组测序探索 H. pylori对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LVX)耐药相关新基因。 方法:纳入2016年9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消化及肝脏科因上消化道相关症状就诊且 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的1 749例患者,在行胃黏膜活体组织检查后进行胃黏膜组织 H. pylori分离培养,成功保存 H. pylori菌株90株。依据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分别筛选克拉霉素单耐药(克拉霉素组)10株,LVX单耐药(LVX组)10株,克拉霉素和LVX双重耐药(双重耐药组)10株,克拉霉素、LVX、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四环素、甲硝唑全敏感(全敏感组)10株,总计40株 H. pylori菌株。通过全基因组测序,与综合抗性基因数据库(CARD)进行比对,分析单核苷酸变异(SNV)和插入缺失突变情况,筛选 H. pylori对克拉霉素和LVX耐药相关基因并分析耐药相关新基因在4组间的表达差异。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最小显著差数法和卡方检验。 结果:克拉霉素组、LVX组、双重耐药组、全敏感组SNV位点数[(74 952.00±8 755.21)、(77 128.10±3 191.35)、(78 639.90±601.23)、(77 474.60±2 421.05)个]和插入缺失突变数[(2 582.20±265.45)、(2 653.60±108.37)、(2 667.10±43.82)、(2 641.10±80.25)个]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CARD进行比对,共检出223个耐药相关基因,其中克拉霉素组克拉霉素单耐药相关基因19个,LVX组LVX单耐药相关基因24个,双重耐药组中有克拉霉素单耐药相关基因16个,LVX单耐药相关基因14个,双重耐药相关基因12个;全敏感组中有克拉霉素单耐药相关基因11个,LVX单耐药相关基因17个,双重耐药相关基因13个。克拉霉素单耐药相关基因中,红霉素酯酶基因( ere)B在克拉霉素组、LVX组、双重耐药组、全敏感组的检出率(0/10、0/10、3/10、0/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79, P=0.049);红霉素核糖体甲基化酶基因( erm)家族在克拉霉素组和双重耐药组中的检出率高于LVX组和全敏感组[45.0%(9/20)比10.0%(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14, P=0.013),游离甲硫氨酸-(R)-亚砜还原酶基因( msrC)在克拉霉素组、LVX组、双重耐药组、全敏感组检出率(10/10、7/10、6/10、4/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97, P=0.030)。LVX单耐药相关基因中,喹诺酮抗性五肽重复蛋白基因( qnr)家族在LVX组和双重耐药组的检出率高于克拉霉素组和全敏感组[60.0%(12/20)比25.0%(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01, P=0.025); qnrB4在克拉霉素组、LVX组、双重耐药组、全敏感组检出率(1/10、3/10、7/10、1/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17, P=0.010)。4组中克拉霉素单耐药相关外排转运的基因个数少于LVX单耐药和双重耐药相关基因个数(11个比29个,11个比2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87、5.80, P=0.001、0.016)。LVX相关外排转运基因在克拉霉素、LVX组、双重耐药组、全敏感组检出个数(28、40、24、27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26, P=0.016)。 结论:erm家族和 msrC可能是介导 H. pylori对克拉霉素耐药的重要基因, qnr家族与介导 H. pylori对LVX耐药相关。外排转运基因可能在药物外排过程中有协同作用,其更倾向介导 H. pylori对LVX耐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