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血管MRI特征追踪技术评估业余马拉松运动员心室心肌应变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应用心血管磁共振成像特征追踪(cMRI-FT)技术评估长期马拉松运动对双侧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1名跑龄大于2年的业余马拉松运动员[年龄(40.94±4.90)岁,跑龄(5.97±0.76年)]和16名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年龄(41.94±5.31)岁]进行cMRI检查,获得左室长轴位两腔心、三腔心、四腔心及心室短轴位电影序列图像,采用CVI42后处理软件分析和测量心脏结构和功能等相关参数,包括左、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DVi)、收缩末期容积(ESV)、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i)、心输出量(CO)、心输出量指数(COi)、每搏输出量(SV)、每搏输出量指数(SVi)、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采用FT技术分析双侧心室的心肌应变参数,包括左、右心室整体及节段(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纵向应变(LS)、周向应变(CS)和径向应变(RS).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获得马拉松运动的相关参数(跑步年限、每周跑步时长及每周跑步距离)及临床参数[静息心率和体表面积(BSA)等].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等方法比较2组间各项心脏定量参数的差异,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运动员组的心功能及跑步参数与心肌应变参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马拉松组的静息心率和BS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马拉松组的左室质量分数(LVMI)、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R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RVESVi)均显著升高(P<0.001);左心室整体径向应变(LV-GRS)、左心室整体周向应变(LV-GCS)和右心室整体纵向应变(RV-GLS)均显著减低(P<0.05);左心室基底段及中间段的径向应变,左心室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的周向应变均显著减低(P<0.05);但左心室整体及各节段的纵向应变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LVEF无显著差异(P>0.05).每周跑步距离与LVEDV(r=0.528,P=0.003)和RV-EDV(r=0.503,P=0.005)呈中度正相关.结论:在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情况下,业余马拉松运动员左、右心室的部分收缩及舒张功能升高,而左、右心室心肌应变力减低,这可认为是心室对耐力运动的良好适应.业余马拉松运动员的每周训练量与双心室容量有一定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强度间歇训练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观察中强度间歇训练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研究纳入2021年2月至2022年10月在江苏省荣军医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康复A组和康复B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冠心病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有氧训练,康复A组接受有氧训练+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康复B组接受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中强度间歇训练.有氧训练每天1次,每次训练总时间30 min,每周训练4 d,共训练10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每天1次,每次45 min,每周4 d,共治疗10周.中强度间歇训练每天1次,每次训练30 min,每周训练3 d,共训练10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0周后采用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评估3组患者的心脏储备指标,采用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评估3组患者的血脂水平,采用峰值摄氧量(peak oxygen uptake,VO2peak)、峰值代谢当量(peak metabolic equiva-lent,METs)和6 min步行距离试验(6-min walking distance test,6MWD)评估3组患者的运动能力,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eattle angina scale,SAQ)评估3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3组患者干预10周后的LVEF、SV、VO2peak、METs、6MWD和SAQ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3组患者的TC、TG、HDL-C和LDL-C浓度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0周后,康复A组患者的LVEF、SV、VO2peak、METs、6MWD和SAQ评分明显均高于对照组,康复B组患者的LVEF、SV、VO2peak、METs、6MWD和SAQ评分明显均高于康复A组和对照组,康复A组患者的TC、TG、HDL-C和LDL-C浓度低于对照组,康复B组患者的TC、TG、HDL-C和LDL-C浓度低于康复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在药物治疗和有氧训练基础上应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心脏储备功能,降低血脂水平,提升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中强度间歇训练的效果也优于有氧训练,而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康复运动联合抗阻训练用于肺结节术后患者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联合抗阻训练用于肺结节术后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浙江省荣军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后患者90例进行随机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运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抗阻训练。两组干预1周。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干预前后肺功能、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3/45),低于对照组的24.4%(11/45)(χ 2=5.41, P=0.020)。干预后,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每分钟最大通气量、用力肺活量分别为(83.84±4.35)%、(96.53±3.45)L/min、(2.87±0.16)L,均高于对照组的(78.98±4.01)%、(92.13±3.08)L/min、(2.62±0.19)L( t=-5.51、-6.38、-6.75,均 P < 0.001);观察组改良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为(0.42±0.13)分,低于对照组的(0.87±0.19)分( t=13.11, P < 0.001);观察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为(89.53±3.67)分,高于对照组的(82.94±4.23)分( t=-7.89, P < 0.001)。 结论: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后患者采用康复运动联合抗阻训练可提高患者肺功能、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并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共享决策指导下多模式肺康复专项管理模式对AECOPD患者肺康复训练依从性、临床体征改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共享决策指导下多模式肺康复专项管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康复训练依从性、临床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分析丽水市中心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就诊的AECOPD患者86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共享决策指导下多模式肺康复专项管理模式。对比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临床体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分表(CAT)]、运动耐力[6 min步行距离(6MWT)]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肺通气功能[呼吸道总阻力(R 5)、中心呼吸道阻力(R 20)、周边呼吸道阻力(R 5-R 20)]、生命质量[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康复训练依从性的变化。 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CAT评分[(16.45±2.5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0.26±2.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38 ,P < 0.001);观察组6MWT、康复训练依从性[(325.45±28.73)m、41(95.35%)]均显著长于、高于对照组[(311.45±26.70)m、35(81.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34 ,P < 0.001;χ 2=4.07, P=0.043);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R 5、R 20、R 5-R 20水平[(0.79±0.12)、(0.46±0.10)、(0.31±0.09)kPa·L -1·s -1]、SGRQ均明显低于对照组[(0.95±0.14)、(0.51±0.12)、(0.36±0.10)kPa·L -1·s -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70 ,P < 0.001; t=2.10 ,P=0.038; t=2.44 ,P=0.016)。 结论:共享决策指导下多模式肺康复专项管理模式可有效改善AECOPD患者呼吸困难临床症状,提高肺通气功能,有利于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肺功能训练结合营养护理对COPD稳定期患者心理状态及运动耐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肺功能训练结合营养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心理状态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入该院接受治疗的94例COPD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7例。于患者稳定期进行对比研究,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肺功能训练结合营养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肺功能状况、心理状况、运动耐力、最大自主分钟通气量(MMV)及呼气峰值流速(PEF)。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护理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肺功能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护理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肺功能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运动耐力、MMV及PEF比较,差异无统均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运动耐力、MMV及PEF的改善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均 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肺功能训练结合营养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肺部功能,提升患者的运动耐力,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促进病人机体康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肌内效贴辅助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辅助康复训练方法改善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多中心符合入选标准的Brunnstom Ⅳ期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肌内效贴配合常规康复训练组47例(治疗组)和常规康复训练组51例(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作业治疗和物理治疗,具体方法包括患侧上肢和手功能主动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和耐力训练等,每日1次,每次1 h,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4周。治疗组每日在肌内效贴贴扎完毕后再进行常规康复方法。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Fugl-Meyer上肢评定部分(FMA-UE)、手臂动作调查测试(ARAT)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定(MBI)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手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UE和ARAT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FMA-UE和ARAT评分分别为(48.58±7.02)分和(43.96±10.25)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肌内效贴辅助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手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运动康复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淄博一四八医院治疗的慢性肾脏病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机分层抽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运动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等强度运动训练。实施干预前、干预3个月、6个月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肾功能下降速度、肌耐力及体力活动能力水平。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下降速度、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比较,存在组别、时间、交互效应( P<0.05);两组肌耐力水平比较,存在组别、时间、交互效应( P<0.05)。干预前,两组体力活动能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3个月、6个月后,两组体力活动能力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体力活动能力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中等强度运动康复训练助于减缓肾功能下降速度,提高肌耐力和体力活动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早期心脏康复策略对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早期心脏康复策略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近期和远期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98例行PCI治疗的AM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康复训练,试验组实施早期心脏康复策略。比较2组康复前和康复1周后的心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耐力。患者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远期生命质量和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康复1周后,试验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日常生活能力得分、6分钟步行试验(6MWT)距离分别为(56.74 ± 8.92)%、(49.29 ± 5.09) mm、(76.00 ± 5.95)分、(378.12 ± 48.54) m,对照组分别为(52.10 ± 7.44)%、(48.47 ± 4.04) mm、(72.93 ± 6.51)分、(355.69 ± 46.36) m,试验组LVEF、日常生活能力得分、6MWT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 t值为0.878~2.792, P<0.05)。随访6个月后试验组SF-36量表中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维度得分分别为(75.14 ± 12.15)、(56.38 ± 7.65)、(68.79 ± 6.65)、(68.48 ± 10.91)、(80.82 ± 7.12)、(66.44 ± 9.61)、(77.75 ± 13.05)、(77.07 ± 8.46)分,对照组为(72.70 ± 10.97)、(52.05 ± 5.61)、(62.07 ± 5.51)、(65.76 ± 8.45)、(78.33 ± 8.71)、(65.20 ± 6.84)、(72.53 ± 9.66)、(75.49 ± 5.76)分,试验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t值为3.199、5.448、2.248, P<0.05)。试验组心律失常、心绞痛发生率分别为4.08%(2/49)、6.12%(3/4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33%(8/49)、20.41%(1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4.009、4.346, P<0.05)。 结论:早期心脏康复策略可提高AMI患者PCI术后心功能和运动耐力,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和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患者心脏康复训练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左心室辅助装置(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LVAD)有助于提高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但LVAD植入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仍低于心脏移植。LVAD植入后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原因包括:患者不适症状、手术并发症、再住院率较高、体力活动限制以及负面心理情绪等。心脏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运动能力、降低再住院风险等,有助于提高LVAD植入患者的生活质量。LVAD植入患者的运动处方包括有氧耐力训练、步行训练、轻~中度阻力训练、体操训练等,运动训练强度应控制在第一通气阈值(无氧阈)、50%的峰值耗氧量或自我劳累程度Borg量表12~14分水平。目前LVAD植入患者进行心脏康复训练的安全性已得到充分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等级步行运动训练联合呼吸操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运动耐力和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不同等级步行运动训练联合呼吸操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运动耐力和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聊城市人民医院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234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不同等级步行运动训练联合呼吸操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两组运动耐力(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运动前后的心率最大波动程度),对比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两组肺通气功能(肺泡通气量、最大通气量、肺活量),观察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两组自我管理能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量表)以及生活质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肺泡通气量、最大通气量、肺活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量表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评分较干预前均有升高( P<0.05),且观察组高于同期对照组( P<0.05);两组运动前后的心率最大波动程度较干预前均有降低( P<0.05),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 P<0.05)。 结论:不同等级步行运动训练联合呼吸操能增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运动耐力,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同时还能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