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湿邪致病特点论治侵袭性肺曲霉病所致长期发热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侵袭性肺曲霉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是指曲霉菌属侵犯肺或支气管所引起的急慢性组织病理损害[1],其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为临床所重视.IPA的临床症状多以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多见,有研究显示发热是侵袭性真菌病的首发且唯一提示性临床特征[2],IPA患者更容易表现出发热这一症状[3],且此类发热多具有长期性(发热时长超过2周)、难治性的特点,令患者和临床工作者为之困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肾移植后马尔尼菲蓝状菌、烟曲霉、哥伦比亚分枝杆菌混合感染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肾移植患者需要服用多种免疫抑制剂抗排斥治疗,是各类感染的高危人群。罕见病原体感染、混合感染是诊断及治疗的难点,抗生素覆盖病原微生物不准确和血药浓度不足均会影响疗效,增加病死率,及时且精准的鉴定病原微生物至关重要 [1]。现阶段病原微生物检测最常见的方法是体液涂片和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是侵袭性真菌感染确诊的金标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能够快速、准确、高灵敏度的找到特定感染病原体,抗原抗体检测可区分急性和既往感染。但体液培养耗时长、灵敏度差、抗生素治疗后送检标本的阳性率更低。怀疑侵袭性真菌感染时,并非所有患者都能获取感染组织标本送检组织病理学检查。PCR难以发现未知病原微生物。免疫抑制患者的病原微生物抗体检测,诊断效率亦欠佳 [2]。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可直接提取送检样本中全部微生物的核酸进行高通量测序,快速且客观的检测样本中的病原微生物,广覆盖、无偏倚、无需假设。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急危重症和免疫缺陷患者感染的鉴别诊断中 [3,4]。本文报道1例肾移植患者,间断发热1个月,右侧鼻翼及鼻腔丘疹样溃疡形成,双侧眼睑粘膜红肿,CT见两肺大片状及结节样实性密度影,通过mNGS鉴定出马尔尼菲蓝状菌、烟曲霉、哥伦比亚分枝杆菌混合感染,调整抗生素后病情好转,现进行分析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BALF与血清GM检测用于侵袭性肺曲霉菌病诊断临床效能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与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检测用于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诊断临床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汉中市三二〇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 411例疑似真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送检BALF-GM检测95例,送检血清GM检测2 394例,分析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符合情况,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BALF-GM与血清GM单用或联合应用诊断效能。结果:78例同时送检BALF-GM和血清GM检测,两者均为阳性22例,临床确诊符合率为95.45%(21/22);BALF-GM和血清GM检测均为阳性患者临床确诊符合率显著高于两者均为阴性及任一检测为阳性( 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ALF-GM与血清GM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高于两者单用,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06%、87.96%、94.40%、91.25%。免疫功能正常者BALF-GM检测阳性诊断IPA敏感度高于血清GM检测阳性;免疫功能异常者血清GM检测阳性诊断IPA敏感度高于BALF-GM检测阳性。 结论:BALF-GM联合血清GM检测用于IPA诊断与临床诊断结果具有更高符合率,效能优于两者单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临床实践专家共识(2022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早期合理规范地诊治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是小儿呼吸病学重要而又紧迫的篇章,IPFI病变呈现在肺部,但其基础疾病、诊断和防治涉及众多学科,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与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跨专业学组制订了“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临床实践专家共识(2022版)”,从基本概念、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回答了该领域中迫切需要澄清和认识的18个问题,以期科学地指导与推进儿科学临床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肾移植术后消化道毛霉菌感染继发重症肺炎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消化道毛霉菌感染继发重症肺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肾移植术后侵袭性真菌感染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受者因尿毒症接受肾移植术,手术顺利,供肾来自脑死亡后器官捐献。受者于术后1个月余,自觉进食后上腹部疼痛,服用质子泵抑制剂不能自行缓解。入院后行胃镜检查提示:胃体部黏膜病变性质待定。病理检查及PAS染色最终证实为毛霉菌。结果:明确病情后,减少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方案用量,必要时停用免疫抑制药物,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泊沙康唑,消化道症状明显缓解,继发胸闷、发热、活动后气促,诊断为肺部感染。根据痰培养药敏结果予以美罗培南+利奈唑胺抗菌治疗,降阶梯给药,最终于住院后45 d病情明显好转、出院,移植肾功能稳定。结论:肾移植后消化道毛霉菌感染合并肺部感染罕见,应积极寻找病原学证据、寻求多学科会诊明确诊断,同时经验性抗感染治疗;要注意抗感染治疗导致的二重感染,及时调整抗感染治疗策略和基于免疫监测的免疫抑制剂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侵袭性肺部曲霉菌及毛霉菌病外科治疗指征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回顾分析侵袭性肺部曲霉菌及毛霉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该病的手术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儿童医院胸外科2018年3月至2022年11月共10例侵袭性肺部曲霉菌及毛霉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男6例,女4例,年龄2.58~16.00岁。侵袭性肺部曲霉菌病5例,侵袭性肺部毛霉菌病5例。手术指征为气道内大出血风险7例,控制感染继续治疗恶性肿瘤2例,长期抗真菌药物治疗后感染迁延不愈但病灶局限1例。2例因手术前突发急性咯血死亡,8例行手术治疗的患儿预后良好。结论:侵袭性肺部曲霉菌及毛霉菌病的致死率极高,抗真菌药物治疗结合及时的手术治疗可以挽救患儿的生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热带念珠菌血症14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合并热带念珠菌血症(CTBI)的临床特征、诊疗与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6家医院诊断的14例ALL合并CTBI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转归情况。收集同期入院的无侵袭性真菌病(IFD)的ALL患儿(28例)及其他IFD患儿(9例)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TB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4例患儿中男7例、女7例,年龄1岁5月龄~13岁。14例均有发热,9例有消化系统症状,3例粪培养有真菌;7例有呼吸系统症状,1例痰培养为真菌;2例有中枢神经症状;10例发生休克。14例患儿均有中性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1~53 d。C反应蛋白>50 mg/L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IFD病例(8/14比1/9, P<0.05),(1, 3)-β-D-葡聚糖、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及肺部影像学无特异性。14例患儿血培养均可见热带念珠菌,13例完善药敏,均对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敏感,4例对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敏感。14例患儿中,1例放弃治疗后失访,1例在抗真菌治疗前死亡,余12例予抗真菌治疗;14例患儿中死亡7例。ALL合并CTBI组(14例)与ALL未发生IFD组(28例)在ALL未缓解(χ2=37.847, P<0.01)、住院时间>15 d(χ2=8.351, P=0.004)、中性粒细胞缺乏(χ2=14.280, P<0.01)、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10 d(χ2=10.254, P=0.001)、应用广谱抗菌药物(χ2=13.888, P<0.01)、皮肤黏膜破损(χ2=5.923, P=0.015)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CTBI耐药率及病死率高,针对耐唑类热带念珠菌,推荐使用两性霉素B或棘白菌素+氟胞嘧啶联合治疗,降低治疗相关死亡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诊治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马尔尼菲青霉菌(PM)是青霉菌中唯一的温度双相型真菌,可引起全身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儿童PM感染多见于有免疫缺陷的宿主,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易误诊为肺组织胞浆菌病、肺结核或侵袭肺曲霉病等。播散性的PSM进展快,并发症多,如未能及时给予有效治疗,死亡率高,故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诊断主要包括免疫功能检测、血清标志物、病原学检测及影像学检查等。目前尚未有标准的抗真菌治疗方案,主要的一线用药包括两性霉素B与伊曲康唑等。现就儿童PM感染的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支气管镜喷注药物治疗肺移植与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肺部霉菌病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肺移植与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中,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发病率分别为16.4%~60.0%和8.8%~14.0%。霉菌感染常常在病灶局部形成包裹性厚壁脓肿脓腔,或部分抗霉菌药物血药浓度偏低,亦或患者不能耐受某些抗霉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从而影响肺部霉菌病的药物治疗效果。经支气管镜喷注药物(内镜注药)是肺移植与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肺部霉菌病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感染病灶在影像学上存在明确的局属引流支气管是内镜注药的主要适应证。在全身使用有效抗霉菌药物条件下,以雾化吸入抗霉菌药物作为诱导,再将抗霉菌药物溶液准确喷注至病灶,后续再以全身使用抗霉菌药物维持,可以帮助部分患者达到临床缓解、影像学缓解、微生物学缓解或霉菌病灶的非手术"自截",实现最适度的转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HIV感染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治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侵袭性真菌病是HIV/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近2年来国内外多部关于HIV/AIDS感染者侵袭性真菌病诊断与治疗的指南与共识相继发布,真菌病原学诊断、抗原抗体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均取得了新的进展。治疗方面,国内外对于念珠菌病、隐球菌病、肺孢子菌肺炎等HIV/AIDS患者不同类型侵袭性真菌病的治疗方案求同存异,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发及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优化也进一步推动了侵袭性真菌病诊疗的进步。本研究针对HIV/AIDS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相关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予以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