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芍药八味汤联合艾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芍药八味汤联合艾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脾胃虚弱证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1月-2021年1月肇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CAG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9例。对照组接受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芍药八味汤联合艾灸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IL-6、IL-8、TNF-α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促胃动素(MLT)、胃泌素-17(G17)、促胃液素(GAS)水平,观察用药安全性,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46/49)、对照组为71.4%(35/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611, P=0.043)。观察组治疗后胃脘灼热、胃脘痞闷、纳呆食少、口干口苦、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评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2.061、7.331、6.869、5.975、5.208、10.567、8.738、8.631, P值均<0.01),血清IL-6、IL-8、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8.573、13.423、12.099, P值均<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MLT[(154.52±26.25)ng/L比(180.26±28.13)ng/L, t=4.488]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1);G17[(14.28±1.75)pmol/L比(10.28±1.06)pmol/L, t=-7.966]、GAS[(24.73±3.42)ng/L比(19.02±3.38)ng/L, t=-13.115]水平高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7.966、-13.115, P值均<0.01)。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6%(4/49)、对照组为6.12%(3/4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52, P=0.695)。 结论:芍药八味汤联合艾灸可有效缓解CAG脾胃虚弱证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声联合血清Gastrin-17对儿童腹型IgA血管炎鉴别诊断的应用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4/3/2
目的 探究超声联合血清促胃液素-17(Gastrin-17)对儿童腹型IgA血管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于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IgA血管炎患儿80例,其中腹型IgA血管炎45例(观察组),其他类型(无消化道症状)IgA血管炎35例(对照组).研究腹型IgA血管炎的超声特点及Gastrin-17水平,分析Gastrin-17水平与紫癜症状评分之间的关系,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Gastrin-17对于儿童腹型IgA血管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紫癜症状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Gastrin-17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Gastrin-17水平与紫癜症状评分呈负相关(r=-0.758,P<0.001).腹型IgA血管炎患儿超声结果显示,肠壁呈"面包圈"样改变,出现不同程度向心性全层增厚、回声减低,以黏膜下层增厚为主.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Gastrin-17诊断儿童腹型IgA血管炎的最佳截断值为2.91 pmol/L,曲线下面积为0.787(95%CI:0.685~0.888),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5.56%(34/45)、74.29%(26/35).超声联合Gastrin-17诊断儿童腹型IgA血管炎的灵敏度为97.78%(44/45),阴性预测率为95.65%(22/23),准确率为82.50%(66/80),较单独诊断明显提高(P<0.05).结论 腹型IgA血管炎患儿血清Gastrin-17处于低水平,且其超声结果显示肠壁呈"面包圈"样改变及黏膜下层增厚,超声联合Gastrin-17联合评估可有效鉴别诊断儿童腹型IgA血管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苓桂术甘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及ADAM17/EGFR通路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研究苓桂术甘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及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 17(ADAM17)/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通路的影响.方法 取 63 只雄性SD大鼠,随机选 10 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大鼠采用1-甲基-3-硝基-1-亚硝基胍(MNNG)联合饥饱失常法建立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萎缩性胃炎组,维酶素组及苓桂术甘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 只.苓桂术甘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照1.8 g/kg、3.6 g/kg、7.2 g/kg灌胃给予大鼠苓桂术甘汤,维酶素组按照0.2 g/kg灌胃给予维酶素,萎缩性胃炎组及正常对照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均 1 次/d,连续 30 d.测定造模完成后及灌胃结束后大鼠体重,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及胃黏膜组织中一氧化氮(NO)、P选择素(SELP)、白细胞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LECAM-1)、内皮素-1(ET-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酸碱滴定法测定胃液酸度,比色法测定胃蛋白酶活性,HE染色法观察胃组织病理学形态,RT-PCR法测定胃黏膜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EGFR、ADAM17 mRNA 表达情况,Western blot 法测定胃黏膜组织中 EGF、EGFR、AD-AM17 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萎缩性胃炎组大鼠体重、血清GAS及IL-10 水平、胃液酸度及胃蛋白酶活性、胃黏膜组织中SOD及GSH-Px含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血清MTL、TNF-α、CRP、IL-1β 水平,胃黏膜组织中 NO、SELP、LECAM-1、ET-1、MDA 含量和EGF、EGFR、ADAM17 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胃黏膜组织病理性改变.与萎缩性胃炎组比较,苓桂术甘汤各组及维酶素组大鼠体重、血清GAS及IL-10 水平、胃液酸度及胃蛋白酶活性、胃黏膜组织中SOD及GSH-Px含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血清MTL、TNF-α、CRP、IL-1β水平,胃黏膜组织中NO、SELP、LECAM-1、ET-1、MDA含量和EGF、EGFR、AD-AM17 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胃黏膜病理改变明显改善;苓桂术甘汤各组随着苓桂术甘汤剂量的增加,各项指标变化更明显.结论 苓桂术甘汤能够显著减轻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组织炎症损伤,促进胃功能的恢复,调节胃液酸度及胃蛋白酶活性,其机制可能与调节ADAM17/EGFR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功能性便秘患者胃分泌功能改变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了解功能性便秘患者胃分泌功能,明确有无胃肠轴激动.方法 研究纳入51例体检者为对照组,42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为便秘组,检测各组清晨胃液pH值、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比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照组和便秘组患者Hp阳性率、PGⅡ水平差畀无统计学意义(Hp阳性率:x2=0.031,P=0.861;PGⅡ:t=1.666,P=0.100),两组间胃液pH值,G-17和PGⅠ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H值:t=2.180,P=0.032;G-17:t=2.703,P=0.008;PGⅠ:t=7.388,P<0.001).结论 功能性便秘患者胃分泌功能亢进,提示功能性便秘患者可能存在胃肠分泌轴激动并促进胃酸分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血清胃蛋白酶原和促胃液素-17在胃癌前病变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I、PGⅡ、PGR(PGⅠ/PGⅡ)和促胃液素-17 (Gastrin-17)在胃癌前病变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3-05-2016-12我院收治的268例行胃镜检查并活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非萎缩性胃炎组(84例)、萎缩性胃炎组(134例)、胃癌组(50例),ELISA法测定受试者血清PGⅠ、PGⅡ、Gastrin-17水平,对比分析各组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各组受试者指标比较:血清PGⅠ及Gastrin-17水平、PGR比值为非萎缩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胃癌组,血清PGⅡ水平为非萎缩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胃癌组(P<0.05);萎缩性胃炎患者中,肠上皮化生患者血清PGⅠ、PGⅡ水平高于无肠上皮化生患者,PGR、Gastrin-17低于无肠上皮化生患者(P<0.05).不同程度萎缩性胃炎患者中,血清PGⅠ水平、PGR和Gastrin-17为轻度>中度>重度,血清PGⅡ水平为轻度<中度<重度(P<0.05);以PGR<8.7、Gastrin-17<5 pmol/L为阳性,PGR、Gastrin-17诊断胃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的灵敏度分别为73.88%、71.64%,特异性分别为70.89%、69.40%.[结论]血清PGⅠ、PGⅡ、PGR和Gastrin-17对胃癌前病变临床诊断有重要作用,可作为胃癌前病变患者筛查参考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理中汤加味联合隔物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萎缩性胃窦炎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理中汤加味联合隔物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共纳入6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窦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胃复春片口服,观察组采用理中汤加味联合隔物灸治疗,疗程均为12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Ⅰ、PGⅡ和促胃液素-17水平及PG Ⅰ/PGⅡ比值.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第12周末与治疗前比较,PG Ⅰ水平升高,PG Ⅱ水平降低,PG Ⅰ/PG Ⅱ比值增高,促胃液素-17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2周末,观察组较对照组PG Ⅰ水平升高,PG Ⅱ水平降低,PG Ⅰ/PG Ⅱ比值升高,促胃液素-17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理中汤加味联合隔物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窦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外周血PG和G17水平联合Hp-IgG抗体检测对老年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外周血胃蛋白酶原(PG)和促胃液素17(G17)水平联合Hp-IgG抗体检测对老年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间上海市中山医院徐汇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胃部不适患者,均行胃镜检查并取活组织病理检查.统计不同血清胃分泌功能检测结果患者的胃癌发生情况,不同胃镜检查病理结果患者的PGⅠ、PGⅡ、PGR和GI7水平,不同萎缩性胃炎萎缩程度、部位患者的PGⅠ、PGⅡ、PGR和G17水平.结果 PG和Hp均阴性、PG阴性和Hp阳性、PG和Hp均阳性及PG阳性和Hp阴性患者的胃癌发生率分别为2.5%(1/40)、3.3% (1/30)、16.7%(1/6)及25.0% (1/4),逐渐提升(P<0.05).胃癌患者外周血PGⅠ和PGR均低于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重度萎缩性胃炎患者外周血PGⅡ水平均高于轻度和中度萎缩性胃炎患者,PGR均低于轻度和中度萎缩性胃炎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胃窦、胃体和全胃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外周血G17水平逐渐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外周血PG和G17水平联合Hp-IgG抗体对老年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泌素-17及胃蛋白酶原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科常见病,多由慢性胃炎发展而来,以胃黏膜上皮萎缩、腺体数目减少为特征,常伴有不典型增生和肠化生,属于肠型胃癌的癌前病变.对萎缩性胃炎进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可延缓癌前病变的发生或逆转胃癌的发生发展[1].胃泌素又叫促胃液素,是一种重要的胃肠激素,可刺激胃黏膜壁细胞分泌盐酸和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刺激胃窦蠕动,促进胃排空.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是胃蛋白酶的前体形式,根据免疫原性的不同分为Ⅰ型和Ⅱ型.在胃酸或已激活的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胃蛋白酶原分解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在胃肠道食物的消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胃息肉患者质子泵抑制剂应用及胃液微环境变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记录34 892例行胃镜检查患者的PPI应用情况,对有息肉者行活组织检查并检测胃液pH值和促胃液素-17水平.结果 显示服用PPI的患者胃底腺息肉和增生性息肉检出率均高于未服用PPI的患者,息肉发生率与服药时间呈正相关,与PPI种类、剂量、频率无明显相关性.无论是否服用PPI,胃底腺息肉和增生性息肉患者胃液pH值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胃液中促胃液素-17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部分胃底腺息肉和增生性息肉的形成与PPI应用有关,与胃腔内酸碱度无明显相关性.胃液中促胃液素水平升高可能是胃底腺息肉和增生性息肉形成的共同关键环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儿发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病儿发病机制的影响.方法 收集诊断为FD的病儿100例,确定其消化不良症状的严重程度并进行评分,行”C尿素呼气试验明确HP感染情况.根据HP检测结果将病儿分为HP阳性组与HP阴性组,对HP阳性组病儿检测其毒力因子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抗体,根据其结果进一步分为CagA阳性组与CagA阴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各组病儿血清中相关胃肠激素的表达水平;行胃镜检查时取胃黏膜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对胃黏膜炎症程度进行评分并观察炎性细胞浸润情况;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胃黏膜中相关炎症因子与趋化因子mRNA的表达水平.以健康查体儿童100例作健康对照.结果 FD病儿HP感染率(60%)显著高于健康对照儿童(15%),差异有显著性(x[2 =43.2,P<0.01).HP阳性组CagA阳性者占80%,与CagA阴性组、HP阴性组相比,CagA阳性组病儿的消化不良症状积分明显增高(F=91.26,q=6.73、19.08,P<0.01),胃黏膜炎症程度与炎性细胞浸润亦明显增加;血清5-羟色胺与瘦素水平明显降低,促胃液素与胃促生长素水平明显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意义(F=622.35~3 724.33,q=5.29~122.04,P<0.01);胃组织中炎症因子IL-17、INF-γ与趋化因子CXCL 13、CCL2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3.72~842.75,q=16.11~57.98,P<0.01).结论 HP感染可能是儿童FD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HP感染可能通过CagA的作用影响胃肠激素的分泌与局部黏膜免疫反应而参与FD的发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