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针灸结合悬吊训练对肩袖损伤患者肌腱弹性和肩关节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以弹性超声成像为评估手段,观察温针灸结合悬吊训练对肩袖损伤后肌腱弹性和肩关节功能的影响以及两者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条件的60例肩袖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均行关节松动康复训练治疗,每周训练3次(周一、三、五),每次20 min,共治疗6周。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单纯温针灸治疗,治疗组加行温针灸和悬吊训练治疗,每周3次(周一、三、五),每次30~40 min(艾条燃尽为止),6周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6周治疗结束后(治疗后),采用目测类比法(VAS)评分、肩关节各方主动活动度(SAROM)、杨氏模量(E)值评估2组患者的肩关节疼痛程度、肩关节的活动功能及肩袖肌腱弹性,并判定肌腱弹性及肩关节功能,分析两者间变化相关性。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和E值较组内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5),其外展SAROM较组内治疗前显著增加( 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VAS评分、外展SAROM和E值均明显优对照组( 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VAS与外展SAROM成负相关变化(治疗组r 2=0.306, P<0.05;对照组r 2=0.178, P<0.05),而E值与VAS及外展SAROM均无线性相关关系,其中治疗组E值与VAS值的r 2=7.723E -5,( P>0.05);E值与外展SAROM值的r 2=0.004( P>0.05);对照组E值与VAS值的r 2=0.025( P>0.05),E值与外展SAROM值的r 2=8.363E -5( P>0.05)。 结论:温热针灸结合悬吊训练疗法可有效改善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功能和肌腱弹性,患者肩袖疼痛改善程度与肩关节活动度呈线性相关,但肩袖疼痛改善程度与肌腱弹性的变化无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芍药八味汤联合艾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芍药八味汤联合艾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脾胃虚弱证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1月-2021年1月肇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CAG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9例。对照组接受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芍药八味汤联合艾灸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IL-6、IL-8、TNF-α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促胃动素(MLT)、胃泌素-17(G17)、促胃液素(GAS)水平,观察用药安全性,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46/49)、对照组为71.4%(35/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611, P=0.043)。观察组治疗后胃脘灼热、胃脘痞闷、纳呆食少、口干口苦、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评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2.061、7.331、6.869、5.975、5.208、10.567、8.738、8.631, P值均<0.01),血清IL-6、IL-8、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8.573、13.423、12.099, P值均<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MLT[(154.52±26.25)ng/L比(180.26±28.13)ng/L, t=4.488]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1);G17[(14.28±1.75)pmol/L比(10.28±1.06)pmol/L, t=-7.966]、GAS[(24.73±3.42)ng/L比(19.02±3.38)ng/L, t=-13.115]水平高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7.966、-13.115, P值均<0.01)。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6%(4/49)、对照组为6.12%(3/4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52, P=0.695)。 结论:芍药八味汤联合艾灸可有效缓解CAG脾胃虚弱证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三伏天热敏灸治疗寒痰阻肺型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观察三伏天热敏灸治疗寒痰阻肺型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寒痰阻肺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80例分为肺康复组、悬灸组和热敏灸组各60例.肺康复组做个性化肺康复治疗,悬灸组进行普通悬灸治疗,热敏灸组进行热敏灸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中医症状积分和肺功能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定(CAT)生活质量量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精神状态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肺康复组各项观察指标均无明显改善,热敏灸组患者肺功能指标、SF-36精神状态评分明显高于悬灸组(P<0.05).热敏灸组中医症状积分、CAT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悬灸组(P<0.05).热敏灸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悬灸组(P<0.05).结论 热敏灸治疗寒痰阻肺型慢性支气管炎人群肺康复的疗效明确,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补肾益髓"法艾灸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艾灸取穴方案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α、IL-17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骨钙素(BGP)、骨保护素(OPG)含量的影响.方法:KO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40例,脱落3例).观察组艾灸患侧内膝眼、犊鼻、足三里、大杼、悬钟、涌泉,对照组艾灸患侧内膝眼、犊鼻、足三里,每次30 min,每周治疗3次,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和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α、IL-17A、TNF-α、BGP、OPG含量.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WOMAC评分、VAS评分及血清IL-1α、IL-17A、TNF-α含量均降低(P<0.05),血清BGP、OPG含量升高(P<0.05).观察组的WOMAC评分、VAS评分及血清IL-1α、TNF-α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BGP、OPG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89.5%(34/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3.8%(31/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益髓"的艾灸疗法可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骨代谢指标,作用优于局部取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针灸治疗中风后足内翻腧穴配伍规律及刺灸法应用特点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搜集近30 年针灸治疗中风后足内翻(post-stroke strephenopodia,PSS)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整理分析腧穴配伍规律以及刺灸法应用特点,探索其高频腧穴以及穴位之间的关联关系,为临床治疗中风后足内翻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文献后人工筛选并进行规范化处理,录入相关信息导出Excel表格,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0、IBM SPSS Modeler18.0及Cytoscape3.9.0软件对针灸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穴位进行分析归纳.结果 共纳入105 篇文献,涉及穴位 87个,排名前5 高频腧穴依次为阳陵泉、照海、丘墟、三阴交和悬钟穴;选穴归经以足少阳胆经(237 次)和足少阴肾经(120 次)为主;特定穴多选用五输穴、交会穴和八脉交会穴;在关联规则及聚类规则方面,针灸治疗 PSS 以"照海-丘墟-悬钟-阳陵泉"4 穴运用最多,联系最密切;刺灸疗法主要选择毫针透刺,其中选穴频次最高是丘墟穴透照海穴(27 次);针灸治疗多在中风恢复期介入,留针时间常为 30 min.结论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PSS文献,可归纳出近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腧穴配伍规律以及刺灸疗法应用特点,为临床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选穴提供更多数据支持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督脉悬灸结合针刺对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炎症因子、病情活动指数及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观察督脉悬灸结合针刺对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炎症因子、病情活动指数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60 例寒湿痹阻型A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对照组30 例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30 例予督脉悬灸结合针刺治疗.比较2 组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比较2 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AS功能指数(BASFI)评分、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评分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比较2 组治疗前后简明健康调查问卷量表(SF-36)评分变化;比较 2 组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4%(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21/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 组治疗4、6、8 周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2 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2 组治疗后BASFI评分、BASDAI评分及SAS、SD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2 组治疗后SF-36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SF-36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督脉悬灸结合针刺可降低AS患者炎症水平,改善病情,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针刺治疗中风后认知障碍的选穴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探讨针灸治疗中风后认知障碍的选穴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美国医学在线(PubMed)、核心合集数据库(Web of Science)以及荷兰医学文献数据库(Embase)等,选取自数据库建库以来至2022年12月28日有关针灸治疗中风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文献,使用Microsoft Excel 2021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使用SPSS Statistic及SPSS Modeler进行关联分析及聚类分析,探究针刺治疗中风后认知障碍选穴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155篇,针刺处方210个,使用腧穴150种,腧穴总使用频次1 750次.(1)腧穴分析结果显示,选穴以督脉、足少阳胆经和头项部穴位为主.使用频次较高的前3位腧穴为:百会、神庭、四神聪.(2)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支持度最高的组穴为百会-神庭,置信度最高的组穴为百会-四神聪,针刺治疗中风后认知障碍的核心穴位处方为"百会-四神聪-内关-三阴交-神庭".(3)高频穴位聚类获得6个聚类群:第一类,大椎、风府;第二类,肾俞、本神;第三类,风池、阳陵泉、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内关;第四类,合谷、太冲、印堂、太溪、神庭;第五类,丰隆、水沟;第六类,神门、悬钟、四神聪、百会.[结论]针刺治疗中风后认知障碍取穴方面多以督脉、足少阳胆经和头项部取穴为主;体现了"经络所过,主治所及"和"病位所在,主治所在"原则.可将"百会-四神聪-内关-三阴交-神庭"作为临床治疗的核心取穴,结合辨证论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痧点重灸治疗寒凝血瘀型颈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痧点重灸与常规悬灸法治疗寒凝血瘀型颈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113例寒凝血瘀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采取刮痧后痧点重灸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艾灸治疗.采用陆氏评分量表对颈部症状体征进行评分,观察两组治疗后及治疗后半年的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及治疗后半年VAS评分及陆氏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及治疗后半年VAS评分及陆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分别为94.8%和77.6%,对照组分别为76.4%和52.7%,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痧点重灸是一种治疗寒凝血瘀型颈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其近期和远期效果均优于常规艾灸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温针灸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关节软骨vimentin蛋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温针灸对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关节软骨vimentin蛋白的影响以及对炎性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40只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和温针灸组,每组10只.采用皮内注射牛II型胶原接种诱发制备大鼠RA模型,共21 d.温针灸组于造模第1天取足三里、肾俞和悬钟穴进行温针灸(手针配合悬灸)治疗,针刺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共治疗21 d.所有大鼠于相应处理结束后,采用排水法测大鼠膝关节部体积,放免法检测血清炎性因子IL-1β和IL-4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膝关节滑膜组织vimentin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膝关节肿胀明显,血清中炎性因子IL-1β含量较高,IL-4含量较低,膝关节滑膜组织vimentin蛋白表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和温针灸组大鼠膝关节肿胀改善明显,炎性因子IL-1β含量减少,IL-4含量升高,vimentin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针刺组相比,温针灸组大鼠膝关节肿胀改善程度较好,血清中炎性因子IL-1β含量显著降低,IL-4含量显著升高,膝关节滑膜组织vimentin蛋白表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针灸能有效调节RA大鼠关节炎性损伤状况,降低RA大鼠血清炎性因子和骨关节滑膜组织viemtnin蛋白表达,这可能是温针灸通过调节vimentin蛋白改善RA炎性损伤的调节机制之一,同时温针灸治疗RA疗效优于针刺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热敏药灸配合汉防己甲素经皮给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热敏药灸配合汉防己甲素经皮给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热敏药灸配合汉防己甲素经皮给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热敏药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和腰椎JOA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腰椎JOA评分及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腰椎JOA评分及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良率为80.0%,对照组为5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热敏药灸配合汉防己甲素经皮给药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