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黑皮素原基因Arg222Trp位点变异的肥胖儿童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文报道一例因“自幼肥胖,加重2年”就诊的10岁10个月男童。患儿早发肥胖,食欲旺盛,无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及异常皮肤表型,无嗜睡、视野缺损及多饮多尿等下丘脑综合征的表现。其母亲及姥姥有儿童期肥胖病史。基因检测结果为促黑皮素原(POMC)基因c.664A>T(p.Arg222Trp)杂合变异,变异来源于母亲,目前尚无该位点变异的报道。治疗以调整生活方式为主,但随访1年后患儿仍食欲旺盛,干预效果欠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2024/2/3
概 述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综合征(ectopic ACTH syndrome, EAS)作为库欣综合征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因垂体以外ACTH的肿瘤组织分泌过量具有生物活性的ACTH, 刺激肾上腺皮质增生并产生过量皮质类固醇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占库欣综合征患者总数的5%~10%[1]. 国外文献报道最多见病因为肺部或支气管肿瘤,约占 50%,其次分别为胸腺及胰腺肿瘤,各约占 10%,还可有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嗜铬细胞瘤,胃肠道及生殖系统、前列腺等部位的肿瘤[2]. 国内报道的EAS由胸腺类癌、支气管类癌等所致者较多[3]. 1928 年, Brown首先报道 1 例肺燕麦细胞癌患者出现皮质醇增高的综合征. 1962 年,Liddle 提出EAS 的概念, 并认为ACTH的前体基因阿黑皮素原(proopi-omelanocortin,POMC) 在非垂体肿瘤大量异常表达是其病因.其后研究证实在正常情况下POMC基因在垂体外组织包括肺、肾上腺、睾丸、脾和卵巢等均有表达,但由于此种转录本只有 800 bp,缺少信号肽,不能分泌入血,无生物学活性,因而更准确的名称为副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但习惯上仍多采用"异位(ectopic)"一词,本文亦沿用"异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电针对肥胖大鼠下丘脑POMC、AgRP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测电针对肥胖大鼠下丘脑前阿黑皮素(POMC))和刺鼠相关肽(AgRP)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肥胖的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高脂饮食喂养造肥胖模型,造模成功后给予电针组动物足三里、丰隆、关元和中脘电针10 min,3次/周,总疗程为8周.每2周记录大鼠体质量和进食量;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下丘脑POMC、AgRP蛋白表达水平,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大鼠下丘脑POMC、AgRP基因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从干预前到干预结束后均升高(P<0.05);进食量始终较高(P<0.01);下丘脑POMC蛋白、基因表达显著降低(P<0.01);下丘脑AgRP蛋白、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干预4周后,电针组大鼠进食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且该差异一直持续至干预8周后;干预6周后,电针组大鼠体质量开始低于模型组(P<0.05);干预8周后,电针组大鼠体质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电针组大鼠下丘脑POMC蛋白、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1);电针组大鼠下丘脑AgRP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基因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 电针能够改善肥胖大鼠下丘脑食欲肽的蛋白和基因表达,上调下丘脑抑食欲肽POMC的蛋白表达和基因表达、下调下丘脑促食欲肽AgRP的蛋白表达和基因表达,明显降低肥胖大鼠的进食欲望,减少其进食量,控制体质量增长、改善肥胖状态,这可能是针刺改善肥胖能量代谢的中枢机制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新型脂肪因子白脂素与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前,一种禁食诱导的新型脂肪因子白脂素(Asprosin)在糖尿病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Asprosin激活肝细胞中的环磷酸腺苷(cAMP)途径,促进肝糖释放并通过Asprosin-嗅觉受体734信号轴维持葡萄糖稳态和IS;也可调节下丘脑Gαs-cAMP-蛋白激酶A轴介导的刺鼠基因相关蛋白阳性神经元激活,抑制阿黑皮素原阳性神经元,从而促进食欲.Asprosin在骨骼肌、胰岛β细胞中也发挥作用,并参与糖尿病发病机制.Asprosin与糖尿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相关.本文就Asprosin与糖尿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中枢黑皮质素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黑素皮质素家族包括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α-,β-和γ-黑素细胞刺激激素(α-,β- and γ-melanocyte-stimulating hormones,α-,β- and γ-MSH)、β-促脂解素(β-lipotropin,β-LPH) 和 β- 内 啡 肽(β-endorphinj,β-END),均来源于阿黑皮素原(pro-opiomelanocortin,POMC),由激素原转化酶(prohormone convertase,PC)裂解而来.在POMC基因测序后近20年,人们测出了第一个黑色素皮质素受体(melanocortin-1 receptor,MC1R)基因序列.随后两年内又陆续测出MC2R-MC5R的基因序列.不同受体在机体的表达部位不同,内源性激动剂对其亲和力也不尽相同,这就导致其生理作用也不相同(见表1).Caruso等 [1]研究表明,关于黑色素皮质激素潜在治疗用途的证据均来自于受体水平的生理学研究,由于α-MSH对5种受体亚型选择性差,且对单一受体作用广泛,故直接给予α-MSH势必会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这就促使人们发现更加高效的外源性受体激动剂(见表2).本综述通过对中枢黑皮质素系统不同生理功能机制做一总结,进而介绍根据这些机制新发现的外源性激动剂,为今后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戊酸雌二醇对18月龄雌性大鼠下丘脑内阿片肽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观察戊酸雌二醇对18月龄雌性老年前期大鼠下丘脑、垂体和血浆内阿片肽含量及下丘脑内阿片肽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Northern Blot和神经肽放免测定法。结果:与5月龄青年大鼠比较,18月龄大鼠下丘脑和血浆β-内啡肽(β-EP)、亮氨酸脑啡肽(L-ENK)、强啡肽A 1-13(DynA 1-13)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0.01);垂体β-EP、L-ENK含量升高,DynA 1-13含量降低(P<0.01);下丘脑阿黑皮素原(POMC)基因和脑啡肽原(proenkephalin)基因mRNA水平明显低于青年大鼠(P<0.05)。肌注戊酸雌二醇后,老年前期大鼠下丘脑POMC和proenkephalin基因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下丘脑β-EP含量增加(P<0.05);垂体β-EP降低,L-ENK升高;血浆DynA 1-13含量增加(P<0.05)。 结论:戊酸雌二醇促进老年前期雌性大鼠下丘脑β-EP基因表达,增强其合成能力,而对L-ENK和DynA代谢的影响不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POMC基因甲基化与精神心理疾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促黑素细胞皮质素原/阿黑皮素(POMC)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β-内啡肽和促黑激素(MSH)等活性肽的前体,这些活性肽与体内某些相关受体结合共同参与许多重要的信号通路.有研究发现POMC基因甲基化与精神活性物质、抑郁障碍及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等可能有关,从而在精神心理领域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POMC基因甲基化与精神心理疾病之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NPY和POMC基因在生长差异与饥饿再摄食鳙个体中的表达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研究摄食促进基因和摄食抑制基因对鱼类生长调控和饥饿再摄食过程的影响,研究克隆了鳙神经肽Y(HynNPY)基因和前阿黑皮素原(HynPOMC)基因cDNA序列,采用qRT-PCR技术分析它们在生长显著差异鳙个体下丘脑、肠中的基因表达变化;设置对照组(连续投喂4周)、饥饿组、饥饿再摄食组,分析NPY和POMC在不同处理组鳙的下丘脑、肠中的基因表达变化.鳙NPY和POMC基因cDNA全长分别为839和799 bp,开放阅读框有291和657 bp,分别编码96和218个氨基酸.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鳙NPY和POCM基因具有高度保守性.鳙NPY在下丘脑的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肠和脑;POMC在肠道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为下丘脑和肝脏.在相同环境下生长差异鳙个体的下丘脑和肠中,NPY在极大个体的表达量高于极小组个体,POMC在极小个体中的表达量高于极大个体.饥饿导致NPY在下丘脑表达上升,在肠表达量显著上升,恢复摄食后,NPY在下丘脑和肠中表达量下降;POMC在饥饿组下丘脑和肠中都表现为表达量呈显著上升,复投喂后POMC表达量逐步下降至接近对照组水平.肠组织学观察显示,极大个体的肠腔直径、肠绒毛长度、肠壁厚度均优于极小个体;饥饿胁迫导致的肠绒毛断裂、黏膜白细胞浸润等损伤能在再摄食后逐步恢复.研究结果表明,NPY促进摄取更多食物,POMC抑制食欲,二者共同参与鳙中枢神经和外周组织摄食调控,并可能通过影响摄食行为、营养吸收和GH分泌从而直接或间接调控鳙生长.研究结果对加深鳙生长调控分子机制的理解及遗传改良具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