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胞穿透肽递送的流感病毒M2胞外区通用DNA疫苗在小鼠体内的免疫效力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设计通用甲型流感病毒DNA疫苗,并检测其在小鼠体内的免疫效力.方法 合成含H1N1、H3N2、H9N2亚型甲型流感病毒M2(3M2e)胞外结构域的DNA序列,克隆至载体pVAX1中,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VAX1-3M2e.将质粒pVAX1-3M2e分别与细胞穿透肽(cell penetrating peptides,CPPs)RVG9dR、Protamine、RVG9dR+Protamine 多肽复合物(质量分数1∶1)按不同质量分数混合(1∶0.5、1∶1、1∶2、1∶4、1∶8),进行凝胶阻滞试验,以确定DNA与CPPs的正确结合;并通过细胞荧光试验在细胞水平(293T细胞)检测CPPs的递送效率.选择RVG9dR+Protamine递送质粒pVAX1-3M2e经肌内免疫雄性BALB/c小鼠(多肽复合物两种剂量:25 μg pVAX1-3M2e+500 μg多肽复合物、50 μg pVAX1-3M2e+1000 μg多肽复合物,每组8只小鼠),检测通用甲型流感病毒DNA疫苗对3种亚型流感病毒(H1N1、H3N2、H9N2)的交叉保护作用.结果 DNA与RVG9dR、Protamine、RVG9dR+Protamine的最佳结合比分别为1∶2、1∶2、1∶1;RVG9dR+Protamine在1:20的质量分数下对质粒pVAX1-3M2e具有超强的递送效率;50 μg pVAX1-3M2e+1 000 μg多肽复合物对3种亚型流感病毒攻毒组小鼠的保护率均为100%.结论 由RVG9dR+Prot-amine多肽复合物递送的质粒pVAX1-3M2e在小鼠中提供了针对3种亚型甲型流感病毒的交叉保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长期保护效力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HPV疫苗对宫颈癌的预防作用已经在众多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中得到验证。其中试验人群的随访年限一般为5~6年。临床试验结束后,为了验证疫苗的长期有效性,部分地区开展了系列长期随访研究,本文检索了目前国内外对HPV疫苗长期保护效力相关研究。目前公开的数据显示对疫苗保护型别相关的宫颈上皮内瘤病变2级及以上保护效力均高于90%。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在美国50岁及以上成人中的保护效果:基于数据库的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1994—2018年,带状疱疹(HZ)发病率每年升高3.1%,发病率从286/10万人年上升到579/10万人年。重组带状疱疹疫苗(RZV)预防带状疱疹的保护效力已在临床试验中被验证超过90%,而在真实世界中RZV预防效果尚未被研究。由于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存在明显差异,如疫苗接种者的健康状况、HZ诊断方法等,因此评估RZV在真实世界中的保护效果至关重要。因此,研究者通过真实世界OLDW(OptumLabs Data Warehouse)数据库,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以评估RZV对50岁及以上且无免疫功能受损人群的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流行病学方法在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上市前后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安全有效的疫苗是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肺炎大流行的核心措施之一,从疫苗上市前安全性、保护效力的实验性研究到上市后安全性监测和人群保护效果的观察性研究,流行病学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列举国内外研究案例,系统介绍了临床试验、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在疫苗上市前后的应用及设计要素,以期丰富流行病学教学案例。另外,在新冠病毒疫苗上市后,国外多个国家在短时间内组织开展了规模数十万到千万人的人群观察性研究,得益于这些国家完善的公共卫生、医疗、医保等信息系统,通过不同数据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整合分析。这对我国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混合接种方案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前,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仍处于大流行阶段,疫苗接种是最有效的防控策略之一。同源接种是现阶段标准的COVID-19疫苗接种方案,但是由于疫苗可及性、保护效力下降等问题,疫苗混合接种方案的研究正逐步开展。本文综述疫苗混合接种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后续COVID-19疫情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有效性评价中的相关问题探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现以来,席卷了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安全且有效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是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有效手段之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的关键性临床研究通常采用安慰剂对照的保护效力试验,以观察疫苗是否可以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病率。本文即将对新冠疫苗保护效力临床试验中研究设计和研究终点的考量、统计学评价方法、主要估计目标的选择以及针对不同伴发事件的解决策略等进行介绍和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对新冠病毒疫苗免疫效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coronavirus 2,SARS-CoV-2)疫苗的研发上市,接种疫苗已成为阻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传播的最有效途径。然而,SARS-CoV-2变异株的不断出现对疫苗的免疫效力带来了一定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对目前主要出现的SARS-CoV-2变异株及其变异位点进行了总结,分析了SARS-CoV-2变异株对疫苗免疫保护效力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开展疫苗临床研究 优化疫苗免疫策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有效疫苗的研发需经历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在疫苗上市使用之前需经过严格的临床前研究和Ⅰ、Ⅱ、Ⅲ期临床试验评估其安全性(耐受性)、免疫原性和保护效力。上市之后亦需通过Ⅳ期临床试验进一步评价疫苗在人群中的实际保护效果和安全性,并结合疾病流行特征,进一步优化调整免疫策略。本期重点号报告了多种疫苗上市前、后临床研究的重要结果,对支持疫苗上市获批和上市后应用极有帮助。在当前新型冠状病毒疾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我们鼓励持续推进包括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在内的疫苗临床研究,为疫苗应用人群提供技术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HIV-1包膜糖蛋白V1V2区中和表位及疫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I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I,HIV-1)感染引起的一类疾病。HIV-1在全球范围广泛传播,破坏免疫系统,一旦感染终身带毒,致死率高。在已经完成的Ⅲ期HIV-1疫苗效力试验中,RV144是唯一显示出免疫保护效果的疫苗,且免疫保护效果与HIV-1病毒包膜gp120 V1V2区域的抗体相关。HIV-1包膜V1V2的氨基酸序列及结构赋予病毒重要功能,包括进入靶细胞、诱导广泛交叉中和抗体及与α4β7整合素分子的相互作用等。根据V1V2结构域特征设计免疫原是研制疫苗的重要策略。现就HIV-1包膜V1V2区结构特征、中和表位及疫苗的研究进展作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不同黏膜佐剂的艰难梭菌类毒素B疫苗微针经皮免疫效应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基于不同黏膜佐剂的艰难梭菌类毒素B( Clostridium difficile toxoid B,CdtB)疫苗的微针经皮免疫效果,为艰难梭菌感染的防治提供思路。 方法:纯化的艰难梭菌B毒素(TcdB)经甲醛脱毒制备成CdtB疫苗,采用不同剂量的疫苗单独或加入黏膜佐剂的方法,于0 d、7 d、14 d、28 d、42 d微针经皮免疫雌性BALB/c小鼠,定期检测小鼠特异性血清IgG和粪便中IgA的效价水平变化,通过细胞中和试验和艰难梭菌人工感染免疫小鼠的方法来评价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1)CdtB疫苗单独微针免疫小鼠后,随着剂量与免疫次数的增加,产生了较好的血清特异性抗体IgG,粪便中也出现较高水平的IgA;(2)用含有热不稳定肠毒素(LT)佐剂、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佐剂的CdtB微针免疫小鼠,各组的血清特异性IgG效价趋势随着免疫剂量增加而提高,含有LT佐剂的免疫组效价变化趋势明显较好;与不加佐剂组比较,各组粪便中特异性IgA效价抗体水平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佐剂效应不明显;(3)分别用10 μg CdtB单独微针免疫小鼠和腹腔注射小鼠,虽然微针免疫与腹腔注射后小鼠血清IgG效价差别不大,但微针免疫可明显提高粪便中特异性IgA水平;(4)细胞中和试验和小鼠攻毒保护试验结果说明CdtB疫苗微针免疫可产生一定的保护效力。结论:CdtB疫苗微针经皮免疫小鼠的黏膜免疫效果较好,黏膜佐剂LT和CTB对CdtB疫苗的微针经皮免疫的佐剂效应不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