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宫腹腔镜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效果影响因素分析及其预测效力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CSP)患者宫腹腔镜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效力.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4年1月本院100例CSP患者临床资料,均行宫腹腔镜手术治疗,依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83例)、无效组(17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阴道超声指标、术前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等临床资料;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CSP患者宫腹腔镜治疗效果的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影响因素对宫腹腔镜治疗无效的预测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剖宫产产次、孕周、瘢痕妊娠类型、孕囊体积、子宫瘢痕处肌层厚度、瘢痕处血流分级、术前血清β-hCG水平与CSP患者宫腹腔镜治疗效果有关(P<0.05).logistic多因素显示,瘢痕妊娠类型为外生型(OR=4.300)、孕囊体积大(OR=1.674)、瘢痕处血流分级为Ⅲ级(OR=2.811)、子宫瘢痕处肌层厚度小(OR=0.070)、术前血清β-hCG水平高(OR=1.003)是CSP患者宫腹腔镜治疗效果不佳的影响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上述影响因素均对CSP患者宫腹腔镜治疗无效有一定预测效能,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7、0.760、0.727、0.872、0.938.结论:瘢痕妊娠类型、孕囊体积、瘢痕处血流分级、子宫瘢痕处肌层厚度、术前血清β-hCG水平均可影响CSP患者宫腹腔镜治疗效果,且均有一定预测效力,临床可据此早期识别危险人群,对应处理以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PMC指数模型的健康中国行动政策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对我国健康中国行动政策进行量化分析,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完善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6-2023年国家级、省级层面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政策为研究对象,使用文本挖掘方法构建包含9个一级变量和41个二级变量的政策一致性(Policy Modeling Consistency,PMC)指数模型,对健康中国行动政策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以筛选出的32份健康中国行动政策作为样本政策,PMC指数平均值为7.81,政策质量均在良好及以上,处于中度凹陷水平.一级变量中政策性质、政策内容、政策评价等PMC指数平均值较高,政策激励和效力级别维度的不足之处比较明显.结论 健康中国行动政策整体覆盖较为全面,但仍存在效力级别层次单薄、政策多元激励及相应政策工具运用不足、地域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未来应从丰富效力级别、均衡政策工具使用、加强地区间交流学习等方面进行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性别因素对羟考酮抑制患者喉罩置入反应效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性别因素对羟考酮抑制患者喉罩置入反应效力的影响。方法:拟行喉罩全身麻醉下择期手术患者,年龄18~59岁,ASA分级Ⅰ或Ⅱ级,BMI 18~28 kg/m 2,根据性别分为男性组(M组)和女性组(F组)。采用改良Dixon序贯法进行研究,每组首例患者静脉注射羟考酮0.10 mg/kg,同时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 μg/ml,效应室浓度与血浆浓度平衡后,脑电双频指数(BIS) ≤ 60时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3 min后置入喉罩。若喉罩置入反应阳性,则下一例患者羟考酮用量增加1个阶梯剂量,否则降低1个阶梯剂量,相邻剂量比值1.1,重复此过程,直到出现第7个转折点。喉罩置入反应阳性标准:喉罩置入后2 min内心率最大值或平均动脉压最大值的升高幅度超过置入即刻水平的20%。采用probit法确定羟考酮抑制喉罩置入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 50)。 结果:M组最终纳入28例,F组25例。M组ED 50(95%可信区间)为0.105(0.091~0.115) mg/kg,F组ED 50(95%可信区间)为0.087(0.082~0.094) mg/kg。M组ED 50高于F组( P<0.01)。 结论:羟考酮抑制患者喉罩置入诱发伤害性刺激的效应与性别因素有关,对女性的效力增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重组病毒载体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2019年底的新冠疫情加速了全球各研究机构对新冠疫苗的研发。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多种技术平台的新冠疫苗中,重组病毒载体类疫苗表现出较好的免疫原性优势和效力,但同时出现的疫苗安全性和载体预存抗体等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将概述重组载体疫苗的设计理念和发展历程,梳理当前不同重组病毒载体新冠疫苗的临床研究进展,并阐述其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重组载体类疫苗的研究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重组戊型肝炎疫苗不同免疫程序诱导小鼠产生IgG抗体的变化趋势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不同免疫程序中BALB/c小鼠体内针对重组戊型肝炎疫苗的特异性IgG抗体含量的动态变化趋势。方法:将戊型肝炎疫苗系列稀释后腹腔免疫BALB/c、C57BL/6、NIH和KM品系小鼠,筛选适宜的动物模型。将适宜的模型动物随机分为一针免疫组(0周免疫)、二针免疫组(0-4周免疫)、三针免疫组(0-4-12周免疫)和佐剂对照组(与各实验组免疫程序相同),眼内眦采血收集血清,对不同时间节点的血清抗体进行定量检测并分析其含量变化趋势。结果:C57BL/6和KM这两个品系小鼠在免疫戊型肝炎疫苗后各剂量组抗体阳转率较高,显示应答过于敏感。BALB/c和NIH品系小鼠对各剂量组疫苗免疫应答程度比较适宜,抗体阳转率也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本研究选用BALB/c小鼠作为动物模型。一针免疫组的BALB/c小鼠体内特异性IgG抗体含量在第10周左右达到峰值,为44.35 U/ml,下降后维持在(5.52~13.28) U/ml;二针免疫组在加强免疫后抗体迅速上升于第8周达到峰值,从第10周开始血清抗体浓度开始缓慢下降至平稳期,最终维持在(16.50~32.54) U/ml;三针免疫组在1~12周的血清抗体变化趋势与二针免疫组相似,第三针加强免疫使小鼠体内抗体含量明显增加,并且延长了抗体的衰减周期,其特异性IgG含量维持在(62.65~72.61) U/ml,分别是一针免疫组和二针免疫组的9倍和3倍。结论:本研究确定了BALB/c小鼠适宜作为动物模型探究不同免疫程序中戊型肝炎疫苗特异性IgG抗体含量动态变化趋势,为进一步研究该疫苗的体内效力提供数据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长期保护效力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HPV疫苗对宫颈癌的预防作用已经在众多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中得到验证。其中试验人群的随访年限一般为5~6年。临床试验结束后,为了验证疫苗的长期有效性,部分地区开展了系列长期随访研究,本文检索了目前国内外对HPV疫苗长期保护效力相关研究。目前公开的数据显示对疫苗保护型别相关的宫颈上皮内瘤病变2级及以上保护效力均高于90%。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医疗过错的认定规则及完善路径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医疗过错的认定是医疗侵权责任成立的核心要件。常见的医疗过错包含医疗伦理过错、医疗技术过错、病历书写/保管过错与组织协调过错,有类型化探讨之必要。实践中医疗过错认定规则的司法适用出现了偏差,主要体现为:医疗水平认定标准模糊、诊疗规范适用绝对化、医疗过错的免责事由存在争议及司法过度依赖医疗损害鉴定意见等。完善医疗过错的认定规则应遵循如下路径:明确医疗水平判断的“理性医生”标准;限缩法律上诊疗规范的范畴,排除其绝对适用效力;规范医疗过错的免责事由,认可紧急医疗措施的免责性,重视患者的个体差异;审慎对待医疗损害鉴定意见,明确其只能作为案情判断的辅助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国际医学教育认证体系的现状与启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医学教育认证对保障和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orld Federation for Medical Education,WFME)以及美国、英国等国的医学教育认证制度较为完善,回顾其医学教育认证体系建立的历程对健全我国医学教育认证体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通过总结WFME以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的医学教育认证体系的历程与现状,提炼我国医学教育认证中可借鉴的经验,包括提高教育认证效力,提高学生认证的参与度及扩大认证范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Eplet及EMS配型预测新生DSA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风险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错配数及不同类型错配评分预测肾移植术后发生新生供者特异性抗体(DSA)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风险的效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4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174例肾移植受者及其供者的HLA高分辨配型错配数、Eplet错配评分及EMS错配评分。174例受者中,13例术后发生新生DSA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受者作为研究组,161例肾移植术后新生DSA阴性受者作为对照组。结合临床数据,分别评估三种方案预测肾移植术后发生新生DSA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风险的效力。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HLA配型错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0和6.65, P=0.5824);Total Eplet错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78和36.47, P=0.0876),Abver Eplet错配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23.33和17.07, 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针对HLA-A的EMS评分(15.06和9.73, P=0.0425)、HLA-B的EMS评分(16.53和8.06, P=0.0468)、HLA-DQ的EMS评分(22.30和17.96, P=0.0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对HLA-DR的EMS评分(23.99和13.85, P=0.13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Abver Eplet错配评分及针对单个HLA位点的EMS错配评分能更好的预测肾移植术后发生新生DSA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预测胰腺切除术后并发临床胰瘘的前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运用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WE)的声触诊组织弹性成像与量化(VTIQ)技术定量评估胰腺实质与病灶的质地,并探讨其在预测胰腺切除术后并发临床相关术后胰瘘(CR-POPF)中的潜在价值。方法:前瞻性地纳入2021年3-12月拟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胰腺切除术的患者。在计划手术前1周内应用VTIQ对患者进行SWE定量评估,测量胰腺病灶内及门静脉前方胰体部正常腺体实质的剪切波速度值(SWV)。外科医师术中直接触诊胰腺并定性评估其软硬度。术后根据2016年国际胰瘘研究小组(ISGPF)的标准,经3周的随访,评估是否发生胰瘘并对其进行分级。将并发B/C级胰瘘患者归为CR-POPF阳性组,并发A级胰瘘(生化瘘)或未并发者归为CR-POPF阴性组。通过ROC曲线分析,确定预测胰腺切除术后并发CR-POPF的临界SWV值,并评估其诊断效力。结果:共有72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7例(65.3%,47/72),胰体尾切除术25例(34.7%,25/72)。术后随访3周显示,共有22例(30.6%,22/72)患者并发CR-POPF。CR-POPF阳性组门静脉前方胰体部实质SWV值显著低于CR-POPF阴性组( P<0.001),而胰腺病灶内部的SWV值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64)。两组之间通过术中触诊定性的胰腺质地分类(软/中等-硬)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89)。以门静脉前方胰体部实质SWV值>1.16 m/s作为预测CR-POPF的临界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816,敏感性为0.760,特异性为0.634,阳性预测值为67.5%,阴性预测值为72.5%。 结论:VTIQ技术通过术前无创、定量评估胰腺实质软硬度,有助于提高胰腺切除术后并发CR-POPF预测的客观性与准确性,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