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综合医院2020年-2022年信息系统数据统计需求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以某综合医院为例,分析不同用途信息数据统计需求现状,为统计信息化多方位服务医院综合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某院信息系统数据统计申请需求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某院3年来共记50个科室提出725条统计需求,主要为职能部门和临床部门申请,数据内容主要围绕门急诊业务及住院业务,医院级管理统计需求逐年递减,3年占比分别为27.78%,26.64%和24.09%,科室级管理统计需求逐年递增,3年占比分别为10.18%,13.49%和15.91%,科研统计需求3年申请数量分别为53,55和61,呈整体递增.统计频率以单次临时统计为主,长期的定时统计多为管理需求,统计流程总体完成率为90.21%.结论 医院信息系统数据统计需求度及完成率较高,医务人员对于医疗数据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特别是通过对系统内核心业务数据的利用与挖掘,医院精细化管理及临床科研素养有所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形成性评价信息平台建设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研究设计了以核心胜任力为导向的住院医师形成性评价方案,依此评价方案构建了形成性评价信息平台,并详细描述了此信息平台的业务流程设计,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评估数据应用,针对住院医师、指导教师、轮转科室、专业基地及住培管理部门进行相应数据反馈,以推动持续质量改进。同时阐述了形成性评价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难点、不足之处及未来努力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院内即时检测质量管理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临床实验室即时检测(POCT)的快速发展对院内统一管理提出了挑战,如何保证POCT操作人员能力水平及资质、如何提升临床实验室开展POCT过程中在人、机、料、法、环等方面质量管理意识、如何帮助全院临床实验室开展院内POCT项目比对以及如何加强院内POCT信息化建设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为此,本文针对院内POCT统一管理、POCT质量保证以及临床科室开展POCT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本院在POCT管理中的做法与体会,提出加强院内临床实验室POCT项目的统一管理,建立POCT的质量管理文件及提升质量意识,确认POCT操作人员的能力与资质、对POCT设备进行备案与校准、开展POCT室内质量控制、POCT检测系统进行院内比对等方面的管理建议及解决对策,指出POCT的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希望能够通过本文,为医院管理者、医务部、护理部、质控科等职能科室对院内POCT 的质量管理提供参考,为临床实验室在POCT工作中的困惑找到有帮助的答案,以共同努力规范院内POCT质量管理,保证检验检测结果准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广州某医院手术科室开展预住院方式的实践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开展以来,对医院的运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节约医院运营成本,提升医疗业务效率,是医院管理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广州某三级甲等医院以信息化升级为支撑,改造就诊流程,在部分手术科室开展预住院方式。数据显示,预住院方式能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升医院运行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护理绩效动态分配方案在眼科专科护士绩效考评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护理绩效动态分配方案在眼科专科护士绩效考评中的应用。方法:2019年1~6月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及计算机软件建立医院绩效考核信息化平台,收集眼科护士工作效率数据,综合考虑眼科护士护理工作质量及科室效益,根据各层级护士能力、岗位责任、班次综合考核护士的个人能力,并利用信息化平台实施绩效分配,比较实施前(2018年7~12月)及实施后(2019年1~6月)眼科专科护士绩效考评总评分、护理质量及护士对考核满意度评分。结果:实施后眼科护士绩效考核总评分、护理质量总评分及考核满意度总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护理绩效动态分配方案可优化眼科专科护士绩效考评体系,量化护士工作量,提高眼科护士护理管理效率,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护士护理服务质量及其对考核的满意度,实现持续质量改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分时分级管理实现方舱医院批量新冠感染者高效应急救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基于灾害救援及急诊分诊理论,以四川援长春医疗队执行长春工人体育馆方舱医院(简称长春工体方舱)救援实践为例,介绍如何快速组建医生团队以实现批量患者的高效应急救治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横断面分析和前瞻性观察方法开展研究。横断面分析2022年4月支援长春工体方舱医院的四川医疗队医生的基本情况。工作量为2022年4月3月至28日在长春工体方舱的患者总数。在任务开始时、任务第1周、第3周利用五分评分法反映医生身心状态、压力状态和救援成就感。动静态分时舱内外联动排班和患者分级分区管理方案在方舱运行10 d时完成全部实施,对比方案实施前后医生查房效率和自评分变化,总结救援成绩。结果:承担长春工体方舱医院运维的四川援长春医疗队56名医生来自14家医院12个专业科室。在常规培训及分工基础上,通过动静态分时舱内外联动排班及基于信息化的患者分区分级管理措施的实施,批量患者入舱收治时间从每人(14.64±10.09)min缩短至(6.80±5.10)min( P<0.01),静态查房时段每位医生每小时可查看患者数从(28.50±12.26)人提高到(68.43±19.95)人( P<0.01),共收治患者1 293人,舱区零死亡、零事故、无轻症转重症。35名医生完成连续调查,措施实施前,医生身体状态评分略有下降,方案实施后趋势改善( P<0.01),方案实施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改善( P=0.03)、压力感受自评分降低( P<0.01)、职业成就感自评分提高( P<0.01),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根据方舱批量患者应急救治工作特点,对临时召集的医生团队进行基于舱内外联动机制的动静态分时排班和借助信息化技术的患者分级分区管理有利于提高救治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压力和风险暴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病理设备信息化管理的设计和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信息化全流程管理系统在病理设备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病理科通过编码科室设备和生成二维码、录入设备相关信息、构建与设备相关的管理模块建立科室设备档案,同时确立设备的责任人和所承担的工作,实现了设备的全流程日常管理。通过建立设备档案和确立责任人,完善了设备日常状态的管理、设备的维修和保养记录,科室年设备故障率和所用费用等以统计报表形式呈现,实现了设备的全流程无纸化管理。信息化全流程设备管理系统摒弃了以纸质表格和纸质文件为依托的设备管理模式的弊端,使设备管理更简单高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试剂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当代病理科建设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病理科致力于建立并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自2017年5月试运行ISO15189管理体系以来,试剂管理的传统手工作业模式暴露了诸多问题。科室决定基于试剂管理需求,依靠信息化手段,引入试剂信息化管理系统,以期提升试剂耗材管理效率。试剂系统采用Java作为开发工具,通过B/S结构针对试剂管理的全流程功能模块进行设计,维护简便。试剂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需导入自购试剂信息合理规划建立4大库,即供应商基本信息库、试剂信息库、人员权限库及存放位置库。运行以来不断优化升级,一方面可实时追踪以保证体外诊断试剂的可溯源性,同时能够避免和减少试剂在购、销、用环节中的损失进而提高科室经济效益;最终实现更好地保障检查、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为精准医学时代下的精准诊断提供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医院智慧运营管理平台建设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随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不断推进,公立医院亟须转变管理模式,实现内涵式发展,向自身管理要效益成为紧迫任务。作者通过阐述医院智慧运营管理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实践,结合实际应用,以信息化建设为工具,搭建运营数据仓库,建立科室核算模型,探索医院智慧运营管理的建设路径,为推进医院运营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提升运营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住院患者医疗服务行风风险防范预警指标及信息化管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从源头上预防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是医院行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作者围绕医疗服务规范化管理要求,通过文献分析、专家咨询等,梳理相关行风风险点,从"合理住院、合理收费、合理治疗、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用耗"6个层面构建行风预警框架,并明确14个行风预警指标,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发行风风险预警系统,实现对住院患者医疗服务行为的信息化监管。实践发现,风险预警系统通过量化分级的方式,实时关注行风指数,起到了行风精准管理的作用,提高了行风管理效率。行风预警体系可促进医疗服务行为的规范化管理,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并可作为临床医生、科室行风管理的重要手段及考核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