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生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系统偏好与其自主学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系统的性能、功能和推荐方式的偏好,以及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构建有效的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工具提供参考。方法:以某医科大学大一至大三医学生482人为研究对象,使用电子版自主学习量表及自制医学教育学习资源推荐系统的性能、功能及推荐方式量表进行问卷调研。使用SPSS 26.0进行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秩和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究医学生信息资源推荐系统的性能、功能及推荐方式偏好与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性。 结果:医学生对于学习资源推荐系统的学习性[(4.35±0.58)分]、准确性[(4.32±0.62)分]和时效性[(4.32±0.62)分]具有较高的需求和偏好。对于推荐系统的功能方面,在社交功能中的关注[(4.10±0.71)分]、分享[(3.94±0.82)分],在交互功能中的搜索[(4.35±0.59)分]、反馈[(4.09±0.73)分]、发表[(3.80±0.88)分]都得到了较高的评分。对于推荐方式偏好,基于学科联系[(4.07±0.66)分]、基于时间线[(4.02±0.74)分]等方面得分更高。与自主学习相关性较高的有信息资源推荐系统的时效性( r=0.367)、社交属性( r=0.361),以及基于类似人群维度( r=0.316)。 结论:医学生对学习资源推荐系统的各类性能、功能和推荐方式较为熟悉且态度积极,具有学习资源推荐系统构建及相关资源平台建设的认知基础。该系统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推进医学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23版国际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疗指南解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2015年国际儿童急性肺损伤共识会议(pediatric acute lung injury consensus conference,PALICC)首次发布了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pediatric acute respiratory dystress syndrome,PARDS)的具体定义,并提供了诊疗指南和未来研究方向 [1]。在之后的几年里,随着基础与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很多关于(P)ARDS的新观念和新进展:包括病理生理学研究的深入、肺保护性通气相关新概念(驱动压、机械能、自发性肺损伤)、新技术[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HFNC)]以及快速发展的医疗保健系统(信息学、临床决策工具)等 [2,3,4],对2015版PARDS指南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考验。与此同时,实践表明,在资源有限环境下,按照2015版标准诊断PARDS存在一些困难,且在其治疗上也存在一定差异。此外,最近的文献强调了不同PICU中心在实施2015版PARDS指南上的一些差异性 [5,6],发现不遵循指南与更高的病死率相关 [7,8]。这些原因都促使了PALICC-2的召开,以便更加细化PARDS的诊断和更新相关的诊疗方案。通过系统的文献检索、证据识别评估及专家们的投票和磋商,会议最终于2023年2月发布了第二版国际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疗指南(PALICC-2指南) [9]。该指南共有34条临床推荐建议(1个强推荐,33个一般推荐),另有112条声明:其中18条关于PARDS和PARDS倾向的诊断标准、55条良好的实践声明、7条医疗保健政策声明和32条研究方向陈述。本文对主要内容介绍如下,同时对相较于2015版指南的更新部分做了重点解读,限于篇幅,省略了方法学内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及抑郁非药物干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及抑郁非药物干预的最佳证据。方法:按照"6S"证据资源金字塔模型,从上至下逐层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国际指南网、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国际肾脏病学会网站、医脉通、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和网站中关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及抑郁非药物干预的证据,包括指南、专家共识、最佳实践信息册、系统评价、Meta分析等。检索时限为2013年9月1日—2023年9月1日,由2名研究人员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提取证据,结合证据评价小组意见进行证据汇总及推荐。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其中指南1篇、专家共识2篇、临床决策1篇、证据总结1篇、系统评价13篇。从筛查与评估、运动干预、改善生活方式、心理干预、其他方式干预、人员与信息支持6个方面汇总了22条最佳证据。结论:基于循证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及抑郁状态的非药物干预手段多样,证据应用时应遵循个体化原则,证据之间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分娩方式决策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遴选并提取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分娩方式决策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方法: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检索中国指南网、国际指南图书馆、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指南库、美国指南网、Joanna Briggs Institute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UpToDate、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护理文献累积索引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关于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分娩方式管理及决策的所有证据,包括指南、系统评价、证据总结、推荐实践、最佳临床实践信息册以及原始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5月1日。由2名研究者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证据。结果:共纳入证据13篇,包括指南6篇,专家共识1篇,系统评价6篇,共总结15条最佳证据,包括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选择性再次剖宫产人群、选择性再次剖宫产人群/子宫破裂影响因素、分娩方式管理、分娩决策工具4个方面。结论:建议临床应用证据时,应根据所在医疗机构的资源、医务人员应用证据的促进和阻碍因素、临床医生的合理判断、产妇提供的临床数据、产妇及家属意愿等进行证据选择。且由于最佳证据随时间推移不断更新,应用者还需持续更新证据,最终以科学的方法解决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分娩方式决策的问题,从而提升护理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资源推荐系统需求偏好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医学生关于教育资源推荐系统的需求偏好,以及这种需求偏好与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性。方法:2021年4月,以某医科大学一年级至三年级临床医学专业48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自主学习量表及自制医学教育资源推荐系统的需求偏好(包含内容偏好与使用偏好)问卷进行调研。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医学生信息资源推荐系统需求偏好与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性。结果:共277人(57.5%)使用过医学教育资源推荐系统;自主学习中人际交流维度( OR=0.895,95% CI:0.824~0.972, P=0.008)会影响医学生信息资源推荐系统的使用情况;医学生信息资源推荐系统内容偏好的顺序为专业学习资源、职业发展资源、拓展学习资源、娱乐放松资源、课外活动资源;医学生人际交流能力与5种教育资源的期待程度均呈正相关(线性回归系数分别为0.172、0.153、0.308、0.297、0.336,均 P<0.05)。 结论:医学生对信息资源推荐系统的使用较为积极,专业学习资源为其首要偏好内容,医学生信息资源推荐系统的使用与内容偏好均与自主学习能力相关,推进医学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有利于促进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全球子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治疗指南制订现状的系统综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系统梳理与总结全球子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治疗指南的制订现状和推荐意见。方法:以“uterine cervical neoplasms”“cervix cancer”“cervical neoplasm”“cervical precancerous lesions”“treat*”“guideline*”“practice guideline*”“consensus”“recommendation*”“guidebook*”“子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治疗”“指南”“规范”“共识”为关键词,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截至2021年7月8日收录的文章,辅以检索世界各国的卫生网站最新的与子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治疗相关的指南,语种限定为中文和英文。共纳入文献38篇,对指南的基本信息、针对不同人群的推荐意见等进行摘录和整理分析。结果:共纳入国内外24部子宫颈癌前病变治疗指南和14部宫颈癌治疗指南,覆盖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大多数指南对宫颈上皮内瘤变1级(CIN1)人群推荐随访观察;针对宫颈上皮内瘤变2/3级(CIN2/CIN3)人群,视患者具体情况推荐消融治疗或切除治疗,其中发达国家指南优先推荐采用切除治疗。在中低资源国家,鉴于医疗资源的可及性,推荐在阴道镜检查满意时消融治疗可作为切除治疗的替代疗法;针对原位腺癌(AIS)人群,视患者有无生育需求推荐宫颈锥切术或全子宫切除术;针对宫颈癌患者,大多数指南推荐采用手术治疗早期疾病和较小病变,同步放化疗通常是中晚期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在治疗后的人群管理方面,所有指南均推荐治疗后应进行长期随访监测疾病复发情况,随访方法包括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和(或)细胞学检查或阴道镜检查。针对子宫颈癌前病变,大多数指南推荐治疗后的6或12个月进行随访,针对宫颈癌推荐治疗后的3~4个月进行随访。结论: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布的子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治疗推荐具有一定差异。需在充分借鉴全球治疗指南的基础上,考虑不同地区医疗资源配置现状,构建适合我国的子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治疗和管理指南,提高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皮肾活检患者术后观察时间及卧床时间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检索并总结经皮肾活检患者术后观察时间及卧床时间的相关证据,为经皮肾活检患者的术后护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肾活检""肾穿刺"等检索词,基于"6S"证据资源金字塔模型系统检索国内外各类指南网站、循证数据库、原始研究数据库以及专业协会网站等发布的有关经皮肾活检患者术后观察时间及卧床时间的相关证据,包括指南、最佳实践信息册、证据总结、系统评价、专家共识及原始研究等。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7月1日。由2名研究者对纳入的文献独立评价后,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及总结。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1篇指南、5篇队列研究、3篇横断面研究。从术后观察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2个方面进行汇总,最终形成6条最佳证据。对于经皮肾活检术后并发症发生低风险的患者,推荐术后观察时间为6~8 h,但将观察时间进一步缩短至4~5 h可能也是安全和充分的。对于经皮肾活检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最高的患者、住所距离医院较远的患者、独居患者或活检后可能有显著心理应激的患者,建议延长观察时间,可长达24 h。结论:基于现有证据,缩短经皮肾活检术后的卧床时间似乎是可行的,但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探讨术后最佳卧床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全球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指南制定现状的系统综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系统了解全球预防性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接种指南的制定现状和发展历程。方法:以“乳头状瘤病毒疫苗”“HPV疫苗”“指南”“推荐意见”“共识”以及“papillomavirus vaccines”“wart virus vaccine”“guideline”“practice guideline”“health planning guidelines”“guidelines as topic”“practice guidelines as topic”“immunization programs”为关键词,检索PubMed、Embase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HPV疫苗接种指南文献,语种限定为中文和英文。截至2020年8月发表的文献共18篇,对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进行摘录和整理分析。结果:18部指南包括1部全球性的WHO立场文件,6部国家或省级免疫规划指导文件及11部学术性机构推荐文件。在国家或省级免疫规划文件中,常规接种年龄多为11~13岁,补接种年龄上限为17~26岁。学术性机构的推荐意见基本与WHO立场文件一致:9~14岁女孩为主要推荐人群,资源充分时可扩大至男孩或更大年龄组女性。≥26岁成年女性群体接种的成本效益有限,推荐基于个体接种。仅3个国家检索到随免疫规划同步更新的指南文件,主要围绕扩展接种人群,开展阶段性补接种、更新疫苗种类、调整免疫程序四个方面进行。结论:我国可充分借鉴全球指南文件中不同人群的推荐意见及发展历程,并结合中国人群的流行病学证据、资源与免疫规划现况,早日形成HPV疫苗接种的本土化推荐意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神经外科患者术后谵妄非药物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国内外神经外科患者术后谵妄非药物管理的相关证据,为医护人员制订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最佳证据总结。针对神经外科患者术后谵妄非药物管理的问题,依据"6S"证据资源金字塔模型,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指南网及专业协会网站,纳入神外科患者术后谵妄非药物管理相关证据,包括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临床决策、系统评价、证据总结等,检索时限为2016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由2名研究员独立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及证据提取,并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证据预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2014版)对纳入的证据进行分级及推荐级别判定。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其中指南6篇、专家共识3篇、系统评价3篇、证据总结3篇、临床决策2篇。最终从危险因素评估、筛查、非药物预防、非药物治疗、信息支持与健康教育、随访与评价、医务工作者培训7个方面汇总出39条最佳证据。结论:神经外科患者术后谵妄非药物管理的最佳证据较为全面,医务人员可根据临床情境及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证据,审慎、合理地进行证据转化与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居家老年人群跌倒预防策略及措施的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检索预防居家老年人群跌倒的策略和措施的相关证据,对最佳的证据进行总结,为社区普及和规范老年人跌倒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BMJ最佳临床实践、UpToDate、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RANO)、美国指南网(NGC)、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Cochrane Library、JBI COnNECT+等循证资源数据库;另外,补充检索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CDC)、Pub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网中的相关居家老年人群跌倒预防策略及措施证据,包括指南、证据总结、最佳实践信息、推荐实践及系统评价/Meta分析。由2名研究者对纳入的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结果:最终共纳入文献13篇,临床决策1篇、指南6篇、证据总结1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5篇,最终总结了8条最佳证据。结论:合理按照预防居家老年人群跌倒策略和措施最佳级别证据,规范化的预防老年人跌倒和跌倒损伤,提高老年人群健康相关的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