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儿童胰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4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在儿童胰腺外科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普外科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行达芬奇机器人胰腺手术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2例,平均年龄为8.2岁,年龄范围为5岁6个月至13岁。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例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胰腺肿瘤剜除术;胰腺假性囊肿1例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胰腺假性囊肿切除术;胰管结石1例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胰管切开取石、胰管修补术;胰体部脂肪瘤1例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胰腺脂肪瘤剜除术。对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进行分析。以"机器人手术(Robotic surgery)"、"儿童(Children)"和"胰腺手术(Pancreatic surgery)"为中英文关键词,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截至2021年12月的文献,进行文献复习。结果:4例患儿手术过程顺利,无中转开腹,无术中输血,手术时间110~300 min,术中失血量10~25 ml,术后恢复顺利,术后住院时间7~11 d,无胰瘘、出血、腹腔感染、伤口感染等并发症,随访6~12个月,无肿瘤复发等。通过文献检索,共有12例纳入本次研究,其中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5例,胰岛素瘤2例,胰腺囊肿1例,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胰管结石3例。结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具有高清晰性和高度灵活性,机器人辅助儿童胰腺手术安全可行,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结肠假性脂肪瘤病2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假性脂肪瘤是一种罕见的结肠良性病变,内镜下表现为略高于黏膜的白色或黄色黏附斑块,显微镜下表现类似于黏膜脂肪增多症,但并非由脂肪细胞组成。该病发病率极低,国内鲜见报道,多数消化内镜医师对其不熟悉,易被误诊、漏诊。该病的明确诊断需借助病理结果,其典型表现为黏膜固有层聚集较多形似脂肪细胞的空泡。现报告2例结肠假性脂肪瘤病的诊治过程,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超声造影检查在肾脏非典型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检查对肾脏非典型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6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44例肾脏非典型占位性病变患者的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资料。男26例,女18例。年龄(55.9±13.7)岁。44例共47个占位,均行常规超声检查观察肿物的位置、大小、回声、边界、彩色血流情况,做出常规超声诊断。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肿物增强时相、增强水平、增强模式、是否有环状增强,做出超声造影诊断。将超声检查诊断与最终病理或临床诊断进行比较。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对肾脏非典型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本研究47个病灶中,诊断为恶性15个,良性32个。19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诊断,分别为肾细胞癌13个、肾淋巴瘤2个、肾囊肿3个、炎性肉芽肿1个;28个经增强CT或MRI检查诊断为良性肿瘤或假性肿瘤,且定期随访≥1年无变化,分别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5个、囊肿15个、肾连接部皮质缺损3个、肾柱肥大2个、未萎缩肾实质1个、驼峰肾1个、瘢痕1个。常规超声检查病灶最大径(2.5±1.3)cm。肾细胞癌常规超声检查以低回声多见(8/13);超声造影检查以快进快出为主(9/13),多为不均匀低增强(6/13),9个发现假包膜,6个发现坏死。2个肾淋巴瘤常规超声检查均为低回声;超声造影检查均为快进快出,等增强1个,低增强1个。5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常规超声检查为高回声;超声造影检查以慢进慢出为主(4/5),低增强2个,高增强2个,等增强1个。肾囊肿常规超声检查以无回声多见(16/18);超声造影检查,单纯性肾囊肿无增强,复杂性肾囊肿囊壁或分隔薄且均匀强化,呈慢进慢出、等增强或低增强。炎性肉芽肿常规超声检查呈囊实性;超声造影检查实性部分与肾实质同步强化,呈低增强。肾柱肥大、驼峰肾和局限性未萎缩肾实质常规超声检查为低回声;超声造影检查为与肾实质同进同出的均匀等增强,无明显包块轮廓出现。肾连接部皮质缺损和瘢痕常规超声检查为高回声,超声造影检查自始至终无增强。常规超声检查将1个炎性肉芽肿、1个未萎缩肾实质、2个复杂肾囊肿误诊为恶性,2个高回声肾细胞癌误诊为良性;超声造影检查仅将1个炎性肉芽肿误诊为恶性。常规超声检查对良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87.5%,准确性为87.2%,ROC曲线下面积0.871。超声造影检查对良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96.9%,准确性97.9%,ROC曲线下面积为0.984。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查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 结论:超声造影检查对肾脏非典型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效能优于常规超声检查,对于常规超声检查诊断困难的肾肿瘤,以及酷似肾占位病变的良性病变和解剖异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高压氧联合显微外科松解术治疗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33例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联合显微外科松解术治疗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脊髓栓系)(TCS)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烟台山医院骨科和毓璜顶医院骨科收治的脂肪瘤型TCS 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 n=33)和对照组( n=26)。对照组予以常规显微外科松解术治疗,观察组在显微外科松解术的基础上联合HBO治疗。按照术后TCS松解分级标准评定其临床疗效。松解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分光光度计检测脑脊液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光密度( D)值。采用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并判断手术效果及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主要包括胫后神经诱发电位波幅、潜伏期及传导速度3个指标。按照脊柱裂神经量表(SBNS)评定神经反射功能、肌力、大小便情况。采用多功能尿动力学测压仪检测术后患者膀胱顺应性、逼尿肌反射、逼尿肌力量。评估患者治疗后头痛、神经损害、脑脊液漏和假性囊肿、再栓系等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7.88%)明显高于对照组(7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991, P<0.05)。2组患者治疗后逼尿肌反射亢进、膀胱顺应性下降和逼尿肌无力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6.534, P<0.05)。治疗3个疗程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脑脊液MDA水平明显降低,SOD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脑脊液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胫神经传导速度、诱发电位波幅明显升高,潜伏期明显缩短,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胫神经传导速度、诱发电位波幅明显高于对照组,潜伏期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SBNS评分[(14.49±1.7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0.86±1.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782,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出现头痛、脑脊液漏和假性囊肿、神经损害、再栓系的例数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6.395, P<0.05)。 结论:HBO联合显微外科松解术治疗脂肪瘤型TCS疗效显著,脊髓神经元缺血缺氧状态得到改善,胫神经传导速度加快,SBNS综合评分明显提高,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侵袭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伴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超声声像图的特殊表现及其生物学行为,为临床医生正确诊断RAML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例侵袭性经典型RAML伴假性动脉瘤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病理学特征分析其超声声像图表现及其生物学行为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女性,60岁,因腰部不适于当地医院行CT检查时发现左肾占位性病变就诊本院.专科查体和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超声提示左肾增大,上极囊实性肿块伴假性动脉瘤形成(源于叶间动脉);增强CT影像提示左肾上极肾癌可能性大,瘤体内动脉瘤形成,伴左侧肾上腺受侵.行腹腔镜下左肾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具有侵袭性行为的经典型RAML.结论:经典型RAML可具有侵袭性生物学行为.伴假性动脉瘤形成是RAML超声声像图的特殊表现,与其他肾脏肿瘤较难鉴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MRI对下肢软组织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MRI对下肢软组织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病理证实的下肢软组织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MRI表现.结果:25例中,良性11例,其中脂肪瘤5例,骨化性肌炎1例,假性动脉瘤1例,血管瘤4例;恶性14例,其中滑膜肉瘤6例,转移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平滑肌肉瘤1例,纤维肉瘤1例,脂肪肉瘤2例.良性组肿块最大径平均(8.36±3.50)cm,恶性组(11.9±4.61)cm,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病变内部信号T1WI、T2WI以均匀中等或中等偏高信号为主,1例伴瘤周水肿;恶性组病变内部信号T1WI、T2WI以不均匀低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4例伴瘤周水肿(P>0.05).良性组6例未强化,恶性组均不同程度强化;良性组5例STIR呈低信号,恶性组2例STIR呈低信号;良性组无周围组织侵犯,恶性组8例伴周围组织侵犯,以上征象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RI能清晰显示软组织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边界、范围、大小、内部成分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下腔静脉肿物的影像学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是静脉从下肢和腹腔脏器回流到右心房的主要通道.下腔静脉的肿块和肿块样病变,包括一组以下腔静脉内充盈缺损或下腔静脉壁受累为主要影像学表现的疾病,如血栓形成、原发良/恶性肿瘤及继发性下腔静脉癌栓等,在腹部影像诊断中相对少见,容易被忽视.认识这些疾病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熟悉常见假性病变,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明确其性质,准确分期并指导临床治疗决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食管裂孔假性脂肪瘤影像表现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下段食管旁假性脂肪瘤(PLTP)影像特点.方法 搜集PLTP 18例(8例同时作了上消化道造影GI和MSCT检查),分析其GI和MSCT表现.结果 5例GI显示下段食管右侧较大软组织影,密度浅淡,粘膜相粘膜粗乱,1例幕状拉吊;充盈相食管腔稍窄,壁较柔软,移位不明显,病变上界常可见;3例His角圆钝,1例随体位变化,1例滑动性裂孔疝胃泡突入PLTP中;3例GI基本正常;18例MSCT示裂孔区食管旁脂肪囊影,内见点条状血管影;MPR脂肪囊下部呈狭颈状,与腹腔脂肪相连,胃左动脉弓状指向或突入食管裂孔.结论 食管裂孔区食管旁密度浅淡软组织影、粘膜和管腔改变轻,上缘见边界,食管无移位及His角圆钝,是PLTP的GI特点;脂肪囊与腹腔脂肪相连伴胃左动脉弓状指向或突入食管裂孔为MSCT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肾窦间隙解剖的肾唇重建技术在肾门肿瘤机器人保留肾单位手术中的应用:单中心286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门肿瘤保留肾单位手术的解剖基础、技巧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实施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的286例肾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02例,女84例;年龄(56.2±9.2)岁;体重指数(26.8±3.5)kg/m2;肿瘤最大径中位值为2.6 cm(0.8~6.0 cm);R.E.N.A.L.评分为(8.2±1.8)分;术前eGFR为(84.5±19.6)ml/(min· 1.73 m2).根据肿瘤位置(肾脏腹侧/背侧)选择不同的入路(经腹腔/后腹腔),采用基于肾窦间隙解剖的肾唇重建技术(Garland技术)对肾门肿瘤进行切除和创面重建.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肾动脉阻断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定期随访,记录术后肾功能及肿瘤复发、转移情况等.结果 本组286例中284例手术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病例;2例(0.7%)术中转根治术.284例手术时间中位值为120 min(60 ~ 230 min),肾动脉阻断时间为(18.2±4.1)min,术中出血量中位值为100ml(10 ~ 600 ml).术中修补肾静脉主干或较大属支破损9例,术中、术后输血2例.284例术后住院时间中位值为4 d(2.0~9.0 d),无血尿、尿漏、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等术后并发症.284例病理结果中切缘阳性3例(1.1%),余281例切缘阴性.病理类型:肾透明细胞癌260例(91.5%),嫌色细胞癌8例(2.8%),乳头状肾细胞癌7例(2.5%),嗜酸性细胞瘤5例(1.8%),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例(1.1%),黏液小管梭形细胞癌1例(0.3%).284例中位随访时间为36个月(12~ 54)个月,随访过程中22例失访.术后6个月eGFR为(83.2 ±21.1)ml/(min·1.73 m2).术后局部复发3例(1.1%),无肿瘤远处转移,总体生存率100%.结论 机器人保留肾单位手术(经腹腔/腹膜后入路)处理肾门肿瘤(前唇/后唇)安全可行,基于肾窦间隙解剖的肾唇重建技术能够有效避免术后创面出血、尿漏、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远期肿瘤学控制和肾功能恢复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创面缝合技巧和效果分析(附76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缝合技巧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对 2015 年 3 月~2016 年 3 月收治的 76 例肾肿瘤患者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根据肿瘤位置(肾脏腹侧/背侧)选择不同的入路(经腹腔/后腹腔).肾周脂肪囊内充分游离肾脏肿瘤,于肾脂肪囊背侧与腰大肌间相对无血管间隙游离肾动脉,钝锐结合沿着假包膜切除完整肾肿瘤,对于较大的肿瘤创面,应用倒刺线双层垂直分层交叉缝合技术对合创面,观察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7 6 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根治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为 90 min(60~140)min.热缺血时间 18 min(16~24 min),术中出血 50 ml(20 ~150 ml).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无术后血尿,无尿漏,无动静脉瘘,无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病理结果皆切缘阴性,6 9 例肾透明细胞癌,2例嫌色细胞癌,5 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结论:倒刺线双层垂直交叉缝合技术对合肾脏创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对于预防术后创面出血、尿漏、动静脉瘘以及假性动脉瘤的发生有良好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