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性大学医学传播学通识课程的实践探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为了提高高校学生健康素养、培养学生对媒体传播医学知识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促进健康理念和行为的形成,同济大学同济临床医学院面向通识教育阶段各专业学生开设"健康疾病传播"医学传播学通识选修课程。课程在设计上关注学生需求,提升高阶性和挑战度,应用案例教学方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方法,通过医学传播案例分析、传播作品创作、研究性项目任务等促进学生学习投入度,提高了学生健康素养,提升了学生思维、综合、创造能力。课程运行2轮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以为医学传播学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女性更年期健康科普传播策略的实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以特定病种、特定人群的健康教育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推送健康科普知识,开展目标人群健康教育是我国健康科普工作亟需加强的薄弱之处。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探索组建多学科健康科普团队,结合门诊患者认知调查分析和临床诊疗中的常见问题,针对性地创作女性更年期健康科普作品,通过线上、线下以及与社会机构合作等多种渠道,有侧重的向患者及其他有需求的更年期女性传播健康科普知识。此种健康科普模式的施行提高了患者及普通公众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和健康素养,为公立医院开展健康科普提供了良好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科普作品的研制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目的 研制基于证据的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科普作品.方法 以国际指南协作网的患者指南制订手册和患者健康教育材料评估工具为指导,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明确科普主题,将该主题与相关循证证据进行匹配,对每个主题的相关证据推荐条目进行细化,并转化为患者易懂的语言及其他形式,并由外部评审小组成员(包括医生、护士、患者、科普专家和循证方法学专家)对科普作品质量进行外部评审.结果 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重点关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共提炼出6个科普主题,与22条证据匹配后,形成了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健康教育内容体系.依据体系框架及证据内容,根据患者的喜好与需求,创作了科普手册和科普视频,最终外部评审满分率为94%~100%,变异系数为0~0.101.修订和完善后的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科普作品包括科普手册和科普视频.科普手册(著作权号:国作登字-2022-L-10159159)与科普视频(著作权号:国作登字-2022-I-10162339)均已申请版权登记.结论 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科普作品的研制方法科学,为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及其他科普作品的研制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美术创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模式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4/13
课题背景美术创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方式,可以帮助个体表达内心情感,缓解压力,增强自我认知和理解,以及促进情绪管理和心理调适等.探讨美术创作如何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例如,将美术创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巧相结合,通过个人或团体创作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自己的情感、需求和困惑.同时,可以探索如何利用美术作品展示分享和讨论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想法,从而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医学生健康教育素养教学模式的探索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以甲状腺结节为例,探索提升医学生的健康教育素养的方法,以期锻炼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法 向2022年5月1日-2023年1月31日在某院体检中心、门诊发现或就诊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共85人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剔除7份不符合要求问卷,最终获得78份有效问卷.针对甲状腺结节患者的健康教育,为2022年2月1日-2023年2月8日在某院学习的34名临床本科医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第二课堂授课;医学生分为3组,根据78份患者健康教育需求问卷选出6个健康教育知识点,每组制作健康教育作品.向医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评价.结果 78份有效问卷的被调查者中,男性16例,女性62例,首次发现甲状腺结节35例.根据调查问卷,确定6个患者需求最多的健康教育知识点.教学后对34名医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医学生对整体教学模式非常满意25人,占73.53%;满意7人,占20.59%;一般2人,占5.88%;90%以上的医学生很同意或同意该教学模式,有助于其提高文献检索能力、专业知识储备、幻灯片制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结论 健康教育素养教学模式切实可行,有助于锻炼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健康教育素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慢性病防控科研人员从事慢性病科普创作情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了解慢性病防控科研人员从事慢性病科普创作的实践情况,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以及推动科研人员从事科普创作的意见和建议.方法 于2017年10至11月,选择全国31个省和5个计划单列市的国家、省市级疾控中心,科研院所和高校,共计669名慢性病防控科研人员开展线上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开展科普创作的实践情况.并对其中30名科研人员进行个人和小组访谈,了解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以及意见和建议等.采用SPSS 22.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在调查的669名慢性病防控科研人员中,参与所在单位组织的科普创作的人员占比(86.4%)最高.在参加过慢性病科普创作的286名科研人员中,面向一般人群的科普创作占比(89.2%)最高,面向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的占比(17.8%)最低;科普作品内容以合理膳食或营养指导为主(74.1%);科普创作表现形式以科普图画或海报、折页、小册子为主(63.3%);65.4%的科研人员没有开展科普创作的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51.4%的科研人员投入到科普创作的时间占工作时间的比例不足5%.科研人员从事科普创作应提高的能力主要集中在文字表达、写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缺乏时间、精力,缺少专业队伍,缺乏考核机制,科普创作技能不强,缺少经费以及媒体平台局限等是影响慢性病防控科研人员从事慢性病科普创作的主要因素.建议建立科普专业队伍,完善考核评价体制,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健康科普动员和宣传,开展科普创作技能提升培训,搭建更多科普创作和宣传教育平台.结论 慢性病防控科研人员从事科普创作的对象和作品内容比较局限,作品表现形式比较传统,投入科普创作的时间、精力不足,应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建立激励机制,加强培训和服务,促进科研人员参与科普创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血吸虫病防治主题摄影作品评审标准及应用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制定及应用血吸虫病防治主题摄影作品的评审标准,为防治血吸虫病健康教育传播载体提供科学性建议,以丰富防治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措施.方法 通过文献调查和专家咨询法,制定防治血吸虫病摄影作品评审标准.分别以建设新貌、自然风光、工作场面和防治成果等4个专题进行评比.结果 制订的主题摄影作品评审标准分为作品主题(占60%)、摄影构图(占15%)、对焦曝光(占15%)和色彩饱和度(占10%)4个方面.在全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共征集到59家单位、77位作者的495幅作品.经过初筛和评审,共评选出了防治成果与建设新貌类、工作场面类、自然风光类等3个专题的一等奖6幅、二等奖12幅、三等奖18幅(组),以及优秀奖20幅.结论 主题摄影作品的评审标准应兼顾摄影技术元素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规范;应开展防治人员摄影专题培训与指导,以提高记录、宣传防治工作者风采和防治成果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发挥正确宣传防治工作服务的导向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应用德尔菲法建立寄生虫病健康教育作品评价体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应用德尔菲研究方法建立寄生虫病健康教育作品评价体系,为健康教育作品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成立专家组,通过头脑风暴和面对面讨论确定寄生虫病健康教育作品评价指标.而后基于评价指标设计问卷,通过两轮专家咨询,最终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形成完整的寄生虫病健康教育作品评价体系.结果 专家组分别确定了平面作品、实物作品和影音作品的评价指标,3类作品分别包含4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通过两轮专家咨询,23位专家达成了一致意见,认为在一级指标中最重要的是作品的"科学性"和"可接受性";而在二级指标中,"信息准确性"和"行为指导性"最为重要.结论 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该体系可应用于寄生虫病健康教育作品的综合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微电影在健康传播中的探索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近年来,微电影因其短小精悍、成本低、形式灵活风靡中国互联网,而与健康宣传教育相关的作品也层出不穷.利用微电影进行健康宣教,丰满生动的形式更能深入人心,但就目前的作品而言,也存在缺乏系统性、内容单一等问题.本文将根据微电影在健康传播中的探索与实践,分析其在健康传播上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某高校不同性别医学生性观念、性道德和婚恋观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调查医学生性观念、性道德、性心理、性行为和婚恋观的现状,为更好地对医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某高校不同年级1 273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生586名,女生687名.调查内容包括医学生对性有关问题的态度及看法、对性的自我评价及各种性行为的发生频次、性心理状况、性知识水平等,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同性别医学生对同性恋、一夜情、援交态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相关行为中每月观看或阅读色情作品、做性梦、自慰的差异均有统汁学意义(P<0.05);性道德观中责任原则、感情观、伦理原则、贞操观、忠诚观、自愿原则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婚恋观中的抉择观、婚姻角色观、婚姻自主观、婚姻忠诚观、婚姻行为观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医学生而言,在性观念、性道德和婚恋观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医学生对于自身生理心理有较多的认知了解,对于性的认识较透彻,对树立高质量的性观念、性道德和婚恋观有促进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