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围绝经期女性的健康特征与健康需求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背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持续革新,人类平均预期寿命逐渐延长,导致围绝经期女性群体逐渐庞大.这一趋势给社区开展围绝经期健康管理工作带来严峻挑战.目的 了解社区围绝经期女性的健康特征与健康需求,探讨二者间关系,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和改进围绝经期健康管理工作提供证据支持.方法 选取 2023年2-3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花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下属站就诊或陪同就诊的围绝经期女性为研究对象(n=260).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研究对象健康特征(涉及生理阶段、社会特征、疾病状况、生活方式、生活质量)、对更年期的了解程度和治疗态度,以及对更年期相关知识和更年期疾病预防保健的需求.结果 50.0%(130/260)的围绝经期女性有慢性病现病史,51.9%(135/260)的围绝经期女性有慢性病既往史,73.8%(192/260)的围绝经期女性睡眠质量为一般/差,33.5%(87/260)的围绝经期女性几乎不运动.58.5%(152/260)的围绝经期女性完全不了解/仅听说过更年期,41.9%(109/260)的围绝经期女性对更年期治疗持消极态度,45.0%(117/126)的围绝经期女性较需要/非常需要更年期相关知识,66.6%(173/260)的围绝经期女性需要/非常需要更年期疾病预防保健.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近 3 个月更年期症状发生数量、对更年期治疗态度是围绝经期女性对更年期相关知识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文化程度、对更年期治疗态度是围绝经期女性对更年期疾病预防保健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特征(如文化程度、症状严重程度)对健康需求的影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基于精确数据优化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管理方案,为社区围绝经期女性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4种慢性病共病模式及运动与全因死亡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人群慢性病共病罹患现状、不同共病模式的全因死亡风险及运动对共病相关死亡风险和寿命损失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我国台湾地区美兆健康管理中心437 408名体检者,采用分类决策树对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CKD)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4种疾病进行组合,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计算共病模式的危险比( HR)及其95% CI,采用蒋式寿命表法计算人群预期寿命。 结果:人群中共病检出率为8.7%,二元、三元、四元共病组合中检出率最高的分别为“高血压+CKD”(3.6%)、“高血压+糖尿病+CKD”(1.1%)、“高血压+糖尿病+CKD+COPD”(0.1%);与健康人群相比,全因死亡风险最高的组合分别为“糖尿病+CKD”( HR=3.80,95% CI:3.45~4.18)、“糖尿病+COPD+CKD”( HR=4.34,95% CI:3.43~5.49)、“高血压+糖尿病+CKD+COPD”( HR=4.75,95% CI:4.15~5.43)。与不运动人群相比,进行低强度运动和中高强度运动均降低了由共病升高的死亡风险。单一疾病和共病带来4.6、13.4年的人群寿命损失,运动可分别挽回2.3、4.6年的寿命损失年,低强度和中高强度运动分别挽回1.5、3.7年由慢性病造成的寿命损失。 结论:基于“糖尿病+CKD”的共病模式死亡风险最高。运动能降低共病患者的死亡风险。运动强度越大,降低效果越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运动处方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和患者数量持续上升,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和预期寿命。研究表明,运动处方是提高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改善氧化应激、调整糖代谢、提高生命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国内外指南也对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处方内容发表声明,基层医生需学习和掌握运动处方,通过规范的、有组织的运动方式干预,指导患者科学运动,培养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识,以达到患者减少用药种类、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医疗负担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行为决定健康:改变不良行为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健康中国行动:2030"是未来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工作,其中行为危险因素控制与不良行为方式改变与行为医学的工作密不可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饮酒、吸烟、不健康饮食习惯、缺少运动。"行为决定健康"是行为医学过去、现在,乃至将来一以贯之的宣传、普及和实践的主题,具体实施的内容可围绕睡眠、运动与体质量控制、烟草与有害饮酒控制、饮食均衡与情绪调节等几方面的行为干预和教育,为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预期寿命作出行为医学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美欧中老年人健康预期寿命及其社会经济因素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计算和比较中国、美国、欧盟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老年人健康预期寿命(HLE),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对不同国家或地区中老年人生命长度及质量的影响。方法:使用2010-2019年调查,数据分别来自中国老年健康与退休追踪调查、美国老年人健康和退休调查以及欧洲健康、老龄化和退休调查,其中欧盟发达国家和欧盟发展中国家被分为两组分别计算。选择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水平以及工作退休状态作为社会经济指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作为健康状态指标。使用多状态生命周期表法计算在某一时段内不同健康状态间的转换概率,测算HLE。结果:研究共纳入69 544例中老年人,年龄上,欧盟发达国家和美国中老年人在各年龄段中均有更高HLE;性别上,仅中国女性的HLE低于中国男性。社会经济因素上,文化程度较高、家庭经济水平高的中老年人有更高HLE;在中国,工作的中老年人有更高的HLE,而在美国女性和欧盟发达国家,退休/无业的中老年人有更高的HLE。结论:人口和社会经济因素对不同国家或地区中老年人的HLE影响有所不同,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应当更加关注女性、文化程度较低、家庭经济水平低的退休中老年人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20—2022年全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分析2020—2022年全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探讨COVID-19流行规律,为制定防疫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COVID-19疫情、人口、经济、人群健康等信息,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及负二项回归进行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球3年平均发病率、死亡率分别为27.95‰、28.44/10万,病死率1.02%。2020—2022年全球COVID-19发病率依次升高(10.67‰、26.04‰、46.98‰),死亡率先升后降(24.82/10万、44.90/10万、15.56/10万),病死率呈下降趋势(2.33%、1.72%、0.33%)。每年各月报告确诊、死亡病例数无明显季节性分布。美洲、欧洲的累计发病率、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区域,非洲的累计病死率最高。高、中高收入国家的累计发病率、死亡率高于低、中低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累计病死率最高。接种疫苗后,除发病率继续上升外,死亡率,病死率等均下降。2020年负二项回归分析显示,卫生支出占GDP比重、出生时预期寿命越高,COVID-19确诊病例数越多。结论:2020—2022年COVID-19发病率处于较高水平,死亡率、病死率有所下降,对人群健康影响减弱。不同经济水平国家COVID-19流行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国际合作是提高国家间防疫能力的有效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健康预期寿命指标的国际应用概述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健康预期寿命是在预期寿命的基础上进一步识别健康部分,将评价关口从死亡前移至全生命周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也已成为我国重大战略规划的核心指标之一。健康预期寿命作为健康测量的综合性指标具有复杂性和多维性,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对于健康的理解和测量维度的选择存在差异,总体看来,尽管高收入国家选择纳入国民健康规划的指标不同,但无活动受限健康预期寿命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指标。本文对国际上健康预期寿命的概念与应用情况进行梳理,借鉴国际实践经验,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健康预期寿命指标体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儿童1型糖尿病标准化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0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1型糖尿病(T1DM)是危害儿童健康的重大儿科内分泌疾病,我国儿童T1DM发病率快速增加且低龄化趋势明显。T1DM发病越早,慢性并发症导致的死亡风险就越大,患儿平均预期寿命减少约12年。我国儿童T1DM血糖控制达标率远低于西方国家,亟待系统化、规范化诊疗知识的普及。为进一步规范中国儿童T1DM的分型诊断、胰岛素治疗、血糖监测、急慢性并发症以及合并症的评估及治疗,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联合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专家讨论,并参考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共识指南,结合我国儿童T1DM的流行现状、临床研究成果,特制订本共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20 ESMO/EURACAN《肾上腺皮质癌和恶性嗜铬细胞瘤:诊断、治疗和随访的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肾上腺皮质癌和恶性嗜铬细胞瘤因发病率极低而归属为罕见病,但因其恶性程度较高,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及预期寿命。目前我国仅有关于肾上腺皮质癌的专家共识,尚无多学科专家制定的中国指南,因此研学相关指南对治疗该类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和欧洲罕见成人实体癌症参考网络基于新的临床证据首次合作出台了《肾上腺皮质癌和恶性嗜铬细胞瘤:诊断、治疗和随访的临床实践指南》,本文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对该疾病的诊断、治疗、管理及随访进行全面的解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诊疗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恶性胸腔积液几乎可发生于所有恶性肿瘤,其中肺癌是导致恶性胸腔积液最常见的病因。一旦出现恶性胸腔积液表明肿瘤已发生远处播散或已进展至晚期,患者预期寿命将明显缩短。大量的胸腔积液会限制患者的心、肺功能,影响机体血氧灌注水平,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部分患者经过全身治疗后在肺部原发肿瘤已获得缓解的前提下,其恶性胸腔积液仍得不到理想控制,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应当在规范化治疗肺癌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减少或控制恶性胸腔积液。近年来,随着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又有了新的进展。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和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基于现有的研究证据,结合中国的临床实践经验,总结了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诊疗的相关问题并提出共识意见,旨在规范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和治疗流程,以期为医师临床诊疗实践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