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例分泌醛固酮和皮质醇的肾上腺皮质癌10年演变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同时分泌醛固酮和皮质醇的肾上腺皮质癌非常罕见。本文回顾了1例以高血压、低血钾、肾上腺占位为临床表现的肾上腺皮质癌患者10年完整、详细的病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了解肾上腺皮质癌临床表现、病理及生物学行为的差异性,希望能够帮助临床医生识别肾上腺皮质癌,特别是对有复发倾向、同时分泌多种内分泌激素的肾上腺占位更要引起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miR-483-5p通过下调CDK15促进肾上腺皮质癌增殖和侵袭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miR-483-5p在肾上腺皮质癌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483-5p和CDK15在肾上腺皮质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CCK-8增殖试验测定miR-483-5p对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法检测ACC细胞侵袭性的变化。荧光素酶试验和挽救实验验证miR-483-5p与CDK15相关的分子机制。结果:miR-483-5p在肾上腺皮质癌组织中高表达(2.36±1.02 vs 1.09±0.43),CDK15在肾上腺皮质癌组织中低表达(0.57±0.26 vs 1.06±0.32)。荧光素酶检测证实CDK15是miR-483-5p的直接靶点。过表达miR-483-5p可通过下调CDK15的表达促进ACC细胞的增殖(24 h: 0.26±0.03 vs 0.23±0.04,48 h: 0.56±0.05 vs 0.41±0.03,72 h: 0.73±0.04 vs 0.59±0.03)和侵袭能力(95.78±4.66 vs 23.89±2.52)。结论:miR-483-5p可通过下调CDK15的表达促进肾上腺皮质癌的发生发展,其可作为肾上腺皮质癌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及治疗肾上腺皮质癌的新的作用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帕博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和铂类一线治疗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一项前瞻性Ⅱ期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帕博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和铂类一线治疗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recurrent or metastatic head and neck squamous-cell carcinoma,R/M HNSC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单臂、开放、Ⅱ期临床研究,纳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即将接受晚期一线治疗的R/M HNSCC患者,进行帕博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和顺铂或卡铂方案治疗;治疗6周期,疾病获得控制的患者继续帕博利珠单抗维持治疗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或完成共35周期的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客观缓解率,次要研究终点包括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和安全性指标。按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版进行疗效评价,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不良事件采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5.0版进行评估。结果:2021年4月23日至2023年3月22日共纳入30例R/M HNSCC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2例,中位年龄为67岁。中位随访时间为14.5个月,客观缓解率为70.0%,疾病控制率为96.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分别为11.6个月和18.8个月,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17.3个月。≥3级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包括白细胞减少(26.7%)、中性粒细胞减少(26.7%)、外周神经毒性(3.3%)、皮疹(3.3%)、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3.3%)和免疫相关性肺炎(3.3%);最常见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是甲状腺功能减退(40.0%)。结论:帕博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和铂类方案一线治疗中国R/M HNSCC患者初步显示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和良好的耐受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肾上腺皮质肿瘤中MMP-9、TIMP-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在肾上腺皮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00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原广州军区总医院泌尿外科进行治疗并有完整病例资料和病理材料的15例肾上腺皮质癌(腺癌组)、40例肾上腺皮质腺瘤(腺瘤组)及10例正常肾上腺患者组织(正常组)中MMP-9及TIMP-1的表达并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组、腺瘤组比较,腺癌组的MMP-9阳性表达率升高,而TIMP-1阳性表达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腺瘤组中,MMP-9与TIMP-1无相关性( r=-0.149, P=0.279),但在腺癌组中,MMP-9与TIMP-1呈显著负相关( r=-0.577, P=0.024)。在腺瘤组及腺癌组中,TIMP-1和MMP-9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长径均无相关性(均 P>0.05);在腺癌组中,TIMP-1和MMP-9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TNM分期均有相关性(均 P<0.05),有淋巴结转移或Ⅲ~Ⅳ期患者较无淋巴结转移或Ⅰ~Ⅱ期患者的MMP-9阳性表达率更高,而TIMP-1阳性表达率更低(均 P<0.05)。 结论:MMP-9和TIMP-1在良恶性肾上腺皮质肿瘤中的差异性表达,可作为鉴别良恶性肿瘤的一个指标。同时也可作为判定肾上腺皮质肿瘤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参考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纳武利尤单抗致免疫相关性垂体炎
编辑人员丨4天前
1例65岁男性患者因胃癌根治术后肿瘤复发接受免疫治疗联合靶向治疗(纳武利尤单抗360 mg静脉滴注、第1天,安罗替尼12 mg口服、1次/d,第1天至第14天;21 d为1个周期)。治疗第7个周期时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和手足综合征,停用安罗替尼,予左甲状腺素钠50 μg口服、1次/d。纳武利尤单抗治疗第9个周期,患者出现不明原因乏力,实验室检查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8:00)19.5 ng/L、皮质醇(8:00)191 nmol/L、促甲状腺激素19.3 mU/L、游离甲状腺素11.5 pmol/L。将左甲状腺素钠加量至100 μg口服、1次/d。此后患者ACTH和皮质醇水平继续下降,考虑为纳武利尤单抗所致的免疫相关性垂体炎。停用纳武利尤单抗,给予皮质醇替代治疗11 d后,患者乏力症状减轻。1年随访结果示患者皮质醇逐渐恢复,但ACTH仍<1.5 ng/L,提示纳武利尤单抗对本例患者的垂体损伤不可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七氟烷与丙泊酚麻醉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认知功能、呼吸循环功能及应激反应影响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七氟烷与丙泊酚麻醉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认知功能、呼吸循环功能以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凉山彝族自治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11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组和七氟烷组,每组58例,丙泊酚组采用丙泊酚麻醉,七氟烷组采用七氟烷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相关指标及不同时间点的呼吸循环功能指标、氧化应激参数、认知功能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气腹时间及麻醉起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均 P>0.05);七氟烷组患者睁眼时间[(13.2±2.6)min比(17.6±3.7)min]及呼吸恢复时间[(12.6±2.2)min比(16.5±2.3)min]均短于丙泊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7.41、9.31,均 P<0.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丙泊酚组和七氟烷组间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即刻、麻醉持续10 min、麻醉持续20 min、麻醉持续30 min时呼吸循环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比较,时间、组间及时间-组间交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间氧化应激指标血糖、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在时间、组间及时间-组间交互作用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七氟烷组麻醉诱导后即刻、麻醉持续10 min、麻醉持续20 min、麻醉持续30 min时血糖、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水平均低于丙泊酚组。丙泊酚组和七氟烷组麻醉前NSE水平分别为(6.6±0.8)ng/ml、(6.5±0.7)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七氟烷组NSE水平在术后即刻[(8.9±0.8)ng/ml比(8.2±0.9)ng/ml]、术后6 h[(10.2±1.2)ng/ml比(9.5±1.0)ng/ml]、术后24 h[(9.3±1.1)ng/ml比(8.2±0.9)ng/ml]及术后48 h[(8.7±0.9)ng/ml比(8.1±0.9)ng/ml]均高于丙泊酚组;两组NSE水平在时间、组间及时间-组间交互作用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七氟烷组术后即刻、术后6 h、术后24 h、术后48 h的MMSE量表评分均低于丙泊酚组;两组MMSE量表评分在时间、组间及时间-组间交互作用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丙泊酚组、七氟烷组术后总体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4.1%(14/58)、25.9%(15/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12, P=0.833)。 结论:七氟烷与丙泊酚麻醉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均无显著影响,而丙泊酚对认知功能影响更小,七氟烷抑制氧化应激效果更佳,二者均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肾上腺皮质癌肿瘤微环境相关基因预后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的肾上腺皮质癌(ACC)肿瘤微环境(TME)相关基因构建的预后模型进行验证,为ACC的诊疗提供临床指导和相关生物标志物。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收集79例ACC患者的转录组数据和临床病理数据。采用ESTIMATE算法计算免疫评分、基质评分(二者即反映TME)和ESTIMATE评分,应用VennDiagram包对免疫评分及基质评分高、低评分组(以中位值进行分组)间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选择,采用基因本体(GO)数据库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对选择的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探索基因潜在功能与通路。采用单因素Cox回归、lasso回归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与ACC TME相关的基因,并建立ACC患者预后的风险评分(RS)模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构建的模型预测ACC患者预后的价值。以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的数据集GSE33371和GSE19750作为外部验证集,对建立的预后模型进行验证。从TCGA数据库中提取79例ACC患者资料,将临床病理因素与所构建预后模型的RS纳入Cox回归分析,获得ACC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根据免疫评分和基质评分,用VennDiagram包筛选得到1 205个二者交集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833个,下调372个。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各回归分析筛选后,最终构建成功包含9个TME相关基因(GREB1、POU4F1、HIC1、HOXC9、CACNB2、RAB27B、ZIC2、C3、CYP2D6)的ACC预后模型,即RS=GREB1×0.223 6+POU4F1×0.671 7+HIC1×0.167 5+HOXC9×0.211 3+CACNB2×0.156 0+RAB27B×0.956 5+ZIC2×0.582 7+C3×(-0.003 1)+CYP2D6×0.819 3。该模型在TCGA数据库中预测79例ACC患者1、3、5年总生存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6、0.919、0.917,在GEO验证集中预测45例ACC患者1、3、5年总生存的AUC分别为0.689、0.704、0.708,表明模型对ACC患者生存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对TCGA数据库中79例ACC患者资料进行Cox回归分析显示,TME相关基因预后模型RS是AC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HR=1.011,95% CI 1.005~1.016, P<0.01)。 结论:构建的ACC TME相关基因预后模型可用于预测ACC患者的预后。模型中包含的9个基因有可能作为研究ACC发病机制和免疫治疗的新靶点,值得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普外心外联合手术治疗合并膈上下腔静脉及右心房瘤栓的小儿肿瘤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普外心外联合手术治疗合并膈上下腔静脉及右心房瘤栓的小儿肿瘤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5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普外心外联合手术治疗的合并膈上下腔静脉及右心房瘤栓的8例肿瘤患儿的临床治疗过程。手术取胸腹联合正中切口,心外科先行打开心包,备体外循环,然后普外科上台切除腹部原发肿瘤,切开膈下下腔静脉并取出膈下瘤栓,同时尝试自下腔静脉开口处取出膈上瘤栓,若瘤栓无法自膈下完整取出,则收紧预制的肺动脉阻断带,建立体外循环,心外科切除膈上部分瘤栓或打开右心房切除右心房内瘤栓。结果:8例患儿中,肝母细胞瘤4例,肾母细胞瘤3例,肾上腺皮质癌1例。其中瘤栓进入右心房4例,均在体外循环下切开右心房取栓;1例在体外循环下切除膈上下腔静脉瘤栓;3例未行体外循环,在膈下完整取出瘤栓。8例患儿中,7例完整切除瘤栓,1例残留髂静脉瘤栓,8例患儿均未出现肺栓塞。8例患儿术后规律化疗,中位随访时间22.5个月(10~57个月),6例存活,1例死亡,1例失访。结论:普外心外联合手术,在减少患者痛苦的前提下,可以一次完整切除原发肿瘤及膈上瘤栓,提高了肿瘤的完整切除率,同时避免了肺栓塞发生的风险。使得以往痛苦大、风险高的手术变得更加安全、有效、人性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导致自身免疫性垂体炎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治疗引起的自身免疫性垂体炎临床罕见,垂体炎合并垂体功能减退,如处理不及时可能引起垂体危象,甚至危及生命。本文报告1例胃癌患者使用PD-1抑制剂后出现自身免疫性垂体炎,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期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肾上腺皮质癌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肾上腺皮质癌(ACC)是一种罕见的具有高度侵袭性的内分泌恶性肿瘤,寻找新的、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仍然是个艰巨的挑战。本文对ACC发生的相关通路及靶向药物治疗进展进行综述,包括Wnt/β-连环蛋白、P53、上皮-间质转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信号通路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