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磷酸腺苷信号通路参与调控生长抑素受体5激活对垂体催乳素腺瘤激素分泌的抑制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究环磷酸腺苷(cAMP)信号通路在生长抑素受体5(SSTR5)激活对垂体催乳素腺瘤激素分泌抑制作用中的调控机制.方法 使用构建的SSTR5过表达GH3细胞系作为垂体催乳素腺瘤的体外细胞模型,采用不同浓度SSTR5激动剂BIM23052联合cAMP激动剂Forskolin(5 μmol/L)或百日咳毒素(10 nmol/L)进行细胞刺激,或联合转染过表达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作为干预.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不同刺激组间PRL-luc、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CRE)-Luc、Pit1-Luc、AP1-Luc和雌激素反应元件(ERE)-Luc启动子活性,Renilla荧光素酶基因用作内参以标准化转染效率.组间统计分析采用Student's t检验和单向方差分析.结果 为验证GH3细胞中SSTR5过表达的有效性,使用cAMP响应元件报告载体进行监测,GH3SSTR5细胞中CRE 报告基因活性显著低于 GH3mock 组[(74.87±6.66)%比(100.00±5.21)%,t=5.15,P<0.05],提示SSTR5过表达显著抑制CRE转录活性.不同浓度BIM23052(0、0.1、1.0、10.0、100.0nmol/L)联合Forskolin(5 μmol/L)预处理GH3SSTR5细胞,CRE报告基因活性分别为(100.00±2.23)%、(17.79±2.30)%、(6.25±0.37)%、(25.27±2.99)%、(44.60±3.25)%,提示BIM23052降低了 Forskolin诱导的CRE转录活性,呈现U型剂量响应曲线,在1.0 nmol/L时抑制效果最强(t=71.68,P<0.01).此外,Pit1启动子包含CRE元件,与未添加BIM23052和Forskolin组[CRE 报告基因活性(100.00±4.24)%]比较,不同浓度 BIM23052(0、0.1、1.0、10.0、100.0 nmol/L)联合Forskolin(5 μmol/L)预处理GH3SSTR5细胞,Pit1报告基因活性分别为(317.91±9.03)%、(278.11±4.94)%、(250.72±14.33)%、(176.21±8.88)%、(162.34±7.54)%,表明 BIM23052 处理同样降低了 GH3SSTR5细胞中Forskolin诱导的Pit1启动子活性,且这种降低具有剂量依赖性(P<0.01).然而,BIM23052和百日咳毒素处理对Prl启动子上的其他响应元件,如AP1或ERE(雌激素反应元件),并未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P>0.05).过表达CREB后,Prl启动子活性从空白转染组[Ctrl 组(100.00±12.01)%比 BIM 组(63.02±15.35)%,t=5.10,P<0.01]到 CREB 过表达组[Ctrl组(102.17±11.80)%比 BIM 组(106.27±14.62)%,t=0.58,P>0.05].结论 在垂体催乳素腺瘤中,SSTR5通过抑制cAMP-CREB途径来调控催乳素合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Gi蛋白介导生长抑素5激活对垂体催乳素腺瘤激素分泌的抑制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生长抑素5(SSTR5)激活对垂体催乳素腺瘤激素分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使用前期研究中构建好的SSTR5过表达的GH3细胞系作为垂体催乳素腺瘤的体外细胞模型,使用SSTR5激动剂BIM23052联合其他G蛋白下游通路的抑制剂进行细胞刺激,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Prl-luc启动子活性,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催乳素(PRL)的浓度。Student’s t检验和单向方差分析进行组间统计分析。 结果:预处理Gi蛋白抑制剂百日咳毒素后GH3 SSTR5细胞中Prl启动子活性从对照组[Ctrl (Control)组(100.00±6.82)%比BIM组(BIM23052)组(69.08±7.09)%, t=5.43, P<0.01]到干预组[Ctrl组(107.86±12.40)%比BIM组(115.51±11.76)%, t=0.76, P>0.05],预处理百日咳毒素后细胞上清PRL的浓度变化从对照组[Ctrl组(100.00±12.38)%比BIM组(70.60±9.12)%, t=3.31, P<0.05]到干预组[Ctrl组(91.31±9.81)%比BIM组(89.91±9.48)%, t=0.18, P>0.05],百日咳毒素可消除BIM23052对Prl启动子活性的影响;beta-ARK过表达激活G beta-gamma亚单位,Prl启动子活性从空白转染组[Ctrl组(100.00±3.27)%比BIM组(64.70±2.26)%, t=15.38, P<0.01]到betaARK过表达组[Ctrl组(96.91±5.36)%比BIM组(70.12±6.82)%, t=5.35, P<0.05],beta-ARK过表达并不影响BIM23052对Prl启动子活性的抑制作用。使用cGMP类似物Rp8-pCPT-cGMPS、PKG抑制剂KT5823和PKG inhibitor、PKC广谱抑制剂Staurosporin和G?6983预处理GH3 SSTR5细胞,均不影响BIM23052对Prl启动子活性的抑制作用,其中cGMP类似物Rp8-pCPT-cGMPS为,Prl启动子活性从对照组[Ctrl组(100.00±3.97)%比BIM组(52.98±5.16)%, t=12.5, P<0.01]到干预组[Ctrl组(95.99±5.38)%比BIM组(60.23±2.63)%, t=10.35, P<0.01];PKG抑制剂KT5823为,Prl启动子活性分别从对照组[Ctrl组(100.00±2.50)%比BIM组(72.64±0.45)%, t=18.66, P<0.01]到干预组[Ctrl组(93.13±9.31)%比BIM组(53.54±11.50)%, t=4.30, P<0.05];PKG inhibitor为,对照组[Ctrl组(100.00±7.55)%比BIM组(64.07±3.49)%, t=7.48, P<0.01]到干预组[Ctrl组(96.27±4.89)%比BIM组(74.17±1.16)%, t=7.62, P<0.01];Staurosporin为,不同浓度梯度0、5、50、100 nmol/L,Prl启动子活性分别从Ctrl组[(100.00±5.07)%、(102.03±1.08)%、(131.85±4.33)%、(109.62±7.98)%]到BIM组[(68.35±4.63)%、(74.24±9.64)%、(90.18±8.87)%、(85.24±6.63)%, P<0.01];G?6983为,Prl启动子活性分别从对照组[Ctrl组(100.00±7.81)%比BIM组(66.09±7.66)%, t=4.79, P<0.05]到干预组[Ctrl组(92.37±5.78)%比BIM组(77.31±1.54)%, t=3.43, P<0.05],提示PKG和PKC抑制剂均不影响BIM23052对Prl启动子活性的抑制作用。 结论:SSTR5激活对PRL合成的抑制作用是通过Gi alpha介导的,而不是通过涉及PKG或PKC的替代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枢性性早熟女童血清MKRN3表达及与性激素、乳腺发育和卵巢体积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中枢性性早熟女童血清makorin环指蛋白3(MKRN3)表达及与性激素、乳腺发育及卵巢体积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保定市第二医院收治的62例中枢性性早熟女童为病例组,另同期选取40例健康女童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年龄、体重指数(BMI)、卵巢体积、乳腺发育年龄及血清雌二醇(E2)、催乳素(PRL)、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MKRN3表达差异,并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中枢性性早熟女童血清MKRN3表达与各项指标的关系。结果:病例组年龄、BMI和卵巢体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病例组乳腺发育年龄低于对照组( P<0.01)。病例组血清E2和PRL水平高于对照组(均 P<0.01),而两组血清LH和F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病例组血清MKRN3表达低于对照组( P<0.01)。中枢性性早熟女童MKRN3表达与患儿卵巢体积呈负相关( P<0.01),且与患儿乳腺发育年龄呈正相关( P<0.01),而与患儿年龄、BMI均无相关性(均 P>0.05)。中枢性性早熟女童MKRN3表达与患儿血清E2水平呈负相关( P<0.01),而与患儿血清FSH、PRL及LH水平均无相关性(均 P>0.05)。 结论:中枢性性早熟女童血清MKRN3表达显著下降,且与患儿卵巢体积、乳腺发育年龄及E2水平密切相关,提示MKRN3在中枢性性早熟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中药蒲公英治疗乳腺癌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筛选蒲公英治疗乳腺癌的有效成分及对应靶点,构建"药物-有效成分-疾病-靶点"网络,探讨蒲公英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Batman TCM、PubChem及SwissTargePrediction数据库和GeneCards、OMIM数据库筛选蒲公英有效成分、疾病靶点,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与疾病间相互作用网络,筛选蒲公英治疗乳腺癌的有效成分及靶点;基于R软件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探究作用机制。结果:预测得到8个蒲公英治疗乳腺癌的有效成分和42个差异基因,并推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癌症中的MicroRNA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催乳素信号通路及RNA聚合酶Ⅱ近端启动子序列特异性DNA结合等有关,其中Akt1、PTGS2、ESR1、NFKB1、AR等基因可能为核心靶点。结论:蒲公英治疗乳腺癌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为阐述蒲公英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和开展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生长抑素受体5抑制垂体催乳素腺瘤激素的异常分泌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受体5(SSTR5)活化在垂体催乳素腺瘤中激素分泌中的抑制作用。方法:使用大鼠GH3细胞(美国细胞中心,ATCC)作为垂体催乳素腺瘤的体外细胞模型,外源性转染SSTR5质粒构建SSTR5过表达模型,使用流式细胞仪分选技术分选转染阳性细胞,并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加以验证,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PRL-luc启动子活性,CellTiter Glo试剂盒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及细胞上清PRL的浓度。使用SSTR5激动剂BIM23052进行细胞刺激,检测空白组和转染组细胞上清PRL浓度及细胞活性。应用Student’s t检验和单向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蛋白印迹法检测流式分选SSTR5过表达质粒转染细胞GH3SSTR5可发现SSTR5蛋白高表达,单纯过表达SSTR5显著降低PRL-luc报告基因的活性[(71.07±4.38)%比 (99.96±0.88)%, t=6.47, P<0.01],抑制细胞上清PRL的分泌[(65.24±10.71)%比 (100.00±4.44)%, t=2.99, P<0.05];使用不同浓度的BIM23052刺激GH3SSTR5细胞,PRL-luc报告基因活性呈现U型剂量反应曲线,BIM23052浓度在10 nmol/L时达到最大抑制效应[(45.23±1.21)%对(99.96±1.24)%, t=31.62, P<0.01],而BIM23052并不影响SSTR5空载质粒mock转染组GH3mock细胞的PRL-luc报告基因活性;BIM23052并不影响GH3mock细胞上清PRL的浓度,但BIM23052可显著抑制GH3SSTR5细胞上清PRL的浓度[(57.10±6.41)%比 (96.14±6.82)%, t=4.16, P<0.01]。BIM23052并不改变GH3mock和GH3SSTR5细胞的活性。 结论:SSTR5活化可以通过抑制PRL mRNA的转录抑制垂体催乳素腺瘤激素的异常分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垂体腺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垂体腺瘤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自然杀伤(NK)细胞的活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纳入2010年3月至2016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垂体腺瘤患者,共215例,同期纳入9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简称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分型的垂体腺瘤患者及对照组外周血中的CD3 +、CD3 +CD4 +、CD3 +CD8 +、CD3 +CD25 +、CD3 +CD69 +、CD3 +HLA -DR +、CD3 -HLA -DR +和CD3 -CD(16+56) +(即NK)淋巴细胞的占比并进行组间比较,同时探讨垂体腺瘤患者不同淋巴细胞亚群的占比与其临床特征的关系。 结果:在总体垂体腺瘤组(215例)中,外周血中的CD3 +细胞占比较对照组降低,而CD3 +CD25 +、CD3 +HLA -DR +细胞占比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对照组比较,(1)无功能腺瘤患者外周血中CD3 +细胞的占比降低,而CD3 +CD25 +和CD3 +HLA -DR +细胞的占比升高(均 P<0.05);(2)生长激素(GH)腺瘤和催乳素(PRL)腺瘤患者的CD3 +CD8 +、CD3 +CD25 +及CD3 +HLA -DR +细胞的占比均升高,而NK细胞的占比下降(均 P<0.05);(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患者的CD3 +CD4 +细胞、NK细胞的占比均下降,而CD3 +CD8 +、CD3 +CD25 +、CD3 +CD69 +及CD3 +HLA -DR +细胞的占比均升高(均 P<0.05)。基于2017版垂体腺瘤分类标准分型的GH细胞腺瘤、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裸细胞腺瘤患者外周血中CD3 +细胞的占比均较对照组下降(均 P<0.05);GH细胞腺瘤、ACTH细胞腺瘤、多激素和双激素细胞腺瘤患者的NK细胞占比均较对照组降低(均 P<0.05);GH细胞腺瘤、PRL细胞腺瘤、ACTH细胞腺瘤、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裸细胞腺瘤、多激素和双激素细胞腺瘤患者的CD3 +CD25 +及CD3 +HLA -DR +细胞占比均较对照组升高(均 P<0.05)。在PRL细胞腺瘤、多激素和双激素细胞腺瘤组中,CD3 -HLA -DR +细胞占比较对照组降低( P<0.05)。垂体巨腺瘤组(肿瘤最大径>4 cm)患者CD3 +细胞的占比低于大腺瘤组(1~4 cm)和微腺瘤组(<1 cm)(均 P<0.05)。与非侵袭组相比,侵袭组CD3 +细胞的占比降低,而CD3 +CD25 +细胞的占比升高(均 P<0.05);复发性垂体腺瘤患者的NK细胞占比低于原发性垂体腺瘤患者( P<0.05)。 结论:不同类型的垂体腺瘤患者均存在免疫功能的改变,主要表现为细胞免疫或NK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垂体腺瘤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可能与肿瘤的负荷、侵袭性以及是否为复发性肿瘤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骨桥蛋白在体外对小鼠子宫内膜蜕膜化的调节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是否参与体外诱导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mouse endometrial stromal cells,mESCs)蜕膜化的过程及其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雌激素(10 nmol/L)和孕酮(1 μmol/L)处理mESCs进行体外诱导蜕膜化,检测OPN的表达变化。设立 Opn质粒过表达组及 Opn shRNA敲减组,分别将 Opn过表达质粒和 Opn shRNA转染mESCs,同时设立阴性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转染效率;CCK-8法检测每组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子宫内膜蜕膜化标志分子蜕膜/滋养层催乳素相关蛋白(decidual/trophoblast-layer prolactin related protein,Dtpr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及其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 receptor 2,Vegfr2)表达情况。 结果:雌激素+孕酮诱导蜕膜化mESCs中 Dtprp( P<0.001)、 Vegfa( P=0.004)和 Vegfr2( P=0.002)mRNA 水平显著增加,同时 Opn mRNA( P=0.002)和OPN蛋白( P<0.001)的表达水平也显著增加; Opn过表达可促进mESCs细胞增殖( P=0.004),而敲减 Opn可抑制mESCs细胞增殖( P=0.008);转染 Opn过表达质粒可进一步促进蜕膜化mESCs中 Dtprp( P<0.001)、 Vegfa( P=0.021)和 Vegfr2( P=0.012)的mRNA表达,同时Vegfa蛋白水平也显著增加( P=0.001);敲减 Opn后,则可降低蜕膜化mESCs中 Dtprp( P=0.009)、 Vegfa( P=0.007)和 Vegfr2( P=0.001)的mRNA表达,VEGFA蛋白的表达水平也相应降低( P<0.001)。 结论:OPN参与调节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蜕膜化进程及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催乳素在传统靶腺之外的作用和意义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催乳素作为一种主要由垂体催乳素细胞分泌的多肽类激素,最初以其在乳腺中调节和维持泌乳的作用而被人们所熟知。除了乳腺这个传统作用的靶腺外,由于催乳素与催乳素受体特异性结合后可引起生物体内一系列的反应,而催乳素受体广泛存在于其他多种器官和组织细胞中,因此,催乳素会作用于多个系统器官并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本综述总结了催乳素在乳腺以外的器官、组织及其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包括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旨在更加全面的了解催乳素在人体中的生理和病理生理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抗精神病药致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致肉芽肿性乳腺炎(GM)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抗精神病药相关GM病例,同时检索PubMed、Embase、ScienceDirect、万方、维普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截至2019年11月收录的抗精神病药相关GM文献病例,收集这些病例的年龄、生育状况、原患精神疾病、致病药物、服药时间、乳房肿块的诊断和特点、血清催乳素水平、干预措施及预后等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集抗精神病药相关GM临床病例7例和文献病例9例,均为女性,年龄为21~55岁,其中10例未生育。服用抗精神病药的时间为0.5~17.0年。16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的致病药物中含有利培酮,其他抗精神病药包括奥氮平、氯氮平、舒必利、阿立哌唑、奋乃静、喹硫平、氨磺必利、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等。12例患者血清催乳素升高(25.45~84.50 μg/L),3例患者催乳素水平正常,1例文献未提及。9例患者手术切除病灶,其余7例患者调整或未调整抗精神病药,给予溴隐亭和/或甲泼尼龙口服治疗后GM明显好转,随访中发现1例复发患者。结论:抗精神病药相关GM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女性,无论其是否生育。利培酮是导致GM的主要抗精神病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拉曼光谱在鉴别垂体腺瘤分泌类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结合不同的分析方法构建的模型在鉴别垂体腺瘤(PA)分泌类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2年4月重庆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切除的20例PA患者的肿瘤标本。术后经病理学证实促性腺激素(Gn)细胞腺瘤、生长激素(GH)细胞腺瘤、零细胞腺瘤各5例,催乳激素(PRL)细胞腺瘤4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细胞腺瘤1例。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仪检测不同分泌类型PA的拉曼光谱。将4/5的光谱数据作为训练集,1/5的光谱数据作为测试集。采用主成分分析(PCA)联合线性判别分析(LDA,PCA-LDA)或二次判别分析(QDA,PCA-QDA)法分析训练集光谱数据并构建定性判别模型。利用测试集数据分析模型判定PA分泌类型的准确率。结果:共获得2 000条拉曼光谱,其中Gn细胞腺瘤500条,PRL细胞腺瘤400条,GH细胞腺瘤500条,零细胞腺瘤500条,ACTH细胞腺瘤100条。PRL细胞腺瘤的光谱在1 064、1 128、1 342 cm -1出现明显的峰位移,GH细胞腺瘤的光谱在1 004 cm -1出现明显的峰位移,Gn细胞腺瘤的光谱在854、1 660 cm -1出现明显的峰位移,ACTH细胞腺瘤的光谱在854、1 128、1 451 cm -1出现明显的峰位移,零细胞腺瘤的光谱在1 004、1 660 cm -1出现明显的峰位移。当结合光谱数据的前8个主成分进行分析时,PCA-LDA构建的模型鉴别PA分泌类型的准确率为76.61%,PCA-QDA模型的准确率为96.64%。 结论:不同分泌类型PA的拉曼光谱存在差异;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结合PCA-QDA构建定性判别模型可以有效鉴别不同分泌类型的PA。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