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敏性哮喘患儿使用奥马珠单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中国真实世界中的回顾性多中心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在中国真实世界中评估过敏性哮喘患儿使用奥马珠单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6日至2020年9月30日在中国17家医院接受奥马珠单抗治疗的6~11岁过敏性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数据包括患儿接受治疗前的人口学特征、过敏史、家族史、总免疫球蛋白E(IgE)与特异性IgE、皮肤点刺试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合并症;描述性分析奥马珠单抗治疗模式,包括首次剂量、注射间隔频率和疗程与说明书推荐模式的差异;分析奥马珠单抗治疗后疗效整体评估(GETE),比较治疗前后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率的差异、吸入糖皮质激素(ICS)剂量的变化、肺功能变化,基线与奥马珠单抗治疗后第4、8、12、16、24、52周时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和儿童哮喘生活质量问卷(PAQLQ)的变化、合并症改善;安全性评估数据包括不良事件(AE)与严重不良事件(SAE)。对"中重度哮喘年化发作率"以及"ICS减量"指标采用 t检验进行差异分析,显著水平为0.05。其他指标均为描述性分析。共纳入200例患儿,其中男151例(75.5%),女49例(24.5%);年龄(8.20±1.81)岁。 结果:200例患儿中位总IgE为513.5(24.4~11 600.0) IU/mL,中位治疗时间为112(1~666) d。200例患儿奥马珠单抗首次注射中位剂量为300(150~600) mg,其中114例(57.0%)有说明书推荐剂量。患儿经奥马珠单抗治疗4~6个月有效率为88.5%(117/200)。患儿接受奥马珠单抗治疗4周后C-ACT评分提高[(18.90±3.74)分比(22.70±3.70)分],达到哮喘控制。奥马珠单抗治疗4~6个月后,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率降低了(2.00±5.68)次/(人·年)( t=4.702 5, P<0.001)。中位ICS日剂量降低[0(0~240) μg比160(50~4 000) μg], P<0.001。PAQLQ评分提高[(154.90±8.57)分比(122.80±27.15)分]。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 1%pred)提高[(92.80±10.50)%比(89.70±18.17)%]。在有合并症(包括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湿疹、荨麻疹、过敏性结膜炎、鼻窦炎)评估记录的患儿中,总体改善率为92.8%~100.0%。200例患儿中,58例(29.0%)发生124例次AE,发生率为0(0~15.1)例次/(人·年)。在53例发生AE且报告了严重程度的患儿中,83.0%(44例)发生轻度AE,17.0%(9例)发生中度AE,无重度AE发生;SAE的发生率为0(0~1.9)例次/(人·年)。与药物相关常见AE为腹痛(2例患儿,1.0%)和发热(2例患儿,1.0%),未出现因AE而停药。 结论:奥马珠单抗治疗中重度过敏性哮喘患儿有效率高,可降低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减少ICS剂量、提高哮喘控制水平、改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且其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编辑导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期刊登的《过敏原皮下免疫治疗不良反应防治专家共识(2023年,重庆)》由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召集国内从事皮下免疫治疗(SCIT)相关专业的中青年专家,在系统复习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撰写而成。本共识旨在总结SCIT不良反应的防治,重点阐述SCIT不良反应的分类、诊断、处理、危险因素及预防,希望通过本共识为我国开展SCIT治疗的医务工作者提供参考,提高对SCIT不良反应的认识和防治能力,进一步促进SCIT的规范应用。论著《蜗神经发育不良患者蜗神经对电刺激反应特点的研究》观察了蜗神经发育不良(CND)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后蜗神经对电刺激的反应,并比较其与蜗神经形态正常植入者之间的差异,探讨CND患者蜗神经损伤特点。《不同气骨导差混合性听力损失耳硬化症患者手术疗效分析》分析了术前不同气骨导差混合性听力损失耳硬化症患者的手术疗效,为耳硬化症手术的预后评估提供参考。《听力正常儿童宽频鼓室图能量吸收率特征研究》分析了0~12岁听力正常儿童宽频鼓室图能量吸收率随年龄变化的特征及影响因素,获得与年龄相适应的参考值,为宽频鼓室图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丹参酮ⅡA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高糖诱导小鼠耳蜗血管纹周细胞凋亡的研究》探讨了丹参酮ⅡA是否能抑制高糖诱导的小鼠耳蜗血管纹周细胞的凋亡及可能机制,为治疗糖尿病性听力损失提供参考。《IL-17A激活NLRP3炎性小体在CRSwNP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探讨了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中IL-17A激活NLRP3的作用及临床意义。《前后肋软骨支架移植喉气管重建术治疗儿童重度声门下狭窄或喉蹼的效果分析》探讨了前后肋软骨支架移植喉气管重建术治疗重度声门下狭窄或喉蹼的手术效果。继续教育园地《阿司匹林激发试验在非甾体抗炎药加重呼吸道疾病中的临床运用及研究进展》就阿司匹林激发试验适应证及禁忌证、检查注意事项、操作步骤、评估方法、诊断标准、安全性等进行了介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在引进8年后对瑞典儿童的持续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瑞典斯德哥尔摩在2007年引进了覆盖7种血清型肺炎链球菌(PCV7)的肺炎球菌结合疫苗。2011年其被13价疫苗(PCV13)所取代。先前报道了PCV7引入4年后,幼儿肺炎和鼻窦炎的发病率有所下降。该研究对肺炎、鼻窦炎、乳突炎和脑膜炎的发病率进行了4年多的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急性鼻窦炎眶颅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鼻窦炎眶颅并发症的临床特点与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北京儿童医院接受鼻内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的24例急性鼻窦炎眶颅并发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5例;年龄13~159个月,中位年龄47.5个月。24例病例中,单纯眶骨膜下脓肿12例,合并眶隔前脓肿2例,合并眶内脓肿2例,合并视神经炎7例,合并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1例。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其临床特点、脓液细菌学培养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24例病例均有发热史,伴鼻塞流涕9例;均存在患眼肿痛、眼球突出移位,伴视力下降7例。术中17例脓液送细菌培养,其中阳性12例。所有患儿均接受鼻内镜手术,一次性手术成功23例,二次手术成功1例。术后随访5~64个月,除术前无残余视力的2例患儿遗留永久性视力丧失外,其余均实现临床治愈。无死亡及复发病例。结论:儿童急性鼻窦炎眶颅并发症起病隐匿,进展迅速,对于并发视力下降、出现颅内并发症或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例,应及时进行经鼻内镜下鼻窦开放及眼眶脓肿引流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核因子κB2基因突变导致常见变异型免疫缺陷病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核因子κB2基因突变会导致常见的变异型免疫缺陷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儿童期发病,反复感染、低丙种球蛋白血症、B淋巴细胞减少。本例患者29岁,自幼体弱多病,反复发生感冒和肺炎,入院诊断为鼻窦炎、低丙种球蛋白血症、B淋巴细胞减少。经遗传性血液和免疫系统疾病基因检测提示为核因子κB2基因突变,存在一处杂合性改变。但其父母和女儿的基因检测结果均正常,考虑为自发性基因突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编辑导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期无重点号。专家观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合并代谢综合征诊疗专家共识(2022)》,由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发生代谢综合征(MS)的风险远高于普通人群,两者紧密联系、互为因果,构成恶性循环;研究发现OSA合并MS患者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显著增加,医疗负担沉重。为了增强OSA合并MS的防治水平并改善预后,推出本文,以期为OSA合并MS患者的规范化诊疗提供参考。论著《平坦型突发性聋再分型》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全国33家医院收治的1 024例单侧突聋患者资料,认为可对平坦型突聋进一步分为平坦上升型、平坦下降型和平坦一致型。其中平坦上升型痊愈率与低频下降型突聋相似,预后较好;平坦下降型痊愈率与高频下降型突聋相似,预后较差;平坦一致型痊愈率高于全聋型突聋,平均纯音听阈在平坦一致型和全聋型突聋的预后中起重要作用。论著《850例耳聋基因筛查 SLC26A4单杂合突变新生儿的基因型及合并第二突变位点者表型分析》一文,分析850例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筛查结果为 SLC26A4单杂合突变的新生儿个体,合并明确第二致病突变位点的概率为2.12%,均为点突变或小片段缺失,均确诊为中度及以上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研究结果可为 SLC26A4突变的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得出合并 KCNJ10基因突变者,在婴幼儿期均未出现听力损失,提示需进一步随访。论著《基于鼻孔暴露度鼻翼退缩分型的外鼻整形术》认为,基于正面观鼻孔暴露度的鼻翼退缩分型方式可全面评估患者鼻翼退缩的严重程度,并将治疗方案系统化、全面化,患者满意度较高。论著《儿童急性鼻窦炎眶颅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总结24例急性鼻窦炎眶颅并发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认为该病起病隐匿,进展迅速,对于并发视力下降、出现颅内并发症或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例,应及时进行经鼻内镜下鼻窦开放及眼眶脓肿引流术。论著《声带截短术用于跨性别女性音调提升的疗效分析》得出声带截短术能够显著提高跨性别女性的嗓音基频、共振峰频率及嗓音女性化程度,对发音能力及嗓音质量无明显不利影响,是嗓音女性化的有效治疗措施之一。论著《无充气颏下全腔镜甲状舌管囊肿切除术临床分析》一文,采用无充气颏下入路腔镜术式成功切除了13例甲状舌管囊肿病例,认为该入路术后瘢痕隐蔽,可带来较好的美容效果。继续教育园地《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评估与分级研究进展》对腺样体的内镜分级和影像学分级这2类方法的发展演进及新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对比了两者的优势与不足,并探讨了各种评估体系对于疾病转归及干预的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静脉丙种球蛋白替代治疗114例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静脉丙种球蛋白的治疗现状,为合理规范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年1月至2020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114例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患儿的基本信息、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转归等情况,比较规律输注与不规律输注丙种球蛋白患儿临床表现的改善情况,分别将患儿分为无咳嗽、短期咳嗽与长期咳嗽组,慢性肺病与非慢性肺病组,关节炎与非关节炎组,分析各组起病年龄、诊断年龄、诊断耗时、首次丙种球蛋白年龄、每个月丙种球蛋白剂量、IgG谷浓度等指标,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t检验、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 结果:114例患儿均为男性,起病年龄(22±18)月龄,确诊年龄(89±54)月龄,诊断延迟(63±46)个月,首次丙种球蛋白年龄(75±45)月龄。66例患儿随访至2020年4月,随访时间(54±41)个月, 42例(63.6%)规律输注,每个月丙种球蛋白剂量(538±105)mg/kg,IgG谷浓度(5.8±1.5)g/L,24例(36.4%)不规律输注。规律与不规律输注组患儿发热、咳嗽、鼻窦炎、腹泻、中耳炎、关节炎的改善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66例中61例(92.4%)输注前有发热,输注后发热次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12)比0(0,1)次/年, Z=-6.436, P<0.01];60例(90.9%)治疗前有湿性咳嗽,治疗后36例有湿性咳嗽(54.5%),长期咳嗽(27例)、短期咳嗽(9例)与无咳嗽组(18例)相比,首次丙种球蛋白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51)比(64±41)比(63±42)月龄, F=3.554, P=0.035]。29例(43.9%)诊断慢性肺病,慢性肺病组(29例)比非慢性肺病组(37例)确诊年龄大[103(75,142)比47(31,68)月龄, Z=-3.486 P<0.01]、诊断耗时长[91(55,129)比29(10,41)个月, Z=-4.386, P<0.01]、首次丙种球蛋白年龄大[103(75,144)比46(26,64)月龄, Z=-4.330, 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2例(48.5%)诊断关节炎,关节炎组(32例)比非关节炎组(34例)诊断耗时长[(74±49)比(44±40)个月, t=2.600, P=0.010],首次丙种球蛋白年龄大[(98±51)比(58±39)月龄, t=3.420,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后患儿发热、鼻窦炎、腹泻、中耳炎等临床症状较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湿性咳嗽、慢性肺病、关节炎仍是突出临床问题,规范的丙种球蛋白治疗使得部分患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三种不同方法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继发慢性鼻窦炎的比较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三种不同方法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AR)继发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20例AR继发CRS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接受鼻用糖皮质激素(intranasal corticosteroids,INCS)治疗,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INCS单用组、联合冲洗组、联合内镜下鼻窦手术(endoscopic sinus surgery,ESS)组,每组40例。比较各组治疗4、8和12周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鼻内镜检查评分和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问卷(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RQLQ)评分,评估治疗12周的临床疗效;检测并比较鼻呼吸道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浓度、鼻腔分泌物中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17,IL-17A)、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水平。结果:联合冲洗组和联合ESS组治疗4、8、12周的VAS评分、鼻内镜检查评分和RQLQ评分均显著低于单用组( P<0.05)。联合冲洗组和联合ESS组治疗12周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组( P<0.05)。联合冲洗组和联合ESS组治疗4、8、12周的鼻呼吸道NO浓度、IL-17A、TNF-α和IgE水平均显著低于单用组( P<0.05)。 结论:AR导致CRS患儿单用INCS疗效可能较差,往往需要联合鼻腔冲洗或ESS,对改善临床症状以及减轻鼻腔和呼吸道多种炎症因子的表达具有显著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急性鼻窦炎并眶骨膜下脓肿2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例1:女,8岁。以“右侧眼睑反复红肿疼痛1个月,加重3 d”为主诉于2019年12月19日入院。1个月前感冒后出现下睑红肿疼痛,可忍受,伴鼻塞清涕,自行应用眼药水滴眼后症状缓解,但易反复。3 d前再次出现右侧下睑红肿疼痛,伴鼻塞脓涕、右侧前额部疼痛,隔日晨起时下睑疼痛加重,哭闹后上睑逐渐肿胀,睁眼困难,溢泪,发热,体温最高38.5 ℃,无视力下降。就诊外院眼科,予头孢唑啉静脉滴注,眼部症状无缓解。行眼眶CT检查示:右侧眼眶蜂窝组织炎,右眼眶内上壁骨膜下脓肿,急性鼻窦炎,遂转诊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查体(见图1a,b):右眼睑红肿、触痛明显,睁眼困难,结膜充血水肿,眼球向前下外侧移位。右眼眶压痛明显。视物重影,视力无下降。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23.25×10 9/L,中性粒细胞0.938,中性粒细胞计数21.81×10 9/L;C反应蛋白125.8 mg/L。鼻窦CT(见图1中g、h、i、j):右侧上颌窦、筛窦、额窦炎症并右侧眶内上壁眶骨膜下脓肿,眶纸样板可见骨质缺损区。药物治疗:头孢哌酮舒巴坦钠1.0 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甲泼尼龙40 mg静脉滴注,每天1次;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喷鼻,2喷,每天2次;鼻负压置换、鼻腔冲洗每天2次;鼻用减充血剂0.05%呋麻滴鼻液,每天2次;盐酸氨溴索15 mg静脉滴注,每天3次。细菌培养及药敏:检出中间链球菌,对青霉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万古霉素敏感。因原抗生素治疗有效,未更换抗生素。保守治疗3 d后,眼部肿胀明显消退,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7.04×10 9/L,中性粒细胞计数11.58×10 9/L,中性粒细胞比率0.680,C反应蛋白12.55 mg/L。但患儿每次哭闹后症状加重,病情反复,遂行手术治疗。术中开放右侧上颌窦、筛窦、额窦,切开纸样板,在右侧眶内上壁处释放大量脓液(见图1c)。术后在局麻下复查,目前术腔上皮化良好,无复发,无囊泡及息肉形成(见图1d、e、f)。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口鼻呼出气一氧化氮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呼出气一氧化氮目前被认为是气道嗜酸性炎症的重要生物标志物之一,因其操作简便性、无创性、安全性等优势,现广泛用于哮喘、变应性鼻炎、鼻窦炎等上下气道疾病的诊疗。本文就呼出气一氧化氮的基础生物学特性、测定方法、代表意义,及其与临床常见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或少见罕见的基因相关疾病的关系和临床实际应用展开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