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cervix宫颈弹性成像技术在先兆早产孕妇中的应用:120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使用E-cervix宫颈弹性成像技术检测有先兆早产症状的单胎妊娠孕妇宫颈组织弹性,为评估早产风险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就诊于湖南省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的孕20 +0~32周 +6出现先兆早产症状但既往无早产史的单胎妊娠孕妇。运用超声E-cervix宫颈弹性成像技术获取宫颈长度(cervical length,CL)、硬组织弹性占比(hardness ratio,HR)、宫颈内口应变值(internal ostium,IOS)和宫颈外口应变值(external ostium,EOS)等宫颈数据。比较不同妊娠结局(早产或足月产)和不同CL孕妇宫颈弹性成像数据的差异。采用协方差分析(校正孕周)、 χ2检验或校正 χ2检验及Pearson相关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共纳入120例孕妇,按妊娠结局分为早产组(39例,32.5%)与足月产组(81例,67.5%);按CL分为CL≤25 mm组(41例,34.2%)与CL>25 mm组(79例,65.8%);CL≤25 mm孕妇再根据是否发生早产分为CL≤25 mm早产组(26例)与CL≤25 mm足月产组(15例)。早产组与足月产组相比,宫颈HR较低[(35.75±8.94)%与(61.30±10.69)%, F=156.88],而IOS和EOS较高(0.47±0.13与0.31±0.09, F=54.99;0.45±0.11与0.34±0.08, F=34.57);CL≤25 mm组与CL>25 mm组相比,宫颈HR较低[(43.17±14.32)%与(58.09±13.94)%, F=26.03],而IOS和EOS较高(0.46±0.14与0.32±0.08, F=38.71;0.44±0.12与0.34±0.08, F=21.36);CL≤25 mm早产组与CL≤25 mm足月产组相比,宫颈HR较低而IOS和EOS较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01)。CL≤25 mm伴HR<50%组较CL≤25 mm伴HR≥50%组的早产率高[95.5%(21/22)与5/19, χ2=21.01];CL>25 mm伴HR<50%组较CL>25 mm伴HR≥50%组的早产率高[61.9%(13/21)与0.0%(0/58),校正 χ2=38.59];CL≤25 mm伴HR<40%组较CL≤25 mm伴HR≥40%组的早产率高[18/18与34.8%(8/23), χ2=18.51];CL>25 mm伴HR<40%组较CL>25 mm伴HR≥40%组的早产率高[11/14与3.1%(2/65),校正 χ2=42.42];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01)。对CL和HR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CL与HR呈正相关( r=0.51, P<0.001)。 结论:E-cervix宫颈弹性成像技术能量化宫颈组织软硬度,甄别出真正具有早产高风险的“软”宫颈,有望成为更高效预测早产的新技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孕激素维持妊娠与黄体支持临床实践指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孕激素在维持妊娠以及黄体支持领域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十分活跃,不断有新的循证医学证据涌现。基于当前的最佳证据,本指南针对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RT)黄体支持、先兆流产、复发性流产以及早产中孕激素的应用方面,按照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制订的方法和步骤,引入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GRADE)方法,结合临床医师的经验,考虑我国患者的偏好与价值观,平衡干预措施的利与弊,形成了15条推荐意见,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硬膜外镇痛失败产后并发颅内硬膜下血肿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文报道1例硬膜外镇痛失败产后并发颅内硬膜下血肿的诊治过程。孕妇既往无头痛病史,孕期产前检查无明显异常,孕32周 +6因先兆早产行硬膜外分娩镇痛时发生意外硬脊膜穿破。阴道分娩后第4天,产妇出现头痛,平卧时无法缓解,无其他神经系统症状,急查头颅CT示左侧额颞部硬膜下血肿。经甘露醇静脉点滴保守治疗后,产后第18天复查头颅CT示左侧额颞部硬膜下血肿较前基本吸收后出院,随访至今未诉不适。硬脊膜穿刺后并发颅内硬膜下血肿作为一种罕见而且严重并发症,及早识别和治疗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双胎早产儿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双胎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CHB)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例CCHB双胎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病例回顾:37岁无症状孕妇,孕23周胎儿超声心动图提示双胎心率下降,房室传导阻滞,母亲完善检查诊断为"未分化结缔组织病",予人免疫球蛋白、地塞米松及羟氯喹等治疗后,孕31周胎儿超声心动图仍提示房室传导阻滞,孕32 +3周因先兆早产行剖宫产,双胎自身抗体筛查均示抗核抗体(ANA)弱阳性,Ro60及Ro52阳性,24 h Holter均提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宝一对症治疗后出院时体质量增加至2 200 g,但仍为CCHB(心室率80~90次/min),宝二住院期间突然出现心率及血压下降,最终心脏骤停,抢救无效死亡。2.文献检索:中文文献2例,英文文献9例,其中9例为抗干燥综合征抗体A(SSA)/Ro和抗干燥综合征抗体B(SSB)/La相关的CCHB,2例为特发性CCHB。 结论:胎盘转移SSA或SSB是双胎发生CCHB的重要机制,其他因素可能也参与其发病进程。目前的治疗方法仍不尽人意,大多患儿需要起搏治疗,早期诊断和产前管理可改善患儿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包床到护"护理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胎儿窘迫发生率、产褥感染发生率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包床到护"护理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胎儿窘迫发生率、产褥感染发生率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入院期间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包床到护"护理模式。两组患者的护理时间均为2 w,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孕妇妊娠结局和胎儿情况、两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之间的差异。结果:护理治疗2 w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先兆流产、妊娠高血压、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胎儿早产、死亡及宫内窘迫综合征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饮食注意、产前检查目的性、血糖自我监测及价值、运动疗法及预产期个人卫生等知晓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33%)明显高于对照组(87.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包床到护"的护理模式明显降低了患者的血糖水平,提升了患者相关知识知晓度,降低了产妇产褥期感染风险,降低了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婴幼儿血管瘤相关危险因素的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婴幼儿血管瘤(IH)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研究IH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成都市玉林社区中心医院就诊的IH患儿(病例组)及正常儿童(对照组),对两组的人口学特征,母亲孕前、孕期及围产期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记录和统计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病例组1 479例,男456例、女1 023例,月龄3.74 ± 2.82;对照组1 086例,男359例、女727例,月龄3.95 ± 2.77,两组性别、年龄、民族、出生体重及出生身高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IH病灶常见受累部位依次为头面部(564例,38.1%)、躯干(449例,30.6%)、四肢(356例,24.1%)等。1 109例(75.0%)就诊时病灶处于增殖期,1 059例(71.6%)为浅表型,1 306例(88.3%)呈局灶性。瘤体面积为0.01 ~ 168.00(6.24 ± 12.91)cm 2,其中节段性IH瘤体面积7.50 ~ 168.00(32.17 ± 26.94)cm 2。单因素分析显示,孕前因素中分娩史、既往流产史,孕期因素中胎儿宫内窘迫、胎儿脐带缠绕、先兆流产史、前置胎盘、羊水过少、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妊娠期贫血、孕酮/黄体酮药物使用史、甲状腺素药物使用史、子宫肌瘤病史,围产期因素中胎儿胎位、妊娠周数、胎膜早破及未足月胎膜早破史对于IH的发生均可能产生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多因素校正分析显示,胎儿胎位臀位、早产、胎儿脐带缠绕及孕期服用甲状腺激素史对IH患病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分娩史为IH患病最强的独立性危险因素(校正后 OR = 5.624,95% CI:4.275 ~ 7.398, P < 0.001),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及子宫肌瘤史均为IH患病的保护性因素。 结论:本研究IH患儿平均就诊月龄4个月,病灶最常见部位为头面部,多处于增殖期,表现为浅表型及局灶性,患儿IH的发生发展可能与胎盘疾病、缺氧、母亲孕期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认知行为模式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转归、应对方式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认知行为模式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转归与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菏泽市立医院收治的196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两组基础资料匹配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认知行为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值、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应对方式、母婴结局。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血压值、SAS焦虑量表、SDS抑郁量表、SQHMP自我保健管理问卷、MCMQ应对方式问卷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低以及SAS、SDS、MCMQ问卷中屈服维度和逃避维度评分比对照组低,MCMQ问卷面对维度、SQHMP问卷4个维度评分与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孕妇产后出血、先兆子痫、剖宫产、胎盘早剥和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早产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提供认知行为模式干预能取得不错的临床效果,有效控制血压值,缓解不良情绪,改善患者转归和母婴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轻度慢性高血压孕妇积极接受降压治疗可有效改善妊娠结局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妊娠期治疗轻度慢性高血压〔血压<160/100 mmHg(1 mmHg≈0.133 kPa)〕的益处和安全性尚不确定。因此需要更多的临床数据来确定将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的策略是否能在不影响胎儿生长的情况下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为此,有学者进行了一项开放标签、多中心、随机试验。在该研究项目中,研究组招募了轻度慢性高血压、单胎、孕周<23周的孕妇,将其随机分到积极治疗组(给予推荐用于妊娠的抗高血压药物)和对照组(不给予此类治疗,除非有严重高血压:收缩压≥160 mmHg或舒张压≥105 mmHg)。主要有效性评价指标为以下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包括重度先兆子痫、妊娠不足35周的早产、胎盘早剥、胎儿或新生儿死亡);安全性评价指标为出生体质量低于正常参考值10%;其他评价指标包括新生儿或母亲出现严重并发症、先兆子痫和早产。结果显示,共有2 408例女性参与了该试验。积极治疗组的主要有效性评价指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0.2%比37.0%),校正后的风险比为0.82(95%可信区间为0.74~0.92, P<0.001)。积极治疗组中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低于正常参考值10%的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2%比10.4%),校正后的风险比为1.04(95%可信区间为0.82~1.31, P=0.76)。积极治疗组和对照组中,母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1%和2.8%,风险比为0.75(95%可信区间为0.45~1.26);新生儿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0%和2.6%,风险比为0.77(95%可信区间为0.45~1.30)。积极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孕妇先兆子痫的发生率分别为24.4%和31.1%,风险比为0.79(95%可信区间为0.69~0.89);早产的发生率分别为27.5%和31.4%,风险比为0.87(95%可信区间为0.77~0.99)。研究人员据此得出结论:对于患有轻度慢性高血压的孕妇,将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的策略具有更好的妊娠结局,且不会增加出生体质量小于胎龄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银屑病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性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银屑病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检索198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数据库、Cohrane Library数据库,筛查纳入1980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公开发表的关于银屑病与妊娠结局之间关系的文献。使用MOOSE清单评价纳入文献质量,采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1篇队列研究,4篇病例对照研究,2篇横断面研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检验结果显示,银屑病患者中剖宫产[ OR= 1.17(95% CI:1.01~ 1.37)]、子痫或先兆子痫[ OR= 1.34(95% CI:1.00~ 1.79)]、早产[ OR= 1.09(95% CI:1.00~ 1.19)]风险较非银屑病患者发病风险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自然流产、低出生体重、高出生体重、死胎、先天畸形、胎盘早剥、过期产、Apgar评分< 7、羊水过多、羊水过少风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银屑病患者中剖宫产、子痫或先兆子痫、早产的风险较非银屑病患者发病风险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北京地区晚期早产儿出生早期呼吸系统疾病的多中心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晚期早产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情况,分析发生呼吸系统合并症的晚期早产儿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晚期早产儿的临床数据,以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来自北京地区21家医院的晚期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出生后短期发生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为呼吸系统疾病组,无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儿临床资料。结果:共入组959例晚期早产儿,其中男530例,女429例。959例中237例发生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为24.7%,以感染性肺炎为最多[81例(8.4%)],其次为新生儿湿肺[65例(6.8%)],第3位为羊水吸入[51例(5.3%)],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居第4位[24例(2.5%)]。患儿均痊愈出院。呼吸系统疾病组237例,对照组722例,2组性别、母亲年龄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呼吸系统疾病组患儿剖宫产娩出者更多(73.4%比59.7%, χ2=14.43, P<0.001),1分钟Apgar评分较低[(9.41±1.66)分比(9.83±0.53)分, t=5.40,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呼吸系统疾病组患儿母亲有合并症者较多(66.7%比58.6%, χ2=4.877, P=0.027),各种合并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呼吸系统疾病组患儿母亲以妊高征及先兆子痫较多(27.8%比22.6%, χ2=2.728, P=0.099)。2组患儿出生胎龄、体质量、身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呼吸系统疾病组患儿小于胎龄儿和大于胎龄儿较多(18.8%比14.1%,6.3%比2.4%, χ2=8.960, P=0.011)。呼吸系统疾病组患儿,因为需要住院治疗,住院天数显著长于对照组患儿[(9.00±4.42) d比(6.82±4.19) d, t=6.676, P<0.001]。 结论:晚期早产儿中约1/4发生呼吸系统疾病,母亲孕期有妊高征和先兆子痫、剖宫产娩出患儿需密切监测,非适于胎龄儿更易于患呼吸系统疾病,应给予适宜的呼吸支持治疗,以利于顺利渡过转换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