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糖尿病学会2021年"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介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复发性阑尾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阑尾炎的复发是急性阑尾炎治疗临床决策时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复发性阑尾炎的临床特征,以期加深对阑尾炎复发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因急性阑尾炎住院行阑尾切除术(包括开放与腹腔镜手术)并经病理确诊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标准:(1)年龄<18岁;(2)慢性阑尾炎;(3)阑尾周围脓肿;(4)阑尾黏液囊肿或阑尾黏液性肿瘤;(5)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或阑尾癌;(6)妊娠期阑尾炎;(7)合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严重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炎性肠病、进展期癌症;(8)同期实施其他手术。共计37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既往有无阑尾炎发作并有无抗生素治疗病史,将患者分为复发组(133例)和初发组(240例)。分析复发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合并症及术前CT影像等资料。结果:373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中,男性209例,女性164例,中位年龄42(18~88)岁。复发组中位复发时间为4(1~60)个月。与初发组相比,复发组年龄<50岁者比例[71.4%(95/133)比57.5%(138/240),χ 2=7.081, P=0.008],合并糖尿病者比例更高[13.5%(18/133)比5.4%(13/240),χ 2=7.399, P=0.007],发病时间更短[(41.7±13.6)h比(59.4±56.2)h, t=-3.286, P=0.001]、腹肌紧张或反跳痛比例更低[57.9%(77/133)比66.7%(160/240),χ 2=5.065, P=0.024]、改良Alvarado评分更低[(5.6±1.9)分比(6.1±1.9)分, t=-2.417, P=0.016]、白细胞计数更低[(10.5±4.6)×10 9/L比(11.5±4.5)×10 9/L, t=-1.190, P=0.047]、淋巴细胞计数百分比更高[(19.4±14.7)%比(16.1±13.3)%, t=2.069, P=0.0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复发组中,阑尾长度≥7 cm者比例高于初发组[44.4%(59/133)比32.9%(79/240),χ 2=4.808, P=0.028],复杂性阑尾炎的比例低于初发组[8.3%(11/133)比22.9%(55/240),χ 2=10.823,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129例可查阅CT影像的患者,复发组有38.0%(19/50)的病例CT显示阑尾粪石,高于初发组的20.3%(16/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4.880, P=0.027)。 结论:患者年龄<50岁、合并糖尿病、较短的发病时间、较少腹肌紧张或反跳痛、较低的改良Alvarado评分、较低的白细胞计数和较高的淋巴细胞计数百分比、阑尾长度≥7 cm、非复杂性阑尾炎以及阑尾粪石是复发性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脐动脉栓塞18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脐动脉栓塞的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18例脐动脉栓塞患者。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妊娠并发症、产前超声提示脐动脉情况等)、妊娠结局(分娩方式、胎儿或新生儿结局等)及胎盘病理检查资料。对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本单位脐动脉栓塞的产前检出率为0.062%(18/29 130)。18例孕妇年龄(30.1±6.1)岁,其中4例高龄产妇(年龄≥35岁),1例<18岁;17例为单胎妊娠,1例为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妊娠之一。超声首次提示单脐动脉或可疑脐动脉栓塞的孕周为(35.1±2.6)周,其中16例孕晚期超声提示单脐动脉,2例可疑脐动脉栓塞。18例患者的妊娠并发症主要包括妊娠期糖尿病(8例)、胎儿生长受限(4例)和脐带插入点异常(3例)。(2)18例中的16例活产孕妇均为剖宫产分娩,产妇结局均良好;2例胎儿宫内死亡。16例活产新生儿中,早产9例,足月产7例;平均出生体重(2 434±816) g;4例为小于胎龄儿;3例发生新生儿窒息。11例新生儿收住重症监护病房,其中5例存在脑损伤。(3)18例中,17例胎盘病理检查提示2条脐动脉中的1条血栓形成,1例合并脐静脉血栓。11例脐带过度扭转,3例脐带插入点异常。1例拒绝胎盘病理检查。结论:妊娠晚期超声首次提示单脐动脉时,应警惕脐血管栓塞。分娩时机应综合考虑早产及突发不良事件的风险。分娩方式建议考虑剖宫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小于胎龄晚期早产儿院内营养支持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不同级别医疗单位收治晚期早产儿(LPIs)中小于胎龄儿院内营养支持情况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北京地区共25家医疗单位收治的LPIs的临床资料,按照出生体重与胎龄的关系分为小于胎龄儿组(SGA组)及非小于胎龄儿组(非SGA组),比较两组患儿院内营养支持现状,分析影响小于胎龄LPIs出院时达到足量喂养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LPIs 1 347例,其中男性730例,女性617例;SGA组151例,非SGA组1 196例。SGA组院内纯母乳喂养率较高(5.3%比4.5%, P<0.01),加奶速度较慢[11.0 ml/(kg·d)比12.1 ml/(kg·d), P=0.003],达足量喂养平均所需时间较长(10.0 d比8.0 d, P=0.013),肠外营养应用率较高(77.5%比53.1%, P<0.01),肠外营养应用时间较长(5.0 d比2.0 d, P<0.01)。SGA组出生体重(1 940 g比2 490 g, P<0.01)、最低体重(1 890 g比2 400 g, P<0.01)及出院体重(2 135 g比2 530 g, P<0.01)均较低;生理性体重下降程度较低(3.1%比8.0%, P=0.015),体重增长速度较慢(13.3 g/d比33.0 g/d, P<0.01),平均住院日较长(11.0 d比8.0 d, P<0.01)。SGA组出院奶量[145.6比122.2 ml/(kg·d), P<0.01]及出院热卡[443.9 kJ/(kg·d)比384.1 kJ/(kg·d), P<0.01]均较高,住院期间达足量喂养率(31.8%比16.6%, P<0.01)及恢复出生体重率(78.8%比57.9%, P<0.01)均较高。以SGA组出院时达足量喂养为观察结局的 Cox回归分析显示,加奶速度、肠外营养应用时间、住院时间是否≥7天、是否纯母乳喂养、母亲孕期是否合并妊娠期糖尿病或胎盘早剥均为SGA组出院时达足量喂养的影响因素。 结论:小于胎龄LPIs院内加奶速度慢,肠内营养热卡低,肠内营养程度不足;肠外营养应用率高,持续时间较长、提供热卡较高,因其住院时间相对较长,故其出院奶量和出院热卡也较高,出院时恢复出生体重率及达足量喂养率均较高。但小于胎龄LPIs住院期间体重增长速度较慢,出院体重仍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生儿类白血病反应36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新生儿类白血病反应(neonatal leukemoid reaction,NLR)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选择2010年9月至2022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儿科医学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NLR患儿为NLR组,按1∶2选取同期入院无NLR且与NLR患儿胎龄及出生体重匹配的新生儿为对照组。收集患儿胎龄、出生体重、母亲孕期并发症情况、白细胞计数最大值、中性粒细胞占比、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疾病诊断等相关信息,并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两组患儿数据进行比较。结果:NLR组36例,对照组72例。NLR组外周血中均发现幼稚粒细胞,白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61.7(54.2,90.6)×10 9/L比19.6(14.2,27.3)×10 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两组中性粒细胞占比、血红蛋白、血小板、C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NLR组阴道分娩、羊水污染和新生儿败血症比例高于对照组(69.4%比38.9%,19.4%比5.6%,47.2%比8.3%),母亲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和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比例低于对照组(11.1%比31.9%,2.8%比19.4%,50.0%比7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胎膜早破、出生窒息、颅内出血、肺出血、细菌性脑膜炎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NLR患儿常合并败血症,及早防治母亲孕期并发症、积极控制感染对防治NLR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妊娠合并烟雾病15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烟雾病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例烟雾病患者的20例次妊娠的一般临床资料和母儿结局。结果:(1)一般情况:15例诊断明确的妊娠合并烟雾病患者的20例次妊娠中,孕前诊断12例次(60%,12/20),妊娠期诊断3例次(15%,3/20),产褥期诊断5例次(25%,5/20);初产妇7例次(35%,7/20),经产妇13例次(65%,13/20)。(2)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及母儿结局:15例妊娠合并烟雾病患者的20例次妊娠中,发生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9例次(45%,9/20),其中妊娠期高血压5例次(25%,5/20),重度子痫前期2例次(10%,2/20),高脂血症和妊娠期糖尿病各1例次;早孕期药物流产2例次,中孕期引产3例次,最终分娩15例次。15例次分娩均为剖宫产术终止妊娠,其中11例次(11/15)为有医学指征的剖宫产术,4例次(4/15)为个人因素导致的剖宫产术;采用全身麻醉5例次(5/15),硬膜外阻滞麻醉7例次(7/15),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3例次(3/15)。15例新生儿的中位娩出孕周为37.2周(34.0~40.8周),10例(10/15)为足月儿,5例(5/15)为早产儿(其中3例与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15例新生儿的出生体重为(2 853±454)g;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者4例,其中3例因早产入住NICU,1例因新生儿黄疸入住NICU;无一例新生儿窒息、死亡;所有新生儿随访至出生后4个月~6岁,均生长发育良好。(3)妊娠期神经系统症状:8例次(40%,8/20)妊娠期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出血性症状6例次(30%,6/20),其中3例次发生于产褥期(3/6);缺血性症状2例次(10%,2/20),均发生于产褥期(2/2)。(4)脑出血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孕前明确诊断烟雾病患者脑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未明确诊断者,烟雾病经产妇脑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初产妇( P均<0.01);未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烟雾病患者脑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妊娠合并烟雾病对母儿结局存在不良影响,脑出血性症状发生于产前或产褥期,脑缺血性症状主要发生于产褥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孕中期代谢相关因素的巨大儿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在不同孕前体重指数(BMI)分层的妊娠妇女中,通过孕中期的糖脂代谢指标建立巨大儿的风险评估模型,并探讨该模型的价值。方法:为单中心、大样本的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产科门诊孕24~28周进行常规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孕妇共1 781例,排除孕前糖尿病合并妊娠、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异常、肝肾功能疾病及多胎妊娠后,最终入组1 114例,按照孕前BMI分为体重正常组(940例,BMI<24.0 kg/m 2)和肥胖或超重组(174例,BMI≥24.0 kg/m 2)。记录不同体重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孕期糖代谢状态资料,记录妊娠结局。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巨大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建立巨大儿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价值并寻找相应预测切点。用PROCESS 3.4进行中介分析。 结果:与孕前体重正常组相比,孕前超重或肥胖组发生巨大儿风险更高(OR值为2.72,95%CI 1.75~4.23)。调整混杂因素(包括妊娠年龄、糖尿病家族史、不良孕产史)后,孕中期的空腹血糖(FPG)、餐后1 h血糖(1hPBG)、妊娠期糖尿病(GDM)、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B)、孕重增加(GWG)均是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是保护因素(均 P<0.05)。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法建立巨大儿预测模型,孕前体重正常组共940例,最终纳入预测指标为孕中期的GWG、ApoB及TG/HDL-C;孕前超重和肥胖组174例,最终纳入预测指标为ApoB和TG/HDL-C。孕前体重正常组预测巨大儿ROC曲线下面积为0.841,灵敏度为82.3%,特异度为75.2%;超重或肥胖组ROC曲线下面积0.727,灵敏度仅为50.0%,特异度为97.3%。在2组中,TG/HDL-C作为中介变量,在血糖和巨大儿的关系里中介效应显著。 结论:孕中期ApoB、TG/HDL-C联合GWG建立的巨大儿预测模型有较好的区分度和准确性,尤其在孕前体重正常的妊娠妇女中,提示血脂代谢紊乱对巨大儿的发生可能起着决定性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糖尿病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血脂异常在糖尿病患者的ASCVD发生和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中血脂异常患病率高且控制现状不容乐观。因此,为了加强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管理,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和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心血管代谢医学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根据中国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管理现状,参考国内外新的循证证据和指南,制定了《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本共识内容涵盖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谱特点和血脂异常流行病学现状以及糖尿病全人群的ASCVD危险分层和血脂管理流程,首次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均作为糖尿病患者血脂干预的首要靶点,并对糖尿病特殊人群(包括儿童和青少年、≥75岁老年人以及合并慢性肾脏病、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妊娠的患者)的血脂管理策略进行了推荐。本共识旨在传递重要临床进展,指导临床实践,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双胎妊娠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的最佳孕期增重范围:基于人群的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近50年来,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双胎妊娠发生率显著增加。双胎妊娠孕妇患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风险高于单胎妊娠。通过饮食干预控制孕期增重是GDM管理的首选方式。但对于双胎妊娠合并GDM,最佳孕期增重范围尚无大样本证据支持。2022年10月, 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 Gynecology MFM刊出一项基于美国人群的回顾性研究,探讨了双胎妊娠GDM孕妇最佳孕期增重范围 [1],现简要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类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孕妇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4年1月1日至2022年4月15日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分娩并确诊为HDP的孕妇共1 967例为观察对象,根据HDP的具体诊断分为妊娠期高血压506例(25.7%),子痫前期589例(29.9%),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332例(16.9%),慢性高血压伴发子痫前期540例(27.5%),回顾性分析4种类型HDP孕妇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的差异,心脏结构指标包括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房面积(LAA)、右心房面积(RAA)、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E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收缩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侧壁收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Sm),舒张功能指标包括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二尖瓣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E/左心室侧壁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Em)。采用多因素广义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影响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因素。结果:(1)一般临床资料:不同类型HDP孕妇的年龄、分娩孕周、血压、合并糖尿病占比、住院天数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2)与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子痫前期及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相比,慢性高血压伴发子痫前期孕妇的LAD、LAA、RAA和LVEDD更大( P均<0.001),IVST和LVPWT更厚( P均<0.001),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E/A、侧壁Em、E/Em)和收缩功能指标Sm下降( P均<0.001),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相对较好。与子痫前期孕妇相比,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孕妇的RAA更小( P<0.001),E/A更低( P<0.001),其余指标在两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3)慢性高血压伴发子痫前期、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及子痫前期的发生与较大的LAD、LAA、LVEDD相关,与较小的Em相关( P均<0.05)。 结论:不同类型HDP孕妇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不同,其中慢性高血压伴发子痫前期孕妇的心脏更大、心室壁更厚,舒张和收缩功能更差,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相对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