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妊娠和产褥期脓毒症早期识别和处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是产科急症,其早期识别、进入重症医学科前的紧急干预和产科处理是产科医生需要重视及关注的临床问题。妊娠和产褥期生理性变化使得脓毒症临床特征不易被识别。对于可能的脓毒症,可使用简单的床边筛查工具进行早期识别。如果脓毒症筛查呈阳性,怀疑或存在感染证据时,无论是否发热,需进一步评估器官损伤的证据进行脓毒症诊断。识别脓毒症后的1 h内启动集束化治疗:疑似或确诊脓毒症的孕产妇,应尽早进行细菌培养(血液、尿液、呼吸道及其他部位体液)和血清乳酸水平测定;最好在1 h内给予经验性广谱抗生素治疗;建议在脓毒症并发低血压或器官灌注不足时尽早给予1~2 L晶体溶液进行液体复苏;尽管进行了液体复苏,但仍伴有持续低血压和/或灌注不足,建议使用血管升压药物以维持平均动脉压≥65 mmHg(1 mmHg=0.133 kPa),去甲肾上腺素作为一线药物。当怀疑或确诊脓毒症时,应积极寻找感染病灶,有效控制感染源。不建议仅以脓毒症为唯一指征而立即终止妊娠,终止妊娠应依据产科指征,根据孕周、母体及胎儿情况进行个体化综合考虑。若明确存在宫内感染,应立即终止妊娠。剖宫产通常需要全身麻醉;施行椎管内麻醉是相对禁忌。妊娠和产褥期脓毒症的诊疗应在遵循指南基础上实施个体化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民国时期分娩消毒观念对产婆形象的重塑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清末民初西方产科学传入中国,其中分娩消毒能够有效降低产后感染的发生。民国时期的中国妇婴死亡率较高,大部分是由产褥热与新生儿破伤风而导致,因此中国传统的接生人员(产婆)被认为是“肮脏”的。为了改善妇婴健康状况,民国政府大力发展助产事业,并将产婆纳入到助产教育之中加强相关教育。在推广新法接生、普及分娩消毒观念时,接生篮的使用降低了妇婴死亡率,进而使产婆形象有所改善。同时,接受相关知识学习的产婆在家庭助产教育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三种尿液检测方法在产妇尿液白细胞检测中的准确性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尿沉渣法、尿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尿干化学法在产妇尿液白细胞检测中的准确性。方法:采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本院妇产科分娩的220例产妇尿液样本,分别采用尿沉渣法、尿干化学法、尿沉渣法联合尿干化学法进行检测,以尿液镜检法为标准,对比三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220例产妇尿液样本中尿液白细胞阳性52例、阴性168例,尿沉渣法联合尿干化学法符合率为95%(209/220),尿沉渣法符合率为83.18%(183/220),尿干化学法符合率为70.91%(156/2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尿沉渣法联合尿干化学法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0%、96.36%、89.29%、96.95%,尿沉渣法分别为71.18%、87.58%、67.74%、89.24%,尿干化学法分别为59.62%、74.40%、41.89%、85.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产妇尿液白细胞检测中尿沉渣法具有一定假阳性,而尿干化学法具有一定的假阴性,二者联合有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是一种有效的产褥期感染筛查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在首次剖宫产产妇产褥期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在首次剖宫产产妇产褥期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12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分娩的首次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产褥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三维质量评价模式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时间均为6周。评估两组产妇保健知识掌握情况、母婴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本研究对照组失访8例、观察组失访7例,最终纳入产妇171例,其中对照组85例、观察组86例。结果:干预后两组产妇的产妇保健知识得分、新生儿保健知识得分、WHO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产妇切口愈合不良、子宫复旧不良、急性乳腺炎、产褥感染、产后便秘发生例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新生儿黄疸、湿疹、腹泻发生例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以三维质量评价模式为理论基础对首次剖宫产产妇进行延续性护理,有助于产妇掌握产褥期保健知识,对母婴健康状况有积极作用,并能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子宫下段防波堤样缝合术用于前置胎盘术中止血的近远期并发症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防波堤样缝合术用于前置胎盘术中止血术后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于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50例因前置胎盘并瘢痕子宫而行二次剖宫产术,术中采取防波堤样缝合术止血的产妇(防波堤组);对照组为42例因瘢痕子宫而行常规缝合方法的二次剖宫产术产妇,随访至术后18个月,对两组产妇术后周围器官损伤、恶露持续时间、子宫复旧情况、月经复潮时间、有无瘢痕憩室、宫腔粘连、新发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月经性状改变、异常阴道流血及慢性下腹痛等近、远期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产妇均无周围器官损伤、子宫复旧不良、产褥感染、晚期产后出血等近期并发症的发生,也无宫腔粘连、异常阴道流血、子宫内膜异位症及慢性下腹痛等远期并发症的发生。与对照组比较,防波堤组产妇的恶露持续时间缩短[分别为(51.0±5.2)、(48.1±3.5)d],月经复潮时间提前[分别为(5.0±0.8)、(4.8±0.5)个月],但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防波堤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例(6%,3/50)和2例(5%,2/42)月经性状发生改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防波堤组有1例(2%,1/50)子宫瘢痕憩室,1例(2%,1/50)新发痛经,分别与对照组(均为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子宫下段后壁防波堤样缝合术未增加术后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快速、安全、有效的前置胎盘术中止血方法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双管硬膜外分段注射利多卡因镇痛对活跃期停滞枕后位或枕横位产妇的分娩结局及母儿并发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双管硬膜外分段注射利多卡因镇痛对活跃期停滞枕后位或枕横位产妇的分娩结局及母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0月青岛市市立医院阴道试产的单胎、足月、头位的初产妇,孕周为37~42周,年龄为22~35岁,在活跃期(新产程标准:宫口开大≥6 cm)充分试产,≥2 h胎头下降延缓或停滞,经阴道检查及超声检查诊断为枕后位或枕横位。共有216例孕妇符合上述标准纳入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即双管硬膜外阻滞组108例、单管硬膜外阻滞组108例,硬膜外阻滞均使用1%利多卡因进行分娩镇痛,由高年资助产士或产科医师执行新产程标准,在超声引导下指导产妇进行体位管理并适时向上推动或旋转胎头等。比较两组产妇的一般情况、非药物镇痛措施的使用情况、阴道分娩产妇的镇痛相关情况及疼痛评分、分娩相关指标、剖宫产术指征、麻醉相关指标及母儿并发症。结果:(1)一般情况:两组产妇的年龄、体重、身高、孕周、持续性枕横位与枕后位的比例、头盆评分、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2)非药物镇痛措施的使用情况:两组产妇的拉玛泽呼吸法、导乐分娩陪伴、经皮穴位电刺激、其他措施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3)阴道分娩产妇的镇痛相关情况及疼痛评分:与单管硬膜外阻滞组(40例)比较,双管硬膜外阻滞组(59例)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显著缩短[(124±44)、(86±33) min, P<0.01],镇痛30 min后[(4.4±0.5)、(0.9±0.5)分]、第二产程用力分娩时[(5.7±0.6)、(1.3±0.4)分]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显著降低( P<0.01)。(4)分娩相关指标:与单管硬膜外阻滞组比较,双管硬膜外阻滞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21.3%、49.1%)、分娩体验满意率(51.9%、98.1%)显著升高( P<0.01),剖宫产率(63.0%、45.4%)、阴道手术助产率(15.7%、5.6%)显著降低( P<0.05)。(5)剖宫产指征:与单管硬膜外阻滞组比较,双管硬膜外阻滞组产妇的产程延长或停滞所致的剖宫产率显著降低(38.0%、22.2%, P<0.05);而两组的胎儿窘迫、宫内感染、社会因素所致的剖宫产率分别比较,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6)麻醉相关指标:双管硬膜外阻滞组产妇上管给药后阻滞平面多为胸7(T7)、T8、T9~腰2(L2)、L3水平,单管硬膜外阻滞组阻滞平面多为T10、T11~骶1(S1)、S2、S3水平,改良Bromage评分均为0分。(7)母儿并发症:与单管硬膜外阻滞组比较,双管硬膜外阻滞组产后出血率(18.5%、7.4%)、会阴侧切率(20.4%、5.6%)、新生儿窒息率(12.0%、3.7%)、转新生儿ICU率(13.9%、4.6%)均显著降低( P<0.05);两组产妇的软产道损伤率、产褥病率及新生儿产伤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双管硬膜外分段注射利多卡因镇痛可增加活跃期停滞枕后位或枕横位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及阴道手术助产率,并可减少母儿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ICU入院方式危重孕产妇临床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不同重症监护病房(ICU)入院方式危重孕产妇的临床特征,以期更有效、合理利用ICU资源。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ICU 2006年1月至2019年7月救治的危重孕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ICU入院方式分为急诊入院组(因病情危重入产科病房当天或次日转入ICU)和计划入院组(入产科病房2 d后转入ICU)。收集危重孕产妇的发病情况、转入病因、病情严重程度、主要治疗措施、病死率等临床特征及医疗费用,并进行两组间的比较分析。结果:近14年中,ICU共收治危重孕产妇576例,占同期产科住院患者的0.8%(576/71 790),占同期ICU住院患者的4.6%(576/12 412);7例孕产妇死亡,占ICU危重孕产妇的1.2%,孕产妇总体病死率为10/10万。576例危重孕产妇中,急诊入院327例(占56.8%),计划入院249例(占43.2%)。与计划入院组比较,急诊入院组孕产妇择期剖宫产比例更低(17.7%比94.0%, P<0.01),急诊剖宫产比例更高(65.1%比2.4%, P<0.01),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APACHEⅢ)、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和Marshall评分亦明显升高〔APACHEⅡ评分(分):6.0(4.0,9.8)比4.0(3.0,7.0),APACHEⅢ评分(分):14.0(11.0,20.3)比12.0(9.0,16.0),SAPSⅡ评分(分):8(0,12)比3(0,8),Marshall评分(分):2(1,4)比1(1,3),均 P<0.01〕,且ICU住院时间明显延长〔d:2(1,5)比2(1,3), P<0.01〕,总住院时间明显缩短〔d:9(7,13)比13(10,18), P<0.01〕。急诊入院组和计划入院组孕产妇均以产科因素转入为主,分别为60.9%(199/327)和70.3%(175/249);其中产后出血占比最高〔分别为35.2%(115/327)和57.0%(142/249)〕,先兆子痫/子痫次之〔分别为7.0%(23/327)和7.6%(19/249)〕;19例产褥感染患者中仅有7例为计划入院;21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患者均为急诊入院。在急诊入院和计划入院患者中,分别有73例(22.3%)和42例(16.9%)需要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时间>24 h),99例(30.3%)和35例(14.1%)应用了血管活性药物,67例(20.5%)和20例(8.0%)进行了血流动力学监测,123例(37.6%)和154例(61.8%)应用了抗凝治疗。在病情严重程度评分方面,不同疾病孕产妇的APACHEⅡ、APACHEⅢ、SAPSⅡ及Marshall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FLP的APACHEⅢ、SAPSⅡ及Marshall评分最高〔分别为21.0(15.0,32.5)分、12.0(6.0,16.5)分、6.0(3.5,8.0)分〕,产后出血的APACHEⅡ、APACHEⅢ评分最低〔分别为4.0(3.0,7.0)分、12.0(10.0,16.0)分〕,肺炎的SAPSⅡ评分最低〔2.0(0,14.0)分〕,产褥感染的Marshall评分最低〔1.0(0,3.0)分〕。在总住院医疗费用方面,急诊入院组明显低于计划入院组〔万元:3.1(2.0,4.7)比4.1(2.9,5.8), P<0.05〕。 结论:与计划入院的危重孕产妇相比,急诊入院者病情更加复杂、紧迫,病情严重程度评分更高;目前ICU常用的病情严重程度评分系统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评价危重孕产妇病情严重程度,仍需设计针对危重孕产妇病情严重程度的评分系统,从而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宝贵的ICU资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引产术用于妊娠28周后胎死宫内引产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引产术在妊娠28周后胎死宫内患者引产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住院的单胎妊娠且妊娠28周后超声诊断胎死宫内的孕妇77例,根据不同引产方式分为依沙吖啶引产成功组(63例,包括子宫瘢痕组56例与非子宫瘢痕组7例)、依沙吖啶引产失败组(4例)、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引产组(5例)和自然临产分娩组(5例)。采用 t检验、方差分析、 χ 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各组间一般情况及引产结局的差异。 结果:(1)67例依沙吖啶引产患者中,引产成功率94.0%(63/67)。(2)依沙吖啶引产成功组与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引产组和自然临产分娩组相比,在总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和死婴重量,以及产后出血、会阴裂伤和宫内残留发生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3组病例中均未发生胎盘早剥、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宫内感染、子宫破裂、中转剖宫取胎术、产褥感染等严重并发症。(3)依沙吖啶引产成功组引产-临产时间显著短于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引产组[(28.5±12.0)h与(54.2±17.6)h, t=-4.45, P<0.001]。(4)63例依沙吖啶成功组中,瘢痕子宫组与非瘢痕子宫组比较,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5)63例依沙吖啶成功组中位引产-临产时间为26.8 h(2.3~66.0 h),95%的患者在用药后51.7 h内临产,用药后66 h内全部临产。 结论: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用于妊娠28周后单胎胎死宫内引产安全且有效,其引产-临产时间显著短于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引产,且未增加引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PDCA护理管理模式在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PDCA护理管理模式在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中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产科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共计5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分组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试验组采取PDCA护理管理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含产后大出血、休克、产褥感染等)、负性情绪变化及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试验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休克、产褥感染、产后大出血等)明显少于对照组,负性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医护人员执行工作的满意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将PDCA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中,能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包床到护"护理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胎儿窘迫发生率、产褥感染发生率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包床到护"护理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胎儿窘迫发生率、产褥感染发生率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入院期间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包床到护"护理模式。两组患者的护理时间均为2 w,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孕妇妊娠结局和胎儿情况、两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之间的差异。结果:护理治疗2 w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先兆流产、妊娠高血压、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胎儿早产、死亡及宫内窘迫综合征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饮食注意、产前检查目的性、血糖自我监测及价值、运动疗法及预产期个人卫生等知晓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33%)明显高于对照组(87.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包床到护"的护理模式明显降低了患者的血糖水平,提升了患者相关知识知晓度,降低了产妇产褥期感染风险,降低了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