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孕激素维持妊娠与黄体支持临床实践指南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孕激素在维持妊娠以及黄体支持领域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十分活跃,不断有新的循证医学证据涌现。基于当前的最佳证据,本指南针对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RT)黄体支持、先兆流产、复发性流产以及早产中孕激素的应用方面,按照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制订的方法和步骤,引入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GRADE)方法,结合临床医师的经验,考虑我国患者的偏好与价值观,平衡干预措施的利与弊,形成了15条推荐意见,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卵巢血流动力学及卵巢储备功能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卵巢血流动力学及卵巢储备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年龄18~40岁、性生活规律的女性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年龄、身高、体质量等资料,检测患者补充维生素D前后血清维生素D、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等指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测量窦卵泡计数及早卵泡期双侧卵巢间质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搏动指数(plusatility index,PI)。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血清维生素D水平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女性218例,其中维生素D缺乏137例,占62.8%;维生素D不足39例,占17.9%;维生素D正常42例,占19.3%。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卵巢间质动脉血流RI之间存在负相关( P=0.025);与其余指标之间均无相关性(均 P>0.05)。 结论:血清维生素D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女性卵巢间质动脉血流RI,但与卵巢间质动脉血流PI、血清AMH水平及其他卵巢储备功能相关指标并无明显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国医大师夏桂成治疗不孕症学术思想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4/6/8
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从"肾主生殖"理论出发,认为不孕症总体病机为肾气不足,冲任气血失调,故治法多主张补肾调冲任.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型不孕症、卵巢功能不全性不孕症、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高催乳素血症不孕症、输卵管性不孕症、免疫性不孕症等发病机理主要在于肾阴亏虚,气血阴阳失调.夏老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以及妇科病生理特点总结出月经周期节律调节法,将女性月经周期分成7 个阶段,分别是行经期、经后初期、经后中期、经后末期、经间期、经前前半期和经前后半期,根据不同时期的生理特点确定治则及方药,还独创心-肾-子宫生殖轴理论,注重调节肝脾气机、疏畅月经来潮.另外,夏老认为,精神因素不仅直接影响排卵,还会导致免疫力下降,临床治疗中重视阴阳相合,提倡男女双方同治同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血清孕酮、β-HCG、INF-γ及IL-10检测预测黄体功能不足性流产患者保胎结局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4/6
目的 探讨血清孕酮、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γ干扰素(INF-γ)及白介素-10(IL-10)检测预测黄体功能不足性流产患者保胎结局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治疗的96例黄体功能不足先兆性流产患者纳入观察组,选择同期产检的103例健康孕妇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孕6周、8周及10周的血清孕酮、β-HCG、INF-γ及IL-10水平;按观察组孕妇的保胎结局分为保胎成功组 74例和妊娠失败组22例,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孕酮、β-HCG、INF-γ及IL-10水平与保胎结局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得到曲线下面积(AUC),以AUC评价孕酮、β-HCG、INF-γ及IL-10对黄体功能不足性先兆流产患者保胎结局的预测效能.结果 观察组孕妇孕6周、8周和10周的孕酮、β-HCG和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但INF-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胎成功组孕妇孕10周孕酮、β-HCG]及IL-10水平明显高于妊娠失败组,但INF-γ明显低于妊娠失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孕10周孕酮、β-HCG及IL-10与保胎结局呈正相关(P<0.05),INF-γ与保胎结局呈负相关(P<0.05);经ROC分析结果显示,孕10周的孕酮、β-HCG、INF-γ及IL-10预测黄体功能不足先兆性流产患者保胎结局的AUC分别为0.953、0.853、0.897、0.875,均具有较好预测价值(P<0.05).结论 孕酮、β-HCG、IL-10及INF-γ与黄体功能不足先兆性流产患者保胎结局密切相关,可作为其保胎结局的预测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补肾固胎汤联合黄体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早期先兆流产是指于妊娠 12 周前出现阴道少量出血,伴腰部酸痛、下腹坠痛等症状的病症.该病的发生与染色体异常,母体内分泌功能不良、生殖器官疾病、全身性疾病(慢性病、营养不良、抗凝缺陷、心理忧伤等)、不良生活方式、父体因素、免疫因素、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病情严重者需终止妊娠[1];但多数先兆流产孕妇最直接的原因是黄体分泌的孕激素不足,以致子宫内膜发育不良,子宫平滑肌活力降低,影响妊娠维持而发生先兆流产[2-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俞氏补肾疏肝方在枸橼酸氯米芬促排卵周期中的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俞氏补肾疏肝方在枸橼酸氯米芬(CC)促排卵周期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9月在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及生殖门诊确诊的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A组,口服CC;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戊酸雌二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地屈孕酮;C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俞氏补肾疏肝方.观察各组基础体温(BBT),监测子宫内膜和排卵情况,比较各组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发生率、黄体功能不足发生率、排卵率和妊娠率.结果 ①B、C两组的BBT双相比率均高于A组(P<0.01),C组典型双相比率高于A组(P<0.01),B组典型双相比率高于A组(P<0.05),C组典型双相比率高于B组(P<0.05).②B、C两组的hCG日内膜厚度明显高于A组(P<0.05),五线征内膜率高于A组(P<0.01),子宫内膜螺旋动脉搏动指数(PI)显著低于A组(P<0.01),阻力指数(RI)明显低于A组(P<0.05).③B、C两组排卵率高于A组(P<0.01),LUFS发生率低于A组(P<0.01),黄体中期孕酮(P)值高于A组(P<0.01).C组黄体功能不足发生率低于A组(P<0.01),B组黄体功能不足发生率低于A组(P<0.05),C组黄体功能不足发生率低于B组(P<0.05).④B、C两组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和有效妊娠率均高于A组(P<0.01),C组的有效妊娠率高于B组(P<0.05).结论 俞氏补肾疏肝方和西药均能提高排卵率,减少黄体功能不足和LUFS发生率,提高妊娠率,但俞氏补肾疏肝方黄体功能不足发生率低于西药组,有效妊娠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王若光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致不孕临床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王若光教授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从多方面、多环节影响卵泡的发育和成熟、排卵、受精、子宫内膜容受性、胚胎着床和发育导致不孕不育.王教授认为其中医主要病机为"虚、瘀、痛",实质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肾两虚,黄体不足,胞脉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标实为湿瘀夹杂,胞脉阻滞不通则痛,治疗上提倡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三期论治:经期重在活血化瘀、调理气血、利水化湿、软坚散结、抗炎为大法;经后期滋阴助阳、宁心益肾健脾、暖宫促孕、促排卵,排卵后补充孕激素;经前期以补益脾肾兼理气,以"调经助孕,改善卵巢功能"为治疗大法,临床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补肾促卵冲剂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肾虚血瘀”作用机制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肾虚血瘀是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主要原因,肾虚是主要病理机制,血瘀是主要病理表现,是一直贯穿始终的重要因素.“补肾促卵冲剂”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继承前辈多年临床经验,结合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病因病机特点和现代药理研究成果,精选成方,既保持了中医辨证施治和“异病同治”的特色,又体现了“病证结合”的优越性.在“补肾促卵冲剂”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系统研究中,该方无急性毒性反应,未测出LD50.其高、中、低剂量组在生殖遗传毒性和致畸及围产期实验中,均未发现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在药效学实验中发现,其对大鼠卵泡发育与成熟、黄体形成起到明显促进作用.以“肾虚血瘀”为切入点,对无排卵型异常子宫出血、多囊卵巢综合征、高催乳素血症、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黄体功能不足、卵巢早衰/卵巢储备功能下降6种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临床观察,验证了其贡献度,体现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特色,诠释了“异病同治”的治疗原则,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补肾疏肝汤联合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足性不孕症46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补肾疏肝汤联合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足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黄体功能不足性不孕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黄体酮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肾疏肝汤.对比两组的基础体温(basal body temperature,BBT)上升的时间、最大卵泡直径、子宫内膜厚度.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E2、P、LH)的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BBT上升的时间、最大卵泡直径、子宫内膜厚度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BBT上升时间、最大卵泡直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E2、P、LH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 E2、P、LH 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疏肝汤联合黄体酮能显著改善黄体功能不足性不孕症患者的性激素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补肾疏肝方联合安宫黄体酮对黄体功能不足性月经先期患者的黄体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补肾疏肝方联合安宫黄体酮对黄体功能不足性月经先期患者黄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2例黄体功能不足性月经先期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安宫黄体酮治疗,研究组采用补肾疏肝方联合安宫黄体酮治疗.对比两组的月经提前天数、高温相持续天数、HPS评分变化.检测两组治疗前后黄体功能指标:孕酮(P)、雌激素(E2)、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水平.结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月经提前天数明显降低,高温相持续天数、HPS评分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月经提前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高温相持续天数、H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P、E2、FSH、LH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P、E2、FSH、LH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疏肝方联合安宫黄体酮能显著改善黄体功能不足性月经先期患者的黄体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