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后院际转运时间对极早产儿临床特征及出院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国内院际转运极早产儿日龄分布情况,总结不同日龄转运极早产儿的围产期特征、出院结局以及住院期间治疗情况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全年中国新生儿协作网(Chinese Neonatal Network,CHNN)极早产儿队列中胎龄24~31周 +6、在外院出生后转入CHNN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救治的、排除严重先天畸形的极早产儿3 405例。按照转运进入CHNN NICU的日龄分为早期转运组(≤1 d)、延迟转运组(>1~7 d)和晚期转运组(>7 d)。采用方差分析、 t检验、 χ2检验(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Kruskal-Wallis检验及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3组极早产儿的一般临床情况、治疗情况及出院结局的差异。 结果:3 405例极早产儿的中位胎龄为29.7周(28.3~31.0周),平均出生体重为(1 321.0±316.5)g。早期转运组2 031例(59.6%),延迟转运组406例(11.9%),晚期转运组968例(28.4%)。转运极早产儿产房内接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比例为8.4%(237/2 806),产房内气管插管比例为32.9%(924/2 805)。共62.7%(1 569/2 504)的患儿母亲接受产前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转运组接受产前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比例为68.7%(1 121/1 631),高于延迟转运组[56.1%(152/271), χ2=16.78, P<0.017]和晚期转运组[49.2%(296/602), χ2=72.56, P<0.017]。转运极早产儿总死亡率为12.7%(431/3 405),其中早期、延迟及晚期转运组患儿的死亡率分别为12.4%(252/2 031)、16.3%(66/406)和11.7%(113/96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5.72, P=0.057)。延迟转运组和晚期转运组患儿重度脑室内出血、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纠正胎龄36周或出院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高于早期转运组,晚期转运组患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接受治疗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和纠正胎龄36周或出院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高于延迟转运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onferroni校正法, P值均<0.017)。晚期转运组极早产儿出院日龄为66.0 d(51.0~86.0 d),出院纠正胎龄为38.9周(37.1~41.2周),均大于早期转运组[48.0 d(37.0~64.0 d), Z=260.83;36.9周(35.7~38.3周), Z=294.32]和延迟转运组患儿[52.0 d(41.0~64.0 d), Z=81.49;37.4周(36.1~38.7周), Z=75.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7)。 结论:目前国内仍有大量极早产儿需要生后转院。转运日龄越晚、极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越高。故建议可能发生极早产的孕妇宫内转运或生后尽早转运,可能有助于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小于胎龄晚期早产儿院内营养支持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不同级别医疗单位收治晚期早产儿(LPIs)中小于胎龄儿院内营养支持情况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北京地区共25家医疗单位收治的LPIs的临床资料,按照出生体重与胎龄的关系分为小于胎龄儿组(SGA组)及非小于胎龄儿组(非SGA组),比较两组患儿院内营养支持现状,分析影响小于胎龄LPIs出院时达到足量喂养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LPIs 1 347例,其中男性730例,女性617例;SGA组151例,非SGA组1 196例。SGA组院内纯母乳喂养率较高(5.3%比4.5%, P<0.01),加奶速度较慢[11.0 ml/(kg·d)比12.1 ml/(kg·d), P=0.003],达足量喂养平均所需时间较长(10.0 d比8.0 d, P=0.013),肠外营养应用率较高(77.5%比53.1%, P<0.01),肠外营养应用时间较长(5.0 d比2.0 d, P<0.01)。SGA组出生体重(1 940 g比2 490 g, P<0.01)、最低体重(1 890 g比2 400 g, P<0.01)及出院体重(2 135 g比2 530 g, P<0.01)均较低;生理性体重下降程度较低(3.1%比8.0%, P=0.015),体重增长速度较慢(13.3 g/d比33.0 g/d, P<0.01),平均住院日较长(11.0 d比8.0 d, P<0.01)。SGA组出院奶量[145.6比122.2 ml/(kg·d), P<0.01]及出院热卡[443.9 kJ/(kg·d)比384.1 kJ/(kg·d), P<0.01]均较高,住院期间达足量喂养率(31.8%比16.6%, P<0.01)及恢复出生体重率(78.8%比57.9%, P<0.01)均较高。以SGA组出院时达足量喂养为观察结局的 Cox回归分析显示,加奶速度、肠外营养应用时间、住院时间是否≥7天、是否纯母乳喂养、母亲孕期是否合并妊娠期糖尿病或胎盘早剥均为SGA组出院时达足量喂养的影响因素。 结论:小于胎龄LPIs院内加奶速度慢,肠内营养热卡低,肠内营养程度不足;肠外营养应用率高,持续时间较长、提供热卡较高,因其住院时间相对较长,故其出院奶量和出院热卡也较高,出院时恢复出生体重率及达足量喂养率均较高。但小于胎龄LPIs住院期间体重增长速度较慢,出院体重仍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宫内妊娠合并葡萄胎十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宫内妊娠合并葡萄胎的诊断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9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10例宫内妊娠合并葡萄胎的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同期本院产科分娩65 960例,宫内妊娠合并葡萄胎的发生率为1/6 596。10例中,完全性葡萄胎与胎儿共存(complete hydatidiform mole and coexisting fetus,CHMCF)和部分性葡萄胎与胎儿共存(partial hydatidiform mole and coexistent fetus,PHMCF)分别为4例和6例。10例患者年龄(30.9±4.1)岁,范围为26~35岁;妊娠2.5(1~4)次。9例在22周 +3(12周 +3~32周 +3)发现,1例于孕9周 +发现。(2)6例妊娠期反复阴道出血,3例出现妊娠呕吐,2例妊娠中晚期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例发生子痫前期,1例发生重度二尖瓣反流伴轻度肺动脉高压。(3)10例血清β-hCG最高值为139 935(16 990~546 033)U/L,其中CHMCF和PHMCF患者分别为212 500(200 000~546 033)U/L和60 768(16 990~225 000)U/L。(4)5例超声提示胎盘蜂窝状暗区,2例超声仅提示胎盘增厚,1例B超示双侧卵巢巨大黄素化囊肿、胸部CT见左肺下叶多个转移瘤、肺部MRI提示左侧肺部胸膜壁多个结节、盆腔MRI提示妊娠合并完全性葡萄胎,1例超声提示胎盘水泡样,1例超声提示胎儿腹壁连续中断、可见包块、其内可见胃泡、肝脏、部分肠管回声以及脐膨出,1例为胚胎停育。(5)1例羊水胎儿染色体核型为46,XX,未发现异常,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检测结果为arr[hg19](1-22)×2。其余病例拒绝产前诊断。(6)10例患者中,3例予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术,2例行药物流产+清宫术,2例发生自然流产行清宫术、妊娠物可见胎儿及葡萄胎样组织,1例葡萄胎局部侵犯子宫、行全子宫切除术,1例因孕妇左下肺转移瘤行剖宫取胎术,1例孕33周 +4发生子痫前期、行剖宫产获得两早产儿;4例病理提示妊娠合并完全性水泡状胎块、免疫组织化学P57(-),6例病理提示妊娠合并部分性水泡状胎块、P57(+)。(7)10例患者按葡萄胎术后随访,2例CHMCF发生持续性滋养细胞疾病并予以化疗,8例未发生持续性滋养细胞疾病。 结论:产前发现宫内妊娠合并葡萄胎后,应立即鉴别PHMCF或CHMCF。CHMCF可能存在更高的流产、胎儿宫内死亡、早产、子痫前期等妊娠并发症风险,是否继续妊娠,应采取个体化原则。PHMCF患者胎儿畸形或胎儿丢失风险较高,建议及时终止妊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陕西省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疗状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陕西省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疾病特点和诊疗状况。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取非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陕西省11家三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治的270例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出生胎龄将RDS患儿分为胎龄<34周的早期组175例、胎龄≥34周且<37周的中期组68例和胎龄≥37周的晚期组27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全部病例进行个案回顾,查阅病历填写"RDS调查表"。比较3组患儿的调查表情况,包括基本情况、围生期情况、治疗情况、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晚期组、中期组患儿出生体质量均大于早期组[2.85(2.55,3.20) kg比1.70(1.40,1.92) kg、2.33(2.04,2.64) kg比1.70(1.40,1.92) 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晚期组正规产检率低于中期组[51.9%(14/27)比76.5%(52/68), P<0.05]。161例(59.6%)RDS患儿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促进肺成熟,晚期组产前糖皮质激素使用率低于早期组和中期组[7.4%(2/27)比68.0%(119/175)、7.4%(2/27)比58.8%(40/68),均 P<0.05]。203例(75.2%)患儿经剖宫产娩出,晚期组和中期组的剖宫产率均高于早期组[88.9%(24/27)比68.6%(120/175)、86.8%(59/68)比68.6%(120/175),均 P<0.05]。晚期组的选择性剖宫产率高于早期组和中期组[59.3%(16/27)比24.0%(42/175)、59.3%(16/27)比36.8%(25/68),均 P<0.05]。晚期组母亲妊娠期高血压比例低于早期组、中期组[0(0)比22.9%(40/175)、0(0)比25.0%(17/68),均 P<0.05]。晚期组瘢痕子宫率高于早期组[22.2%(6/27)比4.6%(8/175), P<0.05]。中期组的RDS分级严重程度轻于早期组( P<0.05)。199例(73.7%)RDS患儿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其中有100例(50.3%)通过气管插管-PS-拔管技术给予PS治疗。中期组首剂PS使用时间晚于早期组[5.0(2.0,18.3) h比3.0(1.5,6.0) h, P<0.05]。225例(83.3%)RDS患儿于住院期间使用抗生素治疗,中期组抗生素使用率低于早期组[73.5%(50/68)比87.4%(153/175), P<0.05]。265例(98.1%)RDS患儿住院期间使用了辅助通气,中期组的辅助通气时长短于早期组[79(41,147) h比153(76,299) h, P<0.05]。中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早期组[0(0)比6.3%(11/175)],晚期组、中期组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率均低于早期组[0(0)比9.7%(17/175)、1.5%(1/68)比9.7%(17/175)、0(0)比8.6%(15/175)、0(0)比8.6%(15/175)],而晚期组、中期组的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发生率均高于早期组[25.9%(7/27)比4.0%(7/175)、14.7%(10/68)比4.0%(7/1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不同胎龄RDS患儿在基本情况、围生期情况、治疗情况和并发症情况方面的表现均有不同。需重视并提高对不同胎龄RDS患儿的救治能力,提高RDS的防治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北京地区晚期早产儿肠内营养支持现状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不同级别医院收治胎龄34~36周 +6晚期早产儿的肠内营养支持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间北京地区共25家医院收治的晚期早产儿,记录其营养管理及营养相关并发症的数据。分析不同胎龄、不同级别医院的晚期早产儿的纯母乳喂养情况,以及晚期早产儿达足量喂养情况及影响因素。采用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 χ2检验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多因素分析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Cox回归分析。 结果:(1)研究期间,共1 463例晚期早产儿纳入,胎龄(35.6±0.8)周,范围为34.9~36.1周。34~34周 +6与35~35周 +6及36~36周 +6晚期早产儿相比,住院时间更长[10(8~13)与8(7~10)、7(6~9) d, P值均<0.05],最低体重下降幅度更大[4.3%(2.6%~6.3%)与3.8%(2.0%~5.6%)、3.3%(1.9%~5.5%), P值均<0.05],呼吸暂停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更高[分别为5.3%(20/369)与2.1%(12/566)、1.3%(7/528),7.1%(28/369)与3.0%(17/566)、3.2%(17/528), P值均<0.05],出院时未恢复出生体重者比例更低[32.5%(120/369)与38.7%(219/566)、47.9%(253/528), P值均<0.05]。34~34周 +6、35~35周 +6及36~36周 +6晚期早产儿母亲孕期并发症方面,仅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23/369)与12.7%(72/566)、11.9%(63/528), χ2=10.244, P=0.007]。(2)晚期早产儿住院期间加奶速度为13.7(10.5~17.3)ml/(kg·d),且以早产儿配方奶喂养为主(46.0%,673/1 463);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的比例仅为4.5%(66/1 463),出院时纯母乳喂养的比例可升高到14.4%(211/1 463)。25家医疗单位出院时母乳喂养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27.893, P<0.001),纯母乳喂养比例最高的单位可以达到32%,最低为0。(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娠期糖尿病( OR=2.426,95% CI:1.075~5.473, P=0.033),胎膜早破( OR=8.726,95% CI:1.193~63.802, P=0.033)可能是晚期早产儿纯母乳喂养的独立危险因素。出院时肠内营养量达到150 ml/(kg·d)的比例为28.4%(416/1 463),达到120 kcal/(kg·d)(1 kcal=4.184 kJ)的比例为19.2%(281/1 463)。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医院级别( HR=1.470,95% CI:1.030~2.098)、住院时间( HR=1.162,95% CI:1.097~1.231)、出生体重( HR=0.946,95% CI:0.898~0.995)、纯母乳喂养( HR=2.354,95% CI:1.031~5.374)、喂养不耐受( HR=3.677,95% CI:1.201~11.253)、肠外营养支持( HR=1.900,95% CI:1.379~2.616)及加奶速度( HR=1.426,95% CI:1.369~1.484)是晚期早产儿出院时能否达到足量喂养的独立影响因素( P值均<0.05)。 结论:晚期早产儿的营养支持现状特点为纯母乳喂养率较低,各医疗单位间存在较大差异,平均加奶速度较慢,多数晚期早产儿出院时未能达到足量喂养。妊娠期糖尿病和胎膜早破是影响晚期早产儿纯母乳喂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出生体重低、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存在过喂养不耐受、应用过肠外营养支持、住院时间较长或加奶速度更快的晚期早产儿更倾向于能够在出院前达到足量喂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产前激素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是早产儿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新生儿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产前激素用于胎龄<34周早产儿可以明显降低呼吸系统并发症,但产前激素在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的应用尚无一致定论。该综述总结近年来应用产前激素对晚期早产儿及足月儿结局的相关研究,尤其在呼吸系统方面,以期指导临床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母亲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新生儿管理及近期结局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母亲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新生儿的临床管理及近期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15日至5月30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隔离病房收治的158例母亲确诊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新生儿的母婴资料,总结新生儿出生后防控隔离措施、临床特征及近期临床结局。根据母亲有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症状分为母亲有症状组和母亲无症状组,采用秩和检验或χ 2检验比较2组间的临床结局。 结果:158例新生儿在产时复苏、转运过程及新生儿隔离病房内均全程严格落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要求。其中男75例(47.5%),出生胎龄(38 +3±1 +3)周,出生体重(3 201±463)g,10例(6.3%)早产,最小出生胎龄为30 +1周。6例(3.8%)出现呼吸困难,其中4例为早产儿,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158例新生儿均在出生后7 d每日进行鼻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156例(双胎妊娠2例)母亲确诊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至分娩的时间为7(3,12)d,其中有症状组88例(56.4%),均无需接受重症监护治疗。母亲有症状组新生儿的末梢血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母亲无症状组[23.0(18.7,28.0)×10 9比19.6(15.4,36.6)×10 9/L, Z=2.44, P<0.05]。 结论:母亲妊娠晚期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新生儿近期结局良好,病毒未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引起胎儿宫内感染,新生儿在出生时及出生后给予全程严格的防疫隔离措施可有效避免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先天性肺发育畸形产前诊断特点及新生儿期手术时机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先天性肺发育畸形(congenital lung malformations,CLMs)的产前诊断特点及新生儿期手术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于新生儿期实施手术的12例先天性肺发育畸形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2例;足月儿9例,早产儿3例,最小胎龄32 +5周;平均出生体重3 135.42 g,最低出生体重2 200 g。收集所有患儿产前超声检查资料、孕期干预方式、出生后临床特点、手术方式以及病理检查结果。 结果:12例均获得产前诊断并接受产前咨询。产前诊断为先天性肺气道畸形(congenital pulmonary airway malformation,CPAM)9例,支气管隔离肺(broncho-pulmonary sequestration,BPS)2例,先天性肺叶气肿(congenital lobar emphysema,CLE)1例。产前诊断时间:11例为孕中期(孕20~24周),1例为孕晚期(孕37周)。产前超声动态监测先天性肺气道畸形体积比(congenital pulmonary airway malformation-volume ratio,CVR)最大值为0.68~5.00,末次超声CVR均值1.48,合并不同程度胸/腹腔积液8例,羊水过多3例。12例分娩后均出现不同程度呼吸困难,9例需呼吸支持。术前诊断CPAM 6例,BPS 4例,CLE 2例;术前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持续肺动脉高压2例,患侧张力性气胸2例。行胸腔镜微创手术6例,开胸手术6例。术后出现气胸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漏斗胸1例,于3岁时手术矫治,其余患儿恢复良好。结论:先天性肺发育畸形产前CVR数值高,分娩后较早出现呼吸困难,需新生儿期手术可能性大。新生儿期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呼吸状态,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可以获得良好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江苏省13家医院极早产儿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影响极早产儿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后续质量改进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母乳喂养质量改进临床研究协作组13家协作单位NICU收治的胎龄<32周极早产儿临床资料,根据患儿预后和死亡时间分为存活组、新生儿早期死亡组、新生儿晚期死亡组和新生儿期后死亡组,比较各组患儿临床资料,应用SPSS 26.0统计软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早产儿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胎龄<32周极早产儿2 467例,存活2 127例(86.2%),死亡340例(13.8%),其中新生儿早期死亡251例(73.8%),新生儿晚期死亡62例(18.2%),新生儿期后死亡27例(7.9%)。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胎龄( OR=0.835,95% CI 0.751~0.929)、出生体重( OR=0.998,95% CI 0.997~0.998)、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 OR=0.481,95% CI 0.365~0.635)是极早产儿死亡的保护因素( P均<0.05);1 min Apgar≤3分( OR=2.459,95% CI 1.743~3.467)、使用有创机械通气( OR=2.308,95% CI 1.730~3.078)、肺出血( OR=3.888,95% CI 2.383~6.345)是新生儿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 P均<0.05);使用有创机械通气( OR=3.598,95% CI 2.119~6.111)、Ⅲ~Ⅳ级脑室内出血或囊性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OR=2.328,95% CI 1.266~4.280)、肺出血( OR=4.055,95% CI 1.990~8.261)、Ⅱ~Ⅲ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OR=3.933,95% CI 2.157~7.174)是新生儿晚期和新生儿期后死亡的危险因素( P均<0.05)。 结论:胎龄、出生体重、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极早产儿死亡的保护因素,使用有创机械通气、1 min Apgar≤3分、肺出血、Ⅲ~Ⅳ级脑室内出血或囊性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和Ⅱ~Ⅲ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极早产儿死亡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早产儿发生率及变化趋势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早产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首要原因,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在过去二三十年间全球大多数国家及我国早产儿发生率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早产儿发生率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种族间存在显著差别,不同胎龄早产儿占比也在不断变化,主要以中晚期早产儿增加为主。本文综述早产儿发生率变化的趋势和特点,以期加强对早产的重视,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