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例火棉胶样婴儿 TGM1基因变异的致病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1个先天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鱼鳞病家系的遗传学病因。方法:对1例火棉胶样婴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Sanger测序验证基因变异位点。应用PolyPhen-2、PROVEAN和Mutation Taster软件以及蛋白同源建模方法预测基因变异的性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析变异对等位基因mRNA与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结果:全外显子组测序与Sanger验证结果证实患儿 TGM1基因第6外显子存在c.919C>T(p.Arg307Trp)变异,第7外显子存在c.1019G>A(p.Gly340Glu)变异,且两变异等位基因分别遗传自其母亲与父亲。生物信息学预测提示两种变异均对蛋白结构有害,蛋白同源建模结果进一步证实上述结论。体外实验显示转染野生型质粒与转染c.919C>T或c.1019G>A突变型质粒的293T细胞 TGM1基因mR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97、1.28, P值分别为0.12、0.27),但转染突变型TGM1质粒的细胞TGase1蛋白含量显著下降。 结论:TGM1基因c.919C>T与c.1019G>A变异可能是该严重鱼鳞病患儿的分子遗传学病因,其编码的错义氨基酸可能通过破坏TGase1蛋白结构,从而影响蛋白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例 ALOX12B基因复合杂合变异所致常染色体隐性先天性鱼鳞病的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1例常染色体隐性先天性鱼鳞病(autosomal recessive congenital ichthyosis, ARCI)患儿的临床和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和分析1例疑诊ARCI患儿的临床资料,并以病例报告形式描述研究结果。采集患儿与其父母的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后通过二代测序查找病因,Sanger测序验证阳性发现,然后应用Mutation Taster、PROVEN、PolyPhen2等软件预测变异致病性,并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标准和指南对变异进行分类。结果:患儿为1个月7日龄男婴,全身皮肤潮红,附着细碎鳞屑。二代测序表明患儿为 ALOX12B基因父源性变异c.1579G>A(p.Val527Met)和母源性变异c.923T>C(p.Leu308Pro)的复合杂合子。前者为已报道的可能致病变异,而后者未见文献报道,生物信息学软件推测其为有害变异。根据ACMG标准和指南,c.923T>C被分类为"可能致病"变异。根据临床和遗传学发现,患者确诊为ARCI。 结论:ALOX12B基因c.1579G>A和c.923T>C变异为该患儿的致病原因。本研究结果扩展了 ALOX12B基因变异谱,为患者的分子诊断及其家庭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了分子标记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Chanarin-Dorfman综合征一例国内首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检测1例以鱼鳞病伴肝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家系基因突变情况,并明确其诊断。方法:收集先证者临床资料,采集先证者及其父母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对先证者进行遗传性皮肤病目标基因外显子测序,确定突变位点,在家系中对突变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并对先证者及其父母外周血涂片等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先证者全身皮肤干燥,下肢可见白色细小鳞屑,伴有转氨酶升高、双耳轻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和脂肪肝。先证者外周血基因组DNA中编码CGI-58蛋白的 ABHD5基因第6外显子存在纯合突变(c.933dupA),导致氨基酸序列发生移码突变(p.R312Tfs*45),其父亲、母亲该位点均为杂合突变,突变与疾病符合共分离。先证者外周血涂片发现中性粒细胞内含脂质空泡,即Jordan小体阳性。 结论:先证者表现为鱼鳞病样皮损和肝功能异常,结合其 ABHD5基因纯合突变和外周血涂片Jordan小体阳性,诊断为Chanarin-Dorfman综合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自我改善型火棉胶鱼鳞病三家系12R-脂氧合酶基因突变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3个自我改善型火棉胶鱼鳞病家系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3例自我改善型火棉胶鱼鳞病患者临床资料。提取患者及父母外周血DNA,使用先天性鱼鳞病多基因芯片对患者进行高通量测序,确定致病基因位点后用Sanger测序法对患者及父母DNA双向验证。结果:3例出生时均为火棉胶样儿,2~4周膜脱落后,均逐渐出现相似的轻度鱼鳞病特征,皮肤干燥,局部细小鳞屑,屈侧易受累,少汗,热不耐受,面颊潮红,轻度掌跖角化或掌纹增多。3例均发现为ALOX12B基因复合杂合突变:例1存在父源c.406_408delGAG、母源c.77T>C突变;例2存在父源c.1013C>T、母源c.1286C>G突变;例3存在父源c.1232T>C、母源c.1440C>A突变。功能预测显示,4个错义突变c.77T>C、c.1286C>G、c.1013C>T、c.1232T> C和1个缺失突变c.406_408delGAG均可能致病,1个无义突变c.1440C>A产生终止密码、编码截短蛋白p.Tyr480Ter,可影响蛋白功能而致病。这6个突变位点既往均未见报道。结论:3例自我改善型火棉胶鱼鳞病患儿均存在ALOX12B基因复合杂合致病突变,每例患儿的2个突变分别来自父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Sjögren-Larsson综合征2家系遗传学与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2个Sj?gren-Larsson综合征(SLS)家系的临床和 ALDH3A2基因突变情况,指导家长合理妊娠。 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2个家系SLS患儿进行临床研究及 ALDH3A2基因突变分析、综合康复治疗,并系统分析国内已经报道的16例患儿的临床研究及8例 ALDH3A2基因突变位点,为早期诊断、治疗、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结果:本研究2例SLS患儿均有典型鱼鳞病样皮肤改变,存在痉挛性双瘫或四肢瘫,不能独立行走,合并智力障碍及语言发育落后。基因检测结果显示2例患儿均为 ALDH3A2基因复合杂合型突变,其父母及其未受累的姐姐均为该突变的杂合携带者。 结论:在SLS可疑患者中检测 ALDH3A2基因,对早期诊断、康复治疗、提高疗效具有指导意义,指导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更有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生儿Netherton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Netherton综合征是一种罕见且严重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由于SPINK5基因变异引起,常于新生儿期发病,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竹节样毛发、特应性体质是该病典型的三大临床特征。本文报道1例经基因检测确诊的新生儿Netherton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生儿先天性鱼鳞病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先天性鱼鳞病是一组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性皮肤脱屑样疾病,合并四肢畸形报道较少。本文报告1例先天性鱼鳞病新生儿,皮肤呈羊皮纸样改变,伴四肢细爪样畸形,予皮肤保湿等对症处理后,患儿预后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生儿先天性板层状鱼鳞病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文报道1例先天性板层状鱼鳞病新生儿,生后即发现全身皮肤呈羊皮纸样,STS基因检测发现患儿TGM1基因存在c.1267C>A、c.790C>T复合杂合变异,均为错义变异,其中c.1267C>A为未报道过的变异,家属放弃治疗后患儿很快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3家系PNPLA1基因突变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检测3个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家系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对临床诊断为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的3例先证者外周血DNA进行遗传性皮肤病靶基因外显子测序明确突变位点,根据突变位点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Sanger测序验证先证者和家庭成员突变情况,明确致病原因。结果:先证者1和2表现为全身皮肤干燥,下肢伸侧多角形暗褐色鳞屑;先证者3主要表现为躯干、四肢境界清楚红斑、丘疹、鳞屑。均否认家族史。基因检测显示,先证者1存在PNPLA1基因c.100G>A(来自于母亲)和c.377G>A(来自于父亲)复合杂合突变;先证者2存在PNPLA1基因c.320T>A(来自于母亲)和c.434T>C(来自于父亲)复合杂合突变;先证者3存在PNPLA1基因上c.1300delG纯合突变。两个复合杂合突变家系表型和基因突变符合共分离原则。在检出的5个突变中,两个错义突变(c.377G>A和c.320T>A)为首次报道的突变。结论:PNPLA1基因的双等位基因突变是3个先证者的致病突变,新报道的突变丰富了该病基因突变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1例新型ALOX12B基因突变所致的非大疱性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并文献回顾
编辑人员丨2024/7/6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先天性鱼鳞病(autosomal recessive congenital ichthyosis,ARCI)和鱼鳞病综合征(ichthyosis syn-drome,IS)是罕见的遗传性皮肤病.ARCI是一种罕见的异质性角质化异常的单基因遗传病,主要特征为全身性皮肤异常脱皮,皮肤表型主要为板层状鱼鳞病和非大疱性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出生时多表现为火棉胶样婴儿[1].目前,国内外关于ARCI的遗传发病机制研究多依靠个案报道,其中以TGM1基因突变最为常见,其次为罕见的ALOX12B、ALOXE3、CYP4F2等[2].本文旨在报道1例新发现的ALOX12B基因突变型病例,扩大致病基因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