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发性骨髓瘤染色体不稳定性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以染色体不稳定性(CIN)为特征的浆细胞恶性肿瘤。CIN是指细胞在连续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错误分离的几率增加,进而引发MM细胞遗传学异常与克隆演化,最终影响患者预后结局。目前越来越多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关注MM相关遗传学变异,并尝试解释MM患者的CIN分子机制及其与耐药和临床转归的相关性。笔者拟就MM患者的CIN发生情况及其分子基础,以及CIN与MM患者治疗相关性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旨在加深临床对MM患者CIN的理解,为开发更有效的治疗策略、克服耐药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骨髓增殖性肿瘤疾病进展研究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经典费城染色体(Ph)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也称为Ph -MPN,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继发骨髓纤维化(sMF)、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sAML)是MPN重要的疾病进展。MPN疾病进展后,造血干细胞发生新的克隆演化,导致患者出现耐药,治疗效果欠佳、生存极差。近年来,MPN疾病进展的机制探索及精准诊治受到重视。本文就MPN疾病进展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包括MPN疾病进展的发病机制、危险分层、精准治疗,旨在为探索MPN疾病进展新的诊治方法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转化危险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白血病转化(LT)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MDS诊疗中心确诊、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且进行LT情况随访的320例初诊的原发性MDS患者,回顾性分析发生LT的MDS患者初诊时临床和分子学特征以及MDS患者发生LT的危险因素。结果:中位随访13.6(0.4~107.3)个月,随访期间共有75例(23.4%)MDS患者发生LT(LT组)。与未发生LT患者(未发生LT组)相比,LT组患者年龄更大(60岁对48岁, P<0.001)、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更高(7.0%对2.5%, P<0.001)。两组患者中骨髓纤维化(MF-2/3级比例)(13.9%对6.5%, P=0.046)、WHO分型诊断构成比( P<0.001)、修订版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R)分组( P<0.001)和IPSS-R细胞遗传学分组( 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初诊时,LT组和未发生LT组患者中位基因突变数目分别为1(1,3)个、1(0,2)个( P=0.003)。LT组TP53( P=0.034)、DNMT3A( P=0.026)、NRAS( P=0.027)、NPM1( P=0.017)基因突变率显著高于未发生LT组。6例患者初诊和LT时两次二代测序结果比较,LT时患者中位基因突变数目增多[2(0~8)个对0.5(0~4)个],中位等位基因突变频率(VAF)较初诊时明显增加。多因素Cox分析显示,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以<5%为参照,5%~10%的 HR=4.587,95% CI 2.214~9.504, P<0.001;>10%的 HR=9.352,95% CI 4.049~21.600, P<0.001],IPSS-R细胞遗传学分组差和极差( HR=2.603,95% CI 1.229~5.511, P=0.012)、DNMT3A突变( HR=4.507,95% CI 1.889~10.753, P=0.001)、NPM1突变( HR=3.341,95% CI 1.164~9.591, P=0.025)是MDS发生LT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高、IPSS-R细胞遗传学分组差和极差、DNMT3A突变、NPM1突变是MDS发生LT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二代测序分析4例组织学判定为多灶原发性肺癌的克隆性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二代测序法,探讨经组织学诊断为同步多灶原发性肺癌(SMPLC)病例的分子病理学特征及克隆起源。方法:对4例SMPLC的8个病灶进行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并进行基因突变、基因组稳定性、克隆性关系及克隆演化的分析。结果:突变分析显示例1、2及3的2个病灶间突变的一致性均为0,例4的一致性为3/(50+44)。例1的2个病灶基因组稳定性差别较大。例2的2个病灶基因组稳定性差别不大。例3、4的2个病灶基因组均稳定。用单核苷酸变异测试对样本突变信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例1、2、3的2个病灶间相互独立。例4的2个病灶之间存在克隆关系。对样本拷贝数变异进行分析,认为例1、2的2个病灶彼此独立。对例4进行克隆演化分析,提示2个病灶来源于同一个克隆,可能为肺内转移。结论:二代测序分析是对多灶肺癌组织学诊断的重要补充。不同组织学类型,或含原位癌病灶是判断SMPLC较可靠的依据。但不同组织学亚型诊断价值有限。为保证肿瘤分期和术后治疗的精准性,有必要对多灶肺癌的每一个病灶进行基因突变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CXCL8/CXCR2信号传导介导骨髓纤维化是骨髓纤维化的治疗靶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异常促炎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是癌症的一个特征。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是一种克隆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以躯体症状、进行性红细胞减少、脾肿大和演变为急性白血病的风险增加为特征。显性骨髓纤维化(MF)也可由纤维前MPN演变而来,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炎症信号传导失调是导致MPN纤维化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既往研究表明,JAK/STAT和TNF-α/NF-κB炎症途径共同促进了MPN患者的纤维化进展,然而,单一细胞因子在恶性MPN细胞中如何引发纤维化和克隆演化尚未完全阐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艾曲泊帕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艾曲泊帕可以调节免疫,恢复正常造血,具有铁螯合作用.艾曲泊帕联合免疫抑制剂在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上被广泛应用,其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年龄、疾病的严重程度、血细胞计数、残余正常造血及用药时间等,且随访中未发现明显毒性反应及克隆演化.本文主要阐述了艾曲泊帕在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作用机制、疗效影响因素以及不良反应,为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端粒在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克隆演化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6/15
1/3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端粒长度存在缩短,且端粒越短的患者病程越长、越易复发、总体生存率越低,出现克隆演化的概率越大.端粒长度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端粒酶活性、端粒酶相关基因、端粒调控蛋白等.端粒缩短导致遗传信息不稳定,使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出现克隆演化的概率增加.本文就端粒在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克隆演化中的作用及影响端粒长度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水稻OsRPL36A基因的表达特性
编辑人员丨2024/5/18
[目的]核糖体蛋白(ribosomal protein,RP)是参与蛋白质合成及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重要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在水稻中克隆了 1个核糖体蛋白家族基因OsRPL36A,并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初步分析,为后续OsRPL36A基因功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OsR-PL36A基因结构、顺式作用元件和演化过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分析OsRPL36A的组织表达特异性、节律表达模式、及其对不同激素和非生物胁迫的响应情况.[结果](1)OsR-PL36A的编码区全长为297 bp,共编码98个氨基酸,属于核糖体蛋白L36超基因家族.(2)OsRPL36A的启动子区包含3个节律表达相关元件、10个光响应元件、14个激素响应元件和27个环境胁迫响应元件.(3)OsRPL36A在叶片中的表达量相对高于其他组织;具有典型的节律表达模式;且受IAA、高温、低温和渗透胁迫等诱导表达.[结论]OsRPL36A在叶中高表达,具有典型节律表达模式,对IAA显著响应,可能参与热激、低温、盐害和渗透胁迫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
幽门螺杆菌阿莫西林稳定耐药克隆的筛选及其基因突变的检测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讨阿莫西林(AMX)不稳定耐药的幽门螺杆菌(Hp)演化成AMX稳定高水平耐药的表型及其突变基因的检测.方法 以冻存后的Hp菌株H390作为出发菌株,在不断增加AMX浓度的培养基上连续传代,筛选对AMX耐药的克隆,检测耐药克隆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置于-80℃冻存3个月后再复苏,根据冻存后MIC下降情况判断其耐药性是否稳定.对获得的AMX最高MIC值的克隆H390r和出发菌株H390进行基因组测序分析和外排泵抑制试验,检测并鉴定与H390r获得的AMX高水平耐药性相关的基因突变.结果 通过AMX筛选获得4个AMX高水平耐药克隆,MIC分别为12、32、64和≥256 mg/L,经-80℃冻存后,MIC均未发生改变.相比于亲本菌株H390,AMX稳定耐药克隆H390r存在多个基因的突变,包括与AMX耐药性相关的编码RND外排系统的 hefC、编码孔蛋白的 hopB与 hopC和编码青霉素结合蛋白的ftsI.H390r在有外排泵抑制剂存在时对AMX 的MIC 大幅降低. 结论 AMX 能够在不稳定耐药的Hp中筛选出稳定耐药的克隆;H390r存在与AMX耐药相关的hefC、hopB、hopC和ftsI基因突变.这些突变可能是H390r获得AMX稳定高水平耐药的主要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BRAF突变在肿瘤克隆演化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9/30
V-raf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体B(BRAF)编码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信号通路上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并参与着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BRAF基因突变可以持续激活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同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在内外环境的影响下,单克隆起源的肿瘤细胞中有增殖优势的细胞存活,而劣势细胞被淘汰,即肿瘤克隆演化.肿瘤的克隆演化常常与肿瘤细胞的异质性、恶性程度增高和耐药相关,其机制涉及肿瘤细胞、肿瘤微环境及局部免疫细胞的进化.针对BRAF突变型肿瘤克隆演化后的治疗仍无标准方案,目前探索性研究主要涉及相关通路的靶向抑制、异常蛋白和氨基酸的抑制及促进肿瘤细胞死亡.本文就BRAF突变型肿瘤的临床表型、演化机制及对肿瘤进化后的治疗性研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