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室内化疗联合伏美替尼加倍剂量及贝伐珠单抗治疗三代EGFR-TKIs耐药肺癌软脑膜转移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脑室内化疗和伏美替尼加倍剂量联合或者不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耐药后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伴软脑膜转移(L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09-01-2023-05-3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68例三代EGFR-TKIs耐药后的NSCLC伴LM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40例患者接受脑室内化疗(培美曲塞30或50 mg)和伏美替尼加倍剂量(160 mg,口服,1次/d)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对照组28例患者仅接受脑室内化疗和伏美替尼加倍剂量治疗.主要根据神经肿瘤评价标准(RANO)评估软脑膜转移瘤的治疗效果,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并行log-rank检验.根据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CTCAE)5.0版评估不良反应.结果 根据RANO标准进行软脑膜转移瘤的疗效评价,30例(44.1%)有效,31例(45.6%)稳定,7例(10.3%)进展.观察组中20例(50.0%)有效,18例(45.0%)稳定,2例(5.0%)进展;对照组中10例(35.7%)有效,13例(46.4%)稳定,5例(17.9%)进展,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414,P=0.181.头颅增强MRI显示好转32例(47.1%),稳定30例(44.1%),进展6例(8.8%).总人群的中位颅内无进展生存期(iPFS)为7.6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中位 iPFS 分别为 4.6 和 11.6 个月(HR=2.724,95%CI:1.425~5.207,x2=10.003,P=0.002).总人群的中位OS未达到,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中位OS分别为8.8个月和未达到(HR=4.391,95%CI:1.606~12.001,x2=9.930,P=0.002).160 mg伏美替尼常见不良反应是皮疹和腹泻,贝伐珠单抗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出血和蛋白尿,侧脑室内注射培美曲塞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无菌性脑膜炎,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脑室内化疗和伏美替尼加倍剂量联合贝伐珠单抗能够提高NSCLC伴LM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延长生存时间,且不良反应可控,安全性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UNC13D等位基因杂合突变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提高对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FHL)的认识,重视基因检测对FHL诊断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FHL患者临床诊治经过。对患者及其家庭成员进行FHL相关基因检测,并对其家庭成员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患者为25岁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妹妹均有致病性UNC13D(p.R273*)单个等位基因突变,且均无FHL表现,患者母亲有意义未明UNC13D(P.R414L)的杂合突变,亦无FHL表现,而患者在合并已知的致病基因UNC13D(p.R273*)和意义未明的UNC13D(P.R414L)等位基因杂合突变时发生FHL。给予2个周期DEP方案化疗后,患者病情稳定,在第3个周期化疗过程中,患者出现发热,考虑原方案耐药,调整为HLH-1994方案后患者疾病缓解。后长期口服卢可替尼维持治疗,建议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家属拒绝,后患者病情复发抢救无效死亡。结论:FHL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UNC13D等位基因不同形式的杂合突变可导致FHL;对于FHL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极易反复被感染诱发噬血细胞综合征,应在化疗缓解后尽早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例侧颅底肿瘤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术后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1例侧颅底肿瘤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术后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经验。方法:2019年10月我院收治1例侧颅底肿瘤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及早发现、及时处理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做好早期营养支持及肠外营养;加强胃管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及皮瓣血管危象;观察与预防颅底术后并发症,预防颈动脉破裂出血;做好多重耐药消毒隔离及终末消毒措施;给予心理护理,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结果:经过早发现早处理和精心的护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得到及时控制,没有出现颅脑术后并发症,患者病情稳定,戴金属气管套管出院。结论:针对侧颅底肿瘤多重耐药菌感染术后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做好相应的护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人TCRP1基因敲除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细胞系及其生物学功能检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选取人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细胞K562为实验对象,利用慢病毒介导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稳定敲除舌癌耐药相关蛋白1(TCRP1)基因的CML细胞系K562/TCRP1-KO,通过细胞增殖、细胞凋亡、药物敏感性等功能试验比较K562/TCRP1-KO与对照细胞(K562/cas9-CTL)的表型差异,初步探讨TCRP1基因参与CML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在特定位点设计针对TCRP1的小向导RNA(sgRNA),寡核苷酸片段退火后与线性化的Cas9表达载体重组,慢病毒包装系统转染293T细胞,收集纯化病毒感染K562细胞,嘌呤霉素加压筛选阳性多克隆,有限稀释法进一步筛选出单克隆K562/TCRP1-KO,Sanger测序和Western blot检测成功敲除的稳定细胞株,同时构建转染lentiCRISPR载体的K562细胞作为对照细胞株(K562/cas9-CTL),采用细胞计数法、CCK8法及伊马替尼(IM)梯度稀释法、流式细胞术分别对K562/TCRP1-KO和K562/cas9-CTL进行细胞增殖、药物敏感性及细胞凋亡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用于TCRP1敲除的sgRNA-Cas9重组质粒载体,转染293T细胞后,利用有限稀释法成功筛选到TCRP1敲除的单克隆细胞株。与K562/cas9-CTL细胞相比,K562/TCRP1-KO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减弱,IM药物敏感性显著增强,细胞凋亡进程显著加快(均 P<0.05)。 结论:利用CRISPR/Cas9成功构建了TCRP1敲除的CML细胞株,TCRP1可能作为癌症相关基因影响CML细胞的增殖、IM耐药能力及凋亡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妇产科患者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妇产科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状况及耐药特点,分析其耐药性变迁。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妇产科病区住院的634例尿路感染患者,取患者的中段尿进行培养,比较分析不同年份的病原菌分布状况及耐药性变化趋势。结果:共检出病原菌706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81株(82.30%)、革兰阳性球菌94株(13.31%)和念珠菌31株(4.39%)。排名前3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66.29%)、肺炎克雷伯菌(8.22%)和粪肠球菌(6.23%)。奇异变形杆菌、无乳链球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P<0.05)。尿路感染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 χ2=118.28, P<0.001)。年龄≥61岁的妇产科患者具有最高的感染率[127/386(32.9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林的耐药率较高,大肠埃希菌在5年之间对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均 P>0.05)。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检出率较高[61.11%(286/468) vs. 46.55%(27/58)],大肠埃希菌产ESBLs菌株呈上升趋势( χ2=10.03, P<0.05)。粪肠球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且稳定,肺炎克雷伯菌和粪肠球菌在5年之间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大肠埃希菌是妇产科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且产ESBLs菌株检出率较高。临床需关注病原菌分布状况及耐药性变化趋势,规范化使用抗菌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细胞衰老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的病死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其发病隐匿,标准治疗方案为肿瘤细胞减灭术及铂类药物联合紫杉醇的系统化疗,但化疗耐药及治疗后的复发率和转移率高,故寻找新的治疗方案迫在眉睫。细胞衰老是细胞受到应激时出现的一种稳定的细胞周期停滞、抵抗细胞凋亡、表达衰老相关分泌表型分子的细胞状态。细胞衰老是除促进细胞凋亡外,肿瘤治疗手段的又一重要作用机制。但现有的研究表明,细胞衰老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促癌和抑癌的双面作用。应用细胞衰老的抑癌效应,并有效避免其可能产生的促癌效应,能够为卵巢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就细胞衰老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相关机制以及在卵巢癌治疗中的作用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精脒/精胺N1-乙酰转移酶2调控胰腺癌细胞化疗耐药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精脒/精胺N1-乙酰转移酶2(SSAT2)对胰腺癌细胞吉西他滨化疗耐药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利用梯度浓度法构建耐药细胞株MiaPaCa-2 GR和PANC-1 GR,蛋白印迹法检测耐药前后细胞中SSAT2及铁死亡标志物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表达变化;慢病毒载体构建稳定过表达SSAT2的耐药细胞株;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各组细胞对吉西他滨敏感性的变化;丙二醛(MDA)检测细胞内脂质过氧化水平变化。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两种耐药细胞株中SSAT2表达高于野生型细胞株[(0.692±0.026)倍比(0.953±0.132)倍, t=3.360, P<0.05;(0.581±0.036)倍比(0.751±0.080)倍, t=3.356, P<0.05],而铁死亡负调控标志物GPX4在两种耐药细胞株中均显著升高[(2.295±0.753)、(52.794±1.680)倍, t=4.013、10.701, P<0.05]。上调SSAT2后耐药细胞胰腺癌株对吉西他滨的敏感性高于对照组[(0.047±0.017) μmol/L比(1.507±0.283) μmol/L, t=8.920, P<0.01;(0.216±0.063) μmol/L比(2.238±0.582) μmol/L, t=5.983, P<0.01],且铁死亡抑制剂ferr-1处理过表达SSAT2组细胞对吉西他滨的耐药性提高[(1.019±0.193)、(1.633±0.482) μmol/L, t=8.689、5.049, P<0.05],同时MDA水平低于过表达SSAT2组[(2.298±0.099)、(1.986±0.269)倍, t=3.908、6.430, P<0.05]。过表达SSAT2组GPX4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0.453±0.040)倍比(1.086±0.094)倍, t=10.732, P<0.01;(0.236±0.045)倍比(1.337±0.479)倍, t=3.964, P<0.05]。 结论:SSAT2通过抑制GPX4蛋白水平促进铁死亡,增强胰腺癌细胞化疗敏感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安罗替尼联合尼拉帕利治疗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安罗替尼联合尼拉帕利治疗铂耐药复发卵巢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收治的35例铂耐药复发卵巢癌患者,既往接受过二线及以上化疗。所有患者均给予安罗替尼联合尼拉帕利治疗,主要观察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次要观察指标为总生存时间(OS)、客观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及安全性。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35例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部分缓解14例,病情稳定13例,疾病进展8例,ORR为40.0%(95% CI:22.9%~57.1%),DCR为77.1%(95% CI:62.9%~91.4%)。中位随访时间为18.9个月(6.9~32.2个月),中位PFS为6.5个月(95% CI:5.4~7.7个月),中位OS为18.4个月(95% CI:16.1~20.8个月)。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功能状态评分、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突变是PF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 P<0.05)。首次接受PARP抑制剂治疗含BRCA突变的患者PFS(15.0个月)较未接受过PARP抑制剂治疗且不含BRCA突变的患者长(6.0个月, P=0.029)。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为乏力(85.7%,30/35)、骨髓抑制(85.7%,30/35)及高血压(74.3%,26/35)。 结论:安罗替尼联合尼拉帕利治疗能延长铂耐药复发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且安全性可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不同觉醒状态下高频振荡的分布及其对致痫区的定位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觉醒状态下高频振荡(HFO)的分布特点,明确其与致痫区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23年1—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收治的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立体脑电图(SEEG)监测,分别选取清醒期及非快速动眼睡眠期(NREM)的发作间期脑电图,通过自动检测算法进行HFO分析,分为涟波(R)和快速涟波(FR)。对比分析发作起始区(SOZ)及非SOZ区清醒及睡眠状态的HFO发放频次和HFO高发放导联数目的差异,同时观察HFO的空间分布与致痫区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7例患者,置入电极数量为(11.6±0.5)根(8~14根),有效导联数量为(100.1±4.2)个,SOZ导联数量为(18.0±2.2)个。与非SOZ区比较,SOZ区R发放频次在清醒[分别为(6.93±1.35)次/min、(1.63±0.41)次/min]及睡眠[分别为(12.13±1.65)次/min、(3.52±0.75)次/min]状态下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SOZ区FR发放频次在清醒[分别为(5.29±1.92)次/min、(0.14±0.03)次/min]及睡眠[分别为(6.05±1.71)次/min、(0.30±0.07)次/min]状态下,也均明显高于非SOZ区(均 P<0.05)。进一步分析上述数据显示,睡眠期HFO发放频次总体高于清醒期。在SOZ区,睡眠期R发放频次明显高于清醒期( P<0.001),而FR发放频次增加不明显( P=0.613);在非SOZ区,R及FR发放频次均为睡眠期高于清醒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清醒期比较,睡眠期R[分别为(13.06±2.27)个、(4.59±0.21)个]及FR[分别为(9.88±1.70)个、(4.59±0.21)个]的高发放导联数量均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SOZ区导联R在清醒期有(67.4±5.5)%分布于HFO分布区,睡眠期为(69.8±5.8)%;FR则分别为(68.1±5.8)%、(71.1±5.6)%,清醒及睡眠状态下,SOZ区HFO稳定发放。 结论:SEEG监测显示,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在睡眠期HFO发放频次明显高于清醒期,睡眠期HFO分布范围明显增加,清醒及睡眠状态下,SOZ区导联多为HFO高发放导联;清醒期与睡眠期HFO在辅助定位致痫区中价值相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维多珠单抗治疗糖皮质激素耐药急性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多种良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方法,但存在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风险,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1,2]。其中,急性GVHD (aGVHD)是allo-HSCT后的重要并发症,通常发生于移植后3个月内,主要受累器官为皮肤、肝脏、胃肠道 [2,3,4]。其中60%的aGVHD患者有肠道症状,主要表现为厌食、腹泻、腹痛和出血等 [5]。Ⅱ~Ⅳ度aGVHD的一线治疗为糖皮质激素,有效率近50%,有效患者中仅有1/3可持续缓解 [6,7],肠道受累患者对糖皮质激素反应更差、死亡率更高 [8]。目前,糖皮质激素耐药肠道aGVHD的二线治疗药物众多,但缺乏稳定有效的治疗药物,严重肠道GVHD患者2年生存率不到20% [9,10,11]。近年研究发现,供者T淋巴细胞表面α4β7整合素是介导其向肠道淋巴组织迁移的重要信号分子 [12],参与肠道aGVHD的发生。维多珠单抗(Vedolizumab)是针对淋巴细胞表面α4β7整合素的人源化单抗,最初用于炎症性肠病(IBD)的治疗,后有研究发现其可以通过抑制初始和活化的T淋巴细胞向肠道相关淋巴组织的迁移来治疗肠道aGVHD [13]。我们应用维多珠单抗治疗2例糖皮质激素耐药肠道aGVHD患者并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