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疗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过去30余年,依托泊苷+铂类的双药化疗方案始终是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的标准治疗模式,而放疗在ES-SCLC中的应用始终未得到明确。近年来免疫治疗在ES-SCLC中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免疫治疗联合基础化疗的方案已经成为ES-SCLC的标准治疗。而随着越来越多的证据提出放疗与免疫治疗间存在不可忽视的协同抗肿瘤效应,在免疫治疗时代放疗对ES-SCLC的应用价值也被重新提起。如今胸部放疗和脑部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早期临床研究已经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低剂量放疗在ES-SCLC中的引入也为研究者提出了新的探索方向,本文就放疗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双侧卵巢Burkitt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卵巢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 lyphoma, BL)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分子病理学分析及治疗方法等。方法:对2例散发性双侧卵巢BL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和FISH基因检测,结合临床特征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2例患者肿瘤均发生于双侧卵巢。例1,19岁,术中见肿瘤广泛转移,送检左附件病理诊断为BL,累及输卵管;例2,44岁,有“淋巴结肿大”病史20余年,送检左附件病理检查示BL。二者光镜下均表现为弥漫一致的中等大细胞,伴有“星空现象”和多量的核碎片,易见核分裂象。免疫表型示瘤细胞CD20、CD79a,PAX5弥漫阳性,C-MYC阳性(分别为90%和95%),Ki-67阳性指数约100%,bcl-2、bcl-6和髓过氧化物酶(MPO)均阴性。均存在MYC/IgH基因融合。结论:BL属高度恶性淋巴瘤,形态学、免疫表型、分子病理学分析相互结合方可明确诊断,该瘤通常生长迅速,预后不佳,联合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早期患者预后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乳腺癌异质性与超声造影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乳腺癌是一种起源于遗传基础的高度异质性肿瘤,在形态学、免疫表型和治疗反应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对乳腺癌的治疗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因此,了解肿瘤细胞内不同分子生物状态和表达的多样性对乳腺癌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超声造影(CEU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实时诊断技术,在乳腺肿瘤的检查中得到了普遍应用。目前,国内外许多文献报道了乳腺癌相关分子生物学指标与CEUS的特性有一定的相关性,有望通过无创、便捷的超声检查为术前治疗提供参考依据。超声造影剂联合超声可介导乳腺癌的药物治疗,使药物的定点递送和靶向调节成为可能,从而提升了化疗药物的效率。本文就乳腺癌相关分子标志物与CEUS的相关性及超声造影剂在乳腺癌靶向治疗方面应用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二线治疗老年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二线治疗老年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胶州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需行二线治疗的老年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2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多西他赛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化疗后,观察组化疗近期总有效率[70.00%(42/60)]高于对照组[33.33%(2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6.15, P < 0.05);观察组血清癌胚抗原(CEA)[(22.57±3.22)μg/L]、糖蛋白抗原125(CA125)[(48.61±5.42)U/mL]、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211)[(10.61±1.64)μg/L]较对照组[(35.52±4.46)μg/L、(69.64±7.75)U/mL、(14.26±1.95)μg/L]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8.23、17.22、11.09,均 P <0.001);观察组CD 3+[(78.31±8.09)%]、CD 4+[(48.63±5.74)%]较对照组[(69.58±7.26)%、(39.82±4.25)%]均明显增高,CD 8+[(22.64±3.82)%]较对照组[(26.77±4.01)%]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22、-9.55、5.77,均 P <0.001);观察组1年生存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χ 2=4.05, P < 0.05);两组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 结论:多西他赛联合顺铂二线治疗老年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显著提高疗效,降低机体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增强免疫功能,改善患者1年生存情况,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术前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胃癌转移淋巴结癌残留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术前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能否减少胃癌转移淋巴结的癌残留。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和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术前系统治疗,且D 2根治术后病理提示原发灶退缩分级为肿瘤退缩分级(TRG)1级的胃腺癌患者,排除术前接受放疗的患者。共纳入58例患者(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46例;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2例),根据术前用药方案的不同,分为术前单纯化疗组(36例)和术前免疫联合化疗组(2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合并糖尿病、肿瘤位置、病理分型、Lauren分型、肿瘤分化程度、治疗前肿瘤原发灶浸润深度、治疗前淋巴结分期、治疗前临床分期、错配修复蛋白状态、术前治疗周期和术前治疗间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术后淋巴结降期情况,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术后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检出数目,以及影响原发灶TRG1级胃癌患者淋巴结癌残留的因素。 结果:术前免疫联合化疗组治疗后淋巴结降期显著优于术前单纯化疗组[pN0:90.9%(20/22)比61.1%(22/36);pN1:4.5%(1/22)比36.1%(13/36);pN2:4.5%(1/22)比0;pN3:0比2.8%(1/36), Z=-2.315, P=0.021]。术前免疫联合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比较,术后送检淋巴结数目[(40.5±16.3)枚比(40.8±17.5)枚, t=0.076, P=0.940]和治疗后原发灶浸润深度[pT1a:50.0%(11/22)比30.6%(11/36);pT1b:13.6%(3/22)比19.4%(7/36);pT2:13.6%(3/22)比13.9%(5/36);pT3:13.6%(3/22)比25.0%(9/36);pT4a:9.1%(2/22)比11.1%(4/36), Z=-1.331, P=0.18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治疗方案与原发灶TRG 1级胃癌患者淋巴结癌残留有关(χ 2=6.070, P=0.014)。除术前治疗方案外,另外选取治疗前肿瘤原发灶浸润深度、治疗前淋巴结分期、治疗前临床分期、术前治疗周期和术前治疗间隔时间等临床上考虑可能与淋巴结癌残留有关的因素一起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联合免疫治疗是原发灶TRG 1级胃癌患者淋巴结无癌残留的独立保护因素(OR=0.147,95%CI:0.026~0.828, P=0.030)。 结论:相对术前单纯化疗,术前免疫检查点抑制联合化疗在原发灶TRG 1级胃癌患者中更好地减少了胃癌转移淋巴结的癌残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外周血炎症指标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免疫治疗疗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外周血炎症指标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NSCLC-COPD)患者免疫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在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接受至少2次免疫治疗的178例Ⅲ、Ⅳ期NSCLC-COPD患者资料,收集治疗前2周内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基线血液检测指标。随访截至2022年2月7日。应用X-tile软件确定外周血炎症指标的cut-off值,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的影响因素。结果:178例患者中,男174例(97.8%),女4例(2.2%);年龄42~86(64.3±8.3)岁;免疫单药治疗30例(16.9%),免疫联合化疗治疗114例(64.0%),免疫联合抗血管治疗21例(11.8%),免疫联合放疗13例(7.3%)。中位随访时间为14.5个月(95% CI:13.6~15.3个月)。客观缓解率(ORR)为44.9%(80/178),疾病控制率(DCR)为90.4%(161/178),中位PFS为14.6个月(95% CI:11.6~17.6个月),中位OS为25.7个月(95% CI:18.0~33.4个月)。多因素Cox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IL-6>9.9 ng/L( HR=5.885,95% CI:2.558~13.543, P<0.01)、TNF-α>8.8 ng/L( HR=3.213,95% CI:1.468~7.032, P=0.003)、IL-8>202 ng/L( HR=2.614,95% CI:1.054~6.482, P=0.038)、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2 003.95( HR=2.976,95% CI:1.647~5.379, P<0.001)是PFS的危险因素,晚期肺癌炎症指数(ALI)>171.15是PFS的保护因素( HR=0.545,95% CI:0.344~0.863, P=0.010);IL-6>9.9 ng/L( HR=6.124,95% CI:1.950~19.228, P<0.002)、乳酸脱氢酶(LDH)>190.7 U/L( HR=2.776,95% CI:1.020~7.556, P=0.046)、SII>2 003.95( HR=4.521,95% CI:2.241~9.120, P<0.001)是OS的危险因素,ALI>171.15是OS的保护因素( HR=0.434,95% CI:0.243~0.778, P=0.005)。 结论:基线高水平IL-6、TNF-α、IL-8、SII、LDH和低水平ALI是接受免疫治疗晚期NSCLC-COPD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度伐利尤单抗致免疫相关性脑炎
编辑人员丨5天前
1例79岁男性患者因小细胞肺癌(广泛期)接受EC化疗方案(依托泊苷0.1 g静脉滴注、第1~3天,卡铂400 mg静脉滴注、第1天)联合免疫治疗(度伐利尤单抗620 mg静脉滴注、第1天),21 d为1个周期。第3个周期第16天(首次用药后第58天),患者出现左侧肢体震颤和癫痫发作。脑脊液生化检查示总蛋白642 mg/L,白细胞数10×10 6/L;脑电图示双侧下颞叶少量尖波发放。考虑为度伐利尤单抗所致免疫相关性脑炎。停用该药,予糖皮质激素抑制免疫反应,予左乙拉西坦抗癫痫治疗。35 d后患者左侧肢体无明显震颤,未再出现癫痫发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以肿瘤学理念审视胆囊癌的综合治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由于胆囊癌早期诊断缺乏特异性症状和特征性肿瘤标志物,且易侵犯肝脏、较早发生淋巴结转移和神经浸润,导致胆囊癌早期诊断率低,手术切除率低,成为消化系统肿瘤内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癌症之一。临床实践证实,单纯的根治性切除手术虽然能改善早期胆囊癌患者的预后,但对中晚期胆囊癌治疗效果改善不明显。近年来,以肿瘤学理念为指导,大力发展各种辅助治疗方法,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突破。在普及外科规范手术切除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各种辅助治疗方法,将为提高胆囊癌整体治疗效果铺就更为宽广的道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声联合微泡介导肿瘤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前肿瘤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基因治疗、免疫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等,化疗是其中一种极其重要的治疗方式。然而,无论口服还是静脉等给药方式,化疗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导致药物利用率低、不良反应明显。超声联合微泡介导药物释放是一种有效的非侵入性、靶向给药传递技术,在超声波脉冲驱动下,微泡以每秒几十到几百米的速度振荡,可以偏转到血管壁或破碎成纳米量级的颗粒。同时,在聚焦的超声束作用下数百万的微泡发生爆破,可以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靶向、无创、可逆地开放血脑屏障或血肿瘤屏障,从而有利于提高化疗药物的利用率、降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本文主要对超声联合微泡介导药物靶向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髓系肉瘤的诊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髓系肉瘤(MS)是由髓系原始或未成熟细胞在髓外浸润形成的实体肿瘤。病理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但误诊率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减少误诊,分子生物学及细胞遗传学是重要的辅助诊断指标。影像学技术,尤其是氟代脱氧葡萄糖标记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FDG PET-CT)对MS诊断有重要意义。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化疗方案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当前MS的主要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