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部自体脂肪注射引发兔血管栓塞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对实验兔面动脉注射不同类型脂肪引起兔失明、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机制。方法:2022年5月至2023年10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临床实验室选取雄性新西兰兔64只,分为8组,每组8只;分别为研磨脂肪组、脂肪颗粒组、脂肪脂质、生理盐水组,每组又分为0.2 ml组和0.4 ml组。从兔腹股沟切取脂肪,将脂肪切碎或用胶原酶Ⅰ处理,分离脂肪脂质和脂肪颗粒及其他组织。在下颌角下方沿切口暴露出兔面部动脉,将0.2 ml或0.4 ml切碎脂肪、脂肪颗粒、脂质逆行注射到各个组兔面动脉,然后在显微镜下缝合切口。术后观察和记录眼科和神经学症状,并进行视觉电生理和眼底镜检查以验证视力和眼底动脉梗阻。结果:术后2周,0.2 ml组出现眼科症状的情况分别为研磨脂肪组8只、脂肪颗粒组5只、脂肪脂质组0只、生理盐水组0只;0.4 ml组出现眼科症状的情况分别为研磨脂肪组8只,脂肪颗粒组7只、脂肪脂质组1只、生理盐水组0只。0.4 ml组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情况分别为5、2、0、0只。接受注射后死亡情况,0.2 ml组分别为3、1、0、0只,0.4 ml组分别为8、4、0、0只。结论:给实验兔注射未经胶原酶Ⅰ处理的研磨脂肪组织更易引起严重并发症,单纯脂质进入血管不会阻塞相关动脉,脂肪体积大小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呈正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在新西兰兔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模型中行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PPV)联合反搏术构建新型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IR)损伤模型。方法:选用2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10只:激光组单纯行视网膜动脉激光光凝术,反搏术组于光凝术后行PPV联合反搏术,均取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作为正常对照组。通过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玻璃体腔氧分压(PO 2)评估灌注恢复情况,观察视网膜电图(ERG)的振荡电位(OPs)变化评估视网膜功能改变,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视网膜结构改变。 结果:反搏术组术中即可观察到视网膜灌注恢复;术后2 h,FFA检查示所有眼视网膜动静脉完全恢复灌注,早期即见视网膜动脉充盈,随后静脉充盈,充盈时间无延迟,无血流中断。不同时间点反搏术组、激光组和正常对照组PO 2百分数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分组=330.87, P<0.001; F时间=985.70, P<0.001),其中激光后、术后不同时间点反搏术组玻璃体腔PO 2百分数分别为(18.67±6.29)%、(38.82±1.48)%、(57.33±4.25)%、(84.51±3.91)%和(89.20±2.97)%,高于激光组的(23.24±1.95)%、(31.44±3.29)%、(40.21±3.05)%、(43.65±3.82)%和(58.07±2.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不同时间点反搏术组、激光组和正常对照组OPs百分数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分组=164.09, P<0.001; F时间=447.91, P<0.001),其中术后3 d、7 d、2周和1个月反搏术组OPs百分数分别为(47.23±2.73)%、(70.79±3.09)%、(78.39±3.63)%、(76.69±4.08)%和(82.18±1.78)%,较激光组的(46.83±2.89)%、(55.32±1.58)%、(51.08±4.02)%、(52.32±6.59)%和(53.46±6.46)%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反搏术组视网膜内层结构破坏较小,有髓神经纤维层(MFL)结构疏松,大量空泡状改变。激光组MFL、内丛状层、内核层和外丛状层结构紊乱,Müller细胞神经纤维破坏。 结论:在新西兰兔CRAO模型中行PPV联合反搏术可构建新型RIR损伤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兔急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模型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构建兔急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并发心房颤动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10只新西兰大白兔,麻醉后开胸,于呼气末时夹闭气管导管诱导OSAHS模型,并通过程序刺激(S1S2)诱导心房颤动模型,观察造模前,造模后第1、2、4h气管导管夹闭前、气管导管夹闭后股动脉pH值、pa(CO2)、pa(O2)及观察造模前,造模后第1、2、3、4h时右心房有效不应期和心房颤动持续时间.结果 造模前,造模后第1、2、4h气管导管夹闭后兔动脉血pH(7.32±0.01、7.35±0.06、7.32±0.02、7.28±0.07)、pa(O2)[(4.81±0.30)、(4.70±0.24)、(4.41±0.23)、(3.98±0.34)/kPa]均低于气管导管夹闭前[7.43±0.03、7.44±0.07、7.43±0.05、7.42±0.04;(12.19±0.27)、(12.30±0.27)、(12.39±0.79)、(12.32±0.17)kPa],pa(CO2) [(5.62±0.26)、(5.58±0.66)、(5.61±0.43)、(5.77±0.38)kPa]高于气管导管夹闭前[(4.01±0.41)、(3.99±0.21)、(3.85±0.37)、(3.79±0.34)kPa] (P<0.05);不同时间点气管导管夹闭前及气管导管夹闭后兔动脉血pH、pa(O2)、pa(C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OSAHS造模时间延长,右心房有效不应期逐渐缩短,心房颤动持续时间逐渐延长,且均在造模2h时差异开始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气管导管夹闭联合程序刺激可成功构建OSAHS并发心房颤动兔模型,且模型稳定,操作相对简单,具有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导管复制兔急性肠系膜动脉血栓栓塞模型的可行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经导管复制兔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模型的方法及可行性分析.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两组经股动脉置入6 F动脉鞘,模型组将自制的兔自体动脉血栓经指引导管注入肠系膜上动脉进行栓塞,血管造影证实栓塞成功后2 h开腹观察腹腔肠管情况,行伊文思蓝染色,染色后处死动物切取标本行病理学检查.对照组只进行股动脉置管并行相应伊文思蓝染色及病理学检查.结果 ①栓塞后2 h剖腹探查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对比,模型组栓塞肠管色泽变暗红,肠蠕动减弱或消失;对照组肠管颜色鲜红,肠蠕动正常.伊文思蓝染色观察表明,模型组栓塞肠管未着色.病理结果提示,模型组栓塞动脉供应区域肠管肠黏膜充血、局部区域出血,伴炎症细胞浸润,多数区域发生肠黏膜梗死;对照组肠管全蓝染色,无肠黏膜梗死.②D-2聚体、肌酸磷酸激酶(CK)水平在术前、术后1和2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的D-2聚体水平高于术前,而术后2 h低于术后1 h(P<0.05).术后1和2 h的CK水平低于术前(P<0.05),而术后1 h与2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导管可成功复制兔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模型,该实验方法可控性好,成功率较高,能为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基础研究及治疗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雾化吸入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对重度烟雾吸入性损伤兔肺组织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rhKGF-2)对重度烟雾吸入性损伤兔肺组织的作用. 方法 将120只新西兰大白兔制成重度烟雾吸入性损伤模型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5组,每组24只.单纯损伤组兔吸入空气;损伤+磷酸盐缓冲液(PBS)组兔每日雾化吸入PBS 5 mL,每日1次,连续7d;损伤+1 mg/kg rhKGF-2组、损伤+2mg/kg rhKGF-2组、损伤+5mg/kg rhKGF-2组兔分别每日雾化吸入1、2、5 mg/kg的rhKGF-2(均溶入5 mL PBS中),每日1次,连续7d.治疗1、3、5、7d,各组分别取6只兔,取耳中央动脉血,抽血后处死兔,取兔气管隆突处组织和肺.手持式血液分析仪检测血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碳酸氢根离子,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肺组织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A(SP-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苏木素-伊红素染色观察肺组织和气管病理形态.对数据行两因素析因设计方差分析、Tukey检验.结果 (1)与单纯损伤组比较,其余各组兔治疗1~7d血pH值无明显变化(P>0.05).损伤+2 mg/kg rhKGF-2组兔治疗5、7d PaO2分别为(75.0±2.4)、(71.0±4.5) mmHg(1 mmHg=0.133 kPa),均较单纯损伤组的(62.0±6.8)、(63.0±3.0) mmHg明显升高(q=4.265、8.202,P<0 05或P <0.01);损伤+5mg/kg rhKGF-2组兔治疗7 d PaO2为(82.0±4.9)mmHg,较单纯损伤组明显升高(q =6.234,P<0.01).与单纯损伤组比较,损伤+2mg/kg rhKGF-2组兔治疗3 d PaCO2明显降低(q =4.876,P<0.01),治疗5 d PaCO2明显升高(q=5.562,P<0.01);损伤+5 mg/kgrhKGF-2组兔治疗5、7 d PaCO2明显升高(q=5.013、4.601,P<0.05或P<0.01).与单纯损伤组比较,损伤+1 mg/kg rhKGF-2组兔治疗7d血碳酸氢根离子明显升高(q=5.142,P<0.01),损伤+2 mg/kg rhKGF-2组兔治疗5、7d血碳酸氢根离子明显升高(q=4.830、6.934,P<0.01),损伤+5 mg/kg rhKGF-2组兔治疗5d血碳酸氢根离子明显升高(q=3.973,P<0.05).(2)损伤+PBS组兔治疗各时间点肺组织中SP-A表达量与单纯损伤组相近(P>0.05).损伤+2 mg/kg rhKGF-2组、损伤+5 mg/kg rhKGF-2组兔治疗3d肺组织中SP-A表达量分别为0.091±0.007、0.101 ±0.009,较单纯损伤组的0.069±0.009明显升高(q=10.800、13.580,P<0.01).损伤+1 mg/kg rhKGF-2组、损伤+2 mg/kg rhKGF-2组、损伤+5mg/kg rhKGF-2组兔治疗5、7d,肺组织中SP-A表达量分别为0.127 ±0.008、0.132 ±0.006、0.194±0.006及0.152±0.017、0.166±0.004、0.240±0.008,较单纯损伤组的0.092±0.003、0.108 ±0.005明显升高(q=6.789、12.340、17.900、9.875、31.480、40.740,P<0.01).(3)治疗1、5d,各组兔肺组织中VEGF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与单纯损伤组比较,损伤+2 mg/kg rhKGF-2组兔治疗3、7 d肺组织中VEGF表达量明显升高(q=4.243、8.000,P <0.05或P<0.01),损伤+5 mg/kg rhKGF-2组兔治疗7d肺组织中VEGF表达量明显升高(q=20.720,P<0.01).(4)治疗1d,各组兔损伤情况相似,肺泡腔内及间质内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伴脓肿形成,肺泡间隔增厚,部分肺泡萎陷、肺不张;气管黏膜大片变性、坏死,腔内大量炎性渗出物阻塞.治疗3d,各组兔肺组织及气管炎症有所改善,但单纯损伤组与损伤+PBS组仍较为严重.治疗5 d,损伤+2 mg/kg rhKGF-2组及损伤+5 mg/kg rhKGF-2组兔肺组织及气管炎症改善较其他组更为明显.治疗7d,损伤+5 mg/kg rhKGF-2组兔肺组织炎症较其他组明显减轻,大部分肺泡未见明显渗出液,肺泡结构完整,肺泡腔清晰,局部肺泡囊状扩张、肺泡间隔变薄;气管炎症反应较其他组改善也更为明显,气管黏膜更趋于完整,腔内零星中性粒细胞浸润. 结论 雾化吸入rhKGF-2可以提高重度烟雾吸入性损伤兔PaO2水平,减少气道炎症反应,增加肺组织中SP-A及VEGF表达,从而促进肺组织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药通窍活血汤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营养因子及氧自由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了探讨通窍活血汤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营养因子及氧自由基表达的影响,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选择66只Wistar大鼠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6只、假手术组12只、模型组12只、通窍活血汤低剂量组12只、通窍活血汤中剂量组12只和通窍活血汤高剂量组12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iddle cerebralartery occlusion,MCAO).本研究分别给予通窍活血汤低剂量组1.0g/mL生药浓度灌喂,通窍活血汤中剂量组给予1.5 g/mL生药浓度灌喂,通窍活血汤高剂量组给予2.0 g/mL生药浓度灌喂,空白组、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喂.在治疗后第7天、第14天,比较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组织神经营养因子和氧自由基等指标.实验结果表明:治疗后第7天、14天,通窍活血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脑组织兔抗大鼠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灰度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明显高于模型组,丙二醛(MDA)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且均呈剂量依赖性关系(p<0.05).我们的研究结果初步表明,通窍活血汤有助于缓解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可能与促进脑组织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抑制脂质过氧化等因素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兔空气栓塞肺高压模型的建立和血管重构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空气栓塞建立家兔慢性栓塞肺动脉高压的可行性,并研究肺血管重构.方法 将家兔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C)、空气栓塞1组(air embolization 1,AE1)、空气栓塞2组(AE2)、空气栓塞3组(AE3),经过多次预实验的总结,后3组每日分别经家兔耳缘静脉注入洁净空气0.6ml[0.05ml/(min·kg)]、0.8ml和1.0ml,连续28天后测定4组家兔肺动脉收缩压(PASP)、舒张压(PADP)、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内皮素-1测定;光镜下结合图像软件观测肺小动脉的病理变化,中膜厚度比值(WT),新生内膜和血管阻塞计分(VOS).结果 与C组肺动脉压力和RVHI、内皮素-1比较,AE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E2组PADP和RVH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ASP、mPAP和内皮素-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3组均显著增高(P均<0.05).肺小动脉病理:与C组比较,AE1组肺小动脉未见变化,AE2组肺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WT,新生内膜形成和VOS均出现轻度改变(P均<0.05),AE3组肺小动脉管壁明显增厚、管腔狭窄,WT,新生内膜形成和VOS均升高(P均<0.05).结论 家兔持续空气栓塞28天后成功建立肺动脉高压模型,出现肺血管重构.该模型较为理想、经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药根碱抗大鼠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形成作用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药根碱对大鼠动、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并分析其是否会导致出血倾向.方法:采用体外凝血实验,检测药根碱对家兔血浆凝血四项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的影响;采用大鼠FeCl3诱导的颈总动脉血栓模型和下腔静脉结扎静脉血栓模型,检测血栓形成阻塞时间(OT)、血栓重量、凝血、抗凝及纤溶等相关指标,分析药根碱对血栓形成的影响;小鼠尾静脉给药后,测定出血时间,初步分析药根碱是否存在导致出血的风险.结果:①体外实验表明,药根碱在浓度0.4 mg/ml~1.2 mg/ml呈浓度依赖地延长APTT(P <0.01),但不延长PT和TT(P >0.05).②在大鼠颈总动脉、下腔静脉血栓模型,药根碱2、3 mg/kg静脉注射可显著延长OT(P <0.05或0.01),降低血栓重量(P<0.01);同时药根碱4mg/kg可显著延长APTT(P <0.05).但药根碱对PT、TT和血浆血小板、抗凝系统、纤溶系统均无显著影响(P>0.05).③小鼠尾出血实验表明,药根碱2、4 mg/kg对出血时间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药根碱具有确切的抗动、静脉血栓的作用,其抗栓作用与血小板、抗凝系统、纤溶系统无显著相关,可能主要通过作用于内源性凝血途径而发挥抗血栓作用.该药不显著延长出血时间,提示其出血副作用较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小型猪心肌缺血模型的构建及应用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缺血性心脏病的患病率与死亡率日益升高,研究心肌缺血病理生理机制、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手段十分重要.通过构建动物模型,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心肌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治疗效果与药物安全性.目的:归纳和总结心肌缺血造模方法及研究思路,揭示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建立的现状和进展,比较各种造模方法的优缺点,终点介绍小型猪缺血模型为临床研究提供借鉴意义.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以及GeenMedical数据库,文献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到2021年12月,以"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小型猪"和"Myocardial ischemia,Animal models,Miniature pigs"为检索词,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最终纳入52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 与结论:①目前,临床用于心肌缺血研究的模型主要有大型动物物种(犬和猪)、兔子以及啮齿类动物(大鼠和小鼠),其中小型猪是缺血性心脏病中最为理想的动物模型供体,被广泛用于心肌缺血模型构建.②在各种急性心肌缺血小型猪模型构建方法中,开胸手术法和微电流刺激法具有精准定位的特点;闭胸手术法、药物法和微电流刺激法较开胸手术法操作简便,更贴合临床急性心肌缺血病理过程,并且闭胸手术法相较于其他方法,具有微创、可重复性高的优点,目前已成为首选建模方法.③在各种慢性心肌缺血小型猪模型构建方法中,微循环栓塞法可以通过阻塞微血管来探索微循环障碍所致慢性心肌缺血的病理机制;冠脉外慢性收缩法与次全结扎法在原理上都是通过血管外机械压迫导致慢性心肌缺血,但次全结扎较慢性收缩法狭窄范围更加可控,且对血管壁自然结构的损伤更小.④内膜增殖法联合高脂饮食法更贴近临床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致冠状动脉慢性狭窄的病理机制,因此目前最常选用内膜增殖法联合高脂饮食法来构建小型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磁牵引舌骨悬吊术在OSAHS动物模型中的有效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索 A型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方法制作大白兔舌后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动物模型的有效性,并探索磁控舌骨牵引手术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12 只成年雄性实验用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动物颏舌肌内注射肉毒杆菌毒素溶液 0.4 mL(10 U),构建舌后坠 OSAHS动物模型,对照组动物颏舌肌内注射生理盐水 0.4 mL.设计并 3D打印可装载钕铁硼内磁体及外磁体的聚丙烯酸酯外壳,建模成功后在实验组动物舌骨上固定内磁体装置,术后 10 d实验组动物佩戴装载外磁体的聚丙烯酸酯颈托.应用动脉血氧检测仪测量建模前后及佩戴颈托前后实验组动物股动脉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aO2)及颏舌肌注射前后对照组动物股动脉 SaO2,多层 CT平扫测量两组动物上气道最窄处直径.结果 实验组动物颏舌肌内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后 5 d逐渐出现活动减少,呼吸费力及口唇、耳缘青紫等低氧血症表现,体质量由(3.72±0.21)kg下降至(3.40±0.20)kg,股动脉平均 SaO2 由(93.84±5.14)%降至(84.00±3.35)%,上气道最窄处直径由(4.83±0.47)mm下降至(3.52±0.83)mm(P<0.05);对照组动物体质量、股动脉平均 SaO2 及上气道最窄处直径颏舌肌内注射生理盐水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动物完成磁牵引舌骨悬吊术,术后佩戴含外磁体的颈托行舌骨磁力牵拉后,实验组动物食量及活动量增加,口唇颜色由青紫转为粉红,股动脉 SaO2 明显上升至(90.44±5.95)%,上气道最窄处直径较佩戴前增大至(4.42±0.15)mm(P<0.05).结论 大白兔颏舌肌注射 A型肉毒杆菌毒素可有效构建舌后坠 OSAHS动物模型.磁牵引舌骨悬吊术可有效纠正舌后坠导致的上气道狭窄及低氧血症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