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复衔接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康复衔接模式对患者功能锻炼效果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为指导患者实现全程管理和自我管理与康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非随机分组的类实验性研究方法,于2021年3—7月在烟台毓璜顶医院乳腺外科通过方便抽样法选取202例乳腺癌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入组的分组方法,将先入院的10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后入院的102例患者纳入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康复指导,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康复衔接模式进行术后功能锻炼。评价干预后2组患者的功能锻炼达标率及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干预组乳腺癌患者功能锻炼达标率、自我管理能力中的功能锻炼知识知晓率、正确性与依从性分别为93.1%(95/102)、71.6%(73/102)、80.4%(82/102)、73.5%(75/102),均高于对照组的84.0%(84/100)、46.0%(46/100)、52.0%(52/100)、17.0%(17/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4.18~65.06,均 P<0.05)。 结论:康复衔接模式能够衔接患者不同康复阶段的功能锻炼需求,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连续性、规范化的功能锻炼指导,帮助患者改善功能锻炼效果,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分阶段健康教育在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患者术后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分阶段健康教育在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患者术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106例行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入院奇偶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用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分阶段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临床转归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实施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分阶段健康教育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各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愈、复发、死亡等临床转归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结论: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分阶段健康教育干预可显著提高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术后自我管理行为,改善其临床转归情况,对提升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微信平台延续性护理对急性胰腺炎复发及再入院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延续性护理对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疾病复发率和再入院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外科病房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16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0例,对照组8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出院宣教、发放宣教手册以及出院后的定期电话随访。观察组在常规的出院宣教基础上,由延续性护理小组对其进行每周3次,为期半年的微信平台延续性护理干预,具体宣教内容包括胰腺炎疾病相关知识、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及复发先兆等内容,并于每周进行微信在线互动答疑,比较出院后1、3、6个月2组患者疾病复发率、再入院率、再住院天数有无差异。结果:出院后1个月,2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再入院率和再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疾病复发率分别为11.25%(9/80)、26.25%(21/80),均低于对照组的23.17%(19/82)、43.90%(3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025、5.533, P<0.05);出院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再入院率分别为8.75%(7/80)、21.25%(17/80),低于对照组的23.17%(19/82)、41.46%(34/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250、7.670, P<0.05或0.01);出院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分别为(12.18 ± 4.20)、(12.48 ± 4.16)分,均少于对照组的(15.08 ± 4.91)、(15.34 ± 4.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685、-4.638, P<0.05)。 结论:采用微信平台延续性护理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遵医行为,降低胰腺炎患者疾病的复发率、再入院率和平均再住院天数,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复杂性动静脉瘘致下肢静脉性溃疡合并淤积性皮炎一例诊疗体会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1例复杂性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并发动静脉畸形和严重静脉功能不全合并下肢静脉性溃疡及淤积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综合治疗策略,并评价其效果。方法:患者,男,79岁。入院后予以利伐沙班抗凝,阿托伐他汀调脂稳斑,迈之灵改善静脉瓣功能血压变化,人促红素治疗肾性贫血,格列齐特控制血糖等药物治疗,并接受溃疡清创+淤积性皮炎清理术。术后进行细致的创面处理与弹力袜加压支持、物理疗法以及康复训练以改善患者血液循环、提高肌肉力量,预防再次血栓形成。结果:经过综合治疗,术后1个月患者左下肢溃疡明显缩小,淤积性皮炎得到改善,肢体功能也有所恢复。结论:对于病史复杂的下肢静脉性溃疡合并淤积性皮炎,综合性治疗策略包括内科全身状态管理与外科局部治疗相结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局部症状及全身健康状况。进一步强调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通过持续监测和实施全面的治疗干预,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合并肾功能不全伴高钾血症高龄患者斜外侧入路腰椎椎体融合术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1)一般情况:患者女性,年龄88岁,因"双下肢疼痛2个月,加重伴腰部疼痛1个月"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疼痛,程度轻微,疼痛于行走时出现,休息后可缓解,范围为双侧大腿,自行口服镇痛药物治疗,症状有改善。1个月前,患者自觉上述症状加重,伴双下肢无力,腰部疼痛。自行口服药物疼痛改善不明显。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以腰椎管狭窄收治入院。拟行斜外侧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L 4,5)、椎间盘切除术和脊神经根粘连松解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护士主导的全病程规范化管理模式在经皮肾镜取石碎石术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护士主导的全病程规范化管理模式在经皮肾镜取石碎石术(PCNL)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住院的100例PCN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士主导的全病程规范化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及出院后1个月内非计划复诊率。结果:观察组的术前准备时长、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出院后1个月内非计划复诊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护士主导的全病程规范化管理模式有利于缩短PCNL患者手术等待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并发症及非计划复诊率,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联合饮食管理路径在正颌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联合饮食管理路径护理在正颌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1日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进行正颌外科手术治疗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给予围术期常规饮食护理及合并联合饮食管理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术后1 d、出院时血红蛋白和白蛋白的变化情况,以及患者对饮食管理路径内容的知晓率、依从性、满意度。结果:在应用联合饮食管理路径组的患者中,入院及术后1 d的血红蛋白、白蛋白差异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出院时患者血红蛋白、白蛋白较术后1 d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对照组的指标较术后1 d降低;实验组患者对联合饮食管理路径的知晓率、依从性、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 结论:将联合饮食管理路径应用于正颌患者围术期,提高患者对饮食指导的知晓及依从,有助于其科学合理的选择食物,促进身体恢复,提高住院期间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跟踪式营养风险管理对胃癌手术患者术后远期营养状态及再入院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跟踪式营养风险管理对胃癌手术患者术后远期营养状态及再入院率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87例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及对照组42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营养管理。观察组术后采用跟踪式营养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营养状态及非计划再入院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6个月营养风险筛查表-2002(NRS-2002)、患者主观整体评估量表(PG-SG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总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内的非计划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跟踪式营养风险管理能够改善胃癌手术患者术后远期营养状态,减少非计划再入院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合并脆弱心功能老年患者行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1)一般情况:患者,女性,年龄74岁,身高153 cm,体重45 kg。因体检发现心脏瓣膜病40余年,活动后气促15年,加重伴发作性胸痛1月余,为进一步诊治入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心力衰竭患者症状感知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心力衰竭作为一种进行性不可逆性临床综合征,是全球慢性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重要内容。其复杂的症状和危险因素管理并不能完全依赖医护人员和短暂的临床治疗,自我照护才是降低患者再入院率、病死率的有效途径。症状感知是心力衰竭自我照护情境特异性理论中新增的一个维度,是患者进行症状和体征自我监测以及对症状的意义做出识别、解释和标记的综合过程。心力衰竭的症状感知对实现有效的自我照护至关重要,然而国内相关研究甚少。本文从心力衰竭患者症状感知的定义、影响因素和评价工具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心力衰竭患者症状感知的干预和促进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